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三月三祭竜粑粑 記憶中的味道

2020-12-24 騰訊網

—丘北電視臺微信公眾號:瞭望丘北—

文圖視頻 新聞速遞 深度報導 美文欣賞

壯族的飲食文化可謂是歷史悠久,對於壯族來說「無米不成席」。

逢年過節,丘北壯族群眾都會用糯米製作出一道道鮮豔可口的美食,每一道美食蘊含壯家人濃濃情意的美,其中壯族三月三節裡最具特色的當數祭竜粑粑了,這也是壯族群眾記憶深處的味道。

按壯族人的傳統規矩,每年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屬蛇日,是三月三節。三月三是壯族紀念稻作文化的節日,也是崇拜山林的節日。節日裡人們要舉行祭竜儀式,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稻穀豐收,人丁興旺,村寨平安,所以也叫祭竜節。

竜,在壯語裡意為森林,是壯族人心中的神靈。老一輩人常說,有竜環抱的村莊,人能健康長壽,百姓衣食無憂,維護竜的聖潔,才能使村莊、百姓免除疾病、瘟疫,才能避免自然災害。

「三月三」祭竜節是壯族最隆重的節日,而糯米粑粑、花米飯、紅雞蛋都是節日必不可少的。作為一個壯族兒女,記憶中每到這個節日,大家都非常的忙碌,婦女們節日前夕就背著背簍去田間地頭尋找需要做粑粑的黃姜、火草、茨菇等各種天然植物食材了。

壯族阿姨張躍蘭早早的就起來開始準備製作三月三祭竜粑粑的食材,她高興地說,記憶中,對於這個盛大的節日,她的母親也會在節日前夕就準備好糯米和做粑粑需用的各種天然植物食材。到節日那天,母親早早起來,把前一天夜裡浸泡的糯米濾幹,然後碾碎做成糯米麵。

壯族群眾用於製作祭竜粑粑的食材都是用天然的植物葉、根、果配製而成的,這種製作出來的祭竜粑粑不僅天然生態、味道特別、可口,而且容易消化,香而不膩,有食藥兩用的作用。

而且製作祭竜粑粑是非常講究的,把糯米麵充分揉好後,將少許植物油淋到鍋裡,小火慢煎,用勺四周鋪展,使之薄如紙圓如月。

看看火喉到了,用平鏟輕輕自底剝起,慢慢翻過身來,待「絲絲」聲漸次隱去,粑粑面透出油亮油亮的色彩,香味撲鼻的時候,淡淡草綠色的祭竜粑粑就熟了。

把煎好的粑粑一層一層疊放,糯米麵摻和著各種天然植物煎制而成的粑粑,散發植物的清香,吃起來香甜,可口。

對於有著久遠稻耕文化的壯家人,給糯稻賦予了太多的民族文化內涵,他們通過「三月三」節這一傳統節日的展示,將有利於促進壯族糯食文化以及整個壯族文化體系的發揚和傳承。所以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們學會製作,將壯族的美食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勤勞聰慧的壯族不僅創造了古老悠久的「稻作文化」「糯扣文化」,還讓糯文化源遠流長,在壯族兒女的記憶裡,這是一道有故事的美食。

