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生軒轅,在詩詞歌賦中體驗上巳韻律

2020-12-14 川北在線網

三月三生軒轅,在詩詞歌賦中體驗上巳韻律

時間:2020-03-26 10:0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月三生軒轅,在詩詞歌賦中體驗上巳韻律 巳日帝城春,傾都祓禊晨。 停車須傍水,奏樂要驚塵。 弱柳障行騎,浮橋擁看人。 猶言日尚早,更向九龍津。 [唐] 崔顥《上巳》 俗話道,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軒轅便是黃帝,傳說裡,黃帝誕生於三月初三,

  原標題:三月三生軒轅,在詩詞歌賦中體驗上巳韻律

 

  巳日帝城春,傾都祓禊晨。

 

  停車須傍水,奏樂要驚塵。

 

  弱柳障行騎,浮橋擁看人。

 

  猶言日尚早,更向九龍津。

 

  ——[唐] 崔顥《上巳》

 

  俗話道,「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軒轅便是黃帝,傳說裡,黃帝誕生於三月初三,如今普遍認為黃帝生日是上巳節的起源。

 

  還有說起源自伏羲氏或西王母,一說是為了紀念伏羲與女媧造人,一說是西王母於三月三日開蟠桃會,傳說裡西王母有不老仙丹和長生蟠桃。從這些起源可以看出,上巳節由來古老。

  黃帝故裡

 

  上巳節最傳統的活動就是祓禊。

 

  什麼是祓禊呢?就是在水邊舉行祭祀儀式,同時沐浴濯垢,祓除不祥。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論語》

 

  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兩水之上,招魂續魄,秉蘭草,拂不祥。

 

  《宋書》引《韓詩》

 

  是月(三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潔。

 

  《後漢書》

 

  據說古人盛行的巫術中,有用蘭湯沐浴闢邪、驅逐禍害這一活動。

 

  在早期,郊外沐浴之風非常盛行,故留下許多詩賦,其中《祓禊賦》就寫得非常美:

 

  王侯公主,暨乎富商,用事伊雒,帷幔玄黃。

 

  於是旨酒嘉餚,方丈盈前。

 

  浮棗絳水,酹酒醲川。

 

  若乃窈窕淑女,美媵豔姝,戴翡翠,珥眀珠,曳離袿,立水涯。

 

  微風掩壒,纖榖低徊,蘭蘇肹䖮,感動情魂。

 

  若乃隱逸未用,鴻生俊儒,冠高冕,曳長裾,坐沙渚,談《詩》《書》,詠伊呂,歌唐虞。

 

  張大千《秋禊雅集圖》

 

  《祓禊賦》描寫了王孫公子、窈窕淑女們的祓禊,其中談到他們討論《詩》《書》,可以看出,三月三逐漸從祭祀活動中走出來,演變成了一種野外郊遊、社交活動。

 

  這種社交活動裡最 的便是「曲水流觴」,是一種非常高雅的文人墨客間的遊戲,規則簡單:一行人圍坐在水邊,體態放鬆,由水之源頭漂流下一盞酒盅,流到誰跟前,誰就須得按照規則吟詩作對,若作不出,便要飲酒。有些有錢人家,為了讓這水更「曲」,便在自己的院落裡修建極其曲折,形狀漂亮的小水渠,專門邀請朋友來玩「曲水流觴」。

 

  這期間便誕生了我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明 文徵明《蘭亭修禊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而皇宮之中臣子與天子一起曲水之戲也很流行。

 

  萬乘親齋祭,千官喜豫遊。

 

  奉迎從上苑,祓禊向中流。

 

  草樹連容衛,山河對冕旒。

 

  畫旗搖浦漵,春服滿汀洲。

 

  仙籞龍媒下,神皋鳳蹕留。

 

  從今億萬歲,天寶紀春秋。

 

  王維《三月三日曲江侍宴應制》

 

  故事修春禊,新宮展豫遊。

 

  明君移鳳輦,太子出龍樓。

 

  賦掩陳王作,杯如洛水流。

 

  金人來捧劍,畫鷁去回舟。

 

  苑樹浮宮闕,天池照冕旒。

 

  宸章在雲表,垂象滿皇州。

 

  《奉和聖制與太子諸王三月三日龍池春禊應制》

 

  清 樊圻《飲樂宴(蘭亭修禊)》圖卷

 

  上巳節的社交活動是非常廣泛的,不限於文人或粗人,富人或窮人,更不限於男人與女人,因為它是我國正統意義上的情人節,男女間可以正大光明結伴郊遊,互贈香草。

 

