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哥斯拉》到《奧特曼》,日本「特攝之神」圓谷英二的電影之路

2020-11-22 騰訊網

今年金馬影展當中,早已在網路引起熱議的奇片《關公大戰外星人》(1976)修復版也在放映之列。金馬影展官方網站如是介紹:

為了不讓日本電影《超人大戰怪獸》專美於前,還特別邀來《奧特曼》系列圓谷製作高野宏一擔任特效指導,當年上映時被稱為「華人影壇有史以來耗資千萬,第一部特技神怪災難電影」。

這裡所說的「圓谷製作」是指日本導演圓谷英二所成立的製作公司。圓谷英二被稱為日本的「特攝之神」(日文寫作「特撮」,即特殊攝影),1954年的電影《哥斯拉》(ゴジラ)、1966年的電視劇集《奧特曼》(ウルトラマン)都可以看到他的特攝傑作。尤其後者伴隨盜版漫畫,在中國成為五六年級生的集體記憶。

值得注意的是,圓谷英二戰後所開啟的怪獸與超人特攝潮流,對戰後中國臺灣也有影響。臺灣對日本電影的引進以1972年日本與臺灣斷交為分界線,斷交之後臺灣禁止日片進口,中國香港與臺灣不約而同模仿日本的超人電影。甚至臺日斷交後,中影開始製作一系列抗日題材電影,其間,1977年的《筧橋英烈傳》便是請日本的特攝專家協助。

圓谷英二所創造的特攝電影潮流與臺灣的交錯並不僅止於戰後。步入戰爭白熱化的1940年,對特攝電影研究多時的圓谷英二終於有充分發揮的機會,將研究心血注入在諸如《燃燒的天空》、《夏威夷 馬來島海戰》等電影。近年來,臺灣致力對日治時期各種面向的考掘,既有日治時期人物日記的出版,也有口述訪談,其中,也可以看到對《燃燒的天空》的觀影心得。

圓谷英二與戰前戰後臺灣的交錯,恰好帶出臺灣兩個極端年代——1940年代臺灣人在殖民體制被迫成為日本人捲入戰爭;還有1970年代的威權政體——這兩個年代裡,電影都是重要的宣傳工具,也都可以看到圓谷英二的影響。

▲1954年的電影《哥斯拉》(ゴジラ)宣傳海報。

摸索中成長的電影之路

按2019年鈴木和幸的《天空之夢:特攝之神圓谷英二傳》(大空への夢:特攝の神様円谷英二)一書所述,圓谷英二1901年出生於日本福島的須賀川,家裡是經商生活無虞的家庭。不過,3歲時母親卻因難產過世,原本父親是入贅,此時也離開家庭,圓谷英二由母親方面的祖母照顧,此外,叔父也代表父親一方關心他的成長。

圓谷英二出生的20世紀,正是科技快速發展的年代。就與他未來發展緊密相關的事物來說,1895年問世的電影很快地在全球擴散,此外,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研發的飛機試飛成功,在此基礎上飛機不斷精進。當人們花費心血讓飛機能在天空飛行得更久更快之際,飛機模型也成為新興的玩具,小學時代的圓谷英二便熱衷做飛機模型。

他對天空的夢想並未終止,1916年15歲時甚至進入東京的日本航空學校就讀。進入這所學校之前,到底是要工作還是依循夢想就讀,圓谷英二和家族有所爭論,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他應該繼承家業,唯獨祖母力挺,讓他順利進入航空學校。這所學校學費昂貴,因此學生幾乎都是出身富裕之家。

然而,好景不常,1917年這所新興的學校準備在媒體面前讓教官展示飛行技術,不料,飛行教官與同行記者雙雙墜機身亡,這家航空學校也很快地關閉。

▲小學時代的圓谷英二便熱衷做飛機模型。圖為其在《奧特曼》的飛機特攝場面。

飛行之夢未成,人生也虛度了一兩年,對家人感到愧疚的圓谷英二,這次順著家人的建議,一邊在東京電機學校讀書,一邊在內海玩具製作所工作。小學時喜愛玩飛機模型的圓谷英二,在玩具製作所很快發揮天分,他所設計的玩具賣到缺貨,老闆也給他特別的獎勵金。圓谷英二以這筆獎勵金請同事吃飯喝酒,沒想到同事與鄰桌的人起了衝突,此際,名之為枝正義郎的人出來打圓場化解糾紛。

