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做什麼由我決定!」——中國虛擬偶像選秀透視

2021-01-17 新華社新媒體

中國首檔虛擬偶像才藝競演節目《跨次元新星》在愛奇藝播出時的畫面,真人歌手王琳凱與虛擬偶像米儷同臺演唱。(圖為愛奇藝視頻截圖)

新華社北京1月14日電(記者張漫子、王曉潔)當80後在現場觀看歌手演唱會、90後通過手機觀看真人主播直播帶貨的時候,00後在雲端「推」著他們的「虛擬偶像」——她們不僅有著飄逸頭髮、窈窕身段、晶瑩皮膚,還可以在屏幕上唱跳說笑,與粉絲實時互動,存在感不亞於真實明星。

近日,虛擬偶像才藝競演節目《跨次元新星》在愛奇藝的開播引發中外媒體的關注。

虛擬偶像是指虛擬的、並不存在真實形體的形象。它藉助人物建模、實時渲染、動態捕捉、人臉識別等技術,將人們想像中的具有某部分群體喜愛特質的形象具體呈現出來,使其像真人一樣出現在屏幕上與粉絲互動。

近年來,越來越多國產虛擬偶像進入人們視野。她們有的走進直播間,為品牌代言、帶貨;有的與真人歌手「合唱」歌曲、與鋼琴家郎朗合作「全息演出」;有的還客串「虛擬導遊」,引導屏幕前的觀眾在「雲端」欣賞風景。

「我接觸的第一位虛擬偶像是2007年『誕生』於日本的虛擬歌手初音未來,國產虛擬偶像被討論還是2018年以後的事情。2020年,身邊關注虛擬偶像的人越來越多了,虛擬偶像參與的節目、代言等活動也多了起來。同時,國產虛擬偶像的數量也持續攀升,不少虛擬偶像的粉絲在百萬以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Shining動漫社成員、大二學生「BS輝色」說。

愛奇藝發布的2019年《虛擬偶像觀察報告》顯示,2018年前後,中國有30餘個虛擬偶像或虛擬組合,然而這一數字在三年內翻了好幾番。

「虛擬偶像是我國娛樂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也是技術為娛樂產業賦能的領域。虛擬偶像主要影響的是年輕人,而且顯現出泛化的趨勢,不限於我們所理解的二次元群體。」談及策劃中國首檔虛擬偶像才藝競演節目的初衷,愛奇藝高級副總裁、《跨次元新星》節目總監製陳偉說。

虛擬偶像與真人明星究竟有何不同?虛擬偶像的形象設定更符合年輕人的審美訴求。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Shining動漫社成員、大四學生尹淼看來,虛擬偶像還被賦予有血有肉的性格設定。「在技術和想像力的加持下,相較於真人明星,虛擬偶像與粉絲之間的關係更為平等,心理距離也更加貼近,並且不會有『人設崩塌』的狀況出現。」

某種意義上,虛擬偶像的養成與粉絲密切相關。「打個比方,她(虛擬偶像)開始就是一張白紙,後面的『樣子』都是作為粉絲的我們一起繪製的。」尹淼說,從傳統的「偶像做什麼我都支持」轉變為「偶像做什麼由我決定」,這樣深度參與『造星』的方式正中年輕人下懷。

「通過粉絲的意志,虛擬偶像的人物設定趨於完美,粉絲也將獲得更多的安全感和依賴感。帶給粉絲更多的情感投射和心理認同,符合青年群體的心理需求。」陳偉說。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喻國明認為,區別於演員、歌手等職業身份,虛擬偶像在「討人喜歡」的價值確認中不斷被粉絲需要。同時,數位化技術的進步,持續推動虛擬偶像形態的演進,使虛擬偶像朝類型更豐富、模式更多元的方向進化。

在中國首檔虛擬偶像綜藝《跨次元新星》的節目製作中,愛奇藝採用CG引擎實時3D渲染的「一機雙擎」技術(Viz ENG 引擎和虛幻4渲染引擎),動態捕捉實時數據接入實時的渲染引擎,並通過技術手段將數據傳輸到3D虛擬偶像中。這種技術能夠盡最大可能地保證虛擬偶像與現場嘉賓的實時互動。隨著技術的迭代和成熟,將有更多虛擬偶像參與的多元場景得以實現。

