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今日本是唐朝的上巳節,被日本學走後演變成雛祭日

2020-12-12 小馬耳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聽過三月三踏青的故事,由於疫情期間不能出門,小編就帶你們看看唐朝的今天是什麼節日,主要是做些什麼,為何這節日被日本人學走成了他們的雛祭日?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三月三的節日,中國已經很多年沒有人來舉辦慶賀了,在了解日本的雛祭日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由中國古代起源的上巳節

其實這上巳節並不是從唐朝起源發明的,有記載稱這上巳節從春秋時期已經開始流行了,最早上巳節一詞就是起源於漢初的文獻中,上巳節也可稱為三月三、三日節、三月節。

後來上巳節被固定為三月初三,也有些地方是三月三號,這就是各地區的習俗不同了,就像很多不同地區的習俗一樣,有些人過陽曆生日,有些人過農曆生日,除了各個地區過生日不同之外,有些地區也在三月三這天去掃墓,這天他們也會稱為小清明

其實歷史發展到現在,上巳節已經不是中國獨有的風俗習慣,如今的朝鮮、日本、越南皆有此風俗習慣,上巳節在漢代初期就成了獨特的風俗,是為當地的青年男女舉辦的,有點類似於今天的情人節或七夕節。

有一本古書中曾記載上巳節舉辦的情景,書名為《周禮·地官·媒氏》,其中一段這樣寫道:「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

這句話大意為今日是上巳節,男女皆可在此相會,若兩人看對了眼即可私定終身,只要男女之間都無家庭或無伴侶即可,雖然古文和電視上都在描述古代如何如何保守,但是在唐朝和最繁盛的朝代,人們對於男女情愛倒是不那麼保守。

其實在宋代以前,上巳節是很受古人歡迎的,只是到了宋代後期,古人對於禮教和情愛有了避諱,三月三的上巳節在漢代文化中有衰弱的跡象,卻並沒有因此而消失。

01

首先說說在中國地區人們如何舉辦上巳節,在湖南地區很多人會保留三月三的習俗,例如芥菜煮雞蛋,而在安徽則有吃大米或者糯米打成的糕點,除了這兩個地區,在臺灣和閩南也有少部分人保留了上巳節習俗,掃墓和踏青都會在同一天完成,很多人要求復興上巳節,在他們看來與其過外國的情人節,不如把中國的傳統節日發揚光大。

其中苗族、土家族、壯族、黎族都會在這一天舉辦隆重的節日,三月三是壯族和苗族的傳統唱歌節日,而雲南的大理則會舉辦潑水節的活動。

02

除了在中國之外,上巳節的這一傳統節日也被日本人學走了,日本在唐朝時期學到了中國這一習俗,並改名上巳 桃の節句,用中文來表述則是雛祭二字,在日本雛祭是一種人人都會參加的節日,這種節日是慶祝女孩平安健康長大的意思,也可理解為女兒節。

現如今日本的雛祭已經成了他們的五大節日之一,在上巳節剛剛傳入日本時,只在天皇和貴族們之間流行,後來到了十七世紀後半期,才開始在平民之間流傳開來。

日本人會約上親朋好友,買上一些精緻的木偶,後把木偶放在水中讓它們順著水流而且,在人們心中則也代表著病痛和災難隨著水流逝去,人們將本是農曆三月三的日子,改成了現在的陽曆三月三,也就是今天。

除了讓人偶娃娃隨著水流飄走意外,父母們還會準備15個娃娃,用階梯式的陳列臺擺放,女兒出嫁後這些人偶則會由女兒當嫁妝帶去娘家,也有些大家族會把母親用過的人偶娃娃傳給女兒,所以在日本雛祭當天的人偶娃娃,它的歷史價值和文物一樣,流傳了百年,很多都擺在了博物館。

