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飛彈VS航炮,戰鬥機「空中肉搏」時誰更好用?答案揭曉

2020-12-15 利刃號

空空飛彈的誕生使航炮的存在意義成為爭論點。美國率先在F-4戰鬥機上取消了航炮,僅依靠空空飛彈自衛和進攻。但早期飛彈的性能較差,F-4一度被僅裝備航炮的戰機擊敗。在後期型的F-4E上,美國又安裝了航炮。

如今空空飛彈性能大幅提升,且超視距空戰成為主流,人們又重新審視航炮的存在意義。各國對航炮問題的認識不太統一,五代機中,F22、F35A、F35B和F35C均有航炮裝置,殲20卻沒有。

五代機裝不裝航炮這一問題也富有爭議。在沒有預警機或地面雷達幫助時,五代機基本不可能在超遠距離上發現彼此。一旦相遇,則很快爆發近距離格鬥。由於五代機所帶格鬥彈不多,打空後無航炮的一方則處於劣勢。

上述觀點似乎並無問題,但幾乎不可能發生,因為裝備五代機的國家都有自己的空戰體系。作戰時,預警機和地面雷達會齊上陣,且現在空空飛彈的機動性和命中率很高,可將敵機很快擊落。這樣看來,航炮可有可無。

但在四代機身上,各國都安裝上了航炮用於自衛。這可能是因為四代機隱身性差,且爆發近距離格鬥的機率大,所以在四代機上航炮大有作用。 是否應該裝備航炮這一問題並無準確答案,但從保險的角度上來看,裝備航炮自然更好一些。