多位受訪業界人士認為,由於動態捕捉、實時渲染、人臉識別和人物建模等多重新技術的應用,相比於單一的歌姬式虛擬偶像,新一代虛擬偶像能夠以更鮮明的「人格魅力」與粉絲進行多路徑互動,可以做到實時的唱歌、跳舞、脫口秀等才藝展示。

虛擬偶像通過粉絲積累、匯聚流量獲得的商業價值正在被發掘。一方面,一些中外品牌通過邀請虛擬偶像做代言,完成品牌的年輕化轉變;另一方面,視頻平臺、藝人經紀公司、遊戲廠牌紛紛入局,利用全息投影、Live2D等技術,加入打造虛擬偶像的隊伍中。

「中國95後的群體規模已接近2.5億人,約佔整體網民的52%。虛擬偶像的潛在粉絲已經超過3億人。虛擬偶像產業將迎來收穫大量潛在用戶的更好時機。」陳偉說。

相關焦點

  • 中國選秀新節目:「跨次元」虛擬偶像闖市場
    乍一看,在中國這個選秀節目盛行的國家,一場新的歌唱比賽並沒有什麼新奇。但《跨次元新星》似乎有些不同。這一次,所有參賽者都是虛擬的。這檔來自中國流媒體平臺愛奇藝的虛擬人物才藝競演節目有三位明星擔任評委,他們希望找到下一位大明星。
  • 通過選秀綜藝節目出道 虛擬偶像的最新養成路徑
    9月23日,愛奇藝虛擬偶像選秀綜藝《跨次元新星》發布會召開。無獨有偶,近日網絡上也出現了「江蘇衛視與B站合作節目《2050》,採用『明星嘉賓+虛擬偶像』的模式進行選秀」的傳言。虎牙直播在本月初公布了「虛擬歌手百萬buff出道計劃」,依據直播PK結果給予主播資源扶持。綜藝《虛擬人成材計劃》正在B站播出,試圖探索「虛擬偶像練習生」的互動養成。
  • 無黑料不塌房的虛擬偶像,能為選秀帶來哪些變化?
    人類已經不能滿足選秀節目的需求了。 綜藝選秀回鍋又回鍋已經不是新鮮事,一年一年的節目選過去,選手從弟弟妹妹到哥哥姐姐,項目從舞蹈到說唱,尋常的花樣已經越來越難以吸引觀眾的注意。於是這一次,他們把手伸向了一個神秘的群體——虛擬偶像。
  • 虛擬偶像PK現實偶像,哪個更能發揮粉絲經濟效應?
    拿爆火的真人偶像舉例,範丞丞僅憑一張微博自拍淨賺480萬;王一博僅今年2到6月就新籤約15個新品牌代言,在2020年第二季度商業價值排行榜排名第一。肖戰單曲《光點》在冷啟動下線上發售僅四天,輕鬆破億創造紀錄。這一系列奇蹟般的數據都是由真人偶像帶來的,藝恩根據全網數據預估,2020年中國偶像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其中由粉絲情感化消費帶來的收入約500億。
  • 虛擬偶像發展史:虛擬偶像,會有光明的未來嗎?
    作者|硬糖君普通群眾都已察覺到虛擬偶像時代的到來。二次元選秀綜藝列隊而來,虛擬偶像直播層出不窮,大眾看的是新奇與熱鬧。而對於虛擬偶像業內的人來說,更多的是思考,未來發展的重點是什麼?這一關係下,「我支持偶像」變成了「我製作偶像」,她的走紅火熱恰恰是符合當代年輕人在追求個性、自由和話語權的文化內核。官方引導下,日本網友對初音未來進行了大量同人創作,按自己喜好賦予其設定、故事,塑造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 中國偶像選秀節目熱火朝天?日韓偶像產業,卻是背後最大的贏家
