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又多一家社區老年食堂 菜品豐富健康手機下單送餐上門

2020-12-16 潮評社

窗明几淨的食堂裡,新鮮出鍋的飯菜熱氣騰騰。「叮咚……,您有新的訂單。」隨著一陣系統提示音,預示著又有一個顧客通過網絡下了訂單。

原來,這裡是杭州蔣村街道今年的民生實事之一——樞紐型老年食堂,目前,這個讓全街道老年人都十分期盼的食堂正在緊鑼密鼓地裝修施工中,預計在6月中下旬開張。

去年,蔣村街道8個社區的養老服務中心均已正式啟用,轄區5313名60周歲以上老人只要從家中出發步行十五分鐘,就能到達所在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享受中心提供的以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緊急救援、文化娛樂等養老服務。但由於大部分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靠近沿街商鋪,老年食堂無法直接使用明火烹飪,且菜品單一,無法滿足轄區老人的用餐要求。

「許多老人朋友向社區反映希望老年食堂增加菜品花樣,我們考慮到部分老年食堂不適合直接使用明火,所以決定建設一家『樞紐型』老年食堂,菜品在這裡集中製作,並由專人配餐送到各個社區的老年食堂,同時通過手機訂餐等方式,讓服務範圍覆蓋整個轄區,能夠保障街道全體老年人的食品安全及營養搭配。」蔣村街道公共服務負責人表示,「考慮到一些特殊老人的健康需要,「樞紐型』老年食堂還能特別針對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為這些老人『量身定製』營養餐,讓老人吃得更健康」。

同時,「樞紐型」老年食堂依託「網際網路+助餐」形式提供送餐上門服務。只需用手機點單,不出半小時,香甜可口的飯菜就能送上門,為轄區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便捷服務。

除了「智慧化」送餐服務,「樞紐型」老年食堂還能對老人的身體狀況信息進行跟蹤反饋。「比如,如果有經常點餐的老人,突然3天以上沒有點餐,系統就會向工作人員發出『提醒』信息,在第一時間聯繫相關部門上門查看,確保老人的平安。」蔣村街道公共服務負責人告訴記者。信息反饋的多線聯動,就像一張越織越密的服務網、安全網,為老人們提供健康便捷的生活服務,並默默守護在他們的身邊,提高老人滿滿的生活幸福感。

「樞紐型」老年食堂讓蔣村老人享受人性化、智能化、個性化的養老服務。近年來,蔣村街道緊緊圍繞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六有」目標,構築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老年照料體系,依託「樞紐型」輻射整個街道,竭力為轄區老人提供養老優質服務。

