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食堂十年從未漲價這根接力棒該傳給誰

2021-01-09 環球網

原標題 15位七旬義工最近有點愁辦了10年的老年食堂,接力棒該傳給誰

老年人服務老年食堂。

賈師傅吃得開心

早上5點多,有點冷,付志洪就出門了。他坐了四站公交車,來到杭州餘杭張家墩菜市場——每天,他都是第一批顧客。

買完菜,付志洪徑直來到了塘栖鎮南苑社區辦公樓一樓——便民老年食堂。這十年來,除了節假日,71歲的付志洪每天都是這樣的行程安排。

他是老年食堂的採購員,不僅義務做這份工,還帶領著平均年齡超69歲的「好鄰舍」義工團隊一起做。

十年前,燒菜師傅留不住

他們決定擼起袖子自己幹

「好鄰舍」義工團隊目前一共15人,其中兩人專門負責免費維修小家電。剩下的13個人中,除去負責買菜的付志洪,其他12個人,分成6組,每天2人「上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休息。付志洪每天訂菜單、買菜,風雨無阻,「遇上下雨、下雪,我倒要去得更勤快,因為在老年食堂吃飯的人更多了。」

每天上崗的2個人沒有閒暇時。早上8點就忙碌開了,洗菜、切菜、燒菜、打飯,偶有送餐,最後搞好衛生,中午12點多才算下班。

「我們不拿工資的,就想著每天有那麼多張嘴在等著,所以一直堅持在做。」團隊裡年齡最大的、77歲的趙茂森說。

時間回到2007年8月,南苑社區決定辦老年食堂,專門服務60歲以上的老年人。於是,熱心腸付志洪牽頭,成立了「好鄰舍」義工團隊,當時就這6個人,社區請了兩名燒菜師傅,但沒堅持3個月就走了,因為嫌400元的月工資太少了。

20多個來吃飯的老年人怎麼辦?「算了,我們自己幹!」付志洪想了想決定。

收費5元還能送外賣

每年還有贏餘上交社區

接手後,付志洪經常在想,怎麼才能把老年食堂辦得長久?隔壁社區也有老年食堂,但一年虧損了3萬元。他決定採用預約制。

每天,食堂供應4個菜,兩葷兩素。老人可以自由選擇,一葷一素,米飯管夠,5元錢一份。每天中午,付志洪會將第2天的菜單列出來,記錄老人第二天的需求,錢也提前收,「這樣,我買菜的時候就儘量不浪費。」付志洪說。

食堂也提供送餐服務。90歲以上、兒女不在身邊、獨居、身體有殘疾的,他們也會提供送餐,「這個要控制,畢竟人手有限」。好在老人們更願意自己來食堂,活動活動,順道和鄰居們一起聊聊天。

就這樣,社區包了場地和水電,其他開支都由餐費裡支出。食堂每個月還能盈利100多元。半年結一次,全部交給社區。

十年堅守只為承諾

老人們想找接班人

上午10點不到,87歲的賈師傅已經坐下,拿出「私藏」在食堂裡的白酒和菜,給自己倒上,「等會兒還點了醋燒魚和鹹菜豆腐,夠吃了。「呷了一口酒,賈師傅特別開心。

賈師傅老伴常年吃素,一個人燒飯麻煩,「幸好有這個食堂。」這一吃,就是10年。賈師傅說,食堂菜口味也好,特別適合老年人,米飯煮得爛,燒菜的油量也少,清淡為主。

像賈師傅這樣的老顧客還真不少,平均每天有25個人,「當時有人說食堂沒幾天好開的。但我說了只要大家想來吃,我們就會一直燒下去。」付志洪說。

只不過,現在說這話,他的底氣明顯沒那麼足了。團隊裡最年長的義工已經81歲了,去年因為身體不好,跟著子女住到了杭州市區。

付志洪說了句掏心窩子的話:「我們都是頭髮白了的人,每天堅持,一方面是在信守承諾,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每天都有那麼多人等著來吃。但我們也有做不動的一天,我們也希望在自己做不動的時候,能有老年食堂可以依靠。」

付志洪說,食堂現在很需要年輕力量的加入,「能把這個事情繼續做下去。」(楊茜)

