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賣國賊」,為什麼能在《百家姓》中排名這麼靠前?
一個「賣國賊」,為什麼能在《百家姓》中排名這麼靠前? 2020-06-29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百家姓
-
百家姓為何錢姓排第二?盤點五代十國時期,割據浙江的吳越國
《百家姓》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書生編撰蒙學讀物,其實《百家姓》除了前面四姓是有講究的,後面的主要是為了押韻編寫出來的那麼排前面四姓究竟有什麼講究呢。首先第一個是「趙」姓,《百家姓》的作者已不可考,但成書時間是可以確定的,在北宋初年,而且作者是吳越地區的一個讀書人,這就很好理解了,宋朝的天家姓趙,所以「趙」姓理所當然排在第一。而排第二的「錢」姓,這就有作者的一點小私心了,北宋之前的五代時期,吳越地區曾出現顯赫一時的吳越國,國主即姓錢。而吳越國最後一任國主錢俶的正妃姓孫,李姓排第四因為吳越相鄰的南唐國主姓李。
-
李煜《虞美人》:一個亡國之君的哀鳴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沉迷於聲色犬馬,後來被宋朝滅掉的五代時期南唐後主李煜在亡國後寫的一首詞《虞美人》。 大自然怎麼這樣無情呢!
-
中國最尊貴的八個姓氏,一直是百家姓中的佼佼者,至今從未衰落
因地理區域和祖先流傳的不同,中國自古便形成了上千個姓氏,自宋代開始,人們已經編制出了《百家姓》。這是一本記錄中文姓氏的書,開始時收集411個姓氏,後來增加到了504個。王明清《玉照新志》記載:「如市井間所印《百家姓》,明清嘗詳考之,以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何則?其首云:『趙錢孫李』,蓋錢氏奉正朔,趙本朝國姓,所以錢次之;孫乃忠懿(錢)之正妃;又其次,則江南李氏。
-
「慈悲」是什麼意思?該怎麼去培養慈悲之心
網圖慈悲的涵義,在佛經中解讀有許多的分別,如《大般涅槃經》中即有大、中、小三種之分。在四無量(慈悲喜舍)心中又被稱為慈無量與悲無量,前面的大中小是根據境界之不同而劃分,後面的四無量則是因所發的四種廣大的利他心而生成。
-
帶血的宋詞:9位亡國之君被幹掉以後
對於這些前面的亡國之君的下場,抵達開封的李煜不是沒有聽說,但他只是希望趙匡胤能高抬貴手,儘管都是四十幾歲的過來人了,但他還是像一個懵懂的文學青年一般,喜歡天馬行空的做夢,這種夢境似幻似真,讓一位憂愁的亡國之君迷離彷徨。但還沒對李煜下手,趙匡胤卻在李煜抵達開封的這一年,突然一命嗚呼了。
-
總結中國的歷史經驗,亡國之君有三大特徵,川普中了幾條?
中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大國,不能說古代中國是一直都屹立在世界之巔的超級強國,畢竟我們也經歷過多次低谷期,但是我們可以放膽豪言,古代中國有著最為豐富的治國經驗和歷史。總結中國的歷史經驗,我們發現,但凡亡國之君或者讓帝國由盛轉衰的皇帝,都有一些相似的性格特徵。一般剛愎自用,不聽諫言,難分忠奸的皇帝,都是壞事皇帝,他們在治理國家的時候,總喜歡意氣用事,聽不進他人之言,只要有誰敢反對,都會被處罰。
-
秦二世:一個有雄心的青年,怎麼就誤入歧途成了昏庸的亡國之君?
秦二世胡亥應該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亡國之君,也是中國封建王朝中第一個篡改詔書謀朝篡位並且成功的人。如果讓我來評選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暴君、昏君,那麼以前是胡亥的昏庸殘暴程度絕對應該列進前三。更有一些網友,甚至是專家學者都認為胡亥是一個的低能兒,把他和晉惠帝、蜀後主蔑稱為「中國古代三大白痴皇帝」!
-
你的姓在《百家姓》排在哪裡?《百家姓》姓氏排序有何依據
你的姓在《百家姓》排在哪裡?《百家姓》姓氏排序有何依據?相信大家對這兩個問題都比較感興趣,沒事的時候大家都會查一查。《百家姓》的排名是經常改的,現在排名大都是按人口數量的多寡來排的。那作為第一本《百家姓》是怎麼來的?
