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銜儀式被評大校,三大元帥親自找主席說明此事,主席:至少少將

2020-12-22 愛讀書的小晴

1955年9月27日,這一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最為重要的日子,這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舉行授銜儀式。但是在這一次授銜儀式中存在許多爭議,有的人認為自己在建國前立下許多功績,但是在授銜的時候關於軍銜高低的問題引起了一部分人的爭論。有的將領認為自己的軍銜過高主動申請將自己的軍銜降級。

1955年9月27日授銜儀式

例如:徐立清將軍,他是安徽省金寨縣人,而且此縣還是全國著名的第二大將軍縣,當時徐立清被授予上將軍銜,於是徐立清就申請將自己的軍銜降為中將,為此彭老總還多次找他談話,他執意將自己的軍銜降為中將,徐立清的這一種高尚品行,在軍中一度成為佳話。

徐立清將軍

還有許光達大將,當時許光達認為自己功績不夠,授予他四星太高了,他認為和他的功績有些不匹配。因為此事他還專門找賀龍元帥請求降銜,他說戰士們都在長徵時,他卻在蘇聯養傷,但是在賀龍元帥多次勸說下,許光達心中仍然覺得不太合適。於是他便寫了一封「降銜申請書」,卻沒有得到主席的批准,仍然被授予上將軍銜,為此他的這一種高尚精神廣為流傳。

許光達將軍

還有孫毅將軍,他是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人,在1955授銜時,他堅決自己不授予中將軍銜,因為此事他還給周總理寫了一封書信,他認為自己沒有太大的功績,實在不太適合中將軍銜,還是將他的軍銜降為少將軍銜。但是周總理為了全軍平衡著想沒有批准,依然繼續授予中將軍銜。和這三位將軍相似的還有許多,主動向主席申請降自己的軍銜,他們這一種高尚行為值得我們當代人學習。

孫毅將軍

但是就有一位開國功臣,以他的一些功績和資質,被授予上將都可以,至少也是中將軍銜,但是在授銜時卻被授予大校軍銜,最終在主席的過問之下才封為少將,這位將軍的名字就是賀晉年將軍。

賀晉年將軍

1910年,賀晉年出生於陝西省安定縣,當時在他17歲的時候就參與了西北工農革命遊擊大隊,而且賀晉年緊接著加入了黨,隨著他優異的變現,他因此成為了一名經驗豐富的基層作戰指揮員。

1932年,陝甘工農紅軍遊擊隊正式成立,這也是我軍第一次在陝北打出紅軍的旗號,那時的賀晉年就已經擔任騎兵大隊的副隊長。

接著在同年9月,陝北紅軍遊擊隊被改編為紅軍陝北獨立師,並管轄三個團的兵力,賀晉年就成為了第一團的團長,之後第一團被改編為紅27軍第84師第一團,賀晉年仍繼續擔任團長軍銜。

接著又在一年以後,紅25軍在徐海東、程子華親自帶領下來到了陝北,隨後經過中央領導指示,並與劉志丹領導的陝北紅軍共同整改為紅十五軍團,共管轄第75、第78和第81三個師的隊伍,當時徐海東擔任軍團團長、程子華為軍團政委、劉志丹為副軍團團長,那時的賀晉年憑著自己顯赫的功績,已經成為了81師的師長。

賀晉年將軍正在進行指揮

在1936年2月,賀晉年率領81師來到了清澗縣袁家溝一帶,那時主席也恰巧在此地,於是就派人將賀晉年王明一同找來商討作戰部署。

原來是主席向他傳達了軍委決定將紅13恢復成紅27軍的稱號,主席對他說道:「81師師是在陝北土生土長的隊伍,而且自從他們成立以來打過許多勝仗,立下許多顯赫戰功,而且你又是紅27軍中元老級別的存在,一定要將這一支隊伍帶好,將這支隊伍立下更多功績。」

當談話快要結束時,師政委王明想將自己的名字重新改掉,主席知道後不但非常同意他的做法,而且還為他取了一個新的名字「王平」,他便是大家只曉的王平上將。

1958年,王平在北京作巡迴匯報

伴隨著抗戰爆發後,紅27軍又被改編為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第一團,賀晉年為第一團團長。在1942年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成立後,賀晉年由於在作戰中優異的表現,被晉升為第三旅旅長兼三邊軍分區司令員職務。