三月三的節日過完以後,父母們會把人偶娃娃全部收起來,他們相信,如果過了雛祭節還不收好,這會影響到以後女兒的婚事。

03

不僅是日本,朝鮮也在三月三這天會舉辦盛大的活動,只是這上巳節的節日是朝鮮人在農曆三月三日舉辦,朝鮮人民會在這天食用一種名為紅杜鵑花

的食物,將鮮花放入甜米煎餅中食用,現在上巳節已成了他們本土的特色節目了。

04

越南人過上巳節那時相當的熱鬧啊,在越南的上巳節不是約會也不是擺放玩偶,他們流行在這天吃湯圓,就像中國人過元宵節一樣的,越南人也稱這一天為湯圓節日。

除了中國以外,把上巳節舉辦的最好的就是日本,能把別國的文化學成自己的傳統,也是不容易啊。

相關焦點

  • 風靡千年的上巳節為何消失了?
    在這個時期,上巳節的習俗變成了曲水流觴:眾人坐於環曲的水邊,把盛著酒的觴置於水中任其漂流而下,停在誰面前便要將杯中酒一飲而下,並賦詩一首。作不出來詩的,便罰酒三杯。魏明帝專門建了一個流杯亭,東晉海西公也在建康鐘山立流杯曲水。
  • 日本女兒節,專屬於女孩兒的節日
    今天是3月3日,日本女兒節(ひな祭り)。 女兒節在日語裡被稱為「雛祭」,又稱為雛遊、偶人節、上巳、桃花節,是專屬於日本女孩子的節日。雛祭是日本民間五大節日之一,原本與中國一樣在農曆的三月三日,明治維新後改為了西曆三月三日。 每年3月3日,日本家庭會為了祈禱家中女兒健康幸福而慶祝女兒節。
  • 日本女兒節,一個專屬女孩的節日
    每年的3月3日,是日本女兒節(ひな祭り)。女兒節在日語裡被稱為「雛祭」,又稱為雛遊、偶人節、上巳、桃花節,是專屬於日本女孩子的節日。雛祭是日本民間五大節日之一,原本與中國一樣在農曆的三月三日,明治維新後改為了西曆三月三日。
  • 日本女兒節是什麼時候?日本女兒節人偶、來源及活動習俗
    每年的3月3日是日本的女孩節(雛祭り/ひなまつり),日語中又把此節稱為「雛祭」、「桃花節」(因為過去女孩節是在舊曆三月三日,正值桃花盛開之時,由此得名)、「人偶節」、「上巳」(じょうし/じょうみ)、「女兒節」等。
  • 古時候,人們是如何過(農曆三月三)「上巳節」的?
    不經意間今天已是民俗農曆三月三「上巳節」。所謂「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上巳節"是古代 中較為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或去水邊沐浴、或祭祀、或宴飲、或作詩唱和等,而舉行的郊外遊春活動 。魏晉時,書聖王羲之《蘭亭集敘》對這個節日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作了細緻的記載。
  • 三月三,上巳節,讓我們重拾古人風雅
    俗稱三月三,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節又稱女兒節。上巳節和花朝節一樣,正逐漸被人們所淡忘。
  • 三月三,上巳節,詩詞裡的雅集與浪漫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等內容。魏晉以後,該節日改為三月初三,故又稱重三或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傳統的上巳節,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又稱女兒節。
  • 三月三女兒節,日本人如何為女孩子們慶祝?
    其實日本的女兒節是源自中國的「上巳節」呢!一、日本女兒節的由來日本女兒節的由來,可追朔到古代春秋時期開始的中國傳統節日——「上巳節」。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此時期正逢季節更換,古人為了除掉身上的穢氣,會在三月的第一個巳日去河邊沐浴身體,後來此節日就固定在農曆三月三日了。遣唐使將這一風俗傳至日本後,日本人用紙做成人形狀,表示自己身體的不適都將轉移到人形上,然後放入河中流走。現在日本的一些神社寺廟都還保留著這個習俗,把人形娃娃放入河中漂流,祈求健康、平安。
  • 衣冠王國:聊聊歷史上唐朝的服飾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公元603年,聖德太子制定「冠位十二階」,使紫色成了最高級,日本人的色彩感覺也隨之逐漸豐富起來了。由於紫色能夠產生由深而淺,由濃到淡微妙的變化,而且視覺高貴,使日本人覺得她是一切色彩中最富有神秘的調和感的顏色,是僅次於白色在色彩美意識中佔有重要地位的色相。日本歷史上曾定桔黃色、深紅色、青色、深紫色分別為皇太子、太上皇、天皇、和親王的禮服用色,限制他人使用。