相關焦點

  • 豐富菜品 送餐上門 下城區這家老年食堂升級了!
    豐富菜品 送餐上門 下城區這家老年食堂升級了!「不僅整體環境提升了,食堂運營模式也全面升級了,現在的老年食堂,包含精選套餐和現場炒菜兩種就餐模式。精選套餐的菜品菜式更豐富,價格更實惠;而現場炒菜主打新鮮、美味,菜品30多個。」
  • 天山社區新開一家「菜品豐富、價格實惠」的大食堂!
    天山社區新開一家「菜品豐富、價格實惠」的大食堂!家住附近金電小區的居民方雅萍向記者說道,街道其他地方也有社區食堂,但是離她住的地方比較遠,過去吃飯實在不方便,所以平時經常在附近的小飯店解決就餐問題,現在社區食堂開在了家樓下,吃飯就方便多了。
  • 菜品豐富,好吃不貴!浦東這個社區食堂正式啟用啦
    餐廳寬敞明亮,菜品種類豐富,早市提供18種早點,午晚市約50個菜品……這個乾淨、清爽的社區食堂,正式開放啦!近日,位於南泉路409號的濰坊社區食堂終於正式開放。今年8月10日食堂開始試運營,截至目前已經辦理老年就餐卡5000餘張,日均服務1000餘人次。「這裡菜色豐富,價錢也不貴,小區附近有這樣一家社區食堂,對於我們老年人來說非常方便。」社區老人陳阿富說。每天,社區食堂中餐及晚餐出菜數都在50個左右,早餐時段也能提供18種餐點,滿足不同口味、需求的居民。
  • 本地|老年食堂開進社區,今天超熱鬧!放心又省心,還送餐後水果!
    「老年食堂真的太棒了,菜品多、味道好、價錢還實惠。我非常滿意!」王大爺將面前的飯菜一掃而光,並豎起了大拇指。12月1日,北幹街道首家老年食堂百老惠餐廳在工人路社區竹橋頭開門迎客。工人路社區屬於老舊小區,周邊餐飲店少,不少老年人身體不好,腿腳不便,子女又不在身邊,一日三餐如何好好吃,成了大問題。章奶奶就是這些老人中的一員,老人年齡大了行動不方便,但是聽說食堂開業,還是專門讓子女送她來到食堂感受一下。
  • 天津和平區建成9家一級老人家食堂64個二級社區助餐點實現老年助餐...
    (二)引進社會化企業開辦老人家食堂和平區南市街老人家食堂是和平區唯一一家由企業自主投資開辦的老人家食堂,利用社區閒置的300平米房屋,引進專業社會化運營企業開辦社區老人家食堂,解決周邊社區老年人吃飯難問題。
  • 智慧助餐 將老年食堂搬到長者「家門口」
    浙江在線12月15日訊「這兩天天冷,我就想吃碗熱騰騰的麵條,沒想到街道的『中心廚房』專門為我燒了一碗,還有助老員送上門。」杭州餘杭街道山西園小區85歲的毛奶奶滿意地豎起大拇指,「感謝街道為我們老年人辦了好事!」  近日,餘杭街道「中心廚房」正式運行,不僅有營養套餐,還提供個性化定製服務。
  • 這家社區食堂靈額!菜品豐富、性價比高、老少皆宜!
    這家社區食堂靈額!菜品豐富、性價比高、老少皆宜!高性價比口味豐富吸引周邊白領在眾多就餐人群中,還有不少年輕人也踏著午餐的時間點來到了這裡,選上自己心儀的三五個小菜,同事一起搭夥吃飯,菜品的口味也吃得很豐富。社區白領說:「蠻好的,性價比高、種類多,價格相比外面會便宜一點。」
  • 可供300多人同時用餐,嶽陽街道社區食堂來了!
    在家門口就能方便享用價平味美的餐點,老年人用餐還有補貼優惠,廣受居民歡迎的社區食堂,你家附近有嗎?小鬆了解到,作為嶽陽街道重點實事工程之一,居民們期盼已久的社區食堂項目已正式啟動,預計2021年5月進行試運營。
  • 長寧又一家社區大食堂開業,老年助餐、白領午餐都解決了!
    今天中午,華陽路街道南片區社區食堂正式營業。這是華陽打造嵌入式養老服務體系、布局南北兩個為老服務圈的重要一環。北片區社區食堂不日亦將開業。 華陽社區食堂位於安化路492號一樓(即德必易園沿街門面),總面積190平方米,共設有58個座位。
  • 社區食堂紅紅火火線上平臺推出「老人餐」——線上+線下讓老年人...
    近年來,各地線上線下齊發力,社區老年食堂、線上老人餐等老年助餐服務模式不斷創新,受到歡迎。社區食堂受老人歡迎臨近中午,家住北京市朝陽區大屯街道的徐奶奶正要前往該街道世紀村社區居委會的老年食堂吃午飯。她告訴記者,由於平時獨居,很少自己做飯,午飯基本在社區食堂解決。
  • 「老年食堂」,讓老人享受晚年「好滋味」
    今年,長沙市民政局在開福區、雨花區啟動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務試點,開福區西園、硯瓦池和蚌塘社區成為首批啟動「老年食堂」的社區。8塊錢一頓飯,還是三菜一湯。這對於獨居老人和特困老人來說,都是很不錯的福利。據零點調查公司的一項調查顯示,有七成人接受社區養老,如此高的數字背後,是人們對社區養老的強大認同。就現實情況而言,社會養老機構從數量上、質量上還沒有完全跟上現在的養老需求,最大、最可行的發展趨勢還是社區養老。且社區養老由於環境熟悉、既能享有家庭溫暖,又能體會同齡人認同,因此確實是當下老人們的最優選擇。
