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米音樂大限已至 但在線音樂市場還未「塵埃落定」

2020-12-16 IT專家網

挺突然的,聽說蝦米音樂就要關閉了。

11月29日,網絡播客《大內密談》的創始人、前唱片公司市場總監相徵在微博上發文稱「江湖傳聞,蝦米音樂明年1月份關閉。一個時代要結束了嗎?」引發網友熱議。而當媒體向阿里巴巴方面求證這條消息的真實性時,相關人士只給出了「不予置評」的回覆。

雖然沒有得到官方正式的回應,但阿里巴巴想要放棄蝦米音樂的跡象卻早有顯現。

2019年9月,已經收購了蝦米音樂的阿里巴巴宣布在網易雲音樂B2輪融資中領投7億美元,希望以此來撼動騰訊系在線音樂平臺的市場地位,同時提升自己在在線音樂領域的競爭力。

自此以後,阿里音樂開始頻繁地與網易雲音樂進行聯動,淘寶88VIP會員的聯名權益中也將蝦米音樂的VIP權益從首頁上移除,換上了網易雲音樂的黑膠VIP。

看上去蝦米音樂果真「大限已至」。如果蝦米音樂真的在來年一月關閉,那便等於是宣告了阿里巴巴在音樂領域的落敗,中國在線音樂市場將由過去騰訊、阿里巴巴、網易「三分天下」轉向騰訊、網易「兩虎相爭」的新時代。

緣起,中國在線音樂平臺的「海盜時代」

當然,中國在線音樂市場也不是一來就被大資本主導的,它也經歷過「百鳥爭鳴」的時代。

追溯國內在線音樂市場的發展史,第一個浮現在人們回憶中的名字大概當屬「酷狗音樂」。

2003年,面對來自百度的競品「百度mp3」的威脅,音樂搜尋引擎「搜刮音樂網」創始人謝振宇做了一個決定,要向音樂搜索的下遊市場:音樂下載和音樂客戶端市場進行轉型。隨後,謝振宇便創辦了酷狗公司,推出音樂軟體酷狗音樂,並在半年不到的時間裡達成了10萬人同時在線的成績,一炮而紅。

而同一時期,上海70後程式設計師鄭南嶺憑興趣開發的免費音樂軟體千千靜聽開始在網上流傳,憑藉在當時看來相當豐富的播放功能,千千靜聽同時收穫了良好的口碑和大量用戶,成為了一代人心目中的「經典」。

酷狗音樂和千千靜聽的成功引來了躍躍欲試的創業者們。在那個版權意識薄弱的年代,幾乎所有的音樂作品都可以通過搜尋引擎免費下載,酷狗音樂和千千靜聽的成功看起來似乎並不難複製。

於是,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內,國內在線音樂市場迎來了產品的井噴,後來國內用戶熟悉的QQ音樂、酷我音樂、蝦米音樂、天天動聽等音樂軟體便是在這時登上歷史舞臺的。

在這個盜版橫行的「海盜時代」,通過對盜版資源的分享和傳播,國內在線音樂網站和軟體悄然崛起,中國在線音樂市場規模迅速擴大。

根據賽迪顧問統計的數據顯示,在2003年,中國在線音樂市場的規模為7.7億元,而到了2005年,這一數字上升到了26.6億元,增長約245%。迅速擴大的在線音樂市場改變了國內網際網路用戶的音樂習慣,免費下載mp3音樂到音樂軟體上進行播放成為了收聽音樂的主流方式。

「那時候根本沒人提版權這個事,隨便誰都可以做個網頁,然後掛mp3的下載連結上去。我甚至當時還在自己的個人主頁裡放梁靜茹的《勇氣》做背景音樂。」老樂迷小王回憶起當時有些感慨,「我千千靜聽裡也全是從各處下來的歌——雖然現在我知道下載盜版音樂是不對的了,但不得不說,當時下歌確實很方便,市面上也儘是免費的音樂軟體。」

坐擁盜版音樂資源,國內中小型的音樂軟體僅憑藉廣告收入就能滿足自身運營需要。

不過,「海盜」們的狂歡也並未持續多久。

自2005年起,國內版權局聯合有關部門開啟了網絡侵權盜版專項治理「劍網行動」,嚴厲打擊網絡文學、音樂、視頻、遊戲、動漫、軟體等重點領域的各類網絡侵權盜版行為。

伴隨著一批又一批的侵權盜版案件被查處。市面上流通的音樂軟體數量銳減,而剩下的音樂軟體大多無力承擔高額的版權費用,只能暫停提供版權音樂的下載功能,在摸索中向其他方向轉型。而對於仍想要在音樂軟體的賽道上發展的公司而言,朝著「洗白」重點前進成為了他們唯一的方向。

音樂App鄙視鏈是如何煉成的?