枝正義郎1888年出生,20歲時入行學習攝影,1914年進入「天然色活動寫真株式會社」(下簡稱「天活」),天活的成立目的原是進行技術研發拍攝彩色電影。然而,當時流行的電影技術不外乎拍忍術、妖怪等針對小孩的簡單手法。枝正義郎認為日本電影應急起直追歐美,對日本電影現狀有諸多不滿,當他認識能設計玩具的圓谷英二時,頗有提攜後進之心,帶他參觀天活,最後,1919年圓谷英二進入天活。

也在這一年,枝正義郎擔任電影《哀之曲》(哀の曲)的導演,圓谷英二則是首次擔任攝影。《哀之曲》以臺灣為背景,其中可見帝國中心對蠻荒臺灣的刻板印象。故事是東京一所小學的校長北村,他的女兒失蹤十多年始終沒有下落。北村的外甥健三到臺灣寫生旅行,其間遭原住民襲擊,不過,卻被另一族的原住民所救。

酋長的女兒米亞愛上健三,儘管健三在日本已有未婚妻,但兩人墜入愛河。別族愛著米亞的酋長得知消息後暴怒,襲擊健三等人,米亞的父親慘遭殺害,日本軍隊聞訊前來協助,健三與米亞得以保命。米亞的父親已死,健三帶著米亞回到日本。一日,米亞看到有人跳池自殺,迅速救起,原來她正是健三的未婚妻次枝。

此時,米亞也才知道她真正的身世,原來她是北村校長的女兒,十多年前還是小孩子的時候被馬戲團誘拐,在臺灣表演時為酋長所救出並撫養。米亞的另一個身分是次枝的姐姐滿枝,真相大白之後,滿枝投池自殺,讓妹妹與健三重歸舊好。《哀之曲》是同時代典型的新派悲劇,劇情經常錯縱複雜甚至有點牽強,最後也多出現因愛情自殺的結尾。附帶一提的是,這部作品雖以臺灣為背景,不過,全劇是在日本的片廠中完成。

▲1954年的電影《哥斯拉》劇照。

戰爭特攝登場

1921年圓谷英二入伍服役,兩年之後退役,原本要在東京繼續電影界的工作,不料,1923年關東大地震,日本電影重心於是移往京都。前去京都的圓谷英二發現這裡的電影環境保持著不斷進取的活力,後悔太晚來此。1926年,導演衣笠貞之助受到德國表現主義的衝擊,拍攝了以日本家族為故事的《發狂的一頁》(狂った一頁),這部表現手法前衛的作品在日本電影史有著重要的位置,圓谷英二在這部電影擔任攝影助手。此後,圓谷英二在電影中的角色多是攝影。

1933年他任職日活時,好萊塢的電影《金剛》上映,圓谷英二對這部電影充滿好奇,尤其這部電影裡的恐龍與金剛都是以特殊技術來攝影,他對這部電影極為迷戀,甚至找來影片一格一格地研究。可以想見,小時候便愛做模型、在玩具工廠也曾設計出暢銷玩具的圓谷英二對特攝濃濃的興趣。此刻日本電影界對特攝還不感興趣,1936年他初執導演筒,不過評價不高,圓谷英二還是回到研究特攝電影的路上。

圓谷英二特攝的才能,隨著戰爭的開展受到重視。根據2020年鈴木聰司的《與電影〈夏威夷 馬來島海戰〉相關的人們:圓谷英二與戰時東寶特攝的系譜》(映畫《ハワイ マレ衝海戦》をめぐる人々 :円谷英二と戦時東寶特攝の系譜)一書,1937年美國作家賽珍珠的作品《大地》(The Good Earth)改編的同名電影在日本上映。《大地》這部好萊塢米高梅的電影便有來自中國的資金。為此,景山誠一特別向上級寫了報告,疾呼日本政府應該善用電影的力量進行宣傳。

