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北電視臺微信公眾號:瞭望丘北—
文圖視頻 新聞速遞 深度報導 美文欣賞
壯族的飲食文化可謂是歷史悠久,對於壯族來說「無米不成席」。
逢年過節,丘北壯族群眾都會用糯米製作出一道道鮮豔可口的美食,每一道美食蘊含壯家人濃濃情意的美,其中壯族三月三節裡最具特色的當數祭竜粑粑了,這也是壯族群眾記憶深處的味道。
按壯族人的傳統規矩,每年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屬蛇日,是三月三節。三月三是壯族紀念稻作文化的節日,也是崇拜山林的節日。節日裡人們要舉行祭竜儀式,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稻穀豐收,人丁興旺,村寨平安,所以也叫祭竜節。
竜,在壯語裡意為森林,是壯族人心中的神靈。老一輩人常說,有竜環抱的村莊,人能健康長壽,百姓衣食無憂,維護竜的聖潔,才能使村莊、百姓免除疾病、瘟疫,才能避免自然災害。
「三月三」祭竜節是壯族最隆重的節日,而糯米粑粑、花米飯、紅雞蛋都是節日必不可少的。作為一個壯族兒女,記憶中每到這個節日,大家都非常的忙碌,婦女們節日前夕就背著背簍去田間地頭尋找需要做粑粑的黃姜、火草、茨菇等各種天然植物食材了。
壯族阿姨張躍蘭早早的就起來開始準備製作三月三祭竜粑粑的食材,她高興地說,記憶中,對於這個盛大的節日,她的母親也會在節日前夕就準備好糯米和做粑粑需用的各種天然植物食材。到節日那天,母親早早起來,把前一天夜裡浸泡的糯米濾幹,然後碾碎做成糯米麵。
壯族群眾用於製作祭竜粑粑的食材都是用天然的植物葉、根、果配製而成的,這種製作出來的祭竜粑粑不僅天然生態、味道特別、可口,而且容易消化,香而不膩,有食藥兩用的作用。
而且製作祭竜粑粑是非常講究的,把糯米麵充分揉好後,將少許植物油淋到鍋裡,小火慢煎,用勺四周鋪展,使之薄如紙圓如月。
看看火喉到了,用平鏟輕輕自底剝起,慢慢翻過身來,待「絲絲」聲漸次隱去,粑粑面透出油亮油亮的色彩,香味撲鼻的時候,淡淡草綠色的祭竜粑粑就熟了。
把煎好的粑粑一層一層疊放,糯米麵摻和著各種天然植物煎制而成的粑粑,散發植物的清香,吃起來香甜,可口。
對於有著久遠稻耕文化的壯家人,給糯稻賦予了太多的民族文化內涵,他們通過「三月三」節這一傳統節日的展示,將有利於促進壯族糯食文化以及整個壯族文化體系的發揚和傳承。所以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們學會製作,將壯族的美食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勤勞聰慧的壯族不僅創造了古老悠久的「稻作文化」「糯扣文化」,還讓糯文化源遠流長,在壯族兒女的記憶裡,這是一道有故事的美食。
以上消息屬丘北縣融媒體中心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
「丘北縣融媒體中心」
記者:陸華秀
編輯:李文笛
責編:李福龍
審核: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