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選秀綜藝節目出道 虛擬偶像的最新養成路徑

2020-12-09 遊俠網

  真人秀,已經成為當代年輕觀眾娛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最近一段時間,國內綜藝界卻暗暗興起了一股「假人秀」風潮。

  9月23日,愛奇藝虛擬偶像選秀綜藝《跨次元新星》發布會召開。無獨有偶,近日網絡上也出現了「江蘇衛視與B站合作節目《2050》,採用『明星嘉賓+虛擬偶像』的模式進行選秀」的傳言。虎牙直播在本月初公布了「虛擬歌手百萬buff出道計劃」,依據直播PK結果給予主播資源扶持。綜藝《虛擬人成材計劃》正在B站播出,試圖探索「虛擬偶像練習生」的互動養成。

  虛擬偶像衍生出的角色經濟令各大平臺相繼入局,虛擬偶像紛紛出道,挖掘潛在受眾、拓展市場成為其發展的必經之路。現下新興的虛擬偶像,開始嘗試與競演、直播、真人秀相結合,二次元與三次元的碰撞,將得出怎樣的結果?

虛擬偶像在中國:新潮卻小眾

  虛擬偶像,是以繪畫、動畫、3DCG等形式製作,通過技術手段進行偶像活動的虛擬人物形象。若要談起國內的虛擬偶像,註定離不開虛擬歌手洛天依。

  如今,洛天依開始直播帶貨、跨界代言、出席人工智慧大會與李佳琦對話,還登上各大衛視表演節目。但作為一名虛擬歌手,洛天依的「主要業務」仍然是唱歌。她的歌曲大多來自用戶原創內容,創作者購買相應的音樂模擬合成軟體、選擇相應聲庫,就能輸出由洛天依演唱的歌曲。與之類似的虛擬歌手還有樂正綾、言和、夏語遙、餘嫋嫋、嫣汐等。

​  事實上,虛擬歌手僅僅是虛擬偶像的一個組成部分,根據主要活動類型劃分,大致還可以分為偶像化運營的「ACG作品、偶像企劃角色」,以及「虛擬主播/UP主」。

  國產動漫《狐妖小紅娘》中的塗山蘇蘇,曾以虛擬偶像的身份登上衛視春晚。像遊戲《陰陽師》的山兔、《王者榮耀》的無限王者團等,也通過貫通線上線下的多樣內容,展現角色個性與才藝。而像《戰鬥吧歌姬》這樣的虛擬偶像企劃,則加入了應援環節,讓粉絲來影響虛擬偶像的成長軌跡。

  不同於基於軟體、聲庫誕生的「虛擬歌手」,也有別於自帶IP加成的「ACG作品、偶像企劃角色」,「虛擬主播/UP主」們通過直播、視頻投稿,同樣吸粉無數。

  「人工智障」絆愛、「假酒少女」輝夜月、被廣泛用作表情包的神樂七奈、將「awsl」大範圍傳播的白上吹雪,還有由蔡明擔任「中之人」的菜菜子Nanako,她們的視頻和直播,涵蓋遊戲、音樂、生活、情感等多個方面。這些虛擬主播/UP主,會與觀眾進行實時互動,並根據評價討論進行內容調整,給予觀眾「與虛擬人物真實交流」的感受。

​  二次元產業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為各類虛擬偶像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相比起三次元的真實偶像而言,虛擬偶像們有著天然優勢——他們可塑性強,能永遠保持完美人設,翻車風險極低。

  但這一系列特質,卻也不能讓這些虛擬偶像一直保持「無敵」狀態,虛擬偶像在國內的發展,仍然面臨許多問題。

  在國內,虛擬偶像產業鏈的完整度和成熟度仍有待提升。由於虛擬偶像受眾有限,新興虛擬偶像很難迅速打開知名度。虛擬偶像之間的競爭相當激烈,藝人經紀公司、視頻平臺、遊戲廠牌紛紛入局,海外虛擬偶像也在努力進軍中國市場。最重要的是,虛擬偶像的成名無法一蹴而就,是對技術水平、平臺資源、運營技巧及內容把控能力的長期考驗。

