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偶像PK現實偶像,哪個更能發揮粉絲經濟效應?

2020-12-06 澎湃新聞

原創 寧缺 松果財經 收錄於話題#大文娛5#產業觀察6

虛擬偶像真的能壓倒真人偶像嗎?

文|寧缺

最近,韓國娛樂巨頭SM公司推出的虛擬偶像女團aespa抄襲英雄聯盟虛擬偶像女團K/DA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

虛擬偶像的高光時刻真的來了嗎?虛擬偶像和現實偶像,哪個更能發揮粉絲經濟效應?哪個能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呢?

粉絲經濟是什麼?

在現實偶像中如何表現的?

粉絲經濟泛指架構在粉絲和被關注者關係之上的經營性創收行為,是一種通過提升用戶黏性並以口碑營銷形式獲取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的商業運作模式。在媒介創造的虛擬環境中讓粉絲們充分調動情緒,產生情緒化的模仿和順從行為,繼而產生付費行為。

為愛豆打榜,參加應援活動,買周邊,為偶像代言的產品衝銷量,支持偶像本人作品和衍生商品(專輯/單曲/影視作品/商品代言/雜誌/報導)是真人偶像中常見的粉絲經濟變現方式。

拿爆火的真人偶像舉例,範丞丞僅憑一張微博自拍淨賺480萬;王一博僅今年2到6月就新籤約15個新品牌代言,在2020年第二季度商業價值排行榜排名第一。肖戰單曲《光點》在冷啟動下線上發售僅四天,輕鬆破億創造紀錄。

這一系列奇蹟般的數據都是由真人偶像帶來的,藝恩根據全網數據預估,2020年中國偶像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其中由粉絲情感化消費帶來的收入約500億。

但是,粉絲經濟卻不止真人偶像這一種,網際網路突破了時間、空間上的束縛,粉絲經濟被寬泛地應用於網紅,主播,虛擬偶像等多領域。根據艾瑞諮詢與IMS天下秀發布的《中國紅人經濟商業模式及趨勢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粉絲經濟關聯產業市場規模超過3.5萬億元,同比增長24.3%,預計2023年將超過6萬億。

正是趁著這一風勢,虛擬偶像也逐漸走到了臺前,近日,韓國娛樂巨頭SM公司推出的虛擬偶像女團aespa的MV被曝抄襲K/DA女團的《POP STAR》,導致了aespa的新歌《Black Mamba》被刷到1.9分的低分。

韓國SM公司在全球娛樂圈中頗有讚譽,可以算是偶像行業的風向標。曾經的韓國明星也風靡大陸,如今旗下的虛擬偶像團體卻被曝抄襲英雄聯盟虛擬偶像女團K/DA,這當中釋放了什麼信號呢?

虛擬偶像女團K/DA勝在哪裡?

相較於其他的虛擬偶像,K/DA的優勢很大程度上就在於《英雄聯盟》在全球內擁有的眾多粉絲,很多人將遊戲裡的英雄夢折射在女團身上。

根據《2020年中國粉絲經濟市場發展規模現狀及未來前景分析報告》顯示,追星群體的年齡趨於年輕化。"90後"群體中追星族佔比僅26.78%,"95後"中的比例上升至50.82%,而"00後"則有7成認為自己屬於追星一族。

而Z世代對二次元事物的喜愛度更甚。根據艾瑞數據統計,2019年中國動漫行業總產值達到1981億,泛二次元用戶規模達到3.9億。喜愛動漫文化、願意消費動漫產品的群體會進一步擴大,二次元文化也將逐漸從"亞文化"變成"主流文化"。

和真人偶像一樣,9月29日,K/DA開啟了連續五周的應援活動,粉絲們紛紛在小紅書、微博、B站、快手、鬥魚等平臺上攜帶話題發布相關內容,或者觀看、點讚、轉發相關內容。為偶像博熱度,再加上本身歌曲質量高又在各大活動上的頻繁露面,K/DA很快在虛擬偶像中出圈。