1937年東寶電影成立,這是小林一三成立的電影公司,他是寶塚歌舞團的創設者,在東京有好幾個劇場,此外,他還在大阪一帶經營阪急地鐵,可以說是資源雄厚。新成立的東寶電影積極挖角人氣演員,圓谷英二也在東寶成立之初就加入工作行列。1939年日本頒布《電影法》,電影的製作與發行納入政府的管制,政府也要求符合國策的電影製作。

《電影法》實施之後,其他三家電影公司松竹、日活與大都電影公司為防東寶挖角演員坐大,採取聯手抵制的方法。三家電影公司製作的電影在所屬的電影館放映,被杯葛的東寶孤立無援,其所製作的電影在全國245電影館當中,只能在17家放映。

▲圓谷英二後來參與了《燃燒的天空》與《夏威夷 馬來島海戰》的特攝製作。

為此,東寶尋求軍方的支持,此時軍方也已了解電影的重要性,軍隊對電影的需求一是教育之用(拍攝飛機飛行操作的影片供新兵訓練使用);二是作為戰爭宣傳之用。無論是哪種用途,在東寶工作的圓谷英二都是首選。年輕時有過飛行的夢想,甚至也讀過航空學校,無論是飛機相關知識或是拍攝飛機都不成問題。

此外,他鑽研特攝的成果也可展現在戰爭電影所需的特效。1937年圓谷英二初入東寶時,雖然東寶注意到他的特攝專長,請他擔任特別技術課課長,但卻是有將無兵,有課長無部下。直到東寶與陸軍航空本部合作之後,特別技術部開始兵強馬壯,園谷英二的特攝技術也才在實際拍攝中成長。

1940年的《海軍爆擊隊》,圓谷英二首次以飛機模型設計了飛機爆破的場面,這是他在戰爭電影中展現特攝技術的開始。隨著戰爭的高潮,他參與了《燃燒的天空》(燃ゆるの大空,1940)、《夏威夷 馬來島海戰》(ハワイ マレ衝海戦,1942)、《加藤隼戰鬥隊》(加藤隼戦闘隊,1944)、《雷擊隊出動》(雷撃隊出動,1944)等。

這些電影中,1942年年底上映的《夏威夷﹒馬來島海戰》因為再現了前一年襲擊珍珠港的戰況,因而特別受到歡迎。這部戰爭宣傳電影裡,圓谷英二動用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打造珍珠港的模樣,這也是這部電影後半段的重頭戲,也因此景,圓谷英二奠定了其特攝大師的地位。

▲圓谷英二在1966年富士電視推出的《超人力霸王》再度引燃熱潮。

圓谷英二的特攝因戰爭而受到重視,但戰爭結束之後,日本由聯合國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GHQ)統治。

GHQ頒布公職追放令,對於戰爭中擔任一定角色的人禁止擔任公職。圓谷英二協力拍攝了許多戰爭電影,也在追討之列,1948年他被迫向東寶辭職,此時,特別技術課也畫上句點。

離開東寶的圓谷英二極為落魄,不過善於攝影與設計的他還是充分發揮天分,在那個照片還需要衝洗的年代裡,拍照可以說曠日廢時,圓谷英二設計了從拍照到取件五分鐘即可完成的機器。這個設計極為新穎,也準備進駐人潮較多的百貨公司,然而,他所訂購的20臺卻在運送途中遇到地震全毀。

戰後再燃「怪獸」與「超人」熱潮

失敗之後,圓谷英二成立「圓谷英二特別技術研究所」,等於是以工作室的方式接案協助電影拍攝。1952年,日本恢復獨立,公職追放的規定自然消解,圓谷英二重回東寶。GHQ統治期間,凡是涉及戰爭、武士等題材一律禁止,也因此日本獨立之後,關於二戰的題材重新再起。

