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活中最常用的生物識別技術是什麼?

2020-12-22 騰訊網

生物識別技術是什麼?生物識別技術就是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徵(如指紋、人臉圖像、虹膜等)和行為特徵(如筆跡、聲音、步態等),通過計算機和高科技手段(如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測定原理)的結合來進行個人識別。

由於人體獨特且不可複製的特性,所以生物特徵不易被複製、竊取或遺忘。利用生物鑑定技術可安全、可靠、準確地識別對象。然而,常見的密碼、門禁卡、鑰匙、IC卡等,容易丟失、遺忘、複製和盜竊。因此,有了生物識別技術,就不需要攜帶這麼多東西了,也不必費心去記住或更改密碼。生物識別產品是藉助現代計算機技術實現的,將計算機與安防、監控和管理系統集成,實現自動化管理。

指紋識別

指紋識別技術通過將用戶的指紋與預先存儲的指紋進行比較,可以驗證用戶的真實身份。每個人(包括指紋)的皮膚紋理在圖案、斷點和交叉點上都是獨特的。只有通過這種獨特性和穩定性,我們才能創造指紋識別技術。

最常用的生物識別技術就是指紋識別技術,因為指紋識別技術可以說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生物識別技術,例如我們的智慧型手機上都是標配這指紋識別技術,還有一些指紋打卡設備作為考勤記錄的工具等。

人臉識別技術

人臉識別技術是通過人的面部特徵來判斷輸入的人臉圖像或視頻流中是否存在人臉,如果存在,則進一步提取每個人臉的大小、位置外形等一些信息;再根據該信息,將面部特徵進一步提取並與已知面部進行比較,從而識別每個面部的身份。

人臉識別技術廣義上包括構建人臉識別系統的一系列相關技術,包括人臉圖像採集、人臉定位、人臉識別預處理、身份確認和身份搜索等。然而,狹義的人臉識別是指通過人臉進行身份確認或身份搜索的技術或系統。人臉識別技術廣泛應用於小區門禁、公司打卡、支付領域等。

虹膜識別

虹膜識別技術被認為是生物識別技術中最精確的技術之一。虹膜識別技術有幾個特點:第一,獨特性,每個的虹膜都是獨特的,甚至雙胞胎都不一樣;第二是穩定性,其特徵在整個生命過程中保持不變,不易受外部因素改變。第三,它是非接觸性的,可以在沒有接觸和一定距離的情況下被識別。此外,虹膜識別還具有活體檢測的特點。在疫情期間,非接觸式的識別方式也更為安全、便捷。

目前,虹膜識別技術以其顯著的優勢已經廣泛應用於國內安防、金融、服務等領域。

當然,虹膜識別技術在商業化過程中仍然面臨一些挑戰,主要有兩大問題:識別距離和市場價格。識別距離的限制是由於技術原因造成的,導致工作距離短,用戶體驗差,這就要求行業內的企業繼續努力進行技術研發。市場銷售價格的問題是由於研發成本相對較高,這使得許多消費者望而卻步。這也是企業需要關注的一個領域。

