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又擺烏龍:吳王夫差伍子胥君臣反目、西施美人計子虛烏有?!

2020-12-22 騰訊網

前496年就是越王勾踐元年,吳王闔閭趁越新君勾踐即位之機,進攻越國。但檇李一戰不但潰不成軍。吳王闔閭中箭,在彌留之際告訴兒子夫差:勿忘復仇!

夫差繼位後不忘父親臨終囑咐,潛心備戰,積極練兵。為復仇準備著。

瞌睡時越王勾踐送了個枕頭。前494年越王勾踐率兵侵入吳國。吳國軍隊豈能錯過這復仇機會,舉國抗擊來犯之敵。夫椒一役越軍一瀉千裡,幾乎全軍覆沒。

越王勾踐率幾千殘兵敗將,如喪家之犬,逃到了會稽山(紹興市南)。吳軍將會稽圍個水洩不通。此時,越謀臣文中勸告勾踐將自己抵押給吳國稱臣為奴,再圖復仇。

這一切都被伍子胥看的透亮,一再忠告夫差要斬草除根除惡務盡,不給越王再復國的機會。

文中玩起了美人計+反間計。暗中收買吳國朝廷佞臣伯嚭通過伯嚭離間吳王夫差、忠臣吳子胥的關係。直至後來伍子胥自殺。

吳王夫差聽信讒言。典型的一個忠奸不辨,愚蠢好色並且剛愎自用的昏君。

後來勾踐提前回國,經過所謂十年教訓,十年生聚,使越國強大起來。

在公元前475年滅掉了吳國,夫差自殺。越王勾踐完成了復仇大業,也晉級為戰國末期的霸主。

這就是《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吳越春秋》等等作品對吳越之爭的基本陳述。

故事起伏跌宕,人物忠奸鮮明。相關作品無論是原著還是影視劇,讓人看後盪氣迴腸。光成語就一拉一大串: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兔死狗烹……

但實際上呢,不盡如此!甚至有些謬之千裡。

吳越爭霸夫椒一役是整個劇情的最亮點。越軍慘敗勾踐帶五千殘兵敗將潰至會稽山。在這種情況下,走投無路的勾踐就採用了的文中的建議,用金銀財寶和美女賄賂太宰伯嚭。由其說服吳王以接受勾踐的臣服。而吳子胥是一萬個反對,極力陳述現在不殺,將來被殺的惡果!

夫差固執己見。最後接受了越國的臣服,然後將軍隊撤回吳土。即《史記》「吳王不聽(伍子胥建議),聽太宰嚭,卒許越平,與盟而罷兵去。」

2008年,清華大學收到校友捐的2500多枚竹簡,長的有46公分,用了三道編繩,短的不到10公分。竹簡上字體大都非常清晰,草字很少。

經鑑定,這些竹簡寫於戰國時期,也就是所謂的秦「焚書」案之前。其中有138隻竹簡剛好拼成我國最早史書,專家們對其命名為《系年》。他其實就是一部周代的斷代史書,史事記載的時間跨度是從西周初武王伐紂,至春秋戰國前期。此書成於公元前380至公元前370年,抄寫年代(根據碳14鑑定)大概是公元前305年。專家們稱這篇詩書與傳世的文獻《春秋》呀,《史記》呀等可進行比對。比對後發現有許多新的內涵,其重要性絕非一般。這批竹簡被稱為清華簡。

據清華簡《越公其事》說,越王被圍會稽山一事,勾踐並非甕中之鱉或窮途末路。吳王夫差與伍子胥的矛盾絕對子虛烏有!

清華簡《越公其事》的真相是:

越王勾踐被圍會稽山時,文中到吳軍大營見吳王,希望兩家言和,並透露出弦外之音如果執意趕盡殺絕,魚死網破也未知。《越公其事》原文:吳王聞越使之柔以剛也,思道路之修險,乃懼」。

吳王夫差接見文中時又是怎麼樣的態度呢?《越公其事》原文:吳王乃出,親見使者,曰:「......孤所得罪,無良邊人,稱尤怨惡,交構吳越.....孤用願見越公,餘棄惡周好,以徼求上下吉祥......孤用委命竦震,蒙冒兵刃,匍匐就君.....孤敢不許諾恣志于越公?」使者返命越王,乃盟,男女服,師乃還。

從這一段對話裡,可以看出來吳王夫差的謙卑修養,就連誰是勝家都無法一眼看出來。

當時,就吳軍方面而言,人員應死傷過半,加上遠離吳國的本土,供給不暢。

而越軍只有8000人,但為困獸,死拼到底,結果還是問號。在這種沒有把握之下,吳王經過多方權衡,並徵得伍子胥同意,最後才答應越國臣服的。雙方修好也未必不是上策。吳王曰:「今我道路修險,天命反側,豈用可知?自得吾始踐越地,以至於今,凡吳之善士將中半死矣。今彼新去其邦而篤,毋乃豕鬥,吾於胡取八千人以會彼死?」申胥乃懼,許諾。(《越公其事》原文)