很有趣的是,如同日本電影評論家四方田犬彥在《日本電影一百年》(日本映畫100年)一書提到,此刻的二戰題材,懷念戰爭與反戰兩種電影同時存在,懷念戰爭是一種民族主義,但反戰卻也暗藏反美的民族主義,可以說,都是民族主義的延伸。

就東寶來說,1953年出品的《太平洋之鷲》(太平洋の鷲)就是人氣作品,這部電影以山本五十六為綱,帶出襲擊珍珠港等海戰。這些戰爭電影少不了特攝,日本獨立之後,圓谷英二的特攝重新受到重視,東寶也大張旗鼓購置相關器材,圓谷英二特別技術研究所也併入東寶的體系當中。

▲戰後圓谷英二特攝的名聲並非來自戰爭電影,而是怪獸電影。圖為哥斯拉模型製作。

不過,戰後圓谷英二特攝的名聲並非來自戰爭電影,而是怪獸電影。1954年東寶推出的《哥斯拉》(ゴジラ)是日本怪獸電影的始祖,主角雖是虛構的怪獸,但構想卻是受真實事件啟發。1954年日本漁船「第五福龍丸」在馬紹爾群島附近捕魚,此時,美國也在附近進行氫彈試爆,雖然漁船在公告的危險區之外,但卻也受到波及,23名船員外加批發出去的500噸魚都受影響,這引起日本全國性的恐慌。

這個真實事件轉化為日本受怪獸哥斯拉的侵襲,整部電影從哥斯拉到被摧毀的高樓大廈乃至百貨公司等,全有賴圓谷英二特攝的執行。大量的模型製作,使得預算不斷追加,最後是以超過1億日圓的成本拍完這部電影,這在當時是打破日本電影史最昂貴製作的紀錄。也從《哥斯拉》開始,點燃日本怪獸電影的熱潮,1950年代到1960年代東寶光是哥斯拉的續集就有好幾部,可說是東寶之寶。別的電影公司眼見怪獸題材正夯,也推出其他怪獸題材爭奪市場。

對於戰後的日本來說,圓谷英二所創造的集體記憶並不僅止於哥斯拉,1963年他離開戰前戰後都待過的東寶,不過,雙方關係未斷,只是轉換合作方式。在東寶與新興的富士電視的資助下,「圓谷製作」(円谷プロダクション)成立,圓谷英二轉戰新興的電視。1966年富士電視推出的《奧特曼》(ウルトラマン)再度引燃熱潮,系列作品也不斷在高收視率下持續進行。

然而,此刻是圓谷英二戰後的高峰期,也是生命的盡頭,1970年他因心絞痛過世。儘管一代特攝大師過世,他所創造的特攝卻繼續在日本大眾文化裡發揚光大。1970年代石之森章太郎的《假面騎士》(仮面ライダー)漫畫很快也搬上大銀幕,延續《奧特曼》的熱潮興盛一時。

▲1954年的電影《哥斯拉》。

戰前臺灣少年的天空之夢

圓谷英二戰前參與的戰爭電影,對當時的臺灣人有何衝擊?

2017年出版的《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一書裡,可以看到東俊賢的證言。1930年出生的他,提到在臺南廣末公學校就讀時,學校會播電影,其中便包括《燃燒的天空》,對10歲的東俊賢來說,自小便夢想能夠駕駛零式戰鬥機翱翔天際在空中作戰,也因此立志報考少年航空學校。

當時少年對天空的想像,除了來自電影之外,也來自教科書。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教科書共分五期出版:第一期是1901年至1903年,第二期是1913年至1914年,第三期是1923年至1926年,第四期是1937年至1942年,以及第五期1942年至1944年。

第四期起,關於日本空戰戰力的介紹就開始出現,例如第四期第8卷第22課的〈空中奮戰〉(空の奮戦)就描述了日本戰鬥機在空中與敵機(課文中未載明敵機的國籍)激戰的過程,最後,敵機30架當中16架被擊落,日本軍機則是全數返航。