  而因成本、變現等系列問題,在國內真正打開知名度、極具商業價值的虛擬偶像屈指可數。為了能從小眾走向繁榮,虛擬偶像們開啟了擁抱大眾的破圈之旅。

當小眾文化走向大眾審美

  隨著網際網路消費群體向Z世代轉移,「二次元文化」逐漸成為拉近視頻平臺與年輕用戶距離的一大切口。

  國內各大視頻平臺都曾嘗試推出「二次元綜藝」,這些二次元濃度拉滿的綜藝節目,最終效果卻不盡如人意。ACG愛好者雖為節目重要的目標受眾,卻對節目類型、內容質量、受邀嘉賓均提出較高要求。而囿於興趣圈層,普通觀眾又難以對動漫、遊戲、宅舞、Cosplay產生共鳴。因此過去「二次元文化+三次元綜藝」的內容,未能找到合適契機,為觀眾所接受。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同樣屬於二次元文化的虛擬偶像,該如何進入大眾視野?目前看來,按照三次元綜藝節目的思路,「保留真人選秀、娛樂競演綜藝的競爭內核,聚焦小眾細分市場」的做法,或許值得一試。畢竟最近幾年,不少致力於發掘小眾文化的垂類綜藝,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2017年,吳亦凡在《中國有嘻哈》的一句「你有freestyle嗎」,令街頭文化融入大眾娛樂生活,也讓GAI、艾福傑尼、Jony J等選手人氣飆升;湖南衛視《聲臨其境》,使得越來越多觀眾注意到站在幕後的配音演員;優酷《這!就是街舞》再次展現街頭文化的魅力;愛奇藝《樂隊的夏天》,讓更多人關注到新褲子、五條人等風格獨特的優秀樂隊……

​  垂類節目的製作、營銷思路,與普通綜藝無異,都是以明星嘉賓帶動粉絲關注,憑藉節目效果營造話題,提升討論度。此外極具網感的敘事剪輯,對選手群像的刻畫,更容易受到年輕觀眾的喜愛。這些聚焦小眾領域的垂類綜藝,不僅具備造星能力,還能助推小眾文化成為新的潮流。

  基於文娛市場對小眾文化的關注,借鑑其他垂類網綜的成功經驗,再加上VR、動作捕捉、3D實時渲染等技術發展,二次元虛擬偶像或許同樣能從三次元網綜中找到突破口。

虛擬偶像能否複製真人明星的成名路徑?

  早在2015年,魚果文化的虛擬偶像「零」,就參加了PPTV的選秀節目《一唱成名》,以全息投影的形式在舞臺上翻唱經典歌曲。但在當時,國內觀眾對虛擬偶像的認知十分有限,零也面對諸如「口型對不上」、「眼睛無神」的質疑。

  2017年,哇唧唧哇旗下虛擬偶像荷茲登上《明日之子》舞臺。荷茲首次登場只播出了PV,後來隨技術調整,節目實現了荷茲與觀眾嘉賓的即時互動,通過大屏幕呈現出最終合成影像,但穿模、反應遲緩、歌曲質量平庸等問題也成為荷茲的幾大槽點。

  這場比賽中,荷茲淘汰掉許多實力選手、晉級全國八強,可是種種跡象表明,許多選手、嘉賓以及觀眾眼裡,荷茲的存在並不討喜——同臺選手會在微博吐槽這是一場人類與科技的戰爭;導師和嘉賓投票給荷茲對手時,現場會傳來觀眾的歡呼聲;導師薛之謙因荷茲摔話筒離場的事件引發節目黑箱爭議,網友們圍繞「虛擬偶像參與真人選秀是否公平」的話題展開激烈討論……

​  不論《一唱成名》還是《明日之子》,真實選手與虛擬偶像之間的「人機大戰」,導致賽制相關的話題度遠遠高於內容本身。另外受制於市場環境、技術水平等因素,也讓零和荷茲沒能成功衝破次元壁的束縛。

  經過幾年發展,如今的綜藝市場已悄然發生改變。用戶體量持續擴大,觀眾對二次元文化的接受能力進一步增強。平臺正積極探索網絡綜藝題材的多樣性,同時在製作、運營、技術層面亦有明顯提升。

  或許正因為如此,最近興起的二次元虛擬偶像綜藝,顯得更為大膽。

  愛奇藝《跨次元新星》,直接為虛擬偶像們搭建競技平臺。30多位虛擬選手,將在三位明星的帶領下進行比拼,選出勝者。藉助明星光環,節目天然具備一定話題性與關注度。相比以往「人機大戰」,《跨次元新星》的賽制更加公平,新鮮的「假人秀」形式,或許能吸引到一波心生好奇的年輕觀眾。