在那時為了能夠打破敵人對陝甘寧地區經濟進行封鎖,除了有一部分兵力擔負起監管的責任,剩餘的全部兵力都在賀晉年的帶領下前往甘泉縣的清泉溝,開荒闢田成立起新的生產基地。

當時在第三旅艱辛努力下,那一年開墾的田地就處於大豐收,而且其農業總產值就已經達到了2370萬元邊區幣。隨著糧食高產,部隊大多半的糧食問題都得到了解決,而且被服、食物、副食以及其它隊伍支出都已經實現了自給自足,而且在1944年,都可給幹部戰士發放隊伍津貼了,當時每人一月有一元的部隊津貼,一直到1939年臘月國民黨開始實施經濟封鎖,將八路軍的抗日軍費剋扣完以後,八路軍的隊伍津貼就停發了。

這個時候第三旅憑藉著自己的生產運動,已經能夠保障自己的基本需求,同樣為邊區的政府減少了許多負擔,而且為對日大反攻提供了堅挺的物質力量。

賀晉年將軍當年在紅27軍幾位搭檔

在抗戰勝利以後,賀晉年就調到東北地區擔任合江軍區司令員,那個時候匪患非常嚴重,他到達當地的第一任務就是進行剿匪。隨後經過賀晉年接近半年時間的圍剿,合江地區的幾位匪首都統統全部被抓獲,而且其它的小股匪患也全部剿滅,當地多年的匪患為題也終於得到了解決,而且當地白行送個他另外一個稱呼「剿匪司令」。

1948年3月,東野第十一縱隊正式成立,賀晉年擔任十一縱隊司令員,這支隊伍成立的第一站就是隆化戰役,其中這一次戰役就有出現許多戰鬥英雄,而且這場戰役共殲滅守軍1900多人,隆化縣城也因此得到了解放。

董存瑞捨身炸碉堡(劇照)

在這一次戰鬥中就出現了人盡皆知的英雄故事,那便是全是全國著名的戰鬥英雄董存瑞(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32師96團2營6連6班班長),在1948年5月25日,為了能夠開拓出前行的道路,於是董存瑞捨身炸毀敵人碉堡、英勇犧牲,因此6連6班就命名為「董存瑞班」。

在三大戰役以後,第十一縱隊就被改編為第48軍,當時的賀晉年被升任為第十五兵團副司令兼第48軍軍長。

賀晉年將軍

在建國以後,第45軍便脫離了第十五兵團,並歸江西軍區建制,賀晉年擔任江西軍區副司令兼48軍軍長。在1950年5月,當時在高崗的建議之下,賀晉年就被調到東北軍區擔任副司令員併兼任參謀長職務。

之後由於高出現了一些變故,賀晉年也被受到了牽連,因此賀晉年便被送到軍事學院進行學習。在1955年9月27日授銜儀式時,賀晉年被授予大校的軍銜,而且當時和他一同在紅27軍裡的幾位搭檔,王平和李志民都被授予上將軍銜。然而第十五兵團之中的幾位領導,鄧華、賴傳珠、洪學智都被授予上將軍銜。

從這一些方面來看,賀晉年即便不被授予上將軍銜,至少也被授予中將軍銜。在他授予大校軍銜時,許多人便為他打抱不平,在賀老總聽說這一件事情後,他親自和彭老總以及朱老總去反應這一件事情。當主席聽見賀晉年以後,對他的名字十分熟悉,在聽過他的事情後,並說道:「低了低了,賀晉年怎麼是大校軍銜呢?最起碼也得是少將軍銜。」

最終這一件事情這主席的過問下,賀晉年也被提升為少將軍銜。在兩年以後,賀晉年被調任到裝甲兵部隊副司令,一直到1982年,裝甲兵司令部改為總參部裝甲兵部,賀晉年才離去這個職務,他共任職整整25年的時間。2003年5月11日,出現了一件令人悲痛的事情,賀晉年將軍因病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93歲。