    但如果回到中國流行文化產業,今年中國的「韓國101系偶像團體選秀」,絕對值得說上一說。已經結束的《青春有你2》《創造營2020》。正在進行的男團選秀《少年之名》,未來還有《明日之子樂團季》。可以說,2020年中國的選秀綜藝節目,絕對是韓國偶像團體選秀的天下。然而在10年前,中國內地根本沒有什麼偶像選秀,更沒有什麼偶像明星。從沒有偶像明星到日韓偶像遍地走,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 虛擬偶像是藝人資本化的最終形態嗎?
    這位背靠騰訊視頻、掌握國內一線偶像團體的「選秀教母」,本可以在「搖錢樹」R1SE解散前再撈一船金,然而等來的卻是旗下藝人送給她一連串「愛豆塌房」的豪禮。 愛豆塌房背後,進一步凸顯了中國偶像產業的弊端。但是,偶像產業卻絲毫不會停下「換新」腳步,2021年,優愛騰投入資源和金錢最多的依舊是偶像團體選秀,並且平臺方們為了搶佔先機,不斷加快了他們入場的速度。
  • 風口上的「虛擬偶像戰場」:一將功成萬骨枯
    今年騰訊視頻的男團選秀節目《創造營2019》中,手機遊戲《王者榮耀》推出的虛擬偶像男團無限王者團,就在決賽的直播中進行了單獨表演。組合成立於《王者榮耀》的平行世界,由遊戲中的四名男性角色組成。8月9日,組合成立百天,還發行了王者榮耀世界冠軍杯推廣曲,組合的第二支單曲《不懼!浪》。
  • 荔枝紅tv|AI虛擬偶像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社會對娛樂文化的需求逐漸增加,伴隨著科技的發展,不再限制於真人的偶像製作,而是打破次元壁,發展起AI虛擬偶像。 虛擬偶像的定義是通過繪畫、動畫、CG等形式製作,在網際網路等虛擬場景或現實場景進行歌手活動,但本身並不以實體形式存在的人物形象。
  • 這屆虛擬偶像 已經徹底淪為資本的「打工人」了?
    「這哪是虛擬偶像選秀,明明是『程式設計師101』。」  「要做二次元文化的綜藝,就認認真真的用二次元的方式來表達,別搞三次元的選秀模式。」  為了把虛擬偶像這種新生事物推向大眾,愛奇藝為《跨次元新星》設計了一個接近於真人選秀綜藝的模式,並且在競演過程中加了相當多的「戲」。
  • 這屆虛擬偶像,已經淪為資本的「打工人」了?
    「這哪是虛擬偶像選秀,明明是『程式設計師101』。」 「要做二次元文化的綜藝,就認認真真地用二次元的方式來表達,別搞三次元的選秀模式。」 為了把虛擬偶像這種新生事物推向大眾,愛奇藝為《跨次元新星》設計了一個接近於真人選秀綜藝的模式,並且在競演過程中加了相當多的「戲」。
  • 中國虛擬偶像/虛擬人IP全掃描:形象篇
    最近,我和團隊一起做了近兩個月的虛擬偶像產業研究工作,希望撰文做一個整體解讀。  先簡單回顧中國虛擬偶像的早期發展史:  2001年 中國首位虛擬偶像青娜2004年 按港颱風格打造的首位虛擬明星E欣欣2011年 虛擬明星東方桅子2012年 虛擬歌姬洛天依2017年 虛擬偶像團體安菟出道2017年 首位虛擬主播小希  下面,我將虛擬偶像(虛擬人)的形象分成幾大類別,一一來說。
  • 虛擬偶像正在「野蠻生長」
    其中顯示,在國內,95後的群體規模已接近2.5億,佔整體網民的52%,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的中堅力量。95後至05後二次元用戶滲透率達64%。2020年,Z世代年輕人預計將佔據所有消費者的40%。截至目前,我是不白吃官方在抖音平臺共發布作品407個,積累粉絲超過1400萬,獲贊超過2億。在我是不白吃IP看漲後,作為為虛擬主播提供技術支持和MCN運營的邁吉客科技,在5月獲得了其今年的第一筆融資。本輪融資由博將資本領投,加上此前披露的盛景嘉成Pre-B輪投資,B輪總融資金額超過億元人民幣。
