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上巳節,讓我們重拾古人風雅

2020-12-07 騰訊網

上巳(sì)節

俗稱三月三,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節又稱女兒節。上巳節和花朝節一樣,正逐漸被人們所淡忘。

「上巳」最早出現在漢初的文獻。

《周禮》鄭玄註:「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

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

《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寫的當時的情形。

宋代以後,理學盛行,禮教漸趨森嚴,上巳節風俗在中國文化中漸漸衰微。

另外,三月三上巳節與九月九重陽節相對應,正如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

」一個在暮春,一個在暮秋,踏青和辭青也隨之進入高潮。

節日

習俗

— 祓禊 —

上巳節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動。

沐浴是為了去災。當時人們認為婦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節的沐浴治療不育症。這樣久而久之,相沿成習,把沐浴變成上巳節的重要內容。

即農曆三月上旬「巳日」這一天,人們相約到水邊沐浴、洗濯,藉以除災去邪,古俗稱之為:「祓禊」。

— 求偶 —

上巳節還是中國三大傳統情人節之一。前文《詩經·鄭風·溱洧》描寫了鄭國三月上巳日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邊遊春的情景。男女青年藉此機會互訴心曲,表達愛情。古人用芍藥中的「藥」(通「約」)字代表相約,芍藥也是男女間定情的象徵。

— 曲水流觴 —

也叫臨水浮卵(臨水浮卵最為古老,它是將煮熟的雞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誰拾到誰食之。)(曲水流觴稱之為"流杯曲水之飲"。所謂"流杯",也稱"流觴",就是投杯於水的上遊,聽其隨波而下,止於某處,則其人取而飲之。水一般則要彎曲才行)《荊楚歲時記》

"士民並出江渚池沼間,為流杯曲水之飲。"眾人坐於環曲的水邊,把盛著酒的觴置於流水之上,任其順流漂下,停在誰面前,誰就要將杯中酒一飲而下,並賦詩一首,否則罰酒三杯。魏明帝曾專門建了一個流杯亭。

— 祈求生育 —

在上巳節活動中,最主要的活動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稱郊禖,因供於郊外而得名。

起初上巳節是一個巫教活動,通過祭高禖、祓禊和會男女等活動,除災避邪,祈求生育。現今日本還保留婦女集體去求生育的儀式。

節日

詩詞

浣溪沙·上巳

明·楊基

軟翠冠兒簇海棠,

砑羅衫子繡丁香。

閒來水上踏青陽。

風暖有人能作伴,

日長無事可思量。

水流花落任匆忙。

這首詞寫上巳節人們春遊的歡樂。上片寫遊春的女子。作者巧妙地借用服飾之花來映襯春天之花,而且又是以花寫入,從而烘染出一派人美花美春意美的樂融融情景。下片轉寫遊樂的情興。短短幾句,把遊興之濃、情趣之高,描寫得淋漓盡致。

採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代:歐陽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

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譁。

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這首詞描寫清明時節西湖遊春的熱鬧繁華景象,特別著重描繪日暮回城時喧譁熙攘的情景,著意描繪遊春的歡樂氣氛,從側面來寫西湖之美。這首詞寫得人歡景豔,別具一格,不乏動人之處。