以上消息屬丘北縣融媒體中心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

「丘北縣融媒體中心」

記者:陸華秀

編輯:李文笛

責編:李福龍

審核:朱智

相關焦點

  • 農曆三月三
    你曾問我哪裡是故鄉, 哪一種味道是鄉味?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霍山人來說,提起家鄉的美味,就不得不提到蒿子粑粑。那麼今天,我們就跟隨一戶農家,來體驗一下美味的製作過程吧~~ 攝影/孫仲 陽春三月是萬物萌發的時節,蟄伏在鬆軟泥土裡的蒿草冒出了嫩芽。 人們喜愛在這時相邀,帶著剪刀走上田間地頭,嬉鬧談笑著尋找這小小的美食精靈,往往不出半天功夫就會有不少收穫。
  • 臺灣青年創作手指舞 點讚廣西「壯族三月三」
    最近,陸寬看到廣西今年將舉辦線上「三月三」活動以及桂臺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組織開展「我眼中的壯族三月三」微文、微頻徵集活動,便利用5天時間創作了《歌兮舞兮三月三》手指舞向廣西「壯族三月三」活動致敬並參加微視頻徵集活動,希望以手指舞這種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新穎方式為廣西壯族三月三活動推廣盡一份力量。
  • 廣西壯族三月三吃什麼食物:10種傳統美食+節日特色小吃
    三月三的小知識:  三月三的傳說歷史故事及節日由來 廣西壯族4個經典傳說  2018廣西三月三放假時間安排 今年農曆三月初三假期幾天  三月三的風俗習俗 廣西三月初三有哪些禁忌忌諱講究結果,陳皓得中狀元,高興得把妻子做的春餅乾糧,送給考官品嘗。考官一吃,讚不絕口,頓時寫詩作文,稱之為「春卷」。7、艾葉餈粑  清明前後,是艾草生長茂盛且最為鮮嫩的時節,由於農曆三月三與清明節靠近,艾葉餈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
  • 廣西壯族三月三有哪些民俗 三月三節日習俗、由來簡介
    「三月三」即將到來(2018廣西三月三放假時間安排),說到「三月三」習俗,對歌、吃五色糯米飯已被大夥熟知,可你還知道在這個節日有哪些有趣的節日習俗嗎?廣西各地過「三月三」的方式是怎樣的?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廣西民俗專家,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 農曆3月3日是什麼節日 2017廣西壯族三月三放假時間
    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其中以壯族為典型,一提到三月三,人們就會聯想到「中國廣西壯族」,2014年「壯族三月三」申遺成功, 三月三將廣西壯族及各民族文化推上了國際舞臺,每年三月三廣西全區人民享有兩天假期。那麼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以及介紹2017年廣西三月三放假安排。
  • 2020年「壯族三月三·民族體育炫」線上活動火熱來襲
    &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南寧3月26日電 2020年「壯族三月三·民族體育炫」線上系列活動於3月26日至4月26日舉行。&nbsp&nbsp&nbsp&nbsp本次活動開設2020年「壯族三月三」線上體育綜合運動會、線上民族體育展覽館、線上民族體育健身教學課三大板塊。
  • 2019唱遊絲路 壯美廣西——廣西「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活動...
    標    題 2019唱遊絲路  壯美廣西——廣西「壯族三月三   作品 簡介 2019年,為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廣西衛視推出的「壯族三月三
  • 三月三——你恰雞蛋了嗎?
    上巳節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三月初三吃薺菜煮雞蛋農曆三月初三有吃薺菜煮雞蛋的習俗,老人們說,吃了可以一年當中腰腿不疼、頭不疼。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漢人迎接祖先靈魂的日子,用吃雞蛋的方式紀念祖先,並希望沾點靈氣。三月初三放風箏江南人民自古就有清明放風箏的習俗。
  • 記憶中的桐葉粑粑
    往往一下午的時光,就在這樣嬉笑著輪流推磨中悄悄溜走了,等米粉全部磨完,剩下的事情就是我們女孩子得了。這個時候,男孩子往往一窩蜂就散了,去外面玩泥巴了。女孩子文靜一點,就跟著外婆開始做桐葉粑粑。用一片桐葉包一勺和得不稀不稠的米粉,周圍稍稍壓緊,放在鍋裡去蒸。
  • 廣西三月三美食這麼多,今天你吃了那幾樣?
    以往每到三月三,都是全國最羨慕廣西的時候,為啥?能放假啊!今年雖因特殊原因不能出去野,但美食必須安排上!今天晚報君就帶你雲吃廣西三月三傳統小吃,帶上你的胃,跟我走!鮮豔的顏色都是用天然的植物色素——楓葉、黃姜、紫飯葉、紅藍草等植物的汁液調製,每逢清明節、農曆三月三、四月八、牛王節、端午節等民間傳統節日,壯族家家戶戶都喜歡做五色糯米飯吃,以作趕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寄託著人們五穀豐登的祝願。五色糯米飯有「堅筋骨、益腸胃、能行、補髓」的作用之說。三月三當天,南寧的街頭早餐店也可以見到。