​  為新興虛擬偶像專門打造綜藝節目,其實與傳統路徑成長起來的二次元的虛擬偶像一樣,重點在於經營和販賣人設。

  基於合成軟體、聲庫的虛擬偶像,人設來源於音樂創作者,虛擬主播、虛擬UP主的人設由運營公司決定。而選秀節目的形式,為虛擬偶像的發展帶來更多不確定性,觀眾們幾乎能零門檻投入節目,決定角色個性以及「出道」命運。增強參與感的同時,也能夠為粉絲們帶來更為理想的交互體驗,見證虛擬偶像的成長。

  不僅僅是選秀,虛擬偶像們正通過不同的造星路徑,走近大眾娛樂生活。

  愛奇藝致力於將虛擬樂隊Rich Boom的成員,打造成「多棲藝人」,實現高頻曝光。成員們「跑通告」、「接代言」,登上綜藝《青春有你2》《樂隊的夏天2》舞臺表演,還擔任《我是唱作人》的「虛擬主持人」。

  而虛擬影業旗下的虛擬鶴追,則以「虛擬演員」的身份出道,被賦予豐富的經歷:她曾「出演」《超神學院》系列作品、參加「選美」直播、接受記者採訪,未來還將「參演」網絡大電影《長劍風雲》,加入虛擬偶像女團企劃《D608》。

  唱歌、跳舞、主持、演戲、接受採訪……虛擬偶像業務範圍正逐漸向三次元偶像明星靠攏。小鬼王琳凱也在《跨次元新星》的發布會中坦言,擔心偶像明星會被虛擬偶像取代。

  不過,若現在就開始展望「二次元文化+三次元造星」模式的前景,可能還為時尚早。

  例如於8月在B站開播、每月更新一期的綜藝《虛擬人成材計劃》,就邀請UP主實時評論,見證虛擬人物從「廢柴」到「偶像」的養成之路。除了參與B站網綜,這些虛擬人物還是漫畫《要有光》的主角,他們也如真實偶像一般,發布單曲、投稿視頻,在微博「營業」。

​  雖然國內虛擬偶像的出品方已經開始嘗試「破圈」,但虛擬角色們的影響範圍,仍舊局限於特定興趣圈層的用戶。B站作為一個虛擬偶像聚集,且用戶接受度較高的平臺,近兩千名觀眾只為《虛擬人成材計劃》打出了4.7的評分。即便該綜藝沿用真人秀模式,且在人物建模、動作、微表情方面均有進步,不少觀眾仍然認為節目「不明所以」、「略顯尷尬」。

  由此可見,「二次元文化+三次元造星」的綜藝節目,形式雖新,卻也並非內容出圈的萬能秘籍。新興虛擬偶像若想找準市場定位、為更多觀眾所接受,還需不斷進行探索。至於未來即將開播的跨界綜藝究竟成果如何,只有經歷市場檢驗後,才能夠得出最終答案了。​​​​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ACGx」(acgxclub)