來源:唐詩宋詞元曲

傳承秦腔藝術 弘揚傳統文化

相關焦點

  • 江蘇的「三月三」,是上巳節,是薺菜節,也是女兒節
    今天是農曆的三月初三,也是一個充滿著浪漫詩意的中國傳統節日——上巳節。從春秋到今天,上巳節歷經幾千年的演變,衍生出很多不同的民俗。在上巳節絢爛繽紛的民俗圖景背後,洋溢著的是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和自豪。在文化底蘊深厚的江蘇,「三月三」的民俗也極其豐富,數不勝數。
  • 2020/03上巳節:春浴祓禊三月三,草長鶯飛情綿綿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漢民族傳統節日,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節又稱女兒節。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為大絜」(《後漢書·禮儀志上》)。後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
  • 上巳節:煙花三月,曲水流觴,生活可樂
    明日三月三,上巳節,也叫「重三」,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祓除禍災,祈降吉福的節日。似乎冥冥中註定一般,好消息在新曆三月的尾巴到來,卻又接軌農曆的三月。既是結束,也是新生。不禁想起三月三一個遊戲叫「曲水流觴」。
  • 三月三,上巳節,詩詞裡的雅集與浪漫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等內容。魏晉以後,該節日改為三月初三,故又稱重三或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傳統的上巳節,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又稱女兒節。
  • 古時候,人們是如何過(農曆三月三)「上巳節」的?
    不經意間今天已是民俗農曆三月三「上巳節」。所謂「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上巳節"是古代 中較為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或去水邊沐浴、或祭祀、或宴飲、或作詩唱和等,而舉行的郊外遊春活動 。魏晉時,書聖王羲之《蘭亭集敘》對這個節日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作了細緻的記載。
  • 最春天的上巳節了解下
    遊春踏青,賞花探景,是中國古人閒適生活的永恆主題,躬逢盛世的唐人尤其如此,白居易有詩言,「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尤其是每年上巳節(農曆三月三)前後,更會出現一波出遊高峰。杜甫詩句「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寫的就是長安仕女在上巳節結伴出遊,在水濱尋樂的場景。
  • 被遺忘的三月三,你知道是什麼節日嗎?
    楊柳春風三月三,畫橋芳草碧纖纖。一雙燕子歸來後,十二紅樓卷繡簾。——宋·陳允平《春詞》今日是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相傳三月三是軒轅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 風靡千年的上巳節為何消失了?
    在《論語》中,孔子的弟子曾子曾描述了一場特殊的春遊沐浴,這一天就是上巳節,又叫「情人節」「女兒節」。這個節日誕生於先秦,興盛於漢代,繁盛於唐朝,曾在長達800年的時間裡被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慶祝。那麼古人在這樣的日子中慶祝或紀念什麼呢?
  • 三月三生軒轅,在詩詞歌賦中體驗上巳韻律
    三月三生軒轅,在詩詞歌賦中體驗上巳韻律時間:2020-03-26 10:0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月三生軒轅,在詩詞歌賦中體驗上巳韻律 巳日帝城春,傾都祓禊晨。 停車須傍水,奏樂要驚塵。 弱柳障行騎,浮橋擁看人。 猶言日尚早,更向九龍津。
  • 歷史上的今天:今日本是唐朝的上巳節,被日本學走後演變成雛祭日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三月三的節日,中國已經很多年沒有人來舉辦慶賀了,在了解日本的雛祭日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由中國古代起源的上巳節。其實這上巳節並不是從唐朝起源發明的,有記載稱這上巳節從春秋時期已經開始流行了,最早上巳節一詞就是起源於漢初的文獻中,上巳節也可稱為三月三、三日節、三月節。
  • 上巳節中國人與眾不同的浪漫
    上巳(sì)節俗稱三月三,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節又稱女兒節,同時也是最古老的情人節。
