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虛擬偶像,已經淪為資本的「打工人」了?

2020-12-11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ACGx」(ID:acgxclub),作者:ACGx,36氪經授權發布。

題圖 / 跨次元新星

實現「共情」才是關鍵

在「老二次元」看來,愛奇藝的《跨次元新星》是一部「辣眼」的綜藝節目。

「建模師再回去好好練練。」

「這哪是虛擬偶像選秀,明明是『程式設計師101』。」

「要做二次元文化的綜藝,就認認真真地用二次元的方式來表達,別搞三次元的選秀模式。」

為了把虛擬偶像這種新生事物推向大眾,愛奇藝為《跨次元新星》設計了一個接近於真人選秀綜藝的模式,並且在競演過程中加了相當多的「戲」。

從參演的明星導師,到後臺的「程式設計師爸爸」,再到「假摔」、「現場故障」的虛擬偶像——這種有意為之的綜藝喜劇效果,被「老二次元」視為「不純正」。不過,相較於前幾年的其他二次元向網絡綜藝,這檔「又尬又搞笑」的節目,在調動觀眾情緒、製造網絡熱點方面顯然更有成效。

「不純正」的《跨次元新星》是中國視頻平臺入局虛擬偶像行業的首個試水綜藝。這背後,是技術進步、行業重視、資本入局給中國虛擬偶像行業帶來的紅利。眼下,在大眾這個新興的市場中,虛擬偶像如何藉助現有優勢脫穎而出,將是其背後的運營者考慮的重點。

中國虛擬偶像競爭,遠比想像的激烈

國內的虛擬偶像指代,已經不止是初音未來、洛天依、新科娘等這些二次元標籤濃鬱的虛擬偶像,還有包括無限王者團、安菟、塗山蘇蘇、一禪小和尚、馬當颯颯、韜斯曼等,這些來自遊戲、動漫、自媒體、演藝經紀等文娛市場裡多方位領域的虛擬偶像以及團體。

他們的受眾,也從深受核心二次元文化影響的「老二次元」們,延伸到喜愛遊戲、演出、旅遊、時尚、追星等多元化娛樂內容的當代年輕人。這使得虛擬偶像的應用場景更寬泛,今天的虛擬偶像已經成為了科技同商業、文化完美結合的一種產物。

在《跨次元新星》中,中國虛擬偶像的這幾個特點被首次展現在了大眾面前。

首先是虛擬偶像的多元性。

二次元的萌妹子Mio和秋蒂,表演國風歌曲的寐魚和扇寶,又潮又酷的小茉莉、留歌和顧城,未來感十足的Purple、米儷和達米安,甚至還有長著一團火紅大尾巴的狐族獸人社畜——這些人設多元化的虛擬偶像,正是中國網際網路娛樂內容多元化的需求體現。

其次,技術進步讓虛擬偶像的呈現更加完美。

《跨次元新星》中出現在小黑屋裡操作虛擬偶像的程式設計師們,則直白地再現了虛擬偶像由科技造就的本質。

和強調人設的日本Vtuber不同,不管是「中之人」還是技術後臺,都是「不可言」的存在,因為這會打破宅宅們對Vtuber的美好幻想。但是在《跨次元新星》裡,或許是出於節目效果的需要,也可能是向大眾清晰化虛擬偶像的由來,虛擬偶像背後的程式設計師以重要姿態出現,甚至被刻畫得有點像虛擬偶像的「爸爸」。

節目本身強化了科技是虛擬偶像的基礎這個概念:AI智能建模實現多樣性的角色外形,讓虛擬偶像表演更真實的動作捕捉,以及優化動作姿態的AI算法等等,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的的確確讓虛擬偶像的表現更完美。

最後,這些虛擬偶像的「後臺」,涵蓋了中國娛樂市場裡各類型的娛樂公司。

節目中出現了20多位不同類型的虛擬偶像,其背後是各家中國娛樂公司在虛擬偶像市場的試水。

扇寶的背後是齊鼓文化,這家公司運營的偶像女團SING,以《寄明月》等電子國風歌曲走紅B站。

顧城是知名經紀公司樂華娛樂的虛擬偶像。節目中,樂華娛樂CEO杜華以及旗下藝人孟美岐、吳宣儀、朱正廷都為其站臺。

只打碟不唱歌的Purple是由次世文化開發的虛擬偶像,這家公司最知名的虛擬角色是和明星合作的「迪麗冷巴」和「韜斯曼」這兩名藝人的虛擬形象。

留歌是虛擬偶像女團安菟的一名成員,她們的運營公司蜜枝科技是一家虛擬偶像服務供應商。安菟已經出道2年多,曾經因動畫和直播吸引動漫愛好者的關注。

這些虛擬偶像背後的公司,只是龐大的中國虛擬偶像行業裡冰山一角。當包括愛奇藝在內的視頻平臺給予虛擬偶像一個個展現自我的舞臺時,在合適的網絡環境以及恰當的營銷事件裡,這種承襲自日本的亞文化看上去或許會成為中國文娛市場裡一個新熱點,迎來一次小爆發。

