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小夥伴都聽過三月三踏青的故事,由於疫情期間不能出門,小編就帶你們看看唐朝的今天是什麼節日,主要是做些什麼,為何這節日被日本人學走成了他們的雛祭日?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三月三的節日,中國已經很多年沒有人來舉辦慶賀了,在了解日本的雛祭日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由中國古代起源的上巳節。
其實這上巳節並不是從唐朝起源發明的,有記載稱這上巳節從春秋時期已經開始流行了,最早上巳節一詞就是起源於漢初的文獻中,上巳節也可稱為三月三、三日節、三月節。
後來上巳節被固定為三月初三,也有些地方是三月三號,這就是各地區的習俗不同了,就像很多不同地區的習俗一樣,有些人過陽曆生日,有些人過農曆生日,除了各個地區過生日不同之外,有些地區也在三月三這天去掃墓,這天他們也會稱為小清明。
其實歷史發展到現在,上巳節已經不是中國獨有的風俗習慣,如今的朝鮮、日本、越南皆有此風俗習慣,上巳節在漢代初期就成了獨特的風俗,是為當地的青年男女舉辦的,有點類似於今天的情人節或七夕節。
有一本古書中曾記載上巳節舉辦的情景,書名為《周禮·地官·媒氏》,其中一段這樣寫道:「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
這句話大意為今日是上巳節,男女皆可在此相會,若兩人看對了眼即可私定終身,只要男女之間都無家庭或無伴侶即可,雖然古文和電視上都在描述古代如何如何保守,但是在唐朝和最繁盛的朝代,人們對於男女情愛倒是不那麼保守。
其實在宋代以前,上巳節是很受古人歡迎的,只是到了宋代後期,古人對於禮教和情愛有了避諱,三月三的上巳節在漢代文化中有衰弱的跡象,卻並沒有因此而消失。
01
首先說說在中國地區人們如何舉辦上巳節,在湖南地區很多人會保留三月三的習俗,例如芥菜煮雞蛋,而在安徽則有吃大米或者糯米打成的糕點,除了這兩個地區,在臺灣和閩南也有少部分人保留了上巳節習俗,掃墓和踏青都會在同一天完成,很多人要求復興上巳節,在他們看來與其過外國的情人節,不如把中國的傳統節日發揚光大。
其中苗族、土家族、壯族、黎族都會在這一天舉辦隆重的節日,三月三是壯族和苗族的傳統唱歌節日,而雲南的大理則會舉辦潑水節的活動。
02
除了在中國之外,上巳節的這一傳統節日也被日本人學走了,日本在唐朝時期學到了中國這一習俗,並改名上巳 桃の節句,用中文來表述則是雛祭二字,在日本雛祭是一種人人都會參加的節日,這種節日是慶祝女孩平安健康長大的意思,也可理解為女兒節。
現如今日本的雛祭已經成了他們的五大節日之一,在上巳節剛剛傳入日本時,只在天皇和貴族們之間流行,後來到了十七世紀後半期,才開始在平民之間流傳開來。
日本人會約上親朋好友,買上一些精緻的木偶,後把木偶放在水中讓它們順著水流而且,在人們心中則也代表著病痛和災難隨著水流逝去,人們將本是農曆三月三的日子,改成了現在的陽曆三月三,也就是今天。
除了讓人偶娃娃隨著水流飄走意外,父母們還會準備15個娃娃,用階梯式的陳列臺擺放,女兒出嫁後這些人偶則會由女兒當嫁妝帶去娘家,也有些大家族會把母親用過的人偶娃娃傳給女兒,所以在日本雛祭當天的人偶娃娃,它的歷史價值和文物一樣,流傳了百年,很多都擺在了博物館。
三月三的節日過完以後,父母們會把人偶娃娃全部收起來,他們相信,如果過了雛祭節還不收好,這會影響到以後女兒的婚事。
03
不僅是日本,朝鮮也在三月三這天會舉辦盛大的活動,只是這上巳節的節日是朝鮮人在農曆三月三日舉辦,朝鮮人民會在這天食用一種名為紅杜鵑花
的食物,將鮮花放入甜米煎餅中食用,現在上巳節已成了他們本土的特色節目了。
04
越南人過上巳節那時相當的熱鬧啊,在越南的上巳節不是約會也不是擺放玩偶,他們流行在這天吃湯圓,就像中國人過元宵節一樣的,越南人也稱這一天為湯圓節日。
除了中國以外,把上巳節舉辦的最好的就是日本,能把別國的文化學成自己的傳統,也是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