55年授銜儀式前,段蘇權將軍扯掉少將肩章:這玩意兒我不戴了

2020-12-24 百年人物誌

掉隊三年

1955年9月,解放軍第一次全軍授銜儀式即將開始,這次授銜,是經過5年醞釀才定下來的,總共有1048位開國將帥,他們大都因為自己往日的功勳獲得了相應的銜位。

會場上,大家追憶往昔的崢嶸歲月,暢想未來的光明前景,一派祥和肅穆的氣氛。然而,在這樣的氣氛裡,段蘇權將軍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在授銜儀式正式開始前半個小時,他甚至一把扯掉了自己將服上的肩章,激憤地說道:「我不去了,這玩意兒我不戴了!」

這位戰功赫赫,威名遠揚的將軍為何如此氣憤?故事要從1933年的一件事說起:

1933年11月,18歲的段蘇權在黔東打遊擊戰,當時他是紅2、6軍團(即後來二方面軍)獨立師的政委。由於戰略需要,紅2、6軍團要從黔東轉移到湘西,為了掩護他們的轉移,獨立師師長王光澤、政委段蘇權奉命率該師800人佯裝主力向西行軍,吸引敵人。

隨後的情況可想而知,黔東獨立師遭到了敵人主力的殘酷圍剿,最後彈盡糧絕,幾乎全軍覆沒。

11月26日,師長王光澤戰死後,段蘇權的右腳骨也被子彈打碎,通訊班長把他背到老鄉家養傷,隨後段蘇權因無法找到紅軍部隊,回到了老家湖南茶陵。

1937年9月,民族抗日戰線已經形成,這時段蘇權才從同鄉那裡知道了紅軍主力所在,他一路趕到太原的八路軍辦事處,找到了紅六軍團和紅二方面軍的老首長任弼時同志,要求重新歸隊,就這樣,時隔3年後,他終於回到了隊伍。

按理說,段蘇權率800人以必死之決心,掩護主力東進,歷經種種艱險,在九死一生的情況下完成了任務,最後受傷掉隊,這應該是可以理解的。況且彼時紅軍的三大主力都在長徵,其蹤跡連國軍都難以捉摸尋覓,段蘇權3年未能歸隊,這也應該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誰能想到,此事卻成了他在55年授銜時的一大障礙。段蘇權當然覺得此事非常不公平,甚至可以覺得有人在故意冤枉他,而他的懷疑並非沒有根據……

入朝空戰

抗戰勝利後,我軍迅速在東北創建了根據地,由於掌握了日軍遺留下來的航空器材,以及有蘇聯人的幫助,我軍迅速成立了自己的航空學校,段蘇因此得以在哈爾濱航校裡進行過半年多的學習,成了一名合格的空軍戰士和統帥。

抗美援朝爆發後,段蘇權被任命為東北軍區空軍司令員,不久後他率部赴朝作戰,擔任大東溝志願軍空軍司令部第一副司令員,兼空2軍軍長。

1953年,志願軍空軍司令部在戰報中說,我軍的米格15與美軍F-86作戰,戰損比為一比一,也就是我們能與美軍打成一換一的平手。

段蘇權較為靠近前線,更懂實際情況,他覺得這顯然不是真的,於是便自行展開了調查,並得出了另一組不同的數據。

他將該數據上報後,卻遭到了上級的壓制,於是他便直接將自己的數據報給了彭總。最後的結果是空軍司令員劉亞樓,政委蕭華作了書面檢討,志願軍空軍司令部的負責人(聶鳳智等)受到處分。

段蘇權敢於說真話,但是他的這個行為也讓他得罪了人,成了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1953年審幹時,他當年在黔東掉隊的事就成了「歷史遺留問題」,對這個問題的調查進行了3年,仍遲遲沒有結論,以至於1955年授銜之時,組織決定對他「暫授少將」。

縱隊司令

段蘇權的老首長任弼時曾評價他:「紅軍時他就是獨立師政委,還在四野八縱當過司令,也參加過三人小組,跟美國人和國民黨搞過鬥爭。這個人有辦法,能吃苦,能經受挫折,有韌性,對事業忠誠。

別的不論,單說段蘇權在四野當過縱隊司令這一條,他就不應該僅是一個少將,因為他在東野八縱當司令員時,其他幾個縱隊的司令員分別是:李天佑、劉震、韓先楚、吳克華、黃永勝、鄧華、詹才芳、梁興初。這些人中有5個上將,3個中將,單給段蘇權一個少將,確實有些低了。

如果單純是認為段蘇權「功勞不夠」,我想這也或許是可以接受的,畢竟評低了的不只他一個,但是很顯然,給他授少將,並不是因為功勞之類,而是對他有誤解,甚至是要故意與他為難,這就讓段蘇權無法接受了,所以就有了授銜儀式前他扯掉肩章的那一幕……