在大眾市場這個藍海,虛擬偶像依然要和受眾共情

實際上,在中國早幾年的網綜裡,虛擬偶像就已經在年輕觀眾中製造過不小的話題。

2017年,在挖掘了歌手毛不易的《明日之子》第一季裡,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另外一個熱點正是虛擬偶像荷茲。

這個早期只能在現場屏幕裡出現、表演的時候頻頻穿模、外形和歌曲都非常「二次元」、觀眾和明星導師為其爭議不斷的虛擬偶像,一時熱度堪比排名靠前的人氣選手。數次晉級最高位居第四的荷茲,讓真人選手的粉絲們非常氣憤:由資本捧起來的卡通人物,怎麼能和追求音樂夢想的真人同臺競技?

3年前,中國大部分年輕人對虛擬偶像的認知,僅限於印在某些國產快消品牌包裝上的洛天依、初音未來的形象。自2016年開始,洛天依在電視臺晚會裡和真人歌手的幾次現場表演,也是粉絲自嗨居多。荷茲這種想依靠三次元綜藝進行突破的新興虛擬偶像,其實無可厚非。但是,在當時那個技術條件、市場環境、受眾需求都不成熟的中國娛樂市場,最終只是一個隨綜藝節目起伏的短期營銷熱點。

在隨後的3年,荷茲的公開演出次數屈指可數,發售的歌曲也寥寥數支,微博更是在今年變成了月更。他的最新一次公開亮相,是在今年9月《明日之子》家族演唱會上,以抱枕和「PPT」的形式出現在現場。荷茲的運營經歷暴露出一個問題,當虛擬偶像成為短期熱點後,如何趁熱打鐵,迅速擴大影響力去體現其價值,實現從「偶像」到「藝人」的升級?

而今,在相對核心的中國二次元市場,虛擬偶像已經是紅海,頭部被二次元愛好者熟悉的角色牢牢佔領,後起之秀想要依循類似路線去討好這批用戶,需要付出巨大成本。而讓虛擬偶像們直接面向大眾市場的新嘗試,可能會是新的機會。

在中國娛樂市場,通過技術、資本、平臺去製造虛擬偶像並不難,現在各家娛樂公司和平臺也正在嘗試,去為虛擬偶像建立人設,嘗試同商業品牌展開合作,幫助品牌刷新年輕感。

然而虛擬偶像不能停留在一個形象,作為角色化的內容,它需要源源不斷地向受眾講述自己的故事。儘管面向的用戶體量更龐大,但是虛擬偶像的本質並未改變——用故事去打動受眾,讓受眾感受到真實的自己。

我們熟知的海外虛擬偶像講故事強化人設的方式,是歌曲,是動漫作品,是包括直播在內的社交平臺持續性運營。比如曾打動了無數年輕人的《Letter song》,這首唱給10年後的自己的歌,就成他們喜愛初音未來的緣由之一。

而今面對範圍更廣的中國年輕人,虛擬偶像的起始舞臺已經遷移到了主流視頻平臺上。

視頻平臺入局的最大優勢是在於聚攏用戶,以及通過在用戶大數據分析方面所具備的優勢,為虛擬偶像找到最契合他們的用戶。對這些新興的虛擬偶像們來說,這是運營方式的一次大跨步。在這個過程中,要如何保持虛擬偶像和受眾之間緊密的情感連結,向受眾傳遞虛擬偶像的文化價值,則是運營方和平臺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如果彼時虛擬偶像在大眾市場能夠實現其作為角色化內容的價值,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資本運作的層面上,那才是中國虛擬偶像真正的成功。

