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軍世】作為國產最先進的戰鬥機,殲-20是目前世界隱身戰鬥機領域的代表作之一,其每一次最新動向都牽動著許多網友的心,最近,一架編號2022的黃皮殲-20,就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編號2022的黃皮殲-20:驚現鋸齒狀蓋板,是航炮還是受油口?
近日,一架編號2022的黃皮殲-20隱身戰鬥機試飛照引起關注,當時很多人第一眼去看的位置是發動機,想要看看是不是這架新機換裝了發動機,不過眼尖的網友還是發現了這架飛機的「隱藏」秘密,就是一個新的「鋸齒狀蓋板」,在左側鴨翼根部的位置上。
這個位置的這個設置是全新的,之前並沒有看到過,於是不少網友開始分析,這個位置加上的新裝備,究竟是航炮還是受油口?不過就多數人分析而言,大概率應該是航炮。
主要原因是,雖然一直沒有清晰的殲-20隱身戰鬥機空中加油的畫面,但是實際上,早在2018年時,央視的相關節目中,就曾經出現過殲-20受油口的畫面,雖然打了馬賽克,不過開始可以明確的看到這個受油口的位置。
當時的畫面上顯示,殲-20有一個內埋式、可伸縮的加油管,就在座艙右側,這不僅說明,早在殲-20設計時就已經考慮了遠航和空中加油的問題,還說明,這個加油裝置也早已裝備在機體上了。
那麼,編號2022的黃皮殲-20,左側鴨翼根部的「鋸齒狀蓋板」是鋼炮的機率就比較高了,主要原因是在眾多戰鬥機常見裝備中,殲-20一直沒有展現航炮這種傳統「武藝」。
雖然說隱身戰鬥機進入近距離空戰格鬥的機率較小,一般以遠程空戰為主(俊赫君也曾這樣認為),但是許多軍事專家也認為,隱身戰鬥機並不是沒有進行近距離空戰的可能,畢竟隱身戰機之間目前還都沒有進行過實戰,因此加裝上機炮,雖然會增加部分重量,但是確實能夠更安全一些。
同時,仔細看的話,會發現編號2022的黃皮殲-20「鋸齒狀蓋板」的前方還有一個裸露的炮口,這應該是正在測試殲-20在飛行中使用航炮,畢竟,從隱身的角度而言,平時是不會直接將機炮口裸露在外的。
而這個機炮的安裝,與F-22和F-35A戰鬥機的機炮布置有些類似,只是F-22的20毫米「火神」機炮在機身背部右側,F-35A的機炮位置則與殲-20相似度比較高,F-35的機炮在開火時,會將一個可開合的蓋子打開,平時不用的時候蓋上,以保證隱身性能不受影響。
至於機炮開火時對於隱身性能的影響,其實個人覺得,還不如重量影響來的大,美軍空軍常用的20毫米M61A1「火神」6管航空機炮重量為120公斤,對於攜帶武器裝備較少的隱身戰鬥機而言,重量不小。
而對於機炮開火時對於隱身性能的影響也不會有想像中的那麼大,一方面機炮艙蓋的面積遠小於內置彈倉和側單層的,機炮射速高,載彈量有限一般只有5百發左右,開炮產生的開合時間也很短,短時間增加的雷達發射也並不一定會高多少。
另一方面,機炮的射程有限,M61A1「火神」的射程為3公裡,使用的時候一般都是極近距離的空戰了,此時這樣的距離,在對方戰機的雷達上,隱身因素已經被縮小到幾乎忽略不計了。
因為即便對方是非隱身戰機,隱身戰機也只能做到遠距離隱身,儘量壓縮被發現的距離,但是近到幾十公裡時,隱身戰機在雷達上其實就已經十分明顯了,幾公裡的格鬥距離上,雙方幾乎「對臉」空戰時,還是直接「狗鬥」拼技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