相關焦點

  • 首次授銜儀式時,他被授大校也被稱為開國第一大校,這是為何?
    1955年我軍實行了軍銜制,在這次授銜儀式上,有上千名我軍將領被授為了大校軍銜,有一位開國大校被稱為開國第一大校。那麼,這位開國大校是誰呢?又為何被稱為開國第一大校呢?他名叫羅厚福,出生於十大將軍縣中的紅安縣,他在19歲的時候就參加了革命,並且在次年正式加入了我黨,他的資歷完全滿足少將軍銜甚至是中將軍銜的,在土地革命時期他就是紅軍一個遊擊師的師長了,抗日戰爭時期也是一名旅級幹部,在授銜儀式前的評級中,也被評為正軍級別。按說他的資歷是完全可以被授予少將軍銜甚至是中將軍銜的。那麼,為什麼羅厚福又僅被授予了大校軍銜呢?
  • 1955年授銜時,他負責宣讀十大元帥的名單,但他自己卻沒有軍銜
    1955年9月27日下午,新中國舉行了一次意義重大的典禮:授銜、授勳儀式。 關於這次授銜,歷史客棧已經介紹過很多次了,十大元帥、十大大將、開國上將、中將、少將的名單,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了。 今天介紹的,是在這次授銜儀式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彭真。
  • 55年授銜,他大喊要把勳章掛在狗尾巴上,主席知道後感慨萬千
    都說獎懲分明,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為了表彰這些戰士們,國家專門為他們舉辦了授銜儀式。在授銜儀式上,也有著各種各樣的故事。他們之後,有的將軍覺著自己的軍銜高了,請求降低軍銜,也有的人不在意這些虛名,心中只有國家和人民。還有一部分人,他們覺著自己的軍銜太低了,向上級反饋。
  • 55年授銜:誕生新中國第一位女將軍,十大元帥竟有4位請求降銜
    這一天,是將永遠載入史冊的一天,這是共和國的首次授銜,我們的新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的將軍和元帥,更為驕傲的是,這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有了第一位女將軍——李貞。  在中南海的授銜典禮上,周恩來總理面帶微笑,鄭重的將少將軍銜的命令狀授予李貞時,對她說道:  「祝賀你,李貞將軍,你是新中國的第一位女將軍。」
  • 55年授銜後,元帥、將軍對應工資級別,這位大將為何會低一級?
    這在後來被人家說成是我軍「有兵無將」,而通過此事之後,中央則進一步加快了我軍軍銜改革的步伐,並在1955年在全軍完成授銜。我軍的軍官的軍銜共設4等14級,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實際未授)、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 在開國將帥中,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大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
    那麼在這些將帥中,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分別是誰呢?第一位逝世的元帥新中國的開國十大元帥,我們都很熟悉,第一位逝世的元帥是羅榮桓元帥。羅榮桓元帥,是十大元帥中唯一一個和主席一生共事的元帥。而且在他去世後,主席還為他寫了悼詩。
  • 1955年授銜:讓軍銜的都有誰?其實個個都厲害
    而國家進行授銜,也是國家軍隊走向正規化和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的步驟。1955年,我國對有功之臣進行了授銜:十大元帥、十大大將、上將等等。當時,老百姓對此事也津津樂道,幾乎每家都能熟練地背出十大元帥是誰,而且家中也張貼了十大元帥的畫像。當年授銜有講究其實,當年的授銜可是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而決定的,其中的將帥座次非常有講究。
  • 他是開國少將,但享受中將待遇,47歲任裝甲兵副司令員,他是誰?
    大家都知道1955年授銜的時候,正兵團一般可以授予上將或以上軍銜,副兵團一般授上將。準兵團、軍級幹部一般授予少將或中將軍銜。而賀晉年是唯一的副兵團少將,賀晉年險些連少將都沒當上,紅軍時期賀晉年已經是紅27軍軍長,是軍級幹部,抗戰時期,賀晉年是三邊軍分區司令, 解放戰爭時,賀晉年都是縱隊司令併兼任第十五兵團的副司令。
  • 開國將軍膽大包天,為軍銜給主席寫信,終於從上將變成中將
    人們常說,一個人的胸懷決定了他的高度,主席看人就比較看重一個人的胸懷,在大授銜時主席曾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授銜時。」這句幽默的調侃反映了當時的一些情況。這才讓主席說出了調侃的玩笑,不過也有極少數將軍覺得自己軍銜高了,要求降低自己的軍銜,這些要求降低軍銜的人從將軍到元帥都有,包括羅榮桓元帥、徐向前元帥,徐海東大將和徐立清上將。
