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為期5天的全省「青繡」提升行動計劃及刺繡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專題培訓班在西寧圓滿結束。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呂霞同志出席開班儀式並作動員講話。廳二級巡視員張佔明及相關處室負責人為新認定的30名省級刺繡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頒發了證書。來自全省各市州文旅部門、非遺項目保護單位、省非遺保護協會、省刺繡行業協會負責人及刺繡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70餘人參加培訓。
此次培訓旨在深入貫徹落實「青繡」提升「八個一工程」,總結全省刺繡類非遺項目保護傳承發展成果,加強刺繡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隊伍建設,鼓勵引導刺繡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推動「青繡」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青繡」在助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一優兩高」戰略實施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主要呈現以下亮點。
一是圍繞中心,突出主題。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青繡」提升「八個一工程」決策部署,深化認識,凝聚共識,明確思路,高位推進。在認定30名刺繡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展「青繡」資源大調查、研發「青繡」宣傳防疫荷包的工作基礎上,結合「青繡」傳承後勁不足、創新研發力量薄弱的短板,圍繞「青繡」提升行動計劃主題,舉辦有針對性的培訓,切實增強「青繡」傳承後勁。
二是合理安排,精心準備。堅持疫情防控與培訓工作兩手抓,兩不誤。在專文報請廳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同意後,合理安排,精心準備。培訓前多次督導酒店對會議室、住宿房間進行消毒、通風,對考察車輛、觀摩工坊等實施消殺工作。培訓期間,安排專人測量體溫,學員錯峰籤到進入教室,合理安排座位,嚴格落實間隔1米就坐、用餐及全程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
三是課程豐富,學用結合。突出針對性、實用性,重點安排非遺相關法律法規解讀、傳承人的權利與義務、非遺保護成果與實踐,青海刺繡傳統紋樣解讀、「青繡」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專題授課,並通過座談交流、觀摩考察「青繡」工坊,刺繡類非遺項目及傳承人實踐案例分享,極大地豐富了教學課程,調動了學員的積極性,提高了傳承人的實踐能力,增強了文化自信,達到了培訓預期的目標。
四是觀摩考察,開拓眼界。結合部分代表性傳承人走出去機會少,眼界思路不寬,創新研發能力不強、市場研判能力弱等問題,專門安排學員實地考察「青繡」工坊及「青繡」文創企業的產品研發、生產及市場銷售等,學員們面對研發的絲巾、胸針、首飾盒、皮包、文具、服裝等琳琅滿目的產品時,由衷發出感嘆「以前只知道傳承祖輩留下的刺繡技藝,並不知道這些刺繡紋樣還能運用到這麼多的生活用品上去,這次真的開了眼界」。特別是在互助縣素隆姑刺繡公司考察觀摩時,企業負責人當場向培訓班學員分配了產品訂單,給傳承人帶來了極大的鼓勵。
五是座談研討,深入交流。針對當前「青繡」保護傳承發展實踐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圍繞學員個人創新創業經歷,保護傳承實踐經驗,目前存在的困難、問題及對「青繡」發展的意見建議等安排了專題交流座談。大家踴躍發言,歷時3小時,談經歷、談成長、談心聲、談期待。通過座談,學員們進一步了解了項目保護單位及傳承人的職責及基層「青繡」保護傳承發展現狀,增強了傳承人隊伍的向心力,凝聚力,為齊心協力共同推動「青繡」保護傳承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大家紛紛表示,廣大繡娘趕上了好時代,遇上了好政策,要潛心刺繡,深入挖掘本地、本村的「青繡」針法和種類,帶好隊伍,奮力繡出自己的美好生活。
下一步,省文化和旅遊廳將鞏固利用培訓成果,結合實際,強化非遺項目及傳承人名錄體系建設。特別是補齊市州級、縣區級名錄缺失的短板,將具有代表性的刺繡類項目納入各級非遺名錄。儘快實施《「青繡」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強「青繡」人才隊伍建設,依託各類培訓平臺,開展「青繡」藝人的整建制培訓,切實提升傳承人群的傳承和實踐能力。加大對「青繡」企業扶持力度,積極出臺政策,對接資金,扶持「青繡」企業發展壯大。開展系列「青繡」宣傳展示活動,通過舉辦「青繡」荷包節、沿黃九省區刺繡大展、全省刺繡大賽暨大展,推廣「青繡」優秀實踐案例,持續提升「青繡」知名度和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