第五期已是戰爭的激烈時刻,第五期的第二卷第11課的〈模型飛機〉(もけい飛行機)雖非談空戰,卻也是將愛國與少年的天空之夢連結在一起。課文描述了一對兄弟做飛機模型的過程,除了組裝飛機機身,還為飛機取了「愛國之燕號」的名字,課文最後,就是愛國之燕號在天空飛翔。

▲《燃燒的天空》劇照。《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記載,此片曾在臺南廣末公學校播放。

《燃燒的天空》主題是少年航空兵的成長,電影花了相當的時間描述少年航空兵所受的訓練,而後則是少年航空兵分發到部隊,他們隨著部隊前輩上戰場,開始感受到真實的戰爭與生死。其間包括前輩的飛機在北中國戰場被擊落後,生還的飛行員迅速挖洞把死去的同袍埋葬,避免洩漏任何軍情,最後,自己則舉槍自盡。電影的最終,則是日軍的飛機再次出動飛向中國戰場。

可以看到,此刻進入有聲電影大約十年,戰爭電影透過新穎的視聽裝置進行宣傳,其中特攝更增添戰爭的真實感,對觀眾所產生的強大影響力,如法國哲學家維希留(Paul Virilio)在《電影與戰爭》一書所說,「戰爭就在電影當中」。

▲左為臺灣自製超人作品《戰神》;右為邵氏公司出品的《中國超人》。

戰後冷戰變局下的臺灣電影生態

在東亞區域,臺灣以優惠與監視雙管齊下的方式拉攏支持臺灣的香港藝人。優惠是指透過政策的優惠,讓心向臺灣的香港電影工作者以較低廉價格取拍片底片等。

至於臺灣與日本之間電影的往來,戰後臺灣對外國電影採取配額制,也就是每年只有一定數量的電影能夠進口到臺灣,日本電影亦復如此。1972年尼克森訪中,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判斷中美將要建交,於是在1972年與臺灣斷交。自此,臺灣禁止日本電影進口,直到1984年代重新恢復進口。

圓谷英二1954年開始的《哥斯拉》系列,甚至其他電影公司趁著怪獸熱潮所拍的其他電影在臺灣多有上映紀錄,然而,圓谷英二過世之後日本持續熱潮的「超人」電影,都被擋在門外。此時,臺灣如何感受日本的超人熱潮?

▲《關公大戰外星人》劇照。

1970年代中期臺灣也有超人熱潮,但都是繞道而行。一是從香港來,其中又分兩種狀況,一是隨著日本的超人電影熱潮,香港電影公司購入電影或電視劇,將片中假面超人的樣貌保留,再請本地演員補拍其他情節,混合而成電影進口臺灣,《鐵超人》就是這樣的例子。

二是將超人在地化,1975年李修賢主演、邵氏公司出品的人氣電影《中國超人》裡超人的造型就仿自假面超人,臺灣上映時廣告的「中國第一部超人電影驚動世界」足見其在地性。除此之外,1975年臺灣也上映了泰國的《猴王大戰七超人》,這是由泰國的電影公司與園谷製作合作的作品,泰國背景的故事加上超人力霸王系列中的人物而成。

至於臺灣也有超人作品,《關公大戰外星人》就是一例。這部作品1976年是以《戰神》之名在臺灣上映,而後是因為大家根據其內容戲稱為《關公大戰外星人》而有此稱。有趣的是,如文章開頭所說,導演不想讓日本超人專美於前所以拍了這樣的超人電影,不過,卻又得請來圓谷製作的專家。這樣的矛盾情結恐怕就屬1970年代臺灣獨有。

另一個例子是《筧橋英烈傳》(1977)。臺日斷交的這一年,中影也換上梅長齡擔任總經理,正是在他任內開啟軍事宣傳電影的風潮,這些電影悉數是以抗日為題材,諸如《英烈千秋》(1974)、 《八百壯士》(1975)、《梅花》(1976)、等。