  這一日女性為主角,她們都打扮的格外美麗,未婚的可出去遊玩,已婚的可以回娘家。

 

  雖然隨著時間的漫長推移,我們如今已不再過三月三,但是三月三卻在我們的民俗活動中留下痕跡。少數民族中,傣族 節日「潑水節」就在三月三前後,而壯族如今依然流行在三月三載歌載舞、求偶,漢族則流行在三月三吃芥菜雞蛋、薄餅。

  潑水節

 

  雖然這個節日已經逐漸消失不見,但它的影響依然非常深廣。如今我們不可能在水邊沐浴祓禊,但我們可以讀讀《蘭亭序》《麗人行》體會一下古老詩歌中春日上巳的韻律,或者去野外踏青,與三五好友談天說地,又或者與戀人度過,學著古老的傳統互贈香草,告訴對方這是中國的情人節。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三月三,上巳節,讓我們重拾古人風雅
    俗稱三月三,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節又稱女兒節。上巳節和花朝節一樣,正逐漸被人們所淡忘。
  • 三月三,上巳節,詩詞裡的雅集與浪漫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等內容。魏晉以後,該節日改為三月初三,故又稱重三或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傳統的上巳節,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又稱女兒節。
  • 節日正源|上巳食薺,沐浴更新
    軒轅黃帝是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至今在新鄭黃帝故裡,每年三月初三都還會舉行聲勢浩大的祭祖大典。三月三的紀念活動,是我們文明中對生的崇拜。季春生機最旺,三生萬物,三月三日就體現了三三之生的力量。2、上巳興盛魏晉南北朝時期,三月三臨水祓禊之俗極為盛行,留下大量的詩文歌賦。晉張華先生有《三月三日後園會詩》:「暮春元日,陽氣清明;祁祁甘雨,膏澤流盈。……合樂華池,祓濯清川。汛彼龍舟,溯遊洪源。」
  • 楊柳春風三月三,畫橋芳草碧纖纖。去詩詞裡看浪漫上巳節
    全詩較長,寫三月三日上巳節的美好風光,士族子弟外出遊玩,所見的萬物蓬勃生長的景象。開頭四句,點明上巳節日,大地芳華俱在此時。「開花已匝樹,流嚶覆滿枝」,寫出了滿樹繁花、鶯語盈耳的自然美景,讓人流連忘返。結尾「且當忘情去,嘆息獨何為」,抒寫了自己不能忘情賞春的遺憾。
  • 白居易《三月三日》:「指點樓南玩新月,玉鉤素手兩纖纖」
    三月三是傳統上巳節,是修禊祓除、洗濯除穢、春遊踏青、臨水宴飲的節日。最早上巳節和三月三並不是一天,主要是三月第一個巳日,沐浴祭祀祓禊。到了魏晉時期,由於當時崇尚道教,而道教傳說三月三日為王母娘娘的生日(一說為軒轅黃帝的生日),王母娘娘在此日舉辦「蟠桃大會」,於是,上巳節就和三月三結合在一起,成為「三月三上巳節」。關於上巳節和三月三的詩詞較多,我們選取唐代白居易的一首詩詞,略作賞析,看看古人是如何過節的。
  • 大話西遊2修禊沐蘭踏新春 上巳節活動來襲
    農曆三月初三,為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上巳節。上巳節的由來,與中國古代的計時方式有關,古人以「幹支」紀日,三月初三是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故稱之為「上巳」。古人們會在這一天相聚於河畔水濱,共同行祓禊之禮,除不祥之氣,品流水之殤,吟詩詞歌賦,取除晦立新之意,以嶄新的面貌開啟新一年的幸福生活。
  • 江蘇的「三月三」,是上巳節,是薺菜節,也是女兒節
    今天是農曆的三月初三,也是一個充滿著浪漫詩意的中國傳統節日——上巳節。從春秋到今天,上巳節歷經幾千年的演變,衍生出很多不同的民俗。在上巳節絢爛繽紛的民俗圖景背後,洋溢著的是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和自豪。在文化底蘊深厚的江蘇,「三月三」的民俗也極其豐富,數不勝數。
  • 農曆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農曆三月三的傳統習俗你了解多少?
    農曆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農曆三月三的傳統習俗你了解多少?時間:2019-04-07 12:56   來源: 中原文化家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農曆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農曆三月三的傳統習俗你了解多少? 三月三相傳為上巳節,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軒轅說法。
  • 古時候,人們是如何過(農曆三月三)「上巳節」的?
    不經意間今天已是民俗農曆三月三「上巳節」。所謂「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上巳節"是古代 中較為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或去水邊沐浴、或祭祀、或宴飲、或作詩唱和等,而舉行的郊外遊春活動 。魏晉時,書聖王羲之《蘭亭集敘》對這個節日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作了細緻的記載。