不僅能夠與粉絲互動交流、K/DA女團在人設個性上也越來越豐富,在變現能力上也越強,直播、商演、代言樣樣都行。業內人稱K/DA是更加接近真人偶像的虛擬偶像3.0。

而在娛樂圈中,虛擬偶像也成了各大娛樂公司力捧的對象。愛奇藝的《跨次元新星》是首部虛擬偶像綜藝節目,也是各家娛樂公司在虛擬偶像市場的試水。齊鼓文化、樂華娛樂紛紛到場,更有明顯藝人為其站臺。

在像K/DA這樣的虛擬偶像收穫掌聲的同時,真人偶像所面臨的挑戰其實也與日俱增。未來在娛樂公司的推動下,虛擬偶像與真人偶像的碰撞火花會更加激烈。

虛擬偶像真的能壓倒真人偶像嗎?

根據《2019年虛擬偶像觀察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目前有4.9億中國人對ACG(動畫、漫畫和遊戲)感興趣,全國有3.9億正在關注虛擬偶像,或者正在關注虛擬偶像的路上。中國二次元用戶閨蜜達4.9億,二次元圈層人數仍在逐年擴大。

虛擬偶像是基於算法,通過繪畫、動畫、CG技術等,在虛擬、現實場景中實現非真人的歌舞表演,自虛擬偶像概念問世以來,形式幾經更新迭代,今天的虛擬偶像已經成為了科技同商業、文化完美結合的一種產物。

它們有的來自於遊戲,有的來自於動漫,有的來自於自媒體。虛擬偶像相比於真人偶像來說有很多優點,他們/她們不會老,安全可靠,人設永遠不會崩,可塑性很強,自帶各種技能,還能與粉絲共創。而在真人偶像中,明星一旦出現負面新聞那給資本帶來的傷害是無法估量的。

而在技術、生態不斷完善的同時,虛擬偶像也來到了新戰場上。

在直播帶貨大火的今年,虛擬偶像也加入了主播陣營:上海禾念公司旗下的6位虛擬偶像在天貓青年實驗室的直播間,為博士倫、美的等品牌進行帶貨;洛天依以女性用品帶貨官的身份在淘寶直播間帶貨,當晚直播在線觀看人數一度高達630多萬。

虛擬偶像鼻祖"初音未來"成為"淘寶人生次元大使"人氣值已經達到了 2406 萬。虎牙虛擬主播"畫粵"也身披廣繡,化身直播帶貨小能手……

虛擬偶像可以唱歌跳舞、參加選秀、講相聲、做品牌代言人、直播帶貨,在某種程度上說,真人偶像可以做的事虛擬偶像都可以做到。

那麼虛擬偶像真的能壓倒真人偶像嗎?

在培養成本上,虛擬偶像比一個真人偶像的價格高得多,業內人士指出,虛擬偶像製作一首歌時長的3DCG視頻,成本就要在十萬元左右;如果結合歌曲、舞蹈以及MV內容,成本即可達100萬元;如果要舉辦虛擬偶像的專場演唱會,成本高達2000萬。

在經濟效應上,目前來說市場上也更加偏愛真人偶像的,畢竟在粉絲數量上,明星經濟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可挖掘。而我國目前的30多位虛擬偶像中,只有洛天依才算勉強盈利。

偶像的換代往往是跟隨技術革命的。30年代,隨著電影的發展,傳播力更強的電影明星取代了戲曲明星。80年代,隨著電視的普及,傳播力更強,成本更低的電視明星取代了電影明星。近五年,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直播平臺,短視頻平臺興起,網紅主播們成為新的紅人經濟。

而虛擬偶像能夠給粉絲用戶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商品和服務,市場空間不可小覷。隨著未來動作捕捉技術和機器人情感分析的進步。虛擬偶像很可能超過真人偶像。

但是目前來說,虛擬偶像還存在一些無法解決的痛點:首先,虛擬偶像的受眾還不是特別廣,需要教育市場提高認知,出圈成本高;其次,目前新的虛擬偶像產品差異化不大,不能充分調動粉絲情緒;另外,在技術上門檻較高,即便是頭部公司也不能做的很好。

虛擬偶像的生死靠什麼決定?