這些作品當中,多是以歷史中確實存在的人物為原型,《筧橋英烈傳》主題是高志航將軍對抗日本空軍的故事,有趣的是,為了讓電影更為逼真,一部抗日的作品找來日本特攝專家三上陸男等人前來協助。1935年出生的三上陸男18、19歲左右大學考試落榜之際,也曾在東寶拍攝《哥斯拉》的劇組裡打工,而後也成為特攝專家。

只是,在電影裡要戰勝日本人卻又要借重日本人的特攝,這樣的阿Q精神,也是1970年代臺灣的一景。

相關焦點

  • 如何評價《奧特曼》《哥斯拉》之父——圓谷英二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圓谷英二。圓谷英二,1901-1970年,日本特攝導演、圓谷株式會社的創始人和首任社長。是知名特攝片《奧特曼》與《哥斯拉》的導演,因為限於現實條件,在無法用玩具做逐幀動畫的情況下,製作了「皮套」的拍攝方法,由人穿著皮套進行表演,並結合真實的火焰、樹木,使得畫面更加真實化。製作了最長壽的電影《哥斯拉系列》以及眾人皆知的《奧特曼系列》,因此圓谷英二被稱為「特攝之神」。
  • 哥斯拉:你以為哥斯拉父親只有圓谷英二嗎?其實這兩位也是它爸爸
    並且圓谷英二在當年也確實有著重要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圓谷英二後來在電視領域也為我們留下了一個重要的系列作品,那就是《奧特曼》了。無論是電影《哥斯拉》系列,還是電視領域中的《奧特曼》系列,圓谷英二所開創的這兩座大山也註定了自己「特攝之神」的稱號。
  • 《迪迦奧特曼》:大古遇到長野博,圓谷英二召喚初代,誰看懂了?
    要說《迪迦奧特曼》最經典的一集,說實話圓谷的安排確實巧妙,大古在劇中遇到長野博,圓谷英二召喚出來了奧特曼,還有一件事情卻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想必大家對於查理迦這個角色應該不陌生吧?不過到了圓谷社,又有人告訴他去找圓谷英二導演,於是查理迦就使用了時空穿越能力回到了過去。當然了,他的整個操作過程被大古看到了,然後大古也來到了幾十年前,在這個時期見到了圓谷英二,而這個時候他們正在拍攝怪獸題材的作品。其實事情到了這裡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大古穿越到幾十年前,首先碰到的就是一個年輕人,而且和他長得一模一樣,裡面的人物稱他為「長野」。
  • 哥斯拉大戰奧特曼即將上演?《新奧特曼》真的太讓人期待了!
    哥斯拉和奧特曼都是日本特攝的符號,但有多少人知道這兩個享譽世界的IP其實是有著一定的關聯性的。奧特曼的創始人圓谷英二其實就是初代《哥斯拉》的特攝指導。奧特曼其實是圓谷英二從哥斯拉的製作公司東寶離職後開創的!最開始圓谷英二和東寶的關係還是比較好的,奧特曼這個企劃其實是作為哥斯拉的續集推出的!
  • 圓谷公司並非只拍奧特曼,哥斯拉才是經典,「人間大炮」源於它
    我們熟悉的最早的奧特曼就是《初代奧特曼》,奧特曼因為運送怪獸百慕拉而來到地球,跟早田進人間體合二為一之後就變成了強大的宇宙超人奧特曼,然後我們熟悉的《奧特曼》系列特攝劇就此開始了。不過,除了《奧特曼》系列的特攝劇,其實圓谷公司還拍攝過很多好看的經典特攝劇。
  • 「奧特之父」過世,老夥計圓谷英二在光之國恭候著這位勇士
    奧特曼迄今為止帶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和收穫,而在其成功的背後卻一直有一位如此優秀的老人,直到去世人們才意識到了他的存在。正如奧特曼都來自觀光之國一樣,他老人家只是離開了地球,向著更廣袤的宇宙進發了。奧特曼為什麼經久不衰提起特攝,首先想到的便是《奧特曼》的系列作品,其中《奧特曼》由圓谷英二、圓谷一等執導,金城哲夫等編劇。這部特攝一經上映,便得到了全日本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好評。