2005年到2015年這十年是中國在線音樂市場摸索前進的十年,在數位音樂銷量穩步上升的同時,高額的版權費用也成為了不少音樂網站和音樂軟體的沉重負擔。

專業音樂網站九天音樂的CEO曹茗就曾無奈地表示,在線音樂的付費下載並沒有為公司做出多大貢獻,公司每年虧損都在1000萬-2000萬元之間,而其中大部分費用用於版權支付。

2015年,國家版權局頒布「最嚴版權令」《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無力承擔高額版權費用的中小廠商人人自危,紛紛退出市場,在線音樂領域成為了資本巨頭遊戲的舞臺,獨家版權逐漸成為國內在線音樂平臺的主流形式。

而在版權競爭的賽道上,財大氣粗的騰訊一騎絕塵,在2016年收購了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盒所屬的音樂流媒體公司China Music Corp(簡稱CMC)的控股權,形成了未來雄霸一方的騰訊系音樂產品矩陣。

騰訊在在線音樂市場的打法非常簡單粗暴,就是通過大量購買音樂版權,迫使其他平臺下架正版音樂,從而喪失與騰訊系音樂產品的競爭實力。

根據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QQ音樂、酷狗和酷我的版權音樂在整體版權音樂中佔比均達到90%以上,包含華納、索尼、環球等多家頂尖音樂在內的獨家音樂版權。而其他在線音樂平臺只能通過支付高昂的版權轉授費用來保住自己平臺內的歌曲,騰訊壟斷在線音樂市場的趨勢逐漸成型。

而隨著市場局勢逐漸穩定,其他平臺明顯已經完全喪失了在版權上扳倒騰訊系作品的能力。然而,正所謂易窮則變。無法在版權上佔據優勢的各大音樂平臺開始轉換思維,試圖在平臺特色上「彎道超車」。

蝦米音樂是這批打「特色牌」的音樂軟體的代表之一。由資深樂迷王皓創立的蝦米音樂自創立以來就帶著濃濃的「匠人風情」。

自幼酷愛音樂、曾在大學期間組建過樂隊的王皓將自己對於音樂的熱愛灌注到了蝦米音樂中,使得蝦米音樂的產品氣質在同類產品中顯得格外突出:高達上百種的音樂風格分類,詳盡的專輯和藝人信息以及「反其道而行之」向用戶推送冷門小眾歌手和歌曲等等。

蝦米音樂通過各種「硬核」的產品設計贏得了樂迷們的極高評價,甚至一度處於國內在線音樂軟體「鄙視鏈」的頂端。

而為了增強與騰訊系音樂產品的競爭力,蝦米還推出了發掘原創音樂人的「尋光計劃」,扶持了程璧、金玟岐、左安西西、銳豆、邱比、聲音玩具等國內知名獨立音樂人,以期用原創音樂對抗騰訊系音樂產品的版權音樂。

而當蝦米音樂選擇在「專業在線音樂平臺」的方向上繼續深耕時,音樂軟體鄙視鏈上的另一位王者——網易雲音樂另闢蹊徑,開始探索在線音樂平臺的社交玩法。

「網易雲音樂很多時候看起來並不像一個音樂軟體,反倒像一個社交軟體。」已經使用網易雲音樂四年的阿冰聊起自己使用網易雲音樂的感受時表示,「它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他上面的音樂,而是他每首歌曲下面的評論區,你可以在這裡看到各種科普、段子和情感故事,其精彩程度甚至遠超歌曲本身。」

網易雲的用戶評論

由評論區交流為基礎,加上以用戶偏好為基礎推薦系統,網易雲音樂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商業變現模式:通過一首又一首歌曲的評論區不斷擴展用戶社群,並加強他們的粘性,最終將他們引向原創音樂人live和數字專輯的售賣上去。

眾所周知,網易對於自己在社交產品領域一片空白的狀態一直充滿焦慮。而這份焦慮的情緒也影響到了網易雲音樂。比起單純的收聽體驗,網易雲音樂近來來似乎在刻意將自己往「綜合性流媒體社區」的方向發展。

2020年,網易雲音樂陸續上架了K歌、一起聽等新版塊,主打社交互動功能,而播客和直播板塊的接入在讓網易雲音樂內容變得愈發豐富的同時也讓產品與「音樂軟體」越行越遠。