相關焦點

  • 生物識別技術應用有哪些好處
    隨著各大科技公司的識別算法不同,所以識別技術的發展也不同,今後作為保障人們的生活和財產安全的生物識別技術將被廣泛應用,那生物識別技術應用有哪些好處?   從手機的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再到靜脈識別等技術已經在商業上應用了數十年載。隨著應用的增加和應用場景的豐富,我們終於看到了生物識別技術商業應用的春天。
  • 一文秒懂身邊三大生物識別技術
    生物識別是智能時代的身份入口,隨著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生物識別應用領域不斷擴大。以指紋識別、聲紋識別、人臉識別為代表的生物識別技術也日趨成熟。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的最新報告,到2027年,全球生物識別技術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46.2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4.5%。
  • 人工智慧助力生物識別精準化
    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針對數字社會人與人之間、人與機器之間如何建立「信任」關係,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技術解決手段,即生物識別技術。你用什麼方式證明自己?怎樣才能定義這世界獨一無二的你?設備的進化中,誰在保證個人使用的安全性?無接觸生活的背後都是技術在化解複雜,生物識別技術的研究,正是希望解決這些問題。
  • NEC表示,生物識別技術是物聯網安全的未來
    物聯網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工作環境和重要的工業基礎設施,包括交通管理、水、氣、電和健身可穿戴設備。然而,連接設備的薄弱安全性和大量易受攻擊的接入點使它們成為企業網絡的真正威脅。NEC紐西蘭在一篇博客文章中主張生物識別安全解決方案可以通過減少後門攻擊並在邊緣和連接時保護設備來提高網絡安全性。
  • 生物質譜技術在蛋白質組學中的應用
    但是仍有許多新識別的基因的功能還不知道,也不知道基因產物是如何相互作用從而產生活的有機體的。功能基因組試圖通過大規模實驗方法來回答這些問題。但由於僅從DNA序列尚不能回答某基因的表達時間、表達量、蛋白質翻譯後加工和修飾的情況、以及它們的亞細胞分布等等,因此在整體水平上研究蛋白質表達及其功能變得日益顯得重要。這些在基因組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可望在蛋白質組研究中找到答案。
  • 生物識別有哪些方式,都有什麼優缺點
    近年來,生物識別技術發展速度非常迅猛,尤其是在智慧型手機上,生物識別技術運用的更是淋漓盡致。那麼,對於生物識別技術,你知道都有哪些方式嗎,它們都有哪些優點和缺點呢?
  • 亞略特AI多模態生物識別技術解決方案助力高考全流程
    針對今年高考,教育部更要求「以最嚴密的程序,保障招生公平」,其中明確要加強考點入場管理,採取多證核對、人機比對等措施嚴防替考;認真開展新生入學複查切實維護高校招生公平公正。據悉,今年高考期間,亞略特攜手各位合作夥伴,用技術為高考全流程全行業賦能,護航350多萬高考考生順利開考。
  • 以貌取人 人機大戰裡的人臉識別技術
    刷臉」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它是眼下研究很熱門、發展很迅猛的人身識別技術的一種,即人臉識別技術。你可能會說,不就是看臉識人嗎。沒錯,除了極端嚴重的「臉盲症」患者,我們識別一個人最原始、最自然、最方便的方法就是看他的臉。相信您已經看過了最新一期的《最強大腦》,百度機器人對戰人類的人機大戰,又一次勝利了。
  • ...生物識別安全登陸框架(ABSF,Aratek Biometric Security Frame)
    亞略特作為率先為信創產業提供人工智慧和生物識別技術的企業,自主研發生產的、內嵌Bione「斑碼」晶片的AI生物識別模組已完成與銀河麒麟作業系統的全面適配,並完成了與主流信創CPU、BIOS和作業系統的全適配工作,已為多家信創企業批量供貨,出貨量10餘萬片。
  • 人臉識別技術快速過安檢的背後,你付出了什麼代價?
    只要站在值機臺面向攝像頭,機器就會掃描你的面部,同時把圖像傳輸至存有你護照照片的遠程系統,檢查攝像頭前的人否與護照照片中的人匹配。這樣的流程在安檢、登機時還會再次進行。不出意外的話,你就可以快速登機,搶先霸佔飛機座位上的扶手。自動化未來已經可見一斑。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計劃,也叫做生物識別出境計劃,它的核心包括一個面部識別系統,目前已在美國17個機場的登機口使用。