娛樂公司為什麼要花大力氣在虛擬偶像身上?

對於真人偶像來說,經濟公司就是自己命運的主宰,即便是再紅的明星,也不敢違背經濟公司的命令,一旦被雪藏,藝人前途將不堪設想。

那麼虛擬偶像的生死靠什麼來決定呢?

技術是決定虛擬偶像生死的最關鍵因素。虛擬偶像是技術進步的產物,需要先進的建模技術以及動作和面部表情捕捉軟體。

儘管英雄聯盟虛擬偶像女團K/DA擁有一眾粉絲,但在成員卡莎的"DRUM GO DUM"概念視頻中,也有眾多粉絲表示不滿:稱其只是在三次元MV裡插入卡莎的照片,根本不是概念視頻。

可以說,粉絲們對於模型以及動作、表情的關注非常高,但國內並沒有優秀的動作捕捉和面部表情捕捉的硬體和後臺技術,技術整合難度非常大,而且完成動作捕捉後還要對虛擬偶像進行大量的手工數據修復,成本也很高。

另外,在虛擬偶像呈像的介質方面,對於場地、設備、明暗環境、執行團隊的要求很高,目前還無法做到無障礙交互,在這方面中國市場要做的還有很多。

中國本土虛擬偶像市場尚處於萌芽階段,玩家們蜂擁而至,都想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如今的商業化環境中,絕大多數客戶還是對真人明星的流量十分依賴,對虛擬偶像的合作投入還在嘗試階段,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粉絲力量的壯大,說不定哪天就變了呢?

本文來源:松果財經,如需轉載松果財經原創文章,請點擊公眾號菜單聯繫我們!