  • 八路軍三大將星隕落,如果參加55年授銜,分別授元帥、大將、上將
    1955年9月舉行舉世矚目的授銜儀式,直至1964年為止,共有1614人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其中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7人,其餘皆是中將和少將軍銜,這代表著國家和人民的認可,是一份輝煌的榮譽,然而,在解放軍22年武裝鬥爭中,有無數好戰友倒在戰場上,他們的功勳同樣受得起這些軍銜和獎章。
  • 授銜時,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最多的省份分別是哪個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1955年,人民軍隊授銜儀式勝利舉行,後來,王建安、李聚奎、聶鶴亭、賀誠等人又被補授上將、中將軍銜,到了60年代初,又有200多位大校被提升為少將軍銜。
  • 兩次實施軍銜制:都設置了大校軍銜,對外軍事交流確有不便
    大校,這個軍銜,可以說具備中國軍銜特色,1955年9月27日,我軍歷史上首次正式授銜時,包括1988年9月27日,我軍恢復軍銜制以來,仍然保有大校軍銜。1955年9月27日,所設置的軍銜中,軍官共有4等14級,包括元帥: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元帥;將官: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1988年9月27日,所設置的軍銜中,軍官共有3等11級,包括將官:一級上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 55年授銜儀式前,段蘇權將軍扯掉少將肩章:這玩意兒我不戴了
    掉隊三年1955年9月,解放軍第一次全軍授銜儀式即將開始,這次授銜,是經過5年醞釀才定下來的,總共有1048位開國將帥,他們大都因為自己往日的功勳獲得了相應的銜位。會場上,大家追憶往昔的崢嶸歲月,暢想未來的光明前景,一派祥和肅穆的氣氛。
  • 三兄弟參軍後失去聯繫,建國後都是開國大校,重逢時都晉升少將
    三兄弟參軍後失去聯繫,建國後都是開國大校,重逢時都晉升少將 上世紀前半葉,中國正處於革命時期,很多窮苦人為了有口飯吃,全家一起鬧革命。不過打仗就會有犧牲,比如開國大校梅少卿,一家6口只剩下他一個。
  • 1955年大授銜,解放軍軍銜同外國軍銜等級對比,有什麼不同?
    經過幾年的努力,1955年9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軍銜制度正式實施,十位開國元帥、十位開國大將、55位開國上將、175位開國中將以及798位開國少將誕生了。其實解放軍實行軍銜制之前,參考了其他國家的制度,那麼蘇聯、美國、日本、朝鮮的軍銜等級怎樣?解放軍軍銜有什麼不同?
  • 1955年時,解放軍中有4個兵團級的少將,他們分別是誰?
    不過事情也有特殊的存在,1955年的少將中,有四人是被評為軍團級的,這四人是誰呢?又分別是什麼原因呢?一、賀晉年賀晉年應該是最鬱悶的少將,因為他的資格非常老,完全是有上將資格的,看看他的人生履歷就知道。
  • 1955年授銜儀式,他宣讀了10大元帥名單,但自己卻沒有任何軍銜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表彰一些功績突出的人,我國舉行了授銜儀式,專門表彰了各位軍官。在這次授銜儀式上,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評選出的十大元帥。當然了,除了十大元帥之外,還有1000多名軍人被授予將軍軍銜。在當時的授銜儀式上,有一個人宣讀了十大元帥名單,但是自己卻沒有任何軍銜,此人就是彭真。
  • 截止2020年7月24日,開國少將還有多少在世?2019年已去世五位
    1955年,我國舉行了隆重的授銜儀式,用來表彰在戰爭中做出了卓越功績的人們。這也是我國首次大規模的授銜,有元帥十人、大將十人、上將五十五人、中將175人以及少將798人。本來還想在元帥之上設置一個大元帥,最後被委婉地推辭了。後來,還進行過幾次補授儀式。
  • 陳賡逸事:上臺喝主席水,當選候補委員,追著主席問:什麼是候補
    最被大家所了解的便是一九四五年,在中共七大會議上,他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的軼事,而在此之前,陳賡就因為他的率真可愛,思想開放而被他人所熟知,在一次開會的時候,由於時間太長,他的水杯裡的水已經空了,然後距離會議結束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就這樣,他走到了主席的身邊,拿起了主席的水杯,絲毫不見外地開始喝水,大家大笑,在私底下他便是這樣一位幽默風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