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並駕齊驅,可是要實現全面的資源共享、產業互補、經濟融合的可能性不大,畢竟重慶和成都之間相隔300公裡之外。從目前國際上都市圈輻射最大距離也就是在半徑30~50公裡,中間差不多還可以容納武漢都市圈、西安都市圈和鄭州都市圈等中西部3大都市圈也全部放在了成渝都市圈之內才能形成相對飽和的狀態。那麼,即便不可能形成產業互補和資源共享,那麼競爭就無可避免!
對比廣深
在我國的城市群中,最可能實現融合的估計就是粵港澳大灣區,看看深圳和廣州的幾十年裡不懈努力就會明白,廣州一直以南沙為發展方向,幾十年裡一直向南、向南,繼續向南,如今的南沙已經慢慢崛起,而隨著18號線和22號線高速地鐵接近尾聲,從廣州市中心到南沙副中心的地鐵乘坐時間才30分鐘以內,完全可以實現通勤目標。而深圳也是不斷地向西挺進,從最早的羅湖,向華強北,再向蛇口、前海,如今更是向珠江東岸的機場北發展,隨著深中通道的打通兩地將會勝利會師。
成渝的差異性
再看看重慶和成都,兩者有沒有經過這麼多年來的融合和努力,即便是政策紅利滿滿,那還是需要城市的不斷努力帶鋪平之間的空隙。而且,這個中間空隙地隔著數百公裡之遠。不像廣深只隔著一條珠江,還有一個東莞在鋪墊。要實現全面融合需要走很長的路。
但從本世紀以來,國家對成渝兩地之間沒有太多的傾向性,很多政策重慶有的,成都也是很快就有(直轄市例外)。在國家戰略層面上已經到了左右手的關係,不會未來也不會出現太大的偏差。包括這次成渝雙城經濟圈規劃上升到了國家戰略,成渝的發展還會繼續在快車道。
可要說成渝哪一個城市會成為中西部第一大城市?
這個可能還是有些高估自己了。中西部第一大城市一定會是武漢,不可能在成渝之間。
在西部地區西安確實不是成渝的對手,但成渝之間在未來也很難會有太大差別,要是真有!那就要看未來我國經濟的走向,如果快速進入了發達國家的行列,更具有創新型特殊的成都會超過重慶成為西部第一城市,而經濟和國際形勢變得更加複雜,那麼注重於現代製造業的重慶會更加有利,西部第一城市會落入重慶之手。可第三種方式,還是旗鼓相當也是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