相關焦點

  • 這屆虛擬偶像 已經徹底淪為資本的「打工人」了?
    「這哪是虛擬偶像選秀,明明是『程式設計師101』。」  「要做二次元文化的綜藝,就認認真真的用二次元的方式來表達,別搞三次元的選秀模式。」  為了把虛擬偶像這種新生事物推向大眾,愛奇藝為《跨次元新星》設計了一個接近於真人選秀綜藝的模式,並且在競演過程中加了相當多的「戲」。
  • 這屆年輕人已經開始追虛擬人了
    在這偶像頻頻翻車的年頭,只有不懂行的追星女孩還在祈禱哥嫂早日分手,而俺們亞逼已經開始追虛擬人了。 2018年,35歲的近藤顯彥與日本人氣虛擬偶像初音未來結婚,39位親友出席婚禮並祝賀這對新人。
  • 資本入局虛擬偶像行業 B站又成大贏家?
    近兩年,「虛擬偶像」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初音未來、洛天依、紫嫣、零、默默醬等一眾虛擬偶像也逐漸被人熟知。這代年輕人喜歡「虛」的虛擬偶像,是指通過繪畫、動畫、CG等手段製作並在網絡等虛擬場景或現實場景活動,但本身並不具備實體形式存在的人物形象,虛擬形象、動漫角色、虛擬歌手等皆可劃分到虛擬偶像範疇。
  • 巨額虧損下資本仍在追風,起底中日虛擬偶像(Vtuber)產業
    瘋狂的資本風口,究竟是虛假繁榮還是?中日虛擬偶像產業究竟如何?本文將全面揭秘。日本市場 1、虛擬偶像瘋狂增長,產業鏈逐漸完善 自2017年年底開始,日本虛擬偶像數量一路飆升,根據User Local統計,截止到2020年1月虛擬偶像的數量已經超過1萬人,幾乎保持在每月1000人以上的速度遞增。
  • 巨額虧損下資本仍在追風 起底中日虛擬偶像(Vtuber)產業
    瘋狂的資本風口,究竟是虛假繁榮還是?中日虛擬偶像產業究竟如何?本文將全面揭秘。日本市場 1、虛擬偶像瘋狂增長,產業鏈逐漸完善 自2017年年底開始,日本虛擬偶像數量一路飆升,根據User Local統計,截止到2020年1月虛擬偶像的數量已經超過1萬人,幾乎保持在每月1000人以上的速度遞增。
  • 虛擬偶像正在「野蠻生長」
    一場直播,不僅讓那些沒那麼愛看春晚的年輕人們重新認識了蔡明老師,也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到虛擬偶像和虛擬主播市場。近年來,虛擬偶像的市場規模都在持續看漲。在小鹿角·音樂財經2019年的文章《一將功成萬骨枯,這裡是2019年風口上的「虛擬偶像戰場」!》中,曾有眾多行業人士向我們感嘆,目前正是虛擬偶像爆發的階段。
  • 資本躁動下的虛擬偶像市場,本土化路徑仍需探索「圖」
    而在中國社會,虛擬偶像是近幾年才悄然興起的一個亞文化現象。隨著國內二次元產業的發展,網際網路技術與數位技術的融合越來越成熟,偶像的形態也不再拘泥於傳統的某個人物特質。科學技術的進步使人或物在虛擬世界中出現,這些虛擬世界中的人也可以和真人一樣說話、做肢體動作,甚至可以像真人偶像一樣唱歌、跳舞,虛擬偶像就此誕生。
  • 網際網路巨頭灌溉,虛擬偶像市場開花
    以往,虛擬偶像的受眾群體僅是對二次元文化感興趣的小眾人群,並且不被外界認可。現在,隨著二次元產業也逐漸興起,新一代消費者開始接觸二次元,成為二次元的追捧者和傳播者,喜愛二次元文化的人也越來越多。如果說,AI技術是虛擬偶像誕生的基礎,那麼二次元文化爆發則讓虛擬偶像進入繁榮期。
  • B站火熱,巨頭掘金「虛擬偶像」
    不少人評價,B站晚會是最懂年輕人的晚會,它的成功某種意義上是8090後真正獲得話語權的一次勝利。無論是開場致敬經典遊戲魔獸世界的「為了聯盟」,還是致敬《哈利波特》、《權力的遊戲》、《千與千尋》、虛擬偶像洛天依與古典傳統聯袂演繹,年輕人都在這臺晚會裡找到文化認同。
  • 虛擬偶像經濟正當紅
    這波突然湧現的虛擬人物熱潮並非發起者的一時興起,他們看重的是藏在虛擬人物背後的巨大商業潛力。在資本層面,今年4月14日,B站的深度合作方,主營虛擬主播的彩虹社背後的運營公司Ichikara株式會社,完成了約19億日元的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君聯資本、索尼音樂。另一家虛擬主播Vtuber「一代目」絆愛的運營公司Activ 8也在今年完成了C輪10億日元融資。
  • 為什麼我們看好虛擬偶像?| 投資者說
    最頂層,繼初音未來和洛天依為代表的初代頂級虛擬偶像之後,第二代虛擬偶像引入更多技術。它們採用的技術包括動作捕捉、3D建模。這些技術一定是行業最頂級的,因為它的核心就是要提供給用戶最好的視聽體驗。除了技術要求高之外,背後的中之人(虛擬偶像背後的聲優)、圍繞虛擬偶像打造的衍生內容:音樂、虛擬劇、LIVE 演出等等,都必須用最好的技術打造。