  • Mantis Vision助力百度AI 促進3D生物識別的應用及發展
    Mantis Vision來自以色列,14年來專注於3D及計算機視覺技術領域的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於2018年10月起開始與百度大腦人臉識別團隊就3D技術在生物識別領域的行業應用開展深度合作。基於Mantis Vision所專利的掩膜編碼結構光和其它相關專利,Mantis Vision在中國的合資子公司暨「螳螂慧視科技有限公司」,為百度大腦人臉識別提供了全球領先的3D生物特徵數據採集設備,從而提升了所採集的生物樣本3D數據精度,這些數據用於幫助百度大腦人臉識別團隊開發全球領先的3D生物識別算法。
  • 資金爭相布局人臉識別技術,概念股迎來新機
    近日,在武漢舉行的網絡安全博覽會上,一些專家對人臉識別技術寄予厚望,隨著算法不斷完善,未來幾年內,生物識別或許將完全取代密碼。根據全球安防設備市場報告,2015年我國人臉識別服務的市場規模僅75億元,而業內人士預計,到2020年,人臉識別技術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00億元。巨大的發展前景引來眾多資本追逐。
  • 戴口罩也可以被識別?美國國土安全部測試可以識別蒙面人臉的技術
    另據白宮消息,在2021年,美國20個最繁忙的機場必須使用面部識別技術,為進出美國的國際乘客提供保障。 美國國土安全部(DHS)測試了面部識別技術,該技術可以表面上高精度地識別戴著面具的人。
  • 1分鐘13億人的生物識別,中國天網系統有多牛?
    在幾年前的電影《速度與激情7》中,有一項黑科技技術可以說是讓當時的觀眾記憶猶新,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天眼系統」,它可以利用生物特徵識別技術,調用世界上任何聯網設備的攝像頭和音頻系統,讓想要找的人無處遁形。到了今天,你可能也會忍不住感慨,這種黑科技這麼快便真正出現在了我們的身邊。
  • 前沿|人臉識別技術走到了「十字路口」
    文淵智庫研究員王超接受科普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諸如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虹膜識別都是生物特徵識別,但人臉識別更容易被記錄和盜取。廣義的人臉識別實際包括構建人臉識別系統的一系列相關技術,包括人臉圖像採集、人臉定位、人臉識別預處理、身份確認以及身份查找等;而狹義的人臉識別特指通過人臉進行身份確認或者身份查找的技術或系統。
  • 魔點科技CEO肖傳寶:人臉識別是便捷生活的基礎技術要素丨億歐專訪
    人工智慧產業把人類快速帶入「智能化時代」,各國紛紛圍繞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技術領域布局,其中人臉識別應用已然成為計算機識別應用發展的主流技術之一。據億歐智庫《計算機視覺人臉識別市場研究報告》預測,2021年中國人臉識別市場規模為529.7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保持在52%,前景相當看好。
  • 原來有雙重生物識別
    在這個口罩成了必備品的時期,手機面部識別無法開鎖成了很多人的煩惱,不過如果你用的是華為手機就不怕了,華為有雙重生物識別,面部識別不了還可以用指紋。反正不管怎樣,手機都能認出你,用雙重生物識別為你的隱私上了「雙保險」。
  • 「生物特徵識別多模態融合」國際標準立項,刷臉支付將更安全
    事實上,虹膜、聲紋、指紋、人臉等,生物識別技術在過去十年經歷了各種方案的探索。現在,這項生物識別技術來到Face ID階段,並且進入更廣泛的領域:從線下的智慧醫療、智能家居到在線上的智慧型手機解鎖、APP輔助登錄等,人臉識別在醫療、教育、交通等領域紛紛試水。
  • 外面人工智慧識別中的貓膩
    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面部特徵進行身份識別的一項生物識別技術,這項技術通過採集人像、關鍵點提取,對人像進行預處理、特徵提取、人臉識別對比,實現個人身份識別驗證的目的。即將實施的民法典詳細明確個人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 淺談自然場景中的語音情感識別技術
    語音是人類最基本、最便捷的交流工具,承載了複雜信息的語音信號不僅可以反映語義內容,還能夠傳遞說話人內在的情感狀態。語音情感識別是 建立在對語音信號的產生機制深入研究與分析的基礎上,對語音中反映個人情感信息的一些特徵參數進行提取,並利用這些參數採用相應的模式識別方法確定語音情感狀態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