相關焦點

  • 朱結榮:傳好老金棗這根接力棒
    這個土生土長的雲霄小夥,從小就看著爺爺製作老金棗,在父輩的影響下,立志要把家傳的老手藝發揚光大。「小時候就經常看著爺爺和父親製作傳統的老金棗。以前也沒覺得老金棗有多珍貴,家家戶戶自己做一些金棗,在醫療條件不發達的年代,金棗就是腸胃病的良藥」。後來在一次出差途中,因為水土不服便匆匆返回了,自那之後,朱結榮每次出門都把老金棗帶在身邊以備急用。
  • 南大食堂漲價調查:「除雞蛋和肉包外,沒有漲價」
    與其他高校的對比,對膳食補貼使用去向的質疑,對反饋渠道不暢的批評……種種討論,將南大食堂漲價這一話題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截圖自QQ空間然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在隨後的半個月內,「南大食堂漲價」的話題時不時地出現在表白牆上,並於學生在「小百合」反映無果後,迅速蔓延至知乎等校外平臺。
  • 洞頭開通老年「e養食堂」
    10月23日,洞頭區「e養食堂」智慧系統正式上線,記者在該區元覺街道養老服務中心老年食堂看到,年輕人習以為常的「刷臉」支付出現在老年食堂,「確認眼神」就能吃上飯,受到用餐老人們的歡迎。「e養食堂」系統匯集老年食堂數字管理、智能監管、精準服務於一體,在用餐老人取餐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的基礎上,通過「區塊鏈」技術嵌入,實現老人訂餐、支付、食堂財務數據的安全記帳和防篡改功能。
  • 傳好中國製造的「接力棒」
    做好青年技能人才的培育和發展,是傳好中國製造「接力棒」的重要保證。提升綜合素質。技能人才是新時代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培育青年技能人才要堅持為國育才的原則,聚焦堅定理想信念,提升綜合素質。在培育引導的過程中,要注重基礎性技能服務與高精尖技能拓展相結合,既堅持品質傳承,又把握創新內核。
  • 豐富菜品 送餐上門 下城區這家老年食堂升級了!
    豐富菜品 送餐上門 下城區這家老年食堂升級了!近日,剛剛升級改造完的下城區文暉街道三裡家園社區老年食堂迎來了第一批顧客,他們是社區邀請的老年試吃員。對於69歲的夏方斌老說,家門口這家老年食堂再熟悉不過了。
  • 「老年食堂」,讓老人享受晚年「好滋味」
    今年,長沙市民政局在開福區、雨花區啟動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務試點,開福區西園、硯瓦池和蚌塘社區成為首批啟動「老年食堂」的社區。8塊錢一頓飯,還是三菜一湯。這對於獨居老人和特困老人來說,都是很不錯的福利。中國的「老齡化」正在加速,「空巢老人」和貧困老人的數量也不少,同時社會養老的相對滯後以及居家養老模式的現實困境讓不少老人的吃住行都存在不少問題,正是基於這一社會現狀,現在各地方政府都在社區養老上下功夫,逐步建立以家庭養老為核心,社區服務為依託,專業化服務為依靠,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娛樂。
  • 武清區 徐官屯街薛莊村老年大食堂使用
    圖片由武清區融媒體中心提供  天津北方網訊:臨近中午,武清區徐官屯街薛莊村的老年大食堂熱鬧起來。這座不久前剛剛投入使用的老年大食堂全天開放,為村裡117名老人提供中、晚兩頓餐食。  據了解,薛莊村常住人口476人,60歲以上老人117人。「村裡年輕人都在外忙工作,不能經常回家照顧老人,吃飯就是老人們生活裡最大的問題。平時老人吃飯大多是對付,食物種類少,營養單一,家裡冷冷清清的,吃起飯來也沒什麼滋味。再有歲數大了,用火用電也存在安全隱患。」薛莊村黨支部書記吳從樂介紹說。
  • 發揚「右玉精神」,傳好綠色「接力棒」
    發揚「右玉精神」,傳好綠色「接力棒」 2020-06-30 10:17:44   來源:光明日報
  • 貴州電大三聯村第一書記孫飛:緊握這根傳遞25年的扶貧「接力棒」
    「上山入雲端,下山到河邊,兩山能對話,相會要半天」,這是月亮山盛傳的一首民謠,也是地處月亮山腹地貧困的真實寫照。1995年,貴州廣播電視大學首批幫扶隊在月亮山腳下傳遞出第一根「接力棒」,開啟了幾代電大人情系從江、幫扶從江的扶貧之路。
  • 這家「網紅」老年食堂,每天早上要賣出1000個肉包
    昨天(11日)早上6點半,甘泉路街道章家巷老年食堂門口就排起了隊。鮮肉大包1.8元,香菇大包1.5元、蘿蔔絲包1.5元、花卷0.8元、淡饅頭0.8元、燒麥1.2元、椒鹽餅1.5元……價目表上掛了15種早點,品種豐富,物美價廉。食堂師傅忙得熱火朝天,買到早點的居民喜氣洋洋!
  • 老年食堂開放了!讓老人不用費心就能吃到熱乎的營養餐