  • 摩登天空成立虛擬音樂藝人廠牌,虛擬偶像賽道又擠了一些
    9月8日,獨立音樂唱片公司摩登天空與虛擬偶像服務商萬像文化成立了虛擬音樂藝人廠牌「No Problem」。 No Problem將以虛擬音樂藝人經紀、唱片出版、演出製作為核心業務,依託自主研發的數字人技術,通過內容創意製作、產品研發、線上線下演出、活動等方式,開創新的音樂娛樂生活方式。
  • 虛擬偶像是藝人資本化的最終形態嗎?
    這帶來了製片成本結構變化、影片定價、分級制度以及製片發行放映的權利分配問題。工業化生產使得資本需求劇增,因此好萊塢與華爾街走到了一起。 但明星制導致的天價片酬、私生活混亂等問題都會影響商業電影這一工業品的市場穩定度,對資本方而言意味著風險增加。但直到上世紀80年代,這個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畢竟明星也是人,是人就會犯錯,就伴隨著理智與情感的博弈。
  • 數字洞察 | 虛擬偶像與偶像虛擬
    虛擬偶像其實對我們每一個人並不陌生,日本的機器貓、柯南、海賊王、火影忍者…迪士尼的米奇、芭比、愛麗絲、小飛象…漫威的蜘蛛俠、金剛狼、鋼鐵俠、X戰警…國產的黑貓警長、葫蘆娃、孫悟空、哪吒…這些經典,陪伴著一代代人的成長,或許你已經了無興趣,但你無法否認它在你內心深處的重要地位
  • 虛擬偶像崛起:是賣弄概念,還是要顛覆行業?
    如今,頭部韓娛公司也加碼入局虛擬偶像領域,這是舊瓶裝新酒兜售概念,還是會註定掀起一場變革性的行業顛覆?技術方、IP版權方和內容創作者經過漫長的摸索,也讓虛擬偶像變現之路更加清晰:線上平臺的圖文影音綜藝直播,線下演唱會互動,遊戲皮膚、語音包、電子商品、聯名商品等周邊開發等……這一切都預示著更加廣闊的想像空間。日益擴張的用戶群體和資本投入,也在加速行業的發展。
  • 虛擬主播「造神」:資本進場,誰會是下一個贏家?
    最近虛擬主播圈格外引人注目。11月14日,B站將迎來第五屆虛擬主播冰火歌合戰,虛擬主播再度成為業界的焦點。作為一個資本瘋狂湧入的產業,虛擬主播的未來將駛向何方?1.奇蹟變得廉價的背後是資本的雀躍虛擬主播的玩法是通過與偶像運營相似的「老帶新」模式,不斷培養、推出新生來搶佔虛擬主播市場的粉絲資源。日前,行業第一虛擬主播沉沒,其吞噬的粉絲資源被再一次釋放回了虛擬主播市場之中。起初人們還不知道這意味這什麼,但很快,「奇蹟」發生了。
  • 日本Vtuber運營企業、虛擬偶像人氣值大揭秘
    2018年是Vtuber(虛擬主播)的元年,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日本的虛擬主播人數已經超過6000人,資本瘋狂用戶,個人、企業都開始將其作為業務重點或者創業的新方向
  • 與國內相比,日本虛擬偶像(Vtuber)強在哪裡?
    與國內相比,日本虛擬偶像(Vtuber)強在哪裡?2017年年底,虛擬偶像四天王——愛醬(キズナアイ)、輝夜月、MIRAI AKARI&SHIRO以及蘿莉狐娘成功引爆虛擬偶像熱潮,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近日根據User Local統計,在短短兩年內,虛擬偶像數量翻了10倍已經超過1萬人。今天,絆愛的運營公司再次獲得10億日元的高額融資,然而1月,這家公司發布的季度財報顯示虧損將近7億日元。
  • 為何中國虛擬偶像產業無法復刻日本模式?
    2018年也是Vtuber(虛擬主播)的元年,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日本的虛擬主播人數已經超過7000人,其中最著名的虛擬主播,被稱為「人工智障」的愛醬(キズナアイ)目前在YouTube頻道中的粉絲已經超過240萬,單平臺總播放量近億,單個視頻播放量從幾十萬到數百萬不等。
  • 風口上的「虛擬偶像戰場」:一將功成萬骨枯
    業內對於哪吒是否能改變成為「虛擬偶像」,以及角色設定裡是否有一個是Rock Star展開了熱情的想像。畢竟,哪吒是中國最家喻戶曉的一個神話IP,動畫電影裡的哪吒也為下一步的開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並非沒有先例。從電競小說、動畫、虛擬偶像、大電影,這一步,「葉修」已經示範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