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麼是虛擬偶像?
2019年7月12日晚,嗶哩嗶哩視頻網對虛擬偶像洛天依的慶生會活動進行了全程直播。洛天依的經紀公司上海禾念為洛天依將上海環球金融中心94層包場為其慶生,而數百萬被稱為「錦衣衛」的粉絲們用自己的消費為這位業已出名的虛擬偶像應援,其B站直播在線觀看人數超過500萬,當天相關微博熱度被炒到九位數。這樣的場面完全不亞於一線明星的演唱會,實際上出道6年多以來的洛天依已經成為了廣告商的寵兒,近年來每年由其代言的品牌數量超過兩位數。而在外界人的眼中看來,這些粉絲只是在為一個虛影砸錢而已。
l
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概括的說,虛擬偶像就是用數位化技術生成的娛樂明星。而在中國社會,虛擬偶像是近幾年才悄然興起的一個亞文化現象。隨著國內二次元產業的發展,網際網路技術與數位技術的融合越來越成熟,偶像的形態也不再拘泥於傳統的某個人物特質。科學技術的進步使人或物在虛擬世界中出現,這些虛擬世界中的人也可以和真人一樣說話、做肢體動作,甚至可以像真人偶像一樣唱歌、跳舞,虛擬偶像就此誕生。2007年初音未來的誕生是虛擬偶像及其商業化進程的一個裡程碑,據估算其全球粉絲接近6億人,商業價值上百億日元。日本業界的成功也讓國內資本看到了良機,2012年第一個中文V家虛擬歌手「洛天依」誕生,從此虛擬偶像作為一種起源於日本的文化產品被引入國內。
二、虛擬偶像的生產
虛擬偶像的生產核心與實體的真人偶像相同,也就是「養成」。一般來說打造一個虛擬偶像有三種形式,一是像洛天依這類虛擬歌姬形式,通過語音合成軟體和真人配音來製造音源,以虛擬形象表演,其人物性格等人設主要由官方和粉絲共同塑造。第二種是如絆愛等目前比較火的主播型虛擬偶像,虛擬形象和聲優同步配音在直播間與觀眾互動,而運營方則通過大量調研來不斷修正虛擬偶像的性格與人物形象。第三種類似女團等實體偶像的出道方式,通過偶像企劃推出幾個人物形象與性格迥異的虛擬人物,觀眾在不斷的與她們交流互動中加深對她們的了解,從而為自己喜愛的虛擬偶像投票應援,粉絲的投票數量決定了偶像的人氣,而得票數最高的虛擬人物即可出道成為正式的偶像。
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虛擬偶像誕生之後,要想獲得觀眾的喜愛就必須運營自己的「人設」,也就是形象建構。而虛擬偶像的人設運營主要是通過音樂、動漫、小說、廣告、社交平臺、商業活動等建立起來的。例如洛天依就代言了大量的產品並與其他虛擬偶像一起組成了虛擬偶像家族。而一系列的演唱會、慶生會大大提高了她在線下的曝光度,而運營公司也有意無意的為其增加了「吃貨」人設,這就讓整個虛擬人物的形象鮮活起來。另一方面,觀眾同樣可以對虛擬偶像進行二次創作,主要的形式包括創作虛擬同人文、創作剪輯視頻、進行COSPLAY等等,觀眾在創作的過程中也加入了自己喜歡的想像與解釋,甚至完全顛覆人物形象,這就讓虛擬偶像的人設越來越符合觀眾的期待。也最大限度的利用了虛擬網絡世界的創作空間。
三、如何轉化為現實紅利
虛擬偶像的誕生與發展都基於強大的技術支持和商業化運作,而讓消費者「為愛充電」是虛擬偶像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一步。虛擬偶像的粉絲核心群體消費欲望非常強烈,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收集控型消費,也即購買收藏虛擬偶像相關的所有物品。對於運營方而言,目前最普遍的盈利方式還是為虛擬偶像購買專輯、演唱會門票、直播打賞等等,當粉絲群體的運作達到一定程度時,虛擬偶像的粉絲社群也就應運而生了。另外一些早期為愛發電的同人創作者在創作走向成熟之後也開始為自身謀求利潤,而一些特別優秀的創作者則會被運營公司籤約,從而實現內容產出的良性循環。
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而虛擬偶像已經出現在越來越多的商業場合,2019年B站虛擬偶像直播營收已經達到直播服務收入的40%,而虛擬偶像一年一度的盛會BML演唱會門票票價已經超過500元,超10萬人想去觀看演唱會,在線觀看人數超660萬。調查顯示泛二次元用戶群體中,二次元虛擬形象的代言人類型最受用戶喜愛。隨著次元壁逐漸被打破,虛擬與現實之間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虛擬偶像的盈利能力未來可期。
資料來源:公開信息整理
四、虛擬偶像是下一個風口嗎
2017年開始國內資本就已經看到了虛擬偶像粉絲經濟下的商機,騰訊、網易、紅杉資本等等一系列網際網路巨頭與機構投資人悉數入場。閱文集團將旗下著名小說《全職高手》的男主角葉修虛擬偶像化之後,IP身價增長速度驚人,其形象覆蓋了網劇、動漫、漫畫、網文等多個領域,至2019年已經為9個品牌跨界代言,身價超10億。2020年5月1日,洛天依在京東直播帶貨,在虛擬偶像缺乏大眾認知的情況下一小時觀看人數超270萬,可見電商平臺給予虛擬偶像大量的流量支持與市場對虛擬偶像的接受程度。而隨著我國泛二次元用戶的快速增長,市場的接受程度會快速加深。
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目前虛擬偶像的發展主要面臨三個問題,首先是本土化的問題,虛擬偶像畢竟是作為源自日本的舶來品,目前我國市場國內原創的虛擬偶像依然還處於早期的模仿階段,日本虛擬偶像在國內市場依然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因此我國原創虛擬偶像創新運營模式實現本土化的生產與運營才能真正擴大市場影響力、突破小眾圈子。另外虛擬偶像目前還依然作為二次元文化下的一個亞文化,真正要成為大眾化的娛樂產品還需要大力推廣。最關鍵的則在於商業化的程度與途徑,儘管目前粉絲已經表達了她們強大的付費能力與消費意願,但是除了打賞應援等直接變現的方式之外,新的商業化渠道也值得探索,從而使整個產業變得更加可持續與完整。
資料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華經情報網隸屬於華經產業研究院,專注大中華區產業經濟情報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傳統及新興行業研究、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市場調研、專題報告、定製報告等。涵蓋文化體育、物流旅遊、健康養老、生物醫藥、能源化工、裝備製造、汽車電子等領域,還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費、新金融、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新興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