在這裡看不出來忠臣、佞臣之爭,也沒有這計那計。吳王夫差和吳子胥君臣一團和氣。

歷史最終的結果是越勝吳亡。客觀的說還是吳國長期與晉國爭霸,為圖謀中原除連年用兵之外,還開挖大運河,搞得國力空虛。而越剛好相反勵精圖治,綜合國力逐漸強大,後來乘虛而入,吳國沒了。

說到這裡,小編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吳王夫差在與中原爭霸之中修了這個大運河,爭霸失敗,運河成了爛尾工程。1000年之後,又出現一個隋煬帝,也是連年用兵,最後他還把爛尾工程大運河修成了,隋朝也亡國了。一代帝王要開疆擴土本身沒錯,但首先自己要真強大,窮兵黷武絕不靠譜!

對此,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下方留言、討論,謝謝!

相關焦點

  • 美女間諜西施為國獻身不得善終,範蠡只是過客,夫差才是真愛
    在中國古代史上西施算是出了名的美女間諜,或許我們常常會因為西施的美貌而忽略了她的另一層身份,是越王施展「美人計」的重要棋子之一,若是沒有西施,越王勾踐捲土重來,十年也說不定晚了。相比較起來,吳王夫差雖是貪圖西施美貌,但在西施入宮之後寵愛極盛,誰有知道兩人日益相處會不會情愫暗生呢?
  • 範蠡如何利用西施賺錢?西施又被安排學習哪些技能才送給夫差?
    同時又令政治學家向她們灌輸愛國意識,培養民族仇恨,讓她們明白自己肩負使命的神聖,為國家獻身的光榮,以及把吳王夫差迷得神魂顛倒荒怠國政的重要戰略意義。總之從文化品位、藝術修養、媚惑技巧,到政治素質,進行全面的培訓,讓她們不但有外在美,而且有豐富的內涵,有很高的政治覺悟,日後才能在夫差身邊的大堆美女中出類拔萃,不致因夫差的寵愛而忘記自己的使命。
  • 西施在吳國滅亡後與範蠡過起了幸福的生活?不,她被戀人謀殺了
    大家都知道西施是春秋末年越國(今諸暨)的浣紗美女,被越王勾踐進獻到吳國,目的是以美色迷亂吳王夫差的心智,使之沉緬其中,荒廢政事。西施姿容絕代,入吳後,施展媚功,輕而易舉地俘獲了吳王夫差的心,從而幫助越國順利地滅掉了吳國。但是,關於史書上所記載的西施種種行跡,許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吳王夫差兵敗自殺,死前用白布蒙上眼睛,勾踐:幸虧你殺了伍子胥
    西漢時期,太史公司馬遷撰寫《史記》,以紀傳體的形式記錄歷史,開了史家之先河。司馬遷把人物傳記分為「本紀」、「世家」、「列傳」三類,「世家」是用來記錄諸侯王公封國史跡的。《史記》中共記錄30篇《世家》,其中,《吳太伯世家》位列第一位。
  • 範蠡墓在江蘇出土,西施之謎終揭開,專家:我們誤會西施2000多年
    相信大家也很熟悉這位絕世美女在影視劇中的感情糾葛:初戀是範蠡,被送去吳王夫差身邊後愛上夫差,夫差死後越王勾踐想霸佔她,西施不從自盡而死。 那麼歷史上的西施,真和這三個男人有感情糾葛嗎?尤其是範蠡,範蠡是勾踐的臣子,如果勾踐對西施也有心思的話,範蠡還能像民間傳說的那樣,帶著西施泛舟五湖,逍遙自在嗎? 其實,不太可能。
  • 自古紅顏薄命,西施也被淪為政治犧牲品,夫君範蠡為什麼這樣對她
    軍事上,他幫助越王勾踐建立兩座城池,一真一假,以此迷惑吳王夫差的眼睛。除此之外,他還進諫勾踐,要重視軍隊訓練,提高士氣,增加戰鬥力,而且還創建了一支富有"敢死精神"的敢死隊。策略上,他主動向吳王夫差獻上越國第一美女"西施",以此萎靡對方的心志,瓦解對方的鬥志。
  • 沉魚落雁之貌,古典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在歷史上真有其人嗎?
    影視劇中的越王勾踐西施,春秋時期越國人,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諸暨薴蘿山村。西施天生麗質,貌若天仙,體態婀娜,增半分則胖,減半分則瘦,又稱西子。他採納大臣範蠡和文種的建議,對吳王夫差實施美人計。西施因其超凡的美貌被越王選中,經過三年的禮儀教習,與另一美女鄭旦一起獻給吳王,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終於走向亡國喪身的道路。歷史上真的存在西施這個集美貌、智慧和犧牲精神於一身的人物嗎?
  • 「古代四大美人」她比西施還美,為什麼不是四大美人?