網易雲音樂的強社交屬性也受到了位於鄙視鏈下方的騰訊系音樂產品的注意,QQ音樂開始上線全新評論體系,酷狗音樂也開始往評論區搬運段子。過去單純由個人享受音樂的在線音樂平臺逐漸變成了依附於音樂的新社交場景。

顯然,音樂軟體,已經不在是單純的音樂播放器了。

渠道打通才能救活在線音樂

如今的時代是在線文娛的時代,在線音樂平臺除了要和自己競爭,還必須去跟短視頻、移動遊戲、網絡綜藝等在線文娛產業競爭,可謂壓力山大。

總體而言,在線音樂市場的表現並不突出。以短視頻為例,根據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短視頻用戶數量達到6.27億人,市場規模達到245.8億元。

而隨著今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在線娛樂行業的崛起,短視頻市場預計還將進一步增長。而與此同時,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在線音樂用戶規模為6.02億,2019年預計市場規模在103.8億元。

相比短視頻行業的迅猛漲勢,在線音樂行業的步伐顯得有些緩慢。想要在新的時代站穩腳步,在線音樂平臺需要更多的變革。

做過兩年演唱會物料負責人的老吳在聊國內在線音樂平臺轉型時表示:「近年來,國內歌迷版權意識增強了不少,但付費意識卻依舊不高。平臺僅靠付費音樂是掙不到錢的。對於國內在線音樂平臺而言,擴寬變現渠道是當務之急。很多平臺開始引進播客、直播和線上演出等新業務,來增強自己的內容孵化能力,這在未來會是一個很大的趨勢。」

網易雲音樂接入直播功能

「而且對於資本而言,他們需要進行資源整合來提高自己在整個文娛領域的競爭力,以後在線音樂平臺可能還會孵化影視綜藝、動畫甚至是遊戲的內容。只要渠道能順利打通,在線音樂平臺仍舊是未來可期的。」老吳稱。

而正如老吳所說,騰訊系音樂產品已經在新業務拓展方面邁出了腳步。依託版權支撐,騰訊音樂近年來加大了對於內容孵化的投入,不局限於過去的原創音樂、付費音頻和演唱會業務,推出了音樂主題的綜藝和脫口秀節目,取得了良好的營收表現。

而網易雲音樂也不甘示弱,先後取得了《嗨唱轉起來》《歌手·當打之年》《我們的樂隊》等多部頭部綜藝版權,並憑藉濃厚的社區氛圍和強大的宣發能力將音樂綜藝歌曲推向了一個高峰。