相關焦點

  • 紅軍戰士被農民所救,兩人再相見他已是少將,86歲老農提出一要求
    55年授銜時,有幾位開國將軍授予的軍銜偏低,如曾為陝北紅軍創始人之一的賀晉年授少將,評定為準兵團級的解方授少將,還有被「暫授少將」的段蘇權。 1932年,16歲的段蘇權參加了紅軍,參軍前他就當過家鄉茶陵的少共縣委書記,對於這樣鬥爭經驗豐富的革命幹部,一參軍就受到重用,1934年10月,紅二、六軍團會師後,準備向湘西北進軍
  • 武警湖南總隊新兵授銜現場 父母親手為他們佩戴好紅肩章
    紅網時刻11月30日訊(記者 陳宗昊 通訊員 朱三軍 彭健 吳春彤 李洪剛)「今天,我的孩子李智煜就和戰友們一起掛上嶄新的軍銜,我為你們驕傲,因為你們都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軍人!」
  • 首次授銜儀式時,他被授大校也被稱為開國第一大校,這是為何?
    他名叫羅厚福,出生於十大將軍縣中的紅安縣,他在19歲的時候就參加了革命,並且在次年正式加入了我黨,他的資歷完全滿足少將軍銜甚至是中將軍銜的,在土地革命時期他就是紅軍一個遊擊師的師長了,抗日戰爭時期也是一名旅級幹部,在授銜儀式前的評級中,也被評為正軍級別。按說他的資歷是完全可以被授予少將軍銜甚至是中將軍銜的。那麼,為什麼羅厚福又僅被授予了大校軍銜呢?
  • 八路軍三大將星隕落,如果參加55年授銜,分別授元帥、大將、上將
    1955年9月舉行舉世矚目的授銜儀式,直至1964年為止,共有1614人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其中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7人,其餘皆是中將和少將軍銜,這代表著國家和人民的認可,是一份輝煌的榮譽,然而,在解放軍22年武裝鬥爭中,有無數好戰友倒在戰場上,他們的功勳同樣受得起這些軍銜和獎章。
  • 授銜儀式被評大校,三大元帥親自找主席說明此事,主席:至少少將
    1955年9月27日,這一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最為重要的日子,這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舉行授銜儀式。但是在這一次授銜儀式中存在許多爭議,有的人認為自己在建國前立下許多功績,但是在授銜的時候關於軍銜高低的問題引起了一部分人的爭論。有的將領認為自己的軍銜過高主動申請將自己的軍銜降級。
  • 1955年時,解放軍中有4個兵團級的少將,他們分別是誰?
    1955年我國首次實行了軍銜制,一次授予了一千多位將軍,軍銜的高低雖然沒有具體的評判標準,不過大體來說主要有兩個重要因素:戰爭年代的職務、1952年的評級。1952年的評級將解放軍的軍隊級別分為十一等二十四級,第一等是軍委,第二等是大軍區,第三等就是兵團,考慮到前兩等的人數,所以兵團級別的一般對應就是上將、中將。
  • 55年授銜:誕生新中國第一位女將軍,十大元帥竟有4位請求降銜
    同日下午2時30分,周恩來總理在隆重舉行的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將軍軍銜的典禮上,  分別把授予大將、上將、中將、少將軍銜的命令狀一一授予了粟裕等在京的將官。  這一天,是將永遠載入史冊的一天,這是共和國的首次授銜,我們的新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的將軍和元帥,更為驕傲的是,這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有了第一位女將軍——李貞。
  • 55年授銜,他大喊要把勳章掛在狗尾巴上,主席知道後感慨萬千
    在那幾十年的戰爭的生活中,他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都說獎懲分明,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為了表彰這些戰士們,國家專門為他們舉辦了授銜儀式。在授銜儀式上,也有著各種各樣的故事。他們之後,有的將軍覺著自己的軍銜高了,請求降低軍銜,也有的人不在意這些虛名,心中只有國家和人民。還有一部分人,他們覺著自己的軍銜太低了,向上級反饋。
  • 副大戰區職少將、正軍職少將,究竟有何區別?誰的權力大?
    少將軍銜肩章在探討這一問題之前,很有必要了解一下我軍少將軍銜的設置歷史。我軍在建國前,由於戰事頻繁,軍隊現代化建設長期滯後,軍銜制度也是沒有辦法施行。55式少將軍銜肩章按照蘇聯專家的建議,我軍理應設置準將軍銜,少將軍銜還不是將級軍官中最低的。我軍審時度勢,參考了朝鮮軍銜制度,將準將軍銜替代為大校軍銜。
  • 冬日暖陽,病房裡的特殊授銜儀式
    近日,武警舟山支隊新兵大隊隆重舉行新兵授銜儀式,經歷3個月的加鋼淬火,新兵們終於迎來了屬於他們的「成人禮」。與此同時,遠在幾十公裡外的東部戰區海軍醫院病房裡,一場特殊的授銜儀式也在同步進行。「吳鵬輝同志,我現在代表組織宣布:經嚴格考核,批准授予你列兵軍銜……」時間回到兩周前,在一次新兵戰術訓練過程中,吳鵬輝不慎受傷,導致左大臂嚴重脫臼,被送入醫院住院治療。