    冬至是一年中黑夜最長的時節,也是春天悄然生發的時節,今年冬至,前進街道居家養老中心老年食堂正式啟用不少老人相約來此嘗鮮,在綿長冬日,感受歲月安暖。 開灶當天,前進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年食堂提供了醬香大排、香菇雞肉、炒青菜等菜品,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葷素搭配。其中60周歲及以上的老人前來就餐將給予補貼,80周歲及以上老人享受8元每餐的優惠價。
  • 杭州又多一家社區老年食堂 菜品豐富健康手機下單送餐上門
    原來,這裡是杭州蔣村街道今年的民生實事之一——樞紐型老年食堂,目前,這個讓全街道老年人都十分期盼的食堂正在緊鑼密鼓地裝修施工中,預計在6月中下旬開張。但由於大部分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靠近沿街商鋪,老年食堂無法直接使用明火烹飪,且菜品單一,無法滿足轄區老人的用餐要求。
  • 傳好愛的「接力棒」
    傳好愛的「接力棒」,要學會用感恩之心接受愛。當別人給予我們關愛的時候,我們的心靈之窗應是敞開的,而不是關閉的。用感恩之心接受愛,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態度。2002年,我帶著4名大學生志願者來到貴州貧困山區參加暑期支教。臨走時,一位學生的母親特地給我們送來了50個雞蛋。後來我得知,這其中有不少雞蛋是學生的母親向鄰居家借的。
  • 北幹街道工人路社區迎來首家老年食堂...
    前來食堂就餐的老大媽對這家「百老惠」餐廳可謂是讚不絕口。步入食堂正廳,老年餐廳寬敞而明亮,飯菜香陣陣襲來。放眼望去,在食堂的就餐區內,整齊地擺放著一排排餐桌椅。眼下正到了飯點,幾十位前來就餐的老人們靜靜地在餐桌旁等候。
  • 小村莊建起「最小美術館」 愛心拍賣扶助老年公益食堂
    小村莊建起「最小美術館」 愛心拍賣扶助老年公益食堂 2020-06-09 04: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智慧助餐 將老年食堂搬到長者「家門口」
    浙江在線12月15日訊「這兩天天冷,我就想吃碗熱騰騰的麵條,沒想到街道的『中心廚房』專門為我燒了一碗,還有助老員送上門。」杭州餘杭街道山西園小區85歲的毛奶奶滿意地豎起大拇指,「感謝街道為我們老年人辦了好事!」  近日,餘杭街道「中心廚房」正式運行,不僅有營養套餐,還提供個性化定製服務。
  • 「紅」了的桃源一中食堂經受住了豬肉漲價考驗嗎?
    這是該校食堂去年11月經由光明日報社湖南記者站原站長、現人才就業社保信息報社高級導師唐湘嶽以《桃源縣第一中學的「食堂故事」》為題進行報導並引來廣泛討論後,再次吸引了全國人民的目光。食堂的故事,為何能有如此經久不衰的魅力?在如今豬肉價格上漲近3倍的社會背景下,曾因豬肉價下降而向學生讓渡利潤的桃源一中食堂如何應對的呢?本報特別聯線了唐湘嶽與燕立國兩位當事人。
  • 豬肉漲價,為什麼火腿腸價格還是1元1根?超市老闆不小心說漏嘴
    >說到豬肉,19年的豬肉價格簡直像坐過山車一樣刺激,在最巔峰期間甚至漲到了3、40塊一斤,網上也出現了很多關於豬肉的段子,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一天天不想著上班,家裡都什麼條件啊,難不成是家裡有豬」還有說能吃得上肉的都是大戶人家,雖然不至於這麼誇張,但是的確有段時間肉價漲到讓我們吃不起的感覺,雖然說現在經過國家管控,肉價沒有那麼瘋狂,但是還是比以前要貴一些的,不過讓人疑惑的是,豬肉都漲價了
  • 本地|老年食堂開進社區,今天超熱鬧!放心又省心,還送餐後水果!
    「老年食堂真的太棒了,菜品多、味道好、價錢還實惠。我非常滿意!」王大爺將面前的飯菜一掃而光,並豎起了大拇指。12月1日,北幹街道首家老年食堂百老惠餐廳在工人路社區竹橋頭開門迎客。走進食堂,老年餐廳寬敞明亮,陣陣飯菜香氣撲鼻而來。就餐區內,一排排餐桌椅擺放得整整齊齊,十幾位老人坐在餐桌旁等候著。白水煮蝦、燉大菜、炒茄子、西紅柿雞蛋湯,工作人員將搭配好的飯菜一份份端到了老人們的面前。「真的太好了,太豐盛了!」老人們滿臉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說道。
  • 天津和平區建成9家一級老人家食堂64個二級社區助餐點實現老年助餐...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及天津市委、市政府關於老年人助餐服務工作的部署要求,和平區民政局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關注與有力領導下,以多年開展老年助餐工作為基礎,以解決高齡、失能等老年人「吃飯難」問題為重點,以建設老人家食堂、社區助餐點為依託,持續創新舉措、優化服務,積極探索有和平區特色的老年助餐服務運營模式,不斷擴大受益老年人群,截至目前,共建成9家一級老人家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