可以預見,在線音樂平臺向上下遊延展構建產業生態閉環將成為一種趨勢,在未來,在線音樂的產業格局會更加多元,產業生態鏈越來越豐富。而如今,蝦米音樂流出關閉傳聞,也許會代表阿里「大文娛」戰略在音樂領域的失敗,而至於未來騰訊和網易誰能率先完成在線音樂平臺的轉型升級,恐怕還需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蝦米將退場?但在線音樂市場還未「塵埃落定」
    看上去蝦米音樂果真「大限已至」。如果蝦米音樂真的在來年一月關閉,那便等於是宣告了阿里巴巴在音樂領域的落敗,中國在線音樂市場將由過去騰訊、阿里巴巴、網易「三分天下」轉向騰訊、網易「兩虎相爭」的新時代。渠道打通才能救活在線音樂如今的時代是在線文娛的時代,在線音樂平臺除了要和自己競爭,還必須去跟短視頻、移動遊戲、網絡綜藝等在線文娛產業競爭,可謂壓力山大。總體而言,在線音樂市場的表現並不突出。以短視頻為例,根據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短視頻用戶數量達到6.27億人,市場規模達到245.8億元。
  • 阿里退場,但在線音樂市場還未「塵埃落定」
    2019年9月,已經收購了蝦米音樂的阿里巴巴宣布在網易雲音樂B2輪融資中領投7億美元,希望以此來撼動騰訊系在線音樂平臺的市場地位,同時提升自己在在線音樂領域的競爭力。自此以後,阿里音樂開始頻繁地與網易雲音樂進行聯動,淘寶88VIP會員的聯名權益中也將蝦米音樂的VIP權益從首頁上移除,換上了網易雲音樂的黑膠VIP。
  • 「蝦米」走下神壇,在線音樂市場還能怎麼變?
    編輯導讀:前段時間,有消息稱蝦米音樂將於明年1月關閉,官方表示不予置評,引發用戶的集體回憶殺。蝦米音樂曾經也是眾多愛樂人士中的「白月光」,如今的發展讓粉絲唏噓不已。從蝦米音樂的發展可以看出,在線音樂的市場格局已然改變。本文作者對此展開了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繼騰訊音樂發布第三季喜人財報後,又有一件事讓中國在線音樂市場炸開了鍋。
  • 蝦米音樂,中國在線音樂發展的犧牲品?
    近日,微博認證為"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的知名音樂大V@相徵發布了一則微博:蝦米音樂即將於明年一月份關閉。隨後該微博引發了全網熱搜,也有其它網友接著爆料,蝦米預定的關閉時間是明年的一月十五日。
  • 蝦米音樂關停傳言背後:洗牌的在線音樂和大而散的阿里文娛
    蝦米音樂成立後定位是做高端音樂愛好者的聽歌軟體,後被阿里收購。2015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將蝦米音樂、天天動聽合二為一,組建阿里音樂。值得一提的是,該傳聞曝出前,蝦米音樂曾多次被曝將關閉。不過,此次傳聞鎖定時間精確到了明年1月份,這一波預測迅速激起市場熱議,從議論來看,不少用戶已默認傳聞為既定事實。
  • 曾佔據音樂霸主地位,如今被阿里放棄,蝦米音樂該何去何從?
    微博認證用戶,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相徵,11月29日發布微博,「江湖傳聞,蝦米音樂將於明年1月關閉。」而用戶果殼放大燈稱,蝦米音樂主編和運營總監在北京開會,回去要執行人員變動,蝦米音樂很可能將要解散。
  • 曾是文青最愛 如今被傳關停 蝦米音樂成在線音樂競爭犧牲品?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祖爽)阿里巴巴集團(以下簡稱阿里巴巴)旗下的蝦米音樂或已行至盡頭。11月29日,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相徵在微博表示,傳聞蝦米音樂將於明年1月關閉。國內在線音樂平臺百舸爭流,經歷了各類播放器重組、集團合併之後,阿里巴巴將天天動聽(後改名為阿里星球)與蝦米音樂組成阿里音樂,騰訊將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合併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百度音樂與太合音樂合併,網易雲音樂憑藉音樂社交屬性異軍突起。在線音樂市場已經形成了騰訊、阿里巴巴、網易雲「三國殺」的格局。
  • 蝦米或將關閉,在線音樂步入寡頭時代
    對此,阿里巴巴和蝦米音樂方面對媒體回應稱「不予置評」。儘管還沒有確定的消息,蝦米音樂可能關閉仍然引起了熱議。在QQ音樂、酷狗音樂、網易雲音樂三分在線音樂市場的今天,蝦米早就淡出了大多數人的視線,但對於蝦米的用戶來說,這一消息讓人悲傷,蝦米音樂官方微博下,眾多用戶都在大呼「不要關閉」、「不想告別」。
  • 蝦米音樂「偶像的黃昏」|蝦米音樂|蝦米網|網易雲|阿里巴巴
