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15位七旬義工最近有點愁辦了10年的老年食堂,接力棒該傳給誰
老年人服務老年食堂。
賈師傅吃得開心
早上5點多,有點冷,付志洪就出門了。他坐了四站公交車,來到杭州餘杭張家墩菜市場——每天,他都是第一批顧客。
買完菜,付志洪徑直來到了塘栖鎮南苑社區辦公樓一樓——便民老年食堂。這十年來,除了節假日,71歲的付志洪每天都是這樣的行程安排。
他是老年食堂的採購員,不僅義務做這份工,還帶領著平均年齡超69歲的「好鄰舍」義工團隊一起做。
十年前,燒菜師傅留不住
他們決定擼起袖子自己幹
「好鄰舍」義工團隊目前一共15人,其中兩人專門負責免費維修小家電。剩下的13個人中,除去負責買菜的付志洪,其他12個人,分成6組,每天2人「上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休息。付志洪每天訂菜單、買菜,風雨無阻,「遇上下雨、下雪,我倒要去得更勤快,因為在老年食堂吃飯的人更多了。」
每天上崗的2個人沒有閒暇時。早上8點就忙碌開了,洗菜、切菜、燒菜、打飯,偶有送餐,最後搞好衛生,中午12點多才算下班。
「我們不拿工資的,就想著每天有那麼多張嘴在等著,所以一直堅持在做。」團隊裡年齡最大的、77歲的趙茂森說。
時間回到2007年8月,南苑社區決定辦老年食堂,專門服務60歲以上的老年人。於是,熱心腸付志洪牽頭,成立了「好鄰舍」義工團隊,當時就這6個人,社區請了兩名燒菜師傅,但沒堅持3個月就走了,因為嫌400元的月工資太少了。
20多個來吃飯的老年人怎麼辦?「算了,我們自己幹!」付志洪想了想決定。
收費5元還能送外賣
每年還有贏餘上交社區
接手後,付志洪經常在想,怎麼才能把老年食堂辦得長久?隔壁社區也有老年食堂,但一年虧損了3萬元。他決定採用預約制。
每天,食堂供應4個菜,兩葷兩素。老人可以自由選擇,一葷一素,米飯管夠,5元錢一份。每天中午,付志洪會將第2天的菜單列出來,記錄老人第二天的需求,錢也提前收,「這樣,我買菜的時候就儘量不浪費。」付志洪說。
食堂也提供送餐服務。90歲以上、兒女不在身邊、獨居、身體有殘疾的,他們也會提供送餐,「這個要控制,畢竟人手有限」。好在老人們更願意自己來食堂,活動活動,順道和鄰居們一起聊聊天。
就這樣,社區包了場地和水電,其他開支都由餐費裡支出。食堂每個月還能盈利100多元。半年結一次,全部交給社區。
十年堅守只為承諾
老人們想找接班人
上午10點不到,87歲的賈師傅已經坐下,拿出「私藏」在食堂裡的白酒和菜,給自己倒上,「等會兒還點了醋燒魚和鹹菜豆腐,夠吃了。「呷了一口酒,賈師傅特別開心。
賈師傅老伴常年吃素,一個人燒飯麻煩,「幸好有這個食堂。」這一吃,就是10年。賈師傅說,食堂菜口味也好,特別適合老年人,米飯煮得爛,燒菜的油量也少,清淡為主。
像賈師傅這樣的老顧客還真不少,平均每天有25個人,「當時有人說食堂沒幾天好開的。但我說了只要大家想來吃,我們就會一直燒下去。」付志洪說。
只不過,現在說這話,他的底氣明顯沒那麼足了。團隊裡最年長的義工已經81歲了,去年因為身體不好,跟著子女住到了杭州市區。
付志洪說了句掏心窩子的話:「我們都是頭髮白了的人,每天堅持,一方面是在信守承諾,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每天都有那麼多人等著來吃。但我們也有做不動的一天,我們也希望在自己做不動的時候,能有老年食堂可以依靠。」
付志洪說,食堂現在很需要年輕力量的加入,「能把這個事情繼續做下去。」(楊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