  • 1955年他只是少將,卻能享受中將、上將標準的待遇,這是為何?
    1955年我國實行了軍銜制度,授銜儀式上對於在新中國建立過程中,作出過突出貢獻的人進行了授銜,按照軍銜級別的不同,不同軍銜的開國將領得到的待遇也是不同的,但是有一位開國少將,卻能夠享受中將、上將的標準。那麼,這位開國少將是誰?又為什麼能夠享受比自己級別高出不少的待遇呢?
  • 開國少將龍飛虎:1948年第一次上戰場,55年因何被授少將軍銜?
    1955年大授銜時,軍銜的評定中戰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有這麼一位將軍,他是在1948年第一次上戰場的,不管是之前的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還是解放戰爭的前期及韓戰,他都是沒有參加的;但依然被授予了少將軍銜。這是為何呢?
  • 他的部下出了三個上將,他卻只授銜少將,事實是他對軍銜很滿足
    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有很多將軍都為自己的軍銜級別不滿,為此還流傳出了一件趣事,那就是有一個開國少將因為嫌自己的軍銜太低,就發牢騷說自己要把少將的徽章掛在狗尾巴上。這件事並非是真實的,但也不是空穴來風。故事的原型發生在1941年,主人公名叫吳自立,後來確實也成為了開國少將。
  • 1955年首次授銜,有四位將軍不滿,他們是誰?最終為何接受?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授銜時。這是在授銜的時候,主席的感慨。1955年的授銜,是新中國成立後的首次授銜。這次授銜典禮上,有上千位解放軍的將領被授予開國將軍軍銜,這是讓人高興的事情。許世友將軍我們都知道,許世友將軍是上將。在授銜典禮之前的擬定名單上,許世友看到自己的名字是在上將的名單中,而和自己資歷、戰功差不多的許光達將軍卻在大將的名單中,許世友的內心有點不平衡,於是許世友將軍就帶著自己的說辭去找了總理。
  • 陸軍第71集團軍某新兵團舉行2020年新兵授銜暨入伍宣誓儀式
    儀式現場,佩戴好列兵軍銜的全體新兵向軍旗宣誓。 李政 攝中新網徐州12月21日電 (楊川 李政 王昱蘇)陸軍第71集團軍某新兵團近日隆重舉行2020年新兵授銜暨入伍宣誓儀式。700多名新兵被授予列兵軍銜,迎來具有特殊意義的軍營「成人禮」。
  • 1952年評定軍隊級別,將全軍將士劃為24級,分別授予啥軍銜
    這一級別在開國將帥中只有三人:朱老總、彭老總、林帥。當然了,其實主席、鄧政委等偉人也是處於這個級別的,但是在授銜時他們主動辭讓了軍銜,所以就不計入我們的討論中了。而參加授銜的第一級別全部三位元勳,都被授予開國元帥軍銜,可謂是當仁不讓的,無論是貢獻還是級別,他們都是全軍的領頭羊。第二等第一級:大軍區的司令員和政委級。
  • 西部戰區陸軍老兵退役和新兵授銜都在同一天!
    這是老兵告別的宣言。「我志願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這是新兵莊嚴的宣誓。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西部戰區陸軍某旅隆重舉行冬季退役士兵向軍旗告別儀式。與此同時,400多公裡之外的「鐵拳旅」新兵營,夏秋季入伍的新兵莊嚴地舉行了授銜儀式。
  • 1955年,湖南一老百姓接到通知,出席授銜儀式,授中將軍銜
    1955年的特殊的中將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為了表彰這些為祖國付出巨大貢獻的將軍們,在1955年國家為他們舉辦了授銜儀式。這次授銜儀式意義不同,它是新中國成立之後首次授銜儀式,而且這次授銜儀式有元帥和大將,只是之後的授銜儀式沒有的。
  • 為什麼武警戰士的肩章是紅色的?
    武警肩章有兩種顏色:一種是士兵的紅色肩章,第二種是警官的黑色肩章。為什麼武警士兵的肩章是紅色的呢?紅色肩章象徵著光榮。參軍入伍無限光榮,經過新訓順利授予紅色的軍銜更是是光榮的象徵。戴紅色肩章能讓授銜後的新兵本人感受到光榮,從一個社會青年成長為武警部隊的合格戰士,紅色肩章讓戰士們既充滿了自豪感,又充滿了榮譽感,這份光榮會伴隨著他們一生。紅色肩章代表著傳承。入伍授銜佩戴紅色肩章是對革命精神的傳承。革命先輩用鮮血鑄就的革命精神,凝聚在這火紅的肩章之中。
  • 1955年大授銜,解放軍軍銜同外國軍銜等級對比,有什麼不同?
    1951年2月15日,中央軍委下發了關於解放軍評銜的指示文件,明確表示要根據「德、才、資」來評定軍銜,做到客觀公平公正。經過幾年的努力,1955年9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軍銜制度正式實施,十位開國元帥、十位開國大將、55位開國上將、175位開國中將以及798位開國少將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