    西施是春秋時期的美女,和王昭君、貂蟬和楊玉環被稱為「四大美人」 ,而西施更是美人之首。說起西施,她算得上是歷史上早期的女間諜,是越王勾踐進獻給吳王夫差的,目的是讓吳王沉迷美色,以達到勾踐滅吳的目的,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當時勾踐不僅進獻了西施,而是八個女子,其中一個就是鄭旦。
  • 歌詠美人西施十首古詩:誰為西施鳴不平?
    當然,在人們的潛意識中,美人總與紅顏禍水、誤國誤民相關聯。但是,詩人們不這樣看。他們以謳歌讚美的視覺,為美人西施翻案正名,為她鳴不平,還其江南姑娘美麗清純的本色。那麼,是哪個詩人對西施不吝讚美之詞?●簡評:這是一首為西施翻案的詩,道出了吳國之亡並非在於西施的美人計。
  • 佟麗婭出演女主「西施」,範蠡夫差也是熟人
    而要說起春秋戰國時期的古代劇,大家是不是很少見到了,但是這段歷史是有很多值得大家拍攝的故事,比如秦始皇的大一統故事,以及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還有西施與範蠡的愛情故事,都是非常經典的。而在最近呢,就有這麼一部講述春秋戰國時期的愛恨情仇故事的古代劇,叫做《浣溪沙》,目前已經正式在線下官宣開機了!
  • 自古紅顏多薄命:美人西施是如何成為「紅顏禍水論」的受害者?
    作為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可謂是中國人對於美的極致想像,但是這樣的美人卻往往有著悲劇的命運。 那麼,是否真像歷史故事所說是因為吳王沉迷於西施的美貌而導致了吳國的失敗,西施的最終結局又如何呢? 西施的本名叫做施夷光,她出生在越國諸暨薴蘿村,這個地方被分成了東西兩個村子,西施生活在西村。
  • 佟麗婭韓庚何潤東陳都靈《浣溪沙》:演繹西施與範蠡的家國愛情
    文種獻上「伐吳九術」,原本平凡的浣紗女西施懷抱不做亡國奴的意願,告別愛人範蠡前往吳國。西施在吳王夫差君臣對勾踐心存警惕,屢屢試探的時候,常常及時洞悉,傳信示警,範蠡等人設法化解,才化險為夷。越國韜光養晦積聚民心,吳國卻好大喜功,徵伐無度,此消彼長之下吳越國力已然並駕齊驅。勾踐終於抓住夫差北上黃池爭霸的機會,攻破吳都姑蘇,完成復國。
  • 範蠡與西施的愛情感動世人?言情小說濾鏡下,也拯救不了愛情謊言
    看著這個卑微如同塵土,早已沒有了往日風華的男人,自負驕傲如吳王夫差,將越王勾踐送回到故裡,俗話說斬草要除根,吳王看似寬容的一個舉動,為他之後的滅國埋下了殘忍的伏筆。公元前490年,勾踐範蠡君臣回到了越國,他們開始密謀一場翻身的戰役,勸課農桑,勵精圖治,他們想到了一個絕妙的方法,一個可以徹底的摧毀吳王夫差的方法。
  • 西施去向疑案 種種結局的猜測
    《辭海(1979年版)》也這樣說∶"西施一作先施,春秋末年越國薴蘿人,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大差,成為大差最寵愛的妃子。傳說昊亡後,與範蠡偕入五湖。"西施和範蠡本來是情侶,後來西施為了救國,兩人只能為國犧牲自己的愛情。待到西施功成歸國後,範蠡認為勾踐可以共患難而不可以共安樂,再待下去會有危險,建議西施隨他一起逃走,歸隱江湖,後來便不知所蹤。
  • 蘇州木瀆古鎮,吳中第一鎮,因西施而得名,秀絕冠江南
    木汙古鎮是一個有著兩千五百多年歷史的水鄉文化古鎮,與蘇州古城一樣,她的美麗也與蘇州一樣盛名於世,它坐落在太湖之濱,木汙古鎮文化底蘊深厚,文物古蹟遍及太湖流域,是一處著名的風景區,這個名字實際上與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有關,他們就是吳王夫差、越王勾踐和美女西施。它們是什麼關係呢?
  • 西施是四大美女之首,她到底有多貌美,復原圖出來後專家不說話了!
    越國被滅勾踐為了能活命想了很多辦法,後來他的手下範蠡想出了美人計,於是就找到了西施,把她培訓後就送給了吳王夫差夫差好色,所以見到西施後,很快就把她視為了自己的寵妃。此後夫差荒廢朝政,任用小人,最終導致勾踐滅了吳國。
  • 一代美女西施,作為政治間諜,她的命運又最終如何
    範蠡作為越王勾踐的心腹大臣,決心輔佐勾踐滅掉吳國,為此,他精心導演了這場瘋狂的美人計。年少的西施並不懂得什麼國讎家恨、遠大抱負,他只知道她愛範蠡,為了愛人的抱負,她什麼都可以做。範蠡用三年時間,教西施琴棋書畫,宮廷禮儀,白天西施沉浸在與愛人相處的甜蜜中,晚上卻被即將委身他人的恐懼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