原標題:《【產業觀察】虛擬偶像PK現實偶像,哪個更能發揮粉絲經濟效應?》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從虛擬偶像默默醬,看二次元「粉絲經濟」
    原來,這次合作的契機來源於默默醬在抖音發布的一支視頻,視頻中默默醬被複印掃描呈現,並在複印機上完成了一支熱舞,整個形象躍然「機」上,立體生動毫無違和感,映射在背後機蓋上的倒影細節更加深了一份現實存在的真實度。
  • 虛擬偶像經濟正當紅
    同樣是在今年上半年,國內塑造虛擬偶像的萬像文化、鮮衣怒馬、虛擬IP運營商一幾文化,也先後完成數百萬元的天使輪融資。不論國內外,市場都對虛擬偶像抱以極大的樂觀,在如今影視、動漫產業整體低迷的大環境下,虛擬偶像產業會成為泛文娛經濟的新火車頭嗎?
  • 虛擬偶像出道,技術「造星」推動下的粉絲經濟
    不過,隨著近年人工智慧技術的迅速發展與普及,虛擬偶像產業真正迎來爆發期,眾多虛擬偶像打破次元壁,進入三次元世界,成為文娛領域中的新現象。 關鍵詞:虛擬偶像 AI 感知技術 語音合成 近幾年,《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明星選秀節目,將蔡徐坤、楊超越、孟美岐等一眾年輕人推上舞臺。
  • 百科 | 從「初音未來」到「洛天依」,虛擬偶像何以獲得眾多粉絲追捧
    當依賴粉絲經濟的真人偶像產業越來越容易陷入危機,部分從業者已在開拓虛擬偶像市場。廣義上的虛擬偶像,指的是用數字形式呈現的藝人。說道虛擬偶像,不得不從二次元文化開始講起,20世紀80年代後,二次元文化從日本進入到國內後得到了長足發展。
  • 虛擬偶像出道,技術「造星」推動下的粉絲經濟|人工智慧|miquela|二...
    By 超神經內容提要:虛擬偶像產業起步並不晚,第一個虛擬偶像早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已誕生。不過,隨著近年人工智慧技術的迅速發展與普及,虛擬偶像產業真正迎來爆發期,眾多虛擬偶像打破次元壁,進入三次元世界,成為文娛領域中的新現象。
  • 虛擬偶像泛化下 IDG解讀洛天依背後的風口
    像洛天依這樣的虛擬偶像,廣義上指的是用數字形式呈現的藝人。 受益於社會科技進步,虛擬實境技術與二次元文化也催生了虛擬偶像的發展,虛擬偶像的誕生正逐漸改變傳統人們對偶像的認知。2007年虛擬偶像「初音未來」的出現,很快引爆了粉絲經濟效應。這個最早誕生於日本的虛擬偶像有著幾近完美的人設,不僅會三種語言,在全世界也擁有超過六億的粉絲。
  • 火熱的虛擬偶像
    「虛擬偶像」一詞來源於日本,是通過繪畫、動畫、CG等形式製作,在網際網路等虛擬場景或現實場景進行歌手活動,他們與真實的偶像最大的區別就是:「虛擬偶像」本身並不是以實體形式存在,而是通過全息技術完成網絡空間與現實空間的互動。
  • IDG解讀虛擬偶像泛化 或成未來商業新風口
    2020 年,在疫情影響下,直播與虛擬偶像的結合,讓虛擬偶像正在成為新的風口,從原先僅限於二次元核心圈,迅速泛化,往更寬闊的圈層擴張。虛擬偶像的崛起靠什麼技術?虛擬偶像究竟有多大市場?在這個大促日,通過看清這種新現象背後的那些趨勢,希望你能開開腦洞:未來直播帶貨等其他場景,都會是虛擬人物做主角嗎?近日,洛天依亮相天   貓全明星直播間。
  • 誰在為虛擬偶像「氪金」?
    初音未來發專輯、洛天依開演唱會、王者榮耀男團拿代言、葉修跨次元直播帶貨、魏無羨成中國科舉博物館「國風合伙人」,真人能做的,「虛擬偶像」一點也不少。 人工智慧、虛擬成像以及5G技術的賦能,使得不以實體形式存在的虛擬偶像類型迭代加速,虛擬次元與真實世界的邊界逐漸被模糊。
  • 何為二次元偶像?為什麼近些年二次元偶像比起現實偶像,更受青睞
    二次元偶像廣義上指的是動畫偶像,漫畫偶像,遊戲偶像,虛擬偶像的統稱,不包括Vtuber【虛擬主播】,因為虛擬主播終究還是要用中之人【動畫形象背後的真人】扮演,只是以3D模型或Live2D形式出現而已。而初音未來以及之後的洛天依則又是另一種形式的二次元偶像,也可稱作虛擬偶像,他們並沒有狹義上的聲優進行配音,也不會專門推出一部TV動畫來講述故事,只是作為軟體,給無數音樂愛好者製作音樂,之後隨著虛擬偶像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官方也不像其他企劃一樣讓聲優出場,而是利用全息技術讓虛擬偶像親自在演唱會上表演。
  • 二次元虛擬偶像VS現實真人偶像,究竟有多大區別,各自有什麼魅力
