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春秋時期越國人,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諸暨薴蘿山村。西施天生麗質,貌若天仙,體態婀娜,增半分則胖,減半分則瘦,又稱西子。
公元前494年,越國戰敗於吳國,越王勾踐投降為奴,忍辱負重、臥薪嘗膽,謀求越國的復興。他採納大臣範蠡和文種的建議,對吳王夫差實施美人計。西施因其超凡的美貌被越王選中,經過三年的禮儀教習,與另一美女鄭旦一起獻給吳王,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終於走向亡國喪身的道路。
歷史上真的存在西施這個集美貌、智慧和犧牲精神於一身的人物嗎?
在對吳越相爭有記載的正史,如《左傳》、《國語》、《史記》等著作中都記載了吳、越的兩次戰爭,包括越王勾踐到吳國為奴、回國後臥薪嘗膽、起兵滅吳一雪前恥的過程,都沒有發現對西施的記錄。從而可以看出西施這個人物不是虛構的,就是當時的一個普通人,對吳越爭霸沒有造成任何影響。
春秋戰國時期的《管子》中曾說道「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在歷史上第一次提到西施的名字,但作者管仲生活的年代要比西施早100多年,所以當時的「西施、毛嬙」,更可能是對美女的一種統稱。後期的《墨子》、韓非子》等著作中也曾提到西施,應該是在《管子》的基礎上演繹的故事。
過了600年,到了東漢時期的《越絕書》中西施才在吳越戰爭中出現,而《越絕書》多取材於民間傳說,更接近於小說,其史料性是不可信的。
同時代的趙曄在其所著《吳越春秋》中引用、完善了《越絕書》中越國獻美女給吳國的故事,使整個有關西施的故事情節更加完整、生動。
《吳越春秋》、《越絕書》中西施的故事廣為流傳,歷朝歷代文人的筆墨和百姓間的口口相傳,使西施這個人物家喻戶曉,逐漸成為了美的化身。
綜上所述,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正史中沒有任何記載的人物,在幾百年後的野史著作中有了明確的記載,可以推斷出西施這個人物是後來的文人虛構、杜撰出來的。因其故事的曲折、神秘、悽美,在中華文化中流傳了兩千多年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