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極端天氣來臨,威海各「社區食堂」為特殊困難群體送餐到

2021-01-11 大眾日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1月6日,威海迎來寒潮降溫天氣,暴雪、強風、低溫襲城。從1月6日8時至7日16時,威海全市平均降水量達到10.1毫米,全市最大降雪量達30.6毫米。

狂風攜著暴雪肆虐了一夜,1月7日6時許,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西苑街道文峰社區「社區食堂」負責人沈賢川踏著皚皚白雪,匆匆離家趕往「社區食堂」,「我們食堂每天有40多個老年人前來就餐,其中不乏獨居、身患重病的老年人,這種天氣他們不方便出門,我得抓緊跟社區商量怎麼給他們送餐。」

沈賢川的想法跟文峰社區黨總支書記盛蘭花的打算不謀而合。在合力清掃完人行道積雪後,盛蘭花組織社區網格協管員們開會,「請大家根據掌握的居民個人家庭情況,聯繫特殊困難群體,叮囑他們這樣的天氣不要出門,社區為他們解決『一餐熱飯』問題。」

開完會,網格協管員於靜就抓緊打起電話,對於不方便接打電話的獨居老人吳立忠,她選擇親自登門去溝通。「吳大叔的兒子工作比較忙,一個周來一次,他平時自己住。他頭部做過手術,右側手、腳行動不便,語言溝通能力也很差。」於靜一邊走一邊對記者說,大風吹著密密的雪花打在臉上生疼,她用雙手拽著羽絨服上的帽子,頂著風繼續往前走。

經過統計,文峰社區共有包括吳立忠在內的16個特殊困難群眾需要送餐。記錄下他們的門牌號,沈賢川馬上安排後廚開始準備食材,並聯繫好送餐的志願者。紅燒雞塊、疙瘩湯、西紅柿雞蛋、芹菜炒香乾……10點半,隨著一個個炒菜熱氣騰騰的出爐,沈賢川和「社區食堂」工作人員一起麻利打包,並妥善放到保溫箱裡。「套餐裡有一葷一素,一份米飯或者兩個饅頭,一份疙瘩湯。吳立忠大叔不吃雞肉和魚肉,專門給他打包的西紅柿雞蛋、芹菜炒香乾,我備註一下。」自「社區食堂」營業以來,經常前來的居民就餐喜好,沈賢川基本都記在心裡,在送餐的時候也會多加留意。

得知父親的午餐有了著落,吳立忠的兒子專門給沈賢川打來電話致謝,並委託沈賢川給父親帶一包衛生紙。他表示,獨居的父親一直在「社區食堂」解決一日三餐,遇到特殊天氣不能出門吃飯,社區和「社區食堂」工作人員能記掛著他,並把飯送到家裡,解決了自己的後顧之憂,非常感動。

搬起保溫箱,提上衛生紙,沈賢川和於靜頂著風雪首先來到文峰社區山花泰和府小區4號樓。「大姨,我是網格協管員小於,過來給您送午飯。」說著,於靜敲開了居民宋文花家的門,把一份還冒著熱氣的免費午飯送到她手中。今年62歲的宋文花,視力不好,碰上雪天不能去「社區食堂」就餐,只能自己在家湊合一頓,「真的太感謝了,我本來打算就熱點剩菜吃,感謝你們冒著雪給我送來熱菜熱飯。」 宋文花拿著沉甸甸的飯菜激動地說,笑容滿面。

叮囑好宋文花雪天路滑注意安全,於靜和沈賢川又馬不停蹄地趕往第二戶吳立忠家。看到熟悉的面孔,吳立忠滿臉笑意,為工作人員的暖心行為豎起了大拇指,不住地說著「很好,很好」。貼心地為手腳不方便的吳立忠打開飯盒,看著他吃起可口的飯菜,沈賢川的臉上也露出笑容。「吳大叔,下次有什麼想吃的可以隨時跟我說。」得知老人想吃餛飩,沈賢川說:「可以安排,下一次送餐就給您送。」

就這樣一戶又一戶地跑著,於靜和沈賢川的衣服上落滿了雪花,臉和手都凍得通紅,可是臉上卻一直帶著微笑。截至11時,所有餐飯都送到特殊困難群眾手中。「雖然天很冷,但我們的心是暖的,我們的小小行為,能讓居民覺得幸福,這很值得。」於靜說道。

截至2020年底,威海市共建設「社區食堂」和老年助餐點46處、453處,日均服務萬名居家老人。一場強寒潮天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但也有人在用自己的愛心和付出,溫暖著這座城,給特殊困難群眾送上最貼心的慰藉。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鄭莉 通訊員 鄒威 李夢影 報導)