相關焦點

  • 納粹的末日黃花與佩刀對米格,看空空飛彈歷史與實戰記錄
    空空飛彈由制導裝置、戰鬥部、引信、動力裝置、彈體與彈翼等組成。它與機載火力控制、發射裝置和測試設備等構成空空飛彈武器系統。 納粹德國的末日黃花 如今的現代空戰中,大口徑機炮早已退居二線地位,一二戰時代那種戰鬥機之間互相咬尾、盤旋狗鬥的場面很少見到了。
  • 殲10演習大放異彩,用航炮「擊落」殲16,重型戰鬥機還有用嗎?
    12月26日,《央視軍事》頻道公開了殲-10C與殲-16戰機的自由空戰對抗演習,在這場2對2的空戰對抗演練中,殲-10C戰機飛行員尤鵬飛、李爽吸取了去年的經驗教訓,制定了合理的戰術,最終成功接近殲-16戰鬥機,在格鬥空戰中抓住對手的失誤,用航炮「擊落」了對手。
  • 冷戰「魚窩」——小記東德空軍的米格-21戰鬥機(上)
    不同於米格-21F的是,米格-21F-13增加了用於掛載由三角旗設計局研製的R-3型空空飛彈(北約報告中的代號為AA-2「環礁」)的機翼下掛點,同時取消了機身左側的航炮和彈艙,以抵消重量的增加。
  • 俄羅斯新戰鬥機到底是第幾代,讓我們細數戰鬥機的分代
    其實以上兩種機型都屬於同一代戰鬥機,但是由於西方國家和俄羅斯對於戰鬥機的分代標準不同,而導致叫法的不同。現在讓我們從第一代戰鬥機來細數戰鬥機的分代。 武器主要以航炮為主,第一代空空飛彈就是在第一代戰鬥機末期登場的。 戰鬥方式以近距格鬥,尾隨攻擊為主。 代表機型: 美國: F-86佩刀、蘇聯:米格15
  • 同樣是具有代表性的垂直起降艦載戰鬥機,AV8B與雅克38誰更強?
    談起垂直起降戰機,很多人第一感覺是英國的鷂式戰鬥機,還有經常露面的美國AV-8B垂直起降戰鬥機。還有一款就是蘇聯雅克設計局的雅克-38艦載垂直起降戰鬥機,二者都是艦載垂直起降戰鬥機,卻有著很大的不同。要說誰更強,得先看看兩型號戰機的具體性能和實戰表現。
  • 飛行員報告:「陣風」M VS. 「超級大黃蜂」,誰是最佳中型艦載戰鬥機
    作為相控陣雷達,兩者都能對空中,海上和地面目標進行同時掃描和跟蹤,並能同時跟蹤大量目標,至少從理論上看,這種雷達的多目標交戰能力遠遠超出飛行員的承受能力和飛機空空飛彈的掛載數量。「陣風」M的「流星」空空飛彈加速性/爬升率/最大速度/升限儘管與F-15、「颱風」、蘇-35和F-22這樣的專用空中優勢戰鬥機相比,「陣風」M有些動力不足,但該機的所有上述性能仍輕鬆超過
  • 能擊落最新型的戰鬥機,俄羅斯一直升機配空空飛彈,F-22都要怕
    俄消息報之前的報導稱,俄空天軍陸航部隊即將裝備的米-28NM新型武裝直升機將擁有強大空戰能力,新型R-74M紅外製導空空飛彈將使該機具備與戰鬥機、直升機和無人機交戰的強大空戰能力。俄國防部消息人士說,原則上已經做出決定,米-28NM將裝備R-74M空空飛彈,從根本上提高直升機的空戰能力。目前飛彈的集成工作已經開始,但有一些技術問題必須解決。
  • 二戰最強戰鬥機的最狠火力?MK 108航炮,30毫米口徑只能打轟炸機
    ME262戰鬥機裝備的是萊茵公司生產的MK 108 30毫米炮,在諸多方面這款航炮被認為是武器工程的傑作,因為它有緊湊尺寸,易於製造、節約成本和攻擊力高等優點。由於仍然需要某種穿透力來克服目標的裝甲或機身,而且炮彈不會在接觸時破裂或爆炸,因此安裝了一個水動力引信,使炮彈只有在接觸液體時才會爆炸。所以即便如此,MK10830毫米航炮在盟軍轟炸機機組人員中依然贏得了可怕的名聲,他們將其命名為「氣錘」,因為它獨特的射擊聲音。這款航炮由於易於製造,緊湊的尺寸,輕巧的重量和破壞力又被廣泛運用。
  • 蘇聯第一代突破音速的戰鬥機,功勳顯赫的米格-19
    儘管米格-17的改進型在加力狀態下已經能夠突破音速,但是蘇聯的米格設計局並沒有滿足於此,他們很快設計出了更加新式的米格-19戰鬥機,而米格-19戰鬥機是蘇聯第一代真正的超音速戰鬥機,從米格-19之後,米格設計局隨即開啟了超音速航空之路。
  • 編號2022的黃皮殲-20:驚現鋸齒狀蓋板,是航炮還是受油口?
    主要原因是,雖然一直沒有清晰的殲-20隱身戰鬥機空中加油的畫面,但是實際上,早在2018年時,央視的相關節目中,就曾經出現過殲-20受油口的畫面,雖然打了馬賽克,不過開始可以明確的看到這個受油口的位置
  • 零式戰鬥機:太平洋戰場上,極具威懾的空中殺手
    此時的戰鬥機,並未裝備空空飛彈,全憑航空機槍和機關炮,飛行員駕駛戰鬥機,進行近距離純粹的空中「狗鬥」,此時,取勝全靠戰鬥機的作戰性能,以及飛行員個人技戰術水平,以及空中搏殺不怕死的精神,三者真的缺一不可。
  • 中國空空飛彈「霹靂」系列全解釋
    1967年11月通過了國家定型委員會的審查,批准生產定型並投入批生產,正式命名為"霹靂"2號空空飛彈,編號為PL- 2。1958年 9月,我國從沿海地區獲得外 國 空空飛彈的殘骸,並對其進行了 分析、測 試和研究性設計。與此同 時,原蘇聯先後 派出兩批專家來華 索取了有關技術資料和 部分殘骸實 物。不久,原蘇聯在此基礎上 試製成 功了K—13型飛彈,裝於米格—21 上。
  • 梟龍戰鬥機高清細節,蒙皮拼縫完美,輪胎未使用米其林鄧祿普
    目前梟龍戰鬥機用這款發動機極大限制了性能的提升。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還需要等國產某型渦扇發動機的研製。 編輯 圖片為梟龍戰鬥機翼尖掛架細節特寫,可以看到PL-5近距空空飛彈的發射導軌。
  • 中國用23毫米,美俄是30毫米,武直-10需要換裝30毫米航炮嗎?
    中美俄毫無疑問是目前世界軍用航空界的三大巨頭,無論是在隱身戰鬥機還是無人機方面,中美俄三國基本上都處於你追我趕的狀態。
  • 蘇-35將配備R-37M超遠程空空飛彈,我空軍是否需要引進?答案揭曉
    據俄媒報導,蘇霍伊公司將正式把R-37M超遠程空空飛彈集成到蘇-35S戰鬥機上。憑藉強勁的雷達和這款超強的空空武器,蘇-35S將會獲得接近300公裡的攔截距離,遠遠超過各國現役的主力戰機。俄羅斯用R-37M飛彈改進蘇-35戰機,一方面是想進一步提升蘇-35的戰鬥力,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俄羅斯空天軍有著濃濃的截擊機情節。廣大的領土和領空總令俄羅斯感到防不勝防,曾經的蘇聯甚至將空軍和國土防空軍分別設置,國土防空軍不僅有戰鬥機,更有多種獨一無二的截擊機。如今,主力的米格-31截擊機已經老邁,而規劃中科幻而鬼畜的米格-41還停留在藍圖階段。
  • 現代空戰中,戰略轟炸機一樣可以掛載和發射空空飛彈
    我國也有奇特武器,那種專門來打戰鬥機的轟炸機就是我國研發的。戰略轟炸機能否變身戰鬥機?能發射飛彈打擊戰鬥機?其實可以,我國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有過嘗試,只是隨著技術的發展,逐漸變得沒有必要了而已。有人可能會問,像我國這種很喜歡走中庸傳統路線的國家,竟然也研發過奇特的戰略轟炸機戰鬥機嗎?
  • 中國用23毫米,美俄都是30毫米,武直-10需要換裝30毫米航炮嗎?
    中美俄毫無疑問是目前世界軍用航空界的三大巨頭,無論是在隱身戰鬥機還是無人機方面,中美俄三國基本上都處於你追我趕的狀態。但是目前在武裝直升機領域上,中國還暫時處於較後的位置上。目前美國的武裝直升機航炮口徑是30毫米(AH-1和武直10不是同等級產品,20毫米小水管就不在這討論了),俄羅斯也同樣選擇了30毫米,作為自己武裝直升機的航炮口徑,而中國比較特殊,使用的是23毫米的航炮。
  • 殲-20隱形戰鬥機服役:空軍仍然保有殲-7,以及殲-8第二代戰鬥機
    因此,當年在殲-20未裝備空軍,面對東北亞天上隱形戰鬥機的嚴重威脅,空軍將空中預警機結合殲-8的戰術運用,不能說是一點道理都沒有,儘管沒有實戰的檢驗,但空軍在現有裝備基礎上,探索用劣勢裝備對付隱形戰鬥機的戰法,本文作者認為是值得肯定的,就是要有當年空中拼刺刀的精神,打出赫赫有名「米格空中走廊」的勇氣,以及面對強敵絕不服輸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