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1月6日,威海迎來寒潮降溫天氣,暴雪、強風、低溫襲城。從1月6日8時至7日16時,威海全市平均降水量達到10.1毫米,全市最大降雪量達30.6毫米。
狂風攜著暴雪肆虐了一夜,1月7日6時許,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西苑街道文峰社區「社區食堂」負責人沈賢川踏著皚皚白雪,匆匆離家趕往「社區食堂」,「我們食堂每天有40多個老年人前來就餐,其中不乏獨居、身患重病的老年人,這種天氣他們不方便出門,我得抓緊跟社區商量怎麼給他們送餐。」
沈賢川的想法跟文峰社區黨總支書記盛蘭花的打算不謀而合。在合力清掃完人行道積雪後,盛蘭花組織社區網格協管員們開會,「請大家根據掌握的居民個人家庭情況,聯繫特殊困難群體,叮囑他們這樣的天氣不要出門,社區為他們解決『一餐熱飯』問題。」
開完會,網格協管員於靜就抓緊打起電話,對於不方便接打電話的獨居老人吳立忠,她選擇親自登門去溝通。「吳大叔的兒子工作比較忙,一個周來一次,他平時自己住。他頭部做過手術,右側手、腳行動不便,語言溝通能力也很差。」於靜一邊走一邊對記者說,大風吹著密密的雪花打在臉上生疼,她用雙手拽著羽絨服上的帽子,頂著風繼續往前走。
經過統計,文峰社區共有包括吳立忠在內的16個特殊困難群眾需要送餐。記錄下他們的門牌號,沈賢川馬上安排後廚開始準備食材,並聯繫好送餐的志願者。紅燒雞塊、疙瘩湯、西紅柿雞蛋、芹菜炒香乾……10點半,隨著一個個炒菜熱氣騰騰的出爐,沈賢川和「社區食堂」工作人員一起麻利打包,並妥善放到保溫箱裡。「套餐裡有一葷一素,一份米飯或者兩個饅頭,一份疙瘩湯。吳立忠大叔不吃雞肉和魚肉,專門給他打包的西紅柿雞蛋、芹菜炒香乾,我備註一下。」自「社區食堂」營業以來,經常前來的居民就餐喜好,沈賢川基本都記在心裡,在送餐的時候也會多加留意。
得知父親的午餐有了著落,吳立忠的兒子專門給沈賢川打來電話致謝,並委託沈賢川給父親帶一包衛生紙。他表示,獨居的父親一直在「社區食堂」解決一日三餐,遇到特殊天氣不能出門吃飯,社區和「社區食堂」工作人員能記掛著他,並把飯送到家裡,解決了自己的後顧之憂,非常感動。
搬起保溫箱,提上衛生紙,沈賢川和於靜頂著風雪首先來到文峰社區山花泰和府小區4號樓。「大姨,我是網格協管員小於,過來給您送午飯。」說著,於靜敲開了居民宋文花家的門,把一份還冒著熱氣的免費午飯送到她手中。今年62歲的宋文花,視力不好,碰上雪天不能去「社區食堂」就餐,只能自己在家湊合一頓,「真的太感謝了,我本來打算就熱點剩菜吃,感謝你們冒著雪給我送來熱菜熱飯。」 宋文花拿著沉甸甸的飯菜激動地說,笑容滿面。
叮囑好宋文花雪天路滑注意安全,於靜和沈賢川又馬不停蹄地趕往第二戶吳立忠家。看到熟悉的面孔,吳立忠滿臉笑意,為工作人員的暖心行為豎起了大拇指,不住地說著「很好,很好」。貼心地為手腳不方便的吳立忠打開飯盒,看著他吃起可口的飯菜,沈賢川的臉上也露出笑容。「吳大叔,下次有什麼想吃的可以隨時跟我說。」得知老人想吃餛飩,沈賢川說:「可以安排,下一次送餐就給您送。」
就這樣一戶又一戶地跑著,於靜和沈賢川的衣服上落滿了雪花,臉和手都凍得通紅,可是臉上卻一直帶著微笑。截至11時,所有餐飯都送到特殊困難群眾手中。「雖然天很冷,但我們的心是暖的,我們的小小行為,能讓居民覺得幸福,這很值得。」於靜說道。
截至2020年底,威海市共建設「社區食堂」和老年助餐點46處、453處,日均服務萬名居家老人。一場強寒潮天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但也有人在用自己的愛心和付出,溫暖著這座城,給特殊困難群眾送上最貼心的慰藉。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鄭莉 通訊員 鄒威 李夢影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