相關焦點

  • 寒潮來襲,漕河涇社區食堂人氣不減反增,居民盡享暖心幸福「食」光
    送餐服務溫暖出發 社區食堂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寒潮天氣中,對於轄區內腿腳不便的老人,我們會保證把每一份助老餐送到老人家中,讓老人吃上熱氣騰騰的飯菜。」
  • 各地試水「社區食堂」:家門口的食堂如何帶來便利、安全和美味?
    央廣網北京12月17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老年群體的衣食住行越發引人關注,如何讓城鄉空巢、獨居、留守、高齡等一些生活有困難的老人吃飽、吃好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近年來,各地政府紛紛探索開辦社區、農村小食堂。
  • 杭州又多一家社區老年食堂 菜品豐富健康手機下單送餐上門
    去年,蔣村街道8個社區的養老服務中心均已正式啟用,轄區5313名60周歲以上老人只要從家中出發步行十五分鐘,就能到達所在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享受中心提供的以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緊急救援、文化娛樂等養老服務。但由於大部分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靠近沿街商鋪,老年食堂無法直接使用明火烹飪,且菜品單一,無法滿足轄區老人的用餐要求。
  • ...攻堅突破在行動 | 乳山市開辦託老食堂 讓老人晚年有個「好滋味」
    「口味做得挺好的,來這裡路程短、也方便,工作人員對我們各方面照顧得都不錯。」姜文卿說。據介紹,針對村裡老人買菜做飯難等實際問題,蓬家夼村開辦了暖心食堂,80歲以上老人每天中午只需要花一塊錢,就可以吃上有營養、熱乎乎的飯菜。此外,食堂還設置了近20張床位為老人午休提供方便。「每餐至少3個菜,平均每天20多位老人前來就餐。
  • 社區大食堂 讓居家養老更有「滋味」
    拿餐具、打菜、打飯,跟鄰居坐到一塊,大家說說笑笑吃頓午飯,這樣的場景,每天中午都在建新社區的「社區大食堂」裡出現。為方便獨居、孤寡老人等老年人群體用餐,建新社區聯合第三方公司利用一部分社區用房,開辦了「社區大食堂」。
  • 社區養老食堂成本高?山東這兩地這樣破難題
    在食堂內牆上,有一塊寫著「愛心午餐」的板子寫明:滿60歲的李滄戶籍居民需要付8元錢,低保、特困家庭老人每餐只收2元錢,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能享受免費送餐上門服務。像少山社區助老餐點這樣的食堂,李滄區共有63個,遍布全區11個街道,日均就餐老人1900人左右,解決了社區眾多獨居、孤寡、病殘等特殊群體的老人就餐問題。
  • 百姓「舌尖上的幸福」 煙臺市區已建46家社區食堂
    對老人給予就餐優惠,對失能老人提供免費送餐服務,將營養、安全的飯菜、貼心價廉的就餐服務送到家家戶戶的餐桌上。中心店開業後還為社區周邊的學校及小朋友們同時開設四點半課堂。在通伸街道順河社區「市民社區食堂」裡,設置老年人選餐專區,並設置不少於1/3座位數的老年人優先就餐區,對社區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每天一次免費送餐服務。
  • 我市試點規模化經營社區食堂 毓西市民社區食堂中心店正式開業
    自2020年11月19日試營業以來,社區食堂因其物美價廉、乾淨衛生、色香味俱全、方便就餐而深受轄區居民的喜歡,越來越多的居民享受到了在「家門口」就餐的衛生、安全和實惠。經過一周試營業,大約每天有近700人前來就餐。「紅燒肉燉土豆、清炒山藥、有機花菜各一份,一個花卷,一碗粥。」 28日中午,75歲的劉炳章大爺打了一份套餐吃得津津有味。
  • 重慶忠縣:社區建起「幸福食堂」 200多位老人有了溫暖的家
    近日,忠州街道香怡社區黨委為社區群眾辦了一件大好事——建起「幸福食堂」,讓社區內200多位老人有了一個溫暖的家。「有了這個『幸福食堂』,咱們吃上了可口的飯菜,再也不用為做飯、買菜問題發愁了。」居住在香山湖17號樓的陳小莉夫婦說到這事,就笑得合不攏嘴。兒女在單位上班,無暇照顧家裡行動不便的老人,是不少家庭面臨的現實問題。
  • 豐富菜品 送餐上門 下城區這家老年食堂升級了!
    豐富菜品 送餐上門 下城區這家老年食堂升級了!近日,剛剛升級改造完的下城區文暉街道三裡家園社區老年食堂迎來了第一批顧客,他們是社區邀請的老年試吃員。對於69歲的夏方斌老說,家門口這家老年食堂再熟悉不過了。
  • 本地|老年食堂開進社區,今天超熱鬧!放心又省心,還送餐後水果!
    「老年食堂真的太棒了,菜品多、味道好、價錢還實惠。我非常滿意!」王大爺將面前的飯菜一掃而光,並豎起了大拇指。12月1日,北幹街道首家老年食堂百老惠餐廳在工人路社區竹橋頭開門迎客。走進食堂,老年餐廳寬敞明亮,陣陣飯菜香氣撲鼻而來。就餐區內,一排排餐桌椅擺放得整整齊齊,十幾位老人坐在餐桌旁等候著。白水煮蝦、燉大菜、炒茄子、西紅柿雞蛋湯,工作人員將搭配好的飯菜一份份端到了老人們的面前。「真的太好了,太豐盛了!」老人們滿臉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說道。