  • 2020/03上巳節:春浴祓禊三月三,草長鶯飛情綿綿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漢民族傳統節日,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節又稱女兒節。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為大絜」(《後漢書·禮儀志上》)。後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
  • 上巳節:煙花三月,曲水流觴,生活可樂
    明日三月三,上巳節,也叫「重三」,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祓除禍災,祈降吉福的節日。似乎冥冥中註定一般,好消息在新曆三月的尾巴到來,卻又接軌農曆的三月。既是結束,也是新生。不禁想起三月三一個遊戲叫「曲水流觴」。
  • 風靡千年的上巳節為何消失了?
    在《論語》中,孔子的弟子曾子曾描述了一場特殊的春遊沐浴,這一天就是上巳節,又叫「情人節」「女兒節」。這個節日誕生於先秦,興盛於漢代,繁盛於唐朝,曾在長達800年的時間裡被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慶祝。那麼古人在這樣的日子中慶祝或紀念什麼呢?
  • 上巳節中國人與眾不同的浪漫
    上巳(sì)節俗稱三月三,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節又稱女兒節,同時也是最古老的情人節。
  • 雲中吟系列·三月三
    清節中季春,姑洗通滯塞。三月三,實為古代「上巳節」。古時以夏曆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韓詩章句》曰:鄭俗,上巳溱洧兩水之上,秉蘭祓除。《後漢書·禮儀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疚為大潔。」魏晉以後改為三月三日。吳自牧《夢粱錄·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觴放事,起於晉時。唐朝賜宴曲江,傾都棋飲踏青,亦是此意。」後亦有不用三日,而仍用巳日者。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遍查典籍,惟清李永紹《約山亭詩稿評注》注釋中有此語。特記之。
  • 被遺忘的三月三,你知道是什麼節日嗎?
    楊柳春風三月三,畫橋芳草碧纖纖。一雙燕子歸來後,十二紅樓卷繡簾。——宋·陳允平《春詞》今日是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相傳三月三是軒轅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 三月三——你恰雞蛋了嗎?
    上巳節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三月初三吃薺菜煮雞蛋農曆三月初三有吃薺菜煮雞蛋的習俗,老人們說,吃了可以一年當中腰腿不疼、頭不疼。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漢人迎接祖先靈魂的日子,用吃雞蛋的方式紀念祖先,並希望沾點靈氣。三月初三放風箏江南人民自古就有清明放風箏的習俗。
  • 農曆3月3日是什麼節日 2017廣西壯族三月三放假時間
    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其中以壯族為典型,一提到三月三,人們就會聯想到「中國廣西壯族」,2014年「壯族三月三」申遺成功, 三月三將廣西壯族及各民族文化推上了國際舞臺,每年三月三廣西全區人民享有兩天假期。那麼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以及介紹2017年廣西三月三放假安排。
  • 今日農曆三月三,你吃地菜煮雞蛋了嗎?
    今天是農曆三月三日,天還沒有亮,媽媽就煮好了地菜煮雞蛋,我躺在床上聞著這清香的味兒,不一會兒就醒了。嗨,很高興又見面了,這裡是雲寶,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沒錯,今天是農曆3月3日,又稱上巳節,「上巳」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鄭玄註:「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
  • 三月三,拜軒轅!臺灣舉辦恭拜軒轅黃帝大典,線上線下同祈願
    相傳農曆3月3日是祖先軒轅黃帝的誕辰,「三月三,拜軒轅」便成了全球華人多年以來的傳統。今天上午,「庚子年恭拜軒轅黃帝大典」在臺灣桃園黃帝雷藏寺黃帝大廟舉辦。主辦方表示,希望藉由此次敬拜儀式,表達對中華民族遠祖的崇敬,同時傳遞「兩岸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的精神。
  • 描寫三月的優美句子關於三月的詩句 2020描寫三月春天詩詞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描寫三月的優美句子關於三月的詩句 2020描寫三月春天詩詞 煙花三月下揚州,多麼美麗的三月呀,古人的三月總是充滿了詩情畫意。三月的春天桃櫻盛放,落英繽紛,吹得眾人一身美。描寫三月的優美句子詩詞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