-
亡國之君劉禪:因樂不思蜀被世人取笑,卻因此保全了性命
三國相爭,魏蜀吳各據地稱霸,為了一統天下而戰爭不斷,這一段往事再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重的一筆。談起三國時代,蜀漢之主劉禪總是那個被嘲諷的那一個,因為他的碌碌無為,導致蜀國被滅亡。
-
純愛文推薦:五本亡國之君VS開國皇帝系列,謀他江山,卻反被徵服
親們,今天來推一系列「亡國之君VS開國皇帝」的純愛文吧!挺萌這個梗的,可惜一直沒有挖到更多的文,今天整理五本自己收藏在書架裡,獻給諸位親。1、亡國之君 誰諾 簡評:驚才絕豔、氣運逆天開國皇帝和慵懶淡定、隨波逐流亡國之君患難中並肩作戰的故事。開國皇帝柳從之,出將入相,文才斐然,武功超群,敢為天下舉兵造反。
-
亡國之君悲催一生——宋恭帝趙
宋度宗鹹淳七年(1271年),度宗迎來了自己的第二個兒子,也是唯一的嫡子,即全皇后所生的趙。此時的南宋,風雨飄搖,忽必烈已經在大都稱帝,改國號為元,襄樊陷入了元軍的重圍之中,可南宋朝廷依舊貪圖享樂,度宗皇帝整日沉迷酒色,大權旁落奸相賈似道之手,將度宗玩弄於股掌之間,搞得朝野上下一片昏暗。
-
這位亡國之君,被稱為「千古畫帝」!筆下畫作成國寶級文物
在我國古代諸位帝王之中,有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有造福百姓的守成之君,有寵信奸臣的昏庸之主,也有不愛江山愛藝術的書畫天子。北宋亡國之君宋徽宗,就是一位妥妥的書畫天子,後世人甚至稱他為「千古畫帝」!有人用了這麼一句話來評價他,這句叫:「書畫天成,唯不能君!」是的,宋徽宗在書畫方面的造詣和成就,縱觀整個古代史,都是能往前排的,只不過作為一國之君,書畫好是次要的,首先要懂得治國。
-
盤點歷史上赫赫有名的4位亡國之君,其中有一人過得比劉禪還瀟灑
一個王朝興起,必然就會有一個王朝覆滅,而覆滅王朝的最後一任君王,就被稱為是亡國之君;不過很多亡國之君要麼選擇與王朝同在,有的則是被殺;而這裡盤點的,則是亡國後投降的四位君王,看看都有誰吧。南唐後主-李煜李煜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最後一任國主,不過這李煜沒有絲毫的爭霸之心,在他繼位後,立馬上表,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在宋太祖趙匡胤滅南漢後,李煜趕緊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以表明臣服之意。而後又貶損儀制,撤去金陵臺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但趙匡胤立志一統天下,又豈能容李煜逍遙?
-
最可惜的亡國之君:奮鬥十年難挽敗局,學者:孔明復生也江山難保
縱觀古代歷史上的亡國之君,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智商不在線,活該滅亡的:「何不食肉糜」晉惠帝、「王氣在此」陳後主沒事喜歡瞎折騰的:新朝王莽、隋煬帝而接下來要說的,算得上是過去歷史最可惜的亡國之君了,奮鬥十年難以挽回敗局,就連後世學者評價,孔明復生也是江山難保,他便是南唐後主,李煜。
-
金哀宗:悲慘悽涼的「亡國之君」,曾想勵精圖治,可惜國破家亡
歷朝歷代亡國之君經常被歷史所詬病,畢竟王朝在他手上滅亡。近些年來隨著對歷史的不斷挖掘,有些亡國之君並非純粹昏庸無能。比如說隋煬帝楊廣,在位期間建造東京洛陽,修通大運河等歷史功績。跟明成祖朱棣等偉大帝王相比雖有一定差距,可比起大部分的亡國之君要好許多;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他的勤政程度僅次於明朝二祖,但執政能力遠遠不及他們。
-
大明王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
文/花開無田 圖/網絡圖片有人說明朝是最有骨氣的王朝,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以傲視群雄的姿態存在了二百七十六年,成為五千年華夏史上最後一個漢族王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成祖朱棣的這句話真的在亡國之際應驗了,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至死都沒離開過京城,踉踉蹌蹌地跑到紫禁城的煤山上,最後再望了一眼火光沖天的宮城,然後在歪脖子樹上自縊身亡。
-
歷史上聞名的四大亡國之君,如果讓你選擇輔佐一人你該如何選擇
我國歷史上有著四大亡國之君,如果作為一個臣子的身份,必須要選擇一人來輔佐,那麼你會選擇誰呢?第一名:楊廣提到楊廣的名字,人們一定會將他與著名的「京杭大運河」聯繫在一起,傳聞楊光之所以會大修運河,只是因為聽揚州的瓊花十分好看,但因為陸地交通不便,於是開始動工修水路。
-
錯位人生:亡國之君宋徽宗趙佶竟是個藝術家
宋徽宗像元符三年(1100),沒有子嗣的宋哲宗去世,由皇太后向氏主持,立哲宗之弟、神宗第十一子端王趙佶繼位。議立之初,大臣章惇建言:「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但向太后說:「先帝嘗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當立。」(《續資治通鑑·宋紀》)是為徽宗。
-
歷史上不失風骨的亡國之君,國破家亡之際,帶著妻子孩子一起自縊
實際上,在數千年的歷史之上,雖然出現了數百位君王,但是在這些君王當中,如果真要細數那些有風骨的君王,當真是沒有幾個,就比如曾經有一個皇帝在危險來臨之際,甚至嚇得全身哆嗦,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不失風骨的君王,危難時刻他並沒有逃跑,反而是選擇帶著妻子和孩子一起自縊,不失風骨。這個皇帝也就是崇禎帝,實際上,在數代亡國之君當中,很多人並沒有過多的辱罵他,反而是非常的同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