  • ...關於進一步推廣社區食堂模式,解決社區老人就餐難的建議
    據統計,目前全區有送餐或集中就餐需求的老人6.7萬人,但全區每日供應的老年餐的數量約為3000份,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建議,黃浦區可以進一步構建和推廣社區食堂模式,實現就近供餐和社會化合格供應商提供助餐的分級助餐模式。第一,是探索集中分配就餐制度,倡導和推動2家集中配送老年餐公司,推出價格分級的餐食產品,並根據老人自願選擇,豐富餐食菜單。
  • 市民社區食堂毓西社區中心店正式開業
    試營業以來,社區食堂因其物美價廉、乾淨衛生、色香味俱全、方便就餐而深受轄區居民的喜歡,越來越多的居民享受到了在「家門口」就餐的衛生、安全和實惠。經過一周試營業,大約每天450人前來就餐。11月28日,全市首家規模化經營的食堂——市民社區食堂毓西社區中心店正式開業。「魚香肉絲、紅燒茄子、有機花菜各一份,一個花卷,一碗粥。」
  • 便民| 松江擬新建社區食堂11個!
    90周歲以上的戶籍特殊老年群體(低保、低收入、特困供養、殘疾、優撫、失獨家庭老人)都是免費用餐的,部分街鎮還在此基礎上出臺了疊加補貼政策,進一步加大老年助餐補貼力度。2021年,松江區民政局在老年人助餐計劃方面將通過「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民心工程,重點在社區打造一批與老年人「養、食、居」密切相關的服務設施,讓老年人原居安養、老有頤養。
  • 金家嶺街道「金質社區」展示:金家嶺社區開辦社區食堂 打造「百姓...
    經過一年的運作,目前,「金質社區」工作全面開花。各個社區敢於破題、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為基層黨建工作蹚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新路子,形成了以黨建促基層治理之變的新格局。為全面展示各社區黨建創新豐碩成果,從今日起,我們陸續推出「金質社區」精彩展示,誠邀您的點讚!金家嶺社區積極做實做細居民服務和黨建惠民工作
  • 福山區:社區食堂暖民心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作為煙臺市委市政府力推的一項惠民工程---市民社區食堂,在煙臺市福山區建設得有聲有色,讓老年人足不出社區,在家門口就能吃得放心舒心。臨近中午,在位於松霞路陽光首院西門的天府市民社區食堂裡,有不少老人陸陸續續前來排隊打餐。眼前正在用餐的老人賈淑敏向記者介紹,由於平時孩子工作忙,中午自己在家,不願意做飯的時候,就首先想到了這裡。
  • 推行「社區食堂」 解決居家養老吃飯問題
    民革新疆區委會建議:  推行「社區食堂」 解決居家養老吃飯問題  「老年人做飯、吃飯問題已成為居家養老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借鑑內地一些地方開設社區食堂的做法,以烏魯木齊市為試點,推廣社區食堂,是解決居家養老餐飲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5日,自治區政協委員、民革新疆區委會副主委、烏魯木齊市副市長宋亞君表示。  如今,老齡化社會正在到來。預計到2020年,僅烏魯木齊市老年人就將達到50萬人,人口老齡化水平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 淄博張店體育場街道:長者食堂 樂享晚年"好滋味"-新華網山東頻道
    為解決社區老年人的吃飯問題,讓老年人過一個有滋有味的晚年,淄博市張店區體育場街道興喬社區將愛心匯全面升級,建立長者食堂,變一種方式繼續匯聚愛心,實踐新時代文明。日前,體育場街道興喬社區長者食堂正式開業。  長者食堂是讓社區老年人享受晚年好「滋味」、讓年輕人無後顧之憂、讓困難群眾吃上暖心飯菜的愛心食堂。
  • 天津和平區建成9家一級老人家食堂64個二級社區助餐點實現老年助餐...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及天津市委、市政府關於老年人助餐服務工作的部署要求,和平區民政局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關注與有力領導下,以多年開展老年助餐工作為基礎,以解決高齡、失能等老年人「吃飯難」問題為重點,以建設老人家食堂、社區助餐點為依託,持續創新舉措、優化服務,積極探索有和平區特色的老年助餐服務運營模式,不斷擴大受益老年人群,截至目前,共建成9家一級老人家食堂
  • 天津老人家食堂地圖上線,看看老人「舌尖上的飲食」境況
    但是截至目前,復工之後,各家老人家食堂的經營狀態普遍不樂觀。慶有西裡社區的老人家食堂也在積極提升菜品製作和服務水平。食堂負責人孫梅介紹,現在每天中午送餐的時候,他們都會向居民發放用餐感受調查問卷,並以此為依據不斷改善菜品口味和搭配,儘可能讓老年人吃得舒心、放心。孫梅:近期老人覺得油菜差一些,我們就跟後廚說換成菠菜。老人想增加麵食,我會給他們做花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