    蝦米音樂曾有過鼎盛時代:居於鄙視鏈頂端,匯集各路神仙音樂愛好者,聚集在蝦米上用愛發電、指點音樂江山。然而,隨著資本入侵線上音樂市場、版權大戰的掀起,寡不敵眾的蝦米委身資本巨頭阿里。王皓十分委屈且心寒:在他看來,不是規避版權,只是想起到教育市場、培養用戶付費習慣的作用。而多年後,站在線上音樂付費已成常規操作的今天,我們再回頭看,才終於承認,王皓和蝦米確實可以說是教育在線付費音樂市場的開先河者。
  • 誰弄死了蝦米音樂?
    這也讓「小而美而多元」的蝦米音樂一度居於鄙視鏈頂端,成為了小眾音樂愛好者的烏託邦,也是很多人心底的精神家園。▲圖片來自:鋅刻度2010 年,蝦米還開啟過在線付費模式的先河。蝦米平臺當時允許用戶上傳歌曲,聽眾想下載則需付費,這筆錢將被用來支付音樂版權方,形成「UGC 生產模式 + 在線付費模式」的正向循環,從而「讓音樂人賺到錢」。
  • 網友難捨音樂記憶,是誰殺死了「蝦米音樂」?
    屆時蝦米音樂app將從應用商店下架,所有音樂內容消費場景也將停止,帳號資產處理、網頁端音樂人提現服務將保留至3月5日0點。2021年3月5日0點後除網頁端音樂人授權服務維持運營,其他運營均停止並關閉伺服器,屆時及以後將無法登錄。
  • 蝦米音樂,漫長的告別
    2021年的第一場重要告別,來自蝦米音樂。在關停消息傳出後一個多月,終於被其官方證實。今天(1月5日)上午,蝦米音樂發布官方聲明,由於業務調整,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將於2021年2月5日正式停止服務。逆向去看已發生的事,會讓人更加唏噓甚至有宿命之感。即,蝦米今天的告別式,在兩年前就已進入倒計時。
  • 蝦米音樂即將關閉!下一個倒下的在線音樂,會是誰?
    那說到音樂,目前主流的APP有網易雲音樂、QQ音樂、蝦米音樂、酷狗音樂以及酷我音樂這5個,其中機哥用QQ音樂、網易雲音樂是最多的,其次是蝦米音樂。但就在近日,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表示,蝦米音樂將於明年1月關閉。
  • 音樂市場開年現狀:蝦米隕落,庫客將上市
    2020年5月,全國人大代表更是直接建議完善線上音樂付費機制,提高網絡音樂付費率。這些政策將逐漸培育中國網絡音樂用戶的付費習慣,提升用戶付費意識,推動網絡音樂市場創造更多有價值的音樂產品,未來網絡音樂行業發展前景良好,市場空間大。雖然未來網絡音樂行業發展前景良好,但2005 年到2015年,有數據統計音樂網站400家銳減至16 家。
  • 在線音樂「命門」
    編輯導讀:有消息稱,蝦米音樂將於明年1月份關閉。不少粉絲都紛紛表示惋惜,並開始追憶蝦米音樂曾經創造的輝煌。本文作者將對這一事件進行解讀,並對在線音樂市場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你還記得上一次聽到蝦米音樂的消息,是什麼時候?
  • 蝦米音樂「偶像的黃昏」
    蝦米音樂曾有過鼎盛時代:居於鄙視鏈頂端,匯集各路神仙音樂愛好者,聚集在蝦米上用愛發電、指點音樂江山。然而,隨著資本入侵線上音樂市場、版權大戰的掀起,寡不敵眾的蝦米委身資本巨頭阿里。王皓十分委屈且心寒:在他看來,不是規避版權,只是想起到教育市場、培養用戶付費習慣的作用。而多年後,站在線上音樂付費已成常規操作的今天,我們再回頭看,才終於承認,王皓和蝦米確實可以說是教育在線付費音樂市場的開先河者。
  • 蝦米將死:阿里退場!在線音樂市場塵埃未定,騰訊系能拔得頭籌嗎
    這還要從江湖傳聞中「蝦米音樂即將關閉」的消息說起,因為目前的音樂軟體市場發展潛力無限,尤其在線音樂產業格局在不斷的多元化,產業生態鏈更是越來越豐富,而蝦米音樂作為在線音樂軟體的元老級,現在突然傳出要關閉,這才引起網友熱議紛紛。
  • 蝦米老友,尋找下個音樂烏託邦
    當時,用戶還可以在平臺上傳喜歡的音頻並編輯主題歌單,而國內外獨立音樂人創作的小眾音樂被發掘、被傳播、被熱愛。5年後,蝦米遇見了阿里。阿里收購蝦米是其發展路上最關鍵的節點,搭在巨人肩膀的蝦米也意味著需要承擔更多開疆拓土的責任。當時的蝦米音樂註冊用戶數超過2000萬,每月被收聽歌曲量超200萬首,是最受歡迎的在線音樂軟體之一。
  • 蝦米音樂傳關閉背後:一超多強格局下 中小音樂平臺如何突圍
    人們感嘆「青春不在」的同時,也在探討背靠阿里的蝦米音樂為何從在線音樂市場「掉隊」?是版權危機,還是創新不足?同樣的問題也擺在其它中小音樂平臺面前。   「音樂圖書館」將關閉?   根據極光大數據去年8月統計,國內在線音樂行業已形成兩強格局,TME旗下的QQ音樂、酷狗、酷我等三款音樂產品與網易雲音樂位於行業第一陣營,滲透率超過8%。蝦米音樂和咪咕音樂則在第二陣營,滲透率為1%。
  • 壓死蝦米音樂的「最後稻草」:版權大戰
    憑藉2000萬註冊會員,站在在線音樂鄙視鏈頂端的蝦米音樂開始接觸各類唱片公司,同時支付高昂的版權費用。但對比之下,蝦米音樂上的用戶付費率不足千分之五。王皓說,當時蝦米的費用支出是收入的十餘倍。在全盛時期,蝦米總共擁有3000萬首曲庫,並吸引了4萬多原創音樂人入駐,擁有1000多個曲風流派和5億多個優質歌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