  • 圓谷英二:美軍抓到的日本間諜,卻啟蒙中國80後90後的童年
    圓谷英二美軍所抓到的間諜:圓谷英二被拷走的男子,是東寶株式會社的一名項目總監,此人名為圓谷英二(英語Eiji Tsuburaya,日語円谷英二 ),是東寶株式會社很重要的項目負責人和特效總監。《夏威夷-馬來海海戰》中的一個場景,那個年代可沒有什麼特效技術被銬到駐日美軍司令部審訊室的圓谷英二一直喊冤,一直強調自己雖然是《夏威夷-馬來海海戰》的導演,但是卻沒有參加過任何間諜活動。
  • 你對特攝是不是有什麼誤解呢?
    圓谷英二特攝的發展離不開日本的,而講講到日本的特攝,那就不得不提特攝之神——圓谷英二。圓谷英二在1919年進入電影行業,經過在行業內近二十年的摸爬滾打,他逐漸掌握了核心技術,他在1937年擔任了東寶株式會社的特殊技術科科長,這對於他來講,也是工作上的肯定。
  • 哥斯拉、奧特曼之父圓谷英二老家開設特攝資料館
    哥斯拉、奧特曼之父,被稱為「特攝之神」的圓谷英二導演(1901-70年)的故鄉福島縣須賀川市,3日開了一家專門收集和保存特攝相關資料的檔案中心。可以參觀奧特曼系列的攝影用的戰鬥機和東京塔的模型等。資料館收藏了圓谷先生50多年前開始擔任導演的電影中使用的戰艦模型等千餘件資料。
  • 圓谷製作第一號,奧特曼奠基之作——《奧特Q》
    《奧特曼》這一系列特攝作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而這一作品的創始人,也是日本的特攝之神,圓谷英二導演,大家應該也或多或少的聽過他的名字,《哥斯拉》《宇宙英雄奧特曼》包括我今天要介紹的這部作品《奧特Q》都是他的作品。
  • 宅基科普丨再不說特攝都說不過去了 光之英雄誕生史
    想當年小宅基我……咳咳……嗯,我、我的爸爸都還沒出生(三道黑線),奧特曼系列歷史之悠久可見一斑。總而言之,這棵由圓谷公司培植、成長了半個世紀的常青樹,是跨越無數人童年時代的傳奇。ACTION ONE·奧特曼的誕生之謎1954年,那時候二戰剛結束,日本還深陷在核彈恐懼的陰影裡。以此為契機誕生出了一部轟動日本的恐怖大片《哥斯拉》。
  • 他身高1米6,奧特曼和哥斯拉卻都要聽他講話,只因他的一種精神
    本文總計6057字預計閱讀需要18分鐘1901年7月7日,日本福島縣須賀川。經營釀酒原料生意的圓谷家迎來了一位新成員,圓谷英二。許多人可能不熟悉這個名字,但他創造的另外2個名字你肯定知道,奧特曼和哥斯拉。
  • 【哥斯拉】怪獸之王的誕生
    請收聽我們的電臺節目 伴隨著《哥斯拉2:怪獸之王》的上映,怪獸版的復仇者聯盟讓各位怪獸迷們為之興奮,這次我們隆重的邀請到了特攝愛好者花蟹老師來和我們聊一聊哥斯拉的歷史和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在1954年3月23日,日本漁民不小心駛入了美國的氫彈試驗區,遭到大劑量的核輻射,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人們對核輻射有了一個廣泛的共鳴。因此東寶電影製作人田中有幸想製作一部具有社會反思意義的特攝電影,與此同時當時東寶另一位製作人圓谷英二也正想拍攝一部以大章魚為造型的怪獸電影。
  • 特攝迷會相信奧特曼存在嗎?