相關焦點

  • 南風對線|張紅軍老師與你一起談談爆火的「偶像養成類」選秀節目
    本期「南風對線」就邀請到了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的張紅軍老師,與大家交流「偶像養成」類綜藝背後的諸多思考。近些年,網絡綜藝全面興起,尤其以「偶像養成」為賣點的綜藝節目熱度居高不下,全民造星似乎再次流行起來,偶像養成類綜藝節目帶火了「偶像經濟」,偶像行業也進入了「2.0 時代」。
  • 男團女團選秀節目頻出,組合卻出道就糊,國內選秀只是流水線?
    隨著近兩年選秀綜藝節目的頻繁播出,不少網友都發現無論在什麼節目中,選手的質量都是越來越差。而從2018年到2020年這幾年間出道的選秀組合們,大多數都是出道之後就銷聲匿跡,立刻從一個比賽冠軍變成了綜藝糊團。從2018年播出的《偶像練習生》開始,似乎就預示了選手們出道就糊的結果。
  • 中國選秀新節目:「跨次元」虛擬偶像闖市場
    但這些信心滿滿的選手並不是你熟悉的那些在酒吧放聲高歌的魅力歌王,他們是按照日本動漫人物風格通過數字創作的形象。愛奇藝曾以製作播出《中國有嘻哈》等熱門選秀節目而聞名,如今它正通過最新的電視攻勢探索未來領域。
  • 華晨宇選秀出道,蕭敬騰綜藝翻紅?那些年、綜藝節目捧紅的歌手
    文|令狐伯光3月13日,湖南衛視綜藝節目的音樂綜藝《歌手當打之年》播出第六期。而在播出前幾期的時候,伯光曾經就根據節目分析過一個現象。那就是2010年後出道,火爆整個華語地區的新生代歌手,甚至是全民普及的歌曲,似乎全都是綜藝節目出來的。
  • 選秀節目大熱,看著自己pick出道,養成系愛豆的魅力究竟在哪?
    最近多個選秀節目在各個平臺上大火,吸引了很多人前來觀看,周圍有不少朋友都有了自己的pick。其實中國大陸的選秀節目在很早之前就有了,從零幾年的超女快男,到如今的青你創造營,雖然現在的一些節目有借鑑國外綜藝節目的經驗,但是總的來說「選秀」這一形式很早就在中國大陸娛樂圈出現了。
  • 綜藝大爆炸!明年居然有25檔選秀綜藝,來看看有大家期待的嗎?
    愛奇藝旗下在明年將會有七檔選秀類綜藝節目,其中青春有你第三季,地球百子,下一站出道三檔綜藝節目是關於練習生出道以前偶像出道的選秀綜藝節目。非常日派對第二季是關於偶像出道綜藝節目的團體綜藝,可以看作是前幾檔綜藝節目的捆綁播出。另一檔綜藝節目是這兩年在國內非常火熱的說唱類選秀綜藝節目,中國新說唱2021。
  • 《跨次元新星》:國內首檔虛擬偶像綜藝,經費燃燒與五毛特效的比拼
    作者丨大海裡的針 在真人綜藝頻頻登上熱搜的時代,國內的虛擬偶像們也開始進軍綜藝市場。 前不久,由愛奇藝推出的虛擬偶像選秀節目《跨次元新星》在愛奇藝平臺獨播上線。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選秀偶像和選秀節目?
    何天平表示,當前,國內偶像選秀或偶像養成類節目背後的產業支撐力量其實是比較薄弱的,「最直觀的體現就是,不管選出來的是男團還是女團,它的續航能力、後期運營,包括整個產業對它的容納,其實還是比較有限的。」何天平認為,如果偶像選秀節目的目的不是為了打造真正優質的偶像,而是為了獵奇,在這種邏輯下,產業發展是很難長久的。更重要的在於,偶像養成類節目深受年輕人歡迎和追捧,其節目的價值導向無疑對青少年價值觀有著重要的影響,也正因於此,更要注重節目對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什麼樣的偶像,才是優質的偶像?
  • 虛擬經濟x偶像養成x直播生態,虎牙跨次元打造虛擬版創造101「電波...
    虎牙深化虛擬IP生態探索,聯動多平臺角逐虛擬偶像造星2019年末,虎牙繼續聚焦貫徹「娛樂+」概念,深化虛擬IP生態探索,擴增平臺創新內容,開創「虛擬經濟x選秀養成x直播生態」的生態合作模式。乘上Z世代在網絡用戶比例越來越高的大趨勢,虎牙抓準選秀綜藝和二次元這兩個與Z世代用戶高度重合的切入點,向虛擬偶像領域進發,推出國內首檔大型虛擬偶像養成類選秀直播企劃「電波偶像X」,旨在以平臺資源賦能用戶,聯動遊戲、動漫、會展等二次元向領域深耕合作,為具有優秀才能的年輕一族提供展示的舞臺。
  • 虛擬偶像進軍綜藝市場,虛擬造星時代已來?
    文/陳根在真人選秀盛行的當下,國內的虛擬偶像們也開始進軍綜藝市場。不久前,由愛奇藝推出的虛擬偶像選秀節目《跨次元新星》在愛奇藝平臺獨播上線。《跨次元新星》集結了來自樂華娛樂、絲芭傳媒、黑金娛樂、齊鼓文化等眾多公司的虛擬偶像。
  • 虛擬偶像進軍綜藝市場,虛擬造星時代已來