  • 各地試水「社區食堂」:家門口的食堂如何帶來便利、安全和美味?
    央廣網北京12月17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老年群體的衣食住行越發引人關注,如何讓城鄉空巢、獨居、留守、高齡等一些生活有困難的老人吃飽、吃好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近年來,各地政府紛紛探索開辦社區、農村小食堂。
  • 老年食堂十年從未漲價這根接力棒該傳給誰
    原標題 15位七旬義工最近有點愁辦了10年的老年食堂,接力棒該傳給誰老年人服務老年食堂。賈師傅吃得開心早上5點多,有點冷,付志洪就出門了。他坐了四站公交車,來到杭州餘杭張家墩菜市場——每天,他都是第一批顧客。買完菜,付志洪徑直來到了塘栖鎮南苑社區辦公樓一樓——便民老年食堂。
  • 社區大食堂 讓居家養老更有「滋味」
    「送餐時我們就會把第二天的菜單也一併放在飯盒上,每個人可以自己選,第二天一早我們回收飯盒時連著菜單一起收來,中午就按他們勾選的菜品打菜。」他說。談起開辦社區大食堂的原因,「我們這裡老舊小區多,老年人比較多,收入也有限,社區一直有考慮嘗試開辦社區大食堂,解決部分老人就餐問題,」建新社區黨委書記於紅說,「但由於諸多因素沒能開辦,直到2018年底遇到來蚌埠創業的周俊傑,他母親住我們社區,需要提供上門服務,在一次交流中提及計劃開辦社區大食堂,那真是一拍即合,經過前期準備,2019年5月正式啟用。
  • 天津老人家食堂地圖上線,看看老人「舌尖上的飲食」境況
    從去年11月1日起,社區的老人家食堂開張以來,楊阿姨每天都在食堂訂餐,但此前食堂只能配送午餐。今年3月底,疫情逐步穩定之後,慶有西裡老人家食堂也開始復工,為了幫助像楊阿姨這樣不方便出門的居民在晚上也能吃到物美價廉、衛生營養的飯菜,慶有西裡社區積極協調食堂經營企業製作晚餐,同時發動轄區內16個網格員輪流值班,給社區的20多戶訂餐老人免費配送。
  • 重慶忠縣:社區建起「幸福食堂」 200多位老人有了溫暖的家
    近日,忠州街道香怡社區黨委為社區群眾辦了一件大好事——建起「幸福食堂」,讓社區內200多位老人有了一個溫暖的家。「有了這個『幸福食堂』,咱們吃上了可口的飯菜,再也不用為做飯、買菜問題發愁了。」居住在香山湖17號樓的陳小莉夫婦說到這事,就笑得合不攏嘴。兒女在單位上班,無暇照顧家裡行動不便的老人,是不少家庭面臨的現實問題。
  • ...關於進一步推廣社區食堂模式,解決社區老人就餐難的建議
    2011年起,區屬企業集團的「光明村」和「小紹興」成立老年配餐公司,向全區10個街道統一配送8元價格的老年餐。據統計,目前全區有送餐或集中就餐需求的老人6.7萬人,但全區每日供應的老年餐的數量約為3000份,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建議,黃浦區可以進一步構建和推廣社區食堂模式,實現就近供餐和社會化合格供應商提供助餐的分級助餐模式。
  • 視頻|極端天氣來臨,威海各「社區食堂」為特殊困難群體送餐到
    狂風攜著暴雪肆虐了一夜,1月7日6時許,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西苑街道文峰社區「社區食堂」負責人沈賢川踏著皚皚白雪,匆匆離家趕往「社區食堂」,「我們食堂每天有40多個老年人前來就餐,其中不乏獨居、身患重病的老年人,這種天氣他們不方便出門,我得抓緊跟社區商量怎麼給他們送餐。」沈賢川的想法跟文峰社區黨總支書記盛蘭花的打算不謀而合。
  • 該地首開社區食堂,每日30種菜品可堂吃可外賣,最低……
    翁老伯介紹,光中梅苑一個小區60歲以上老人就有700多名,現在社區食堂開到了家門口,方便了許多老年人就餐。吃飯吧__7月8日,上中西路720號新開了一家社區食堂——熊覓·梅隴社區食堂正式開門營業,這也是梅隴鎮首家由政府引導、社會化運營的社區食堂。
  • 龍泉首家社區助老食堂,開啟養老新模式
    2020年10月10日,龍泉街道維普居家社區服務中心盛大開業,活動中心內設有書畫室、棋牌室、心理諮詢室、中醫館、孝親大講堂、助老食堂等功能室,為老人提供一個社區共建服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長期護理服務中心和田園式心理療愈示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