  • 誰在為虛擬偶像「氪金」?
    初音未來發專輯、洛天依開演唱會、王者榮耀男團拿代言、葉修跨次元直播帶貨、魏無羨成中國科舉博物館「國風合伙人」,真人能做的,「虛擬偶像」一點也不少。 人工智慧、虛擬成像以及5G技術的賦能,使得不以實體形式存在的虛擬偶像類型迭代加速,虛擬次元與真實世界的邊界逐漸被模糊。
  • BAT做不好虛擬偶像-新聞頻道-和訊網
    同期,阿里巴巴去年年底投資B站後,雙方達成多項合作,虛擬主播淘寶帶貨也在不斷試水。騰訊則動作更豐富了,仿佛哪個跟泛娛樂相關的業務不做虛擬偶像就要被除名了一樣。QQ音樂打造的虛擬歌手——祝眠,PR話術是「全網首位由音樂平臺推出的虛擬偶像」;QQ炫舞虛擬偶像星瞳與楊麗萍跨界合作孔雀舞,與劉柏辛合作主題曲《瞳雀》。
  • 中國偶像選秀市場被"芒果系"承包了
    東方系則以田明、車澈、楊文紅、袁雷為代表,製作的音綜有《中國有嘻哈》《中國新說唱2018》《中國新說唱2019》《這就是原創》《一起樂隊吧》《我是唱作人》《即刻電音》等,內容更偏垂直類。可以看到,除了《中國有嘻哈》《中國新說唱2019》《中國新說唱2020》《一起樂隊吧》《樂隊的夏天》等垂直類選秀綜藝外,偶像選秀市場幾乎被芒果系全盤承包,優酷的《以團之名》《少年之名》、愛奇藝的《偶像練習生》《青春有你》《青春有你2》、騰訊的《創造101》《創造營2019》《創造營2020》《明日之子》《明日之子2》《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均由芒果系團隊主導。
  • 虛擬偶像經濟正當紅
    作者|李文鳳看膩了形形色色的真人偶像選秀之後,虛擬偶像開始逐漸進入各大內容平臺的視線。9月初,虎牙宣布發起"虛擬歌手百萬BUFF出道計劃",幫助虛擬形象實現偶像夢想;隨後摩登天空又宣布與虛擬偶像服務商萬像文化成立虛擬音樂藝人廠牌「No Problem」;而在今年更早時間,愛奇藝官宣將推出虛擬人物才藝競賽節目《跨次元新星》。
  • 唐九洲同框約戰虛擬偶像,在線闢謠:非本人,勿cue
    事實上,這恰是一檔虛擬偶像選秀,每一期都能看到金錢在燃燒。虛擬偶像的魅力虛擬偶像和真人偶像有著巨大的區別,往往一個虛擬偶像的背後是一整個團隊的運作。全球知名虛擬偶像初音未來憑藉一首《甩蔥歌》火遍大江南北,她就像真人一樣貫穿現實世界,真正做到了次元突破。哪怕是對二次元不熟悉的人,也對這個名字有所印象。
  • 虛擬偶像出道,技術「造星」推動下的粉絲經濟
    不過,隨著近年人工智慧技術的迅速發展與普及,虛擬偶像產業真正迎來爆發期,眾多虛擬偶像打破次元壁,進入三次元世界,成為文娛領域中的新現象。 關鍵詞:虛擬偶像 AI 感知技術 語音合成 近幾年,《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明星選秀節目,將蔡徐坤、楊超越、孟美岐等一眾年輕人推上舞臺。
  • 虛擬偶像進軍綜藝市場,虛擬造星時代已來?
    文/陳根在真人選秀盛行的當下,國內的虛擬偶像們也開始進軍綜藝市場。不久前,由愛奇藝推出的虛擬偶像選秀節目《跨次元新星》在愛奇藝平臺獨播上線。《跨次元新星》集結了來自樂華娛樂、絲芭傳媒、黑金娛樂、齊鼓文化等眾多公司的虛擬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