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為防疫、抗疫而宅在家中,不時翻些書看。不經意間今天已是民俗農曆三月三「上巳節」。
所謂「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上巳節"是古代 中較為重要的節日,人們結伴或去水邊沐浴、或祭祀、或宴飲、或作詩唱和等,而舉行的郊外遊春活動 。
魏晉時,書聖王羲之《蘭亭集敘》對這個節日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作了細緻的記載。
公元353年,暮春三月上旬的一天,我們在會稽山下的蘭亭集會,舉行禊飲之事。眾多賢才都匯聚到這裡,老少濟濟一堂。蘭亭這個地方有崇山峻岭環抱,林木繁茂,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輝映環繞在蘭亭的四周。人們引溪水作為流觴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但飲酒賦詩 ,也足夠來暢快敘述幽深內藏的感情了。這一天,天氣晴朗,和風溫暖。仰首觀覽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觀察大地上眾多的萬物,縱目遊賞,胸襟大開,極盡耳目視聽的歡娛,真可以說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唐代時,王維詩《三月三日曲江侍宴應制》:萬乘親齋祭,千官喜豫遊。奉迎從上苑,祓禊向中流。
草樹連容衛,山河對冕旒。畫旗搖浦漵,春服滿汀洲。仙籞龍媒下,神皋鳳蹕留。從今億萬歲,天寶紀春秋。
這首詩向我們描寫的是在三月三「上巳節」這天,唐朝一個非常重要祭祀的節日,曲江兩岸彩旗飄揚,人聲沸騰,山呼萬歲。皇帝與大臣官員,以及宮女們乘舟曲江之上舉國同歡的熱鬧場面。
宋代時,文學家歐陽修《清明上巳西湖好》寫道:清明節與上巳節的時候,西湖風光正好。滿眼都是一片繁華景象。擁擠的湖邊吵吵嚷嚷,那是誰家在爭道?一輛有著紅色輪子和金絲花紋的車子,在翠綠的垂柳下穿行而過。日暮時分友人才相隨離去,醒的醒,醉的醉,相互招呼,喧譁不已。遊人連成一串,漸行漸遠,道路彎轉,湖堤也歪斜變化。從西湖彎斜的堤岸一直到城頭,沿途都是開放的鮮花。
三月三「上巳節」這一民俗到宋代以後,消失不見。但在春光時節裡,當下有閒的人們仍然要到郊外踏青賞花或宴飲。而作為一些市井草民則少有這份悠閒的心,他們要去忙於生計,爭取早日的財務自由。
(本文為原創,圖片來自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