    縱使不擅社交,虛擬偶像可以協助表達自己,以此擁有良好的社交活動並建立自信與人脈,獲得更多外在的支持。比起努力地向外闡述虛擬偶像的好,對粉絲而言,回頭細數著自己接觸虛擬偶像後的改變,我想這就是虛擬偶像的最大魅力也說不定。
  • 虛擬偶像發展史:虛擬偶像,會有光明的未來嗎?
    這兩位代表不僅具有極高的市場佔有率和超高人氣,且對虛擬偶像發展的進程和方向,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007年作為世界首個真正意義上的虛擬偶像初音未來誕生了,她的原型是一個用於語音合成技術的音源庫。她的獨特之處是奠定了虛擬偶像的養成型孵化模式。粉絲直接參與創造價值,並進行線上分享和傳播。
  • 虛擬主播:二次元、粉絲文化和數位技術共造的新偶像
    學者哈拉維有言,賽博格想像和物質現實的濃縮現象,既是虛構的事物,也是活生生的經驗。具體而言,虛擬主播是一種典型的人造物,是被設計出的虛擬偶像,其虛擬性不言而喻,但另一個事實在於,其擁有的龐大粉絲和直播過程、視頻生產中的交互性,體現出了虛擬角色與真實粉絲之間的社會互動,從這一點說,它既是虛擬的,也是現實的,人設是虛擬的,但粉絲和粉絲投入的情感,以及虛擬角色背後的行為,都是現實的。
  • 誰在為虛擬偶像「氪金」?|偶像|洛天依|無限王者團|初音未來|二...
    初音未來發專輯、洛天依開演唱會、王者榮耀男團拿代言、葉修跨次元直播帶貨、魏無羨成中國科舉博物館「國風合伙人」,真人能做的,「虛擬偶像」一點也不少。人工智慧、虛擬成像以及5G技術的賦能,使得不以實體形式存在的虛擬偶像類型迭代加速,虛擬次元與真實世界的邊界逐漸被模糊。
  • VTuber爆紅,虛擬偶像新紀元要來了?
    顯然,虛擬偶像的吸金力不容小覷,而分析其能夠成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1、二次元經濟越來越好做不難發現,在現如今的年輕人中,二次元宅男宅女的比例越來越高,線上的各種宅劇、動漫、二次元遊戲,線下的漫展、cosplay活動都越來越多,反映了二次元經濟的生意正在越來越好做
  • 虛擬偶像前世今生:從初音到絆愛再到MOMO醬
    如果說這項駭人的數字可能還只是日本社會的一項特有現象,那麼在年輕人中普遍存在的職場壓力、經濟負擔,都市孤島感,都成為了虛擬偶像需求量暴漲的一個原因。虛擬偶像成為了他們對外宣洩情緒的一個出口,通過陪伴及參與其中的代入感讓粉絲心理和情感得到慰藉。
  • 虛擬偶像經濟正當紅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不論國內外,市場都對虛擬偶像抱以極大的樂觀,在如今影視、動漫產業整體低迷的大環境下,虛擬偶像產業會成為泛文娛經濟的新火車頭嗎? 眼花繚亂的虛擬角色 虛擬角色們的經濟價值令無數資本窺見商機,在國內,各色虛擬角色也如雨後春筍紛紛冒出,搶佔市場。
  • 男性虛擬偶像尷尬出道,粉絲們真的會傻乎乎的掏錢嗎?
    前兩天,日本著名經紀公司傑尼斯事務所宣布公司首個虛擬偶像組合正式出道。旗下出道的偶像組合大多都取得很好的成績,獲得許多的粉絲。其中更不乏有多個堪稱國民愛豆,俘虜了日本甚至海外無數粉絲。拋開傑尼斯這個三次元偶像事業團體來看,此時一腳踏進二次元虛擬偶像坑中來,並不一定能站得住腳跟。相對於現實偶像,存在於二次元中的虛擬偶像有其自身特有的優勢。容易控制,人設不會垮;不會變老,容顏永駐,更不會生病;表裡如一,永不戀愛結婚。
  • 電商直播風暴來了 AI虛擬偶像PK李佳琦 薇婭
    AI虛擬偶像直播帶貨火了? 洛天依、樂正綾等AI虛擬偶像直播賣貨火了,是消費者因新鮮感產生的三分鐘熱度,還是因AI虛擬偶像直播帶貨更優於真人直播帶貨?市場分析結果更傾向於前者。 一來,AI虛擬偶像直播帶貨更像一次粉絲狂歡活動,某種程度上增加了品牌傳播及商品銷售的渠道,但在商品價值的呈現上,AI虛擬偶像帶貨有相當大的基因缺陷。 且知名度高的虛擬偶像才有商業化價值,由此AI虛擬偶像帶貨規模化的可能性較小。
  • 618大促:虛擬偶像直播帶貨火了,洛天依們的商業前景如何?
    其實在亮相天貓直播間之前,洛天依還出現在了李佳琦的直播間,成為首位帶貨的虛擬偶像。洛天依首次帶貨就有近300萬人觀看。像洛天依這樣的虛擬偶像,廣義上指的是用數字形式呈現的藝人。受益於社會科技進步,虛擬實境技術與二次元文化也催生了虛擬偶像的發展,虛擬偶像的誕生正逐漸改變傳統人們對偶像的認知。2007年虛擬偶像「初音未來」的出現,很快引爆了粉絲經濟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