    文|陳根在真人選秀盛行的當下,國內的虛擬偶像們也開始進軍綜藝市場。不久前,由愛奇藝推出的虛擬偶像選秀節目《跨次元新星》在愛奇藝平臺獨播上線。《跨次元新星》集結了來自樂華娛樂、絲芭傳媒、黑金娛樂、齊鼓文化等眾多公司的虛擬偶像。
  • 愛奇藝騰訊大戰選秀節目 多數偶像選手「出道即巔峰」
    記者 | 葉雨晨編輯 | 陳 銳5月30日晚,愛奇藝的女團選秀綜藝《青春有你2》(以下簡稱《青你2》)上演總決賽,最終劉雨昕、虞書欣、許佳琪、喻言、謝可寅、安崎、趙小棠、孔雪兒、陸柯燃9人組成的女團The Nine正式出道。
  • 陳根:虛擬偶像進軍綜藝市場,虛擬造星時代已來
    文/陳根在真人選秀盛行的當下,國內的虛擬偶像們也開始進軍綜藝市場。不久前,由愛奇藝推出的虛擬偶像選秀節目《跨次元新星》在愛奇藝平臺獨播上線。《跨次元新星》集結了來自樂華娛樂、絲芭傳媒、黑金娛樂、齊鼓文化等眾多公司的虛擬偶像。
  • 團綜大火,偶像養成類手遊或迎來最好時光?
    《青春有你》女團剛剛成團,芒果TV推出的《乘風破浪的姐姐》便接上了偶像養成綜藝的接力棒。不同的是,這次節目的成團養成對象是早已被大眾熟知的行業女明星,這成功吸引了老中青三代觀眾的注意力,各種姐姐話題霸屏,引起一波波熱點討論。偶像養成節目井噴式發展從萌芽到升級到如今的全民火爆場面,偶像養成類節目在中國大陸經歷了6年時間。
  • 回看《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才明白選秀節目應該怎麼搞?
    2020年是各大選秀綜藝的「扎堆年」。《青春有你2》、《創造營2020》、《這就是街舞》紛紛上線,佔據微博熱搜的半壁江山。這些橫空出世的選秀綜藝幾乎以迅雷之勢贏得了市場與觀眾的共同青睞,如此盛況不禁使人思考:熱度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
  • 「偶像做什麼由我決定!」——中國虛擬偶像選秀透視
    (圖為愛奇藝視頻截圖)新華社北京1月14日電(記者張漫子、王曉潔)當80後在現場觀看歌手演唱會、90後通過手機觀看真人主播直播帶貨的時候,00後在雲端「推」著他們的「虛擬偶像」——她們不僅有著飄逸頭髮、窈窕身段、晶瑩皮膚,還可以在屏幕上唱跳說笑,與粉絲實時互動,存在感不亞於真實明星。近日,虛擬偶像才藝競演節目《跨次元新星》在愛奇藝的開播引發中外媒體的關注。
  • 虛擬人物開始組團出道了?愛奇藝《跨次元新星》再創綜藝新物種
    「人類綜藝已經不能滿足你們了?」從《青春有你2》到《乘風破浪的姐姐》,偶像選秀輪番主導今年文娛行業的風向,甚至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同一播出周期,觀眾至少會看到兩檔真人選秀。在後來者還在擔心如何出圈時,已經有平臺望向了下一個賽道。
  • 虛擬偶像出道,技術「造星」推動下的粉絲經濟
    不過,隨著近年人工智慧技術的迅速發展與普及,虛擬偶像產業真正迎來爆發期,眾多虛擬偶像打破次元壁,進入三次元世界,成為文娛領域中的新現象。 關鍵詞:虛擬偶像 AI 感知技術 語音合成 近幾年,《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明星選秀節目,將蔡徐坤、楊超越、孟美岐等一眾年輕人推上舞臺。
  • 中韓之間偶像選秀節目之爭:中國從模仿到成功建立自家選秀模式
    去年夏天韓國選秀節目produceX101開播並在七月十九日直播總決賽,未料決賽夜各練習生的票數經計算後,因票數差29978被爆出作票的疑慮以及公司上層透過交易來取得出道位的爭議.而據警方調查後證實pd系列的造假疑雲,今年五月製作人安俊英等人終審,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然而在pd系列造假風波告一段落後,接踵而來的卻是中國偶像選秀的崛起
  • 風口上的「虛擬偶像戰場」:一將功成萬骨枯
    話梅糖網絡科技公司COO趙繼業向音樂財經(ID:musicbusiness)表示,「我覺得虛擬偶像是一個『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行業。它需要無數家的公司做出無數內容,然後再教育整個市場和受眾,偶像也可以數位化。」這家公司推出的虛擬男團BUT組合,就是完全以偶像養成的路徑在做。趙繼業也提到,BUT組合的項目做了2年,但是前期團隊在啟動之前花了2年多的時間去了解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