  • 大話西遊2修禊沐蘭踏新春 上巳節活動來襲
    農曆三月初三,為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上巳節。上巳節的由來,與中國古代的計時方式有關,古人以「幹支」紀日,三月初三是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故稱之為「上巳」。古人們會在這一天相聚於河畔水濱,共同行祓禊之禮,除不祥之氣,品流水之殤,吟詩詞歌賦,取除晦立新之意,以嶄新的面貌開啟新一年的幸福生活。
  • 楊柳春風三月三,畫橋芳草碧纖纖。去詩詞裡看浪漫上巳節
    全詩較長,寫三月三日上巳節的美好風光,士族子弟外出遊玩,所見的萬物蓬勃生長的景象。開頭四句,點明上巳節日,大地芳華俱在此時。「開花已匝樹,流嚶覆滿枝」,寫出了滿樹繁花、鶯語盈耳的自然美景,讓人流連忘返。結尾「且當忘情去,嘆息獨何為」,抒寫了自己不能忘情賞春的遺憾。
  • 三月三女兒節,日本人如何為女孩子們慶祝?
    其實日本的女兒節是源自中國的「上巳節」呢!一、日本女兒節的由來日本女兒節的由來,可追朔到古代春秋時期開始的中國傳統節日——「上巳節」。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此時期正逢季節更換,古人為了除掉身上的穢氣,會在三月的第一個巳日去河邊沐浴身體,後來此節日就固定在農曆三月三日了。遣唐使將這一風俗傳至日本後,日本人用紙做成人形狀,表示自己身體的不適都將轉移到人形上,然後放入河中流走。現在日本的一些神社寺廟都還保留著這個習俗,把人形娃娃放入河中漂流,祈求健康、平安。
  • 節日正源|上巳食薺,沐浴更新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是一年中最為明媚的季節。「又是一年三月三」,人們在這春暖花開的時節裡踏青郊遊、盡情歡樂,卻不知「三月三」上巳本是我們傳統文明中的一個大節。(戊戌己亥之際,中國大地遭受了疫情肆虐的災難。所幸大家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控制住了疫情。隨著除塵生新的上巳節來領,祝願華夏大地歷劫更新,煥發無限生機。)
  • 農曆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農曆三月三的傳統習俗你了解多少?
    農曆三月三期間,民間有踏春、交友、宴賓、祭祀、歡慶、農耕的傳統習俗。 一、三月三為何叫上巳節 人們對農曆三月三的第一感覺,應該知道它   原標題:農曆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農曆三月三的傳統習俗你了解多少?
  • 三月初三上巳節:修禊事·流杯亭
    宗春啟  農曆三月初三,是古代的上巳節。中國古代以天幹地支紀年、月、日。上巳日,是指三月上旬的巳日。古人在這一天,要舉行祓禊儀式。  祓禊,音「服戲」,祓同拂,意思是去除。《後漢書·禮儀志》記載:「是月(即三月)上巳,官民皆絜(同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音趁,疾病),為大絜。」
  • 秦淮河裡袚禊、雨花臺踏青品茗……古時「三月三」南京人這樣玩!
    歷史長河裡,我們的傳統節日有著各自的來源、發展與變化。追溯和了解它們的命運,是今天的人們親近傳統的一種方式。明天(3月26日)是農曆三月初三,是我國古代一個重要的節日,又稱「上巳節」。上巳節豐富的文化內涵與獨特的節日風俗,今天看來仍然是趣味盎然。老南京人這天要吃薺菜花煮雞蛋,還會全家出動去雨花臺永寧泉郊遊、品茗。
  • 雲中吟系列·三月三
    姑洗應時月,元巳啟良辰。密雲蔭朝日,零雨灑微塵。飛軒遊九野,置酒會眾賓。」清節中季春,姑洗通滯塞。三月三,實為古代「上巳節」。古時以夏曆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韓詩章句》曰:鄭俗,上巳溱洧兩水之上,秉蘭祓除。《後漢書·禮儀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疚為大潔。」魏晉以後改為三月三日。吳自牧《夢粱錄·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觴放事,起於晉時。唐朝賜宴曲江,傾都棋飲踏青,亦是此意。」後亦有不用三日,而仍用巳日者。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遍查典籍,惟清李永紹《約山亭詩稿評注》注釋中有此語。特記之。
  • 三月三,古代女兒節,宋代之後忽然失傳,日本至今還保留傳統!
    三月三,在古代,是女兒節、中國情人節,而且還相傳是黃帝的生日,同時,它還是春浴日。三月三,春浴日《後漢書》中記載:「是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潔」其實在在春秋戰國時期,每到農曆三月三這一天,大家會聚到河邊去洗澡。目的是為了祛禍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