  • 日本傳統節日有哪些?日本節日大全
    不過日本在3月3日還有單獨的女孩節,從上巳節發展過來,女兒節以擺放各種玩偶來慶祝。男兒節懸掛鯉魚旗是源自中國的「望子成龍」和「鯉魚跳龍門」的傳說。 海之日(7月第三個星期一) 海之日,是日本的法定節假日之一。該節日制定於1941年,從1996年起成為國民紀念日。
  • 最春天的上巳節了解下
    尤其是每年上巳節(農曆三月三)前後,更會出現一波出遊高峰。杜甫詩句「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寫的就是長安仕女在上巳節結伴出遊,在水濱尋樂的場景。    今天,上巳節已經不再是必過的時令佳節,但在宋代之前,一直是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節日。
  • 日本有一個比京都更像「唐朝」的地方
    歷史上有兩位著名人物,與這座山城有關,一位是秦朝方士徐福,《史記》記載,秦始皇派徐福率領三千童男童女入海尋找蓬萊仙山,摘取長生不老之藥,結果徐福一去不復返。日本說,徐福是到了日本,並在和歌山縣上陸。在現在的新宮市,不僅有徐福上陸之地,還有徐福的墓,還有徐福公園,規模都不小。另一位,是日本和尚,法號「空海」, 諡號「弘法大師」。
  • 江蘇的「三月三」,是上巳節,是薺菜節,也是女兒節
    今天是農曆的三月初三,也是一個充滿著浪漫詩意的中國傳統節日——上巳節。從春秋到今天,上巳節歷經幾千年的演變,衍生出很多不同的民俗。在上巳節絢爛繽紛的民俗圖景背後,洋溢著的是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和自豪。在文化底蘊深厚的江蘇,「三月三」的民俗也極其豐富,數不勝數。
  • 上巳節:煙花三月,曲水流觴,生活可樂
    明日三月三,上巳節,也叫「重三」,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祓除禍災,祈降吉福的節日。似乎冥冥中註定一般,好消息在新曆三月的尾巴到來,卻又接軌農曆的三月。既是結束,也是新生。不禁想起三月三一個遊戲叫「曲水流觴」。
  • 日本的名字是中國給它起名的?歷史上又是如何闡述的?
    日本大家都不陌生。日本和中國相鄰,是中國的鄰國,是中國的鄰居。日本兩字究竟隱藏著什麼意思呢?小編來告訴你們,「日本」這個詞的意思應該拆分來解讀,「日」是太陽的意思,「本」是地方的意思,即太陽升起的地方。它叫這個名字其實是和中國一些淵源的。
  • 每年一次,日本大阪的角色扮演節
    本文為歷史領域文章,描述的是每年一次,日本大阪的角色扮演節的歷史往事。>每年一次,大阪日本橋購物區變成一個舉辦大型cosplay(角色扮演)節的場所。日本大阪的角色扮演節參與者二、什麼是御宅族(おたく)?
  • 日本引用「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令人驚嘆:反思歷史上的漢化與胡化
    其實歷史上的「漢化」與「胡化」,換言之就是改革開放。各民族都有所長有所短,少數民族向漢族學習,漢族也向少數民族學習,這在歷史上是常見的事,不改革開放才不正常。然而,雙方實際上的交流與學習要困難得多。 儒家熱衷於「華夷之辨」,要放下面子虛心向少數民族學點東西十分不易。漢服峨冠博帶坐轎子顯得高貴,可是騎馬就成問題了。
  • 日本女兒節人偶娃娃的秘密
    女兒節在日本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在日語裡的被稱作「雛祭」。又因為舊曆3月3日是桃花盛開的時節,因此又有「桃花節」的叫法。
  • 2020/03上巳節:春浴祓禊三月三,草長鶯飛情綿綿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漢民族傳統節日,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節又稱女兒節。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為大絜」(《後漢書·禮儀志上》)。後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