  • 從好呷的粑粑,看見可愛的長沙——粑粑裡面沒有嗲嗲
    粑粑(第一個粑千萬別念第三聲!),中國南方一種食品的總稱,大體是指用搗碎的糯米或其他糧食做成的餅狀或者團狀食品,我只能這麼解釋了,因為粑粑的種類實在是太多了!長江以南各地都會有至少一種後綴名為粑粑的食物。在長沙,只要是團狀的東西,都可以加上粑粑作為後綴。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月亮粑粑,裡面當然沒有嗲嗲。
  • 農曆三月三,帶大家領略壯家風情
    今天是農曆三月三,又稱「上巳節」,相傳是黃帝誕辰的日子,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特別是對於我們壯族人民來說,三月三」的習俗不僅有歌圩,還有搶花炮、拋繡球、吃五色糯米飯等有趣的習俗,也是我們壯族祭祖的重要日子。現在讓我這個壯鄉妹子,帶你們領略一下我們的壯家風情吧!
  • 隆回水密花粑粑香氣撲鼻,小時候媽媽的味道!
    尋找這座城市古老記憶,探索本土歷史文化,記錄生活,記錄隆回。作為一個邵陽人,你一定知道水密花。而作為一名資深的吃貨,一定知道水密花粑粑了。水牛花第一步,當然是先去摘水密花(有花的最好,更香哦)水密花粑粑在湖南廣西一些地方也叫「水牛花」,他們的解釋是,水牛拉過屎的地方才長。水密花花較短。開花時採收,曬乾,去盡雜質,貯藏乾燥處。
  • 臺灣時尚青年以手指舞展示壯族傳統節日 有意赴廣西創業
    最近,他用了5天時間創作了《歌兮舞兮三月三》手指舞,希望以手指舞這種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新穎方式,為廣西「壯族三月三」傳統節日文化的推廣盡一份力量。陸寬創作《歌兮舞兮三月三》手指舞。被訪者供圖陸寬沒有到過廣西,他十分嚮往「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麗風光以及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
  • 貴州省「三月三」民族山歌大賽開幕
    中新網貴州新聞4月14日電(通訊員 羅小紅 陳榮)14日,貴州省「三月三」民族山歌大賽在貴州省長順縣開幕
  • 三月三生軒轅,在詩詞歌賦中體驗上巳韻律
    三月三生軒轅,在詩詞歌賦中體驗上巳韻律時間:2020-03-26 10:0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月三生軒轅,在詩詞歌賦中體驗上巳韻律 巳日帝城春,傾都祓禊晨。 停車須傍水,奏樂要驚塵。 弱柳障行騎,浮橋擁看人。 猶言日尚早,更向九龍津。
  • 「三月三,拜軒轅。」越南祭祖為何是三月初十?他們祭拜誰?
    「三月三,拜軒轅。」越南祭祖為何是三月初十?他們祭拜誰?中國人端午節吃粽子,越南為何三月初十吃粽子?是個啥講究?中國有句古諺:「三月三,拜軒轅。」軒轅即黃帝,因其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黃帝是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為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
  • 秦淮河裡袚禊、雨花臺踏青品茗……古時「三月三」南京人這樣玩!
    為什麼「三月三」能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因為它歷久彌新,在時代變化中,賦予新的含義。《南京民俗》中寫道:「在近代,上巳節曲水流觴的文人雅會已向品茶談笑的休閒娛樂演化,俗信成分的消亡使遊樂成了三月三的主題。」這天,南京人全家出遊,外出踏春。
  • 峽江深處的美食,秭歸粑粑,土家人味蕾上的鄉愁
    秭歸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和美人王昭君的故鄉,「秭歸粑粑」是秭歸最能體現民間風情和滋味的食品。記憶中小時候最為欣然嚮往的快樂時光就是麥收時節。那樣的場景只要想起,就會栩栩如生地浮現在眼前。在月光和汽燈的輝映下,在鑼鼓家業和演唱聲中,一個別開生面的「粑粑展示」也在比拼中。「戶條」是最粗放、最常見的粑粑。用老面發酵的麥麵做成一個個長約一尺,大人拳頭粗細的大粑粑就是「戶條」,這個名字很實在,一戶人家吃這麼一個粑粑,全家人都吃飽了,雖然沒有油鹽鹹淡蔥花蒜苗的幫襯,而新麥最本色的味道都從裡面流溢而出,吃到肚子裡很實誠。
  • 農曆三月初三各地習俗,你所在的民族習俗是什麼呢
    三月三,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 古稱上巳節。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俗話說:「三月三,薺菜當靈丹。」春食薺菜是江南民間的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