    製作城鎮的模型來拍攝巨型怪獸侵略都市的場面在上面那張圖的左下角,你可以看到兩個人名,「本多豬四郎」和「圓谷英二」,前者導演了《哥斯拉》一舉成為世界大導演,導演了無數怪獸影片;後者則被稱為「特攝之神」,《哥斯拉》、《奧特曼》特攝視效的創造者,也是今天製作《奧特曼》系列作品的公司「圓谷株式會社」的成立者。
  • 迪迦奧特曼:第49集初代奧特曼的出現是BUG嗎?該怎樣看待這一集
    要知道,大古只不過是回到了過去而已,而不是穿越到了平行世界,難不成日本昭和時代和日本平成時代還不一樣嗎?這也讓很多人感到了不解,甚至是認為出現了BUG。事實上,要了解迪迦第四十九集這樣拍攝的目的,就不得不說這一集其實就是對於初代和圓谷英二的致敬,也就是說,我們即使單獨把這一集拿出來看也是可以的,因為劇情是緊扣圓谷英二這位真實存在的導演作故事的,圓谷英二是圓谷製作公司的創始人,也是他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奧特曼作品,這部作品就是1966年的《初代奧特曼》,而且圓谷英二導演也是日本特攝之神,著名的大怪獸《哥斯拉》也是圓谷英二導演於
  • 從日本特攝片到好萊塢電影:哥斯拉形象因何有兩種不同的表達?
    2015年,該片曾經獲得第41屆土星獎最佳科幻電影、最佳配樂提名。 從最早的日本的特攝片到好萊塢的電影,幾十年間哥斯拉的形象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 01、日本特攝片中的哥斯拉形象 特攝片最早起源於日本,被定義為用特效拍攝的電影或者電視劇,當然這是廣義上的解釋。 在狹義上,特攝片專指日本電影,例如哥斯拉系列以及奧特曼系列,這些特攝片的題材通常是科幻或者恐怖,而哥斯拉系列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 奧特曼的靈感來源——第一個奧特曼誕生
    由於年代久遠,關於奧特曼(Ultraman)的來源也眾說紛紜,早在1966年1月份,由圓谷公司出品的《奧特Q》便在那時候還方盒型小小應該的電視機中播出,那時候可能你們的父母才剛出生或者還沒出生,那個時候的《奧特Q》只有怪獸登場。
  • 漂洋過海的骷髏島之王:金剛在日本特攝中的發展史簡考
    ;直到今天,不算山寨作品的話從最初的33版到現如今即將上映的《新·金剛大戰哥斯拉》金剛相關題材作品一共五部(前四部為33版、76版、05版、17版)出品公司也有最初的雷電華電影公司到之後的環球影業,再到如今的傳奇影業可謂命運坎坷,不過好在傳奇影業的怪獸宇宙開啟可以說給了金剛一次華麗的重生。
  • 《奧特曼》創作的幕後故事,透露著超級英雄背後的反戰思維
    1954年,哥斯拉與女演員河內桃子1954年,憑藉超強的特攝水平,被後世譽為「特攝片之神」圓谷英二參與製作的怪獸特攝電影《哥斯拉》閃亮登場。1954《哥斯拉》拍攝圓谷英二對此對產生了疑問。因為在當時,日本曾經的敵人美國變成了西方盟國,一部分美國文化也滲透到了日本,這裡就包括了美國的超級英雄人物,如《蝙蝠俠》等。而在戰後的日本,領土被他國駐軍,飽食戰敗苦果的迷茫與羞恥,以及對戰爭的厭惡與對和平的嚮往,讓民眾的內心極度需要一位本土的正義英雄,這樣的英雄可以給人帶來和平與希望。所以圓谷英二希望塑造正義英雄的想法也非常符合當時民眾的內心需求。
  • 《奧特曼》創作的幕後故事,透露著超級英雄背後的反戰思維
    1954年,哥斯拉與女演員河內桃子1954年,憑藉超強的特攝水平,被後世譽為「特攝片之神」圓谷英二參與製作的怪獸特攝電影這樣一系列用「特攝」技巧所製作的影片,也被叫做「特攝片」。)這部作品也奠定了圓谷英二後續作品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