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傳承人培訓 增強青繡傳承後勁---全省「青繡」提升行動計劃及...

2020-12-25 新華網青海站

    日前,為期5天的全省「青繡」提升行動計劃及刺繡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專題培訓班在西寧圓滿結束。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呂霞同志出席開班儀式並作動員講話。廳二級巡視員張佔明及相關處室負責人為新認定的30名省級刺繡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頒發了證書。來自全省各市州文旅部門、非遺項目保護單位、省非遺保護協會、省刺繡行業協會負責人及刺繡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70餘人參加培訓。

    此次培訓旨在深入貫徹落實「青繡」提升「八個一工程」,總結全省刺繡類非遺項目保護傳承發展成果,加強刺繡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隊伍建設,鼓勵引導刺繡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推動「青繡」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青繡」在助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一優兩高」戰略實施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主要呈現以下亮點。

    一是圍繞中心,突出主題。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青繡」提升「八個一工程」決策部署,深化認識,凝聚共識,明確思路,高位推進。在認定30名刺繡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展「青繡」資源大調查、研發「青繡」宣傳防疫荷包的工作基礎上,結合「青繡」傳承後勁不足、創新研發力量薄弱的短板,圍繞「青繡」提升行動計劃主題,舉辦有針對性的培訓,切實增強「青繡」傳承後勁。

    二是合理安排,精心準備。堅持疫情防控與培訓工作兩手抓,兩不誤。在專文報請廳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同意後,合理安排,精心準備。培訓前多次督導酒店對會議室、住宿房間進行消毒、通風,對考察車輛、觀摩工坊等實施消殺工作。培訓期間,安排專人測量體溫,學員錯峰籤到進入教室,合理安排座位,嚴格落實間隔1米就坐、用餐及全程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

    三是課程豐富,學用結合。突出針對性、實用性,重點安排非遺相關法律法規解讀、傳承人的權利與義務、非遺保護成果與實踐,青海刺繡傳統紋樣解讀、「青繡」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專題授課,並通過座談交流、觀摩考察「青繡」工坊,刺繡類非遺項目及傳承人實踐案例分享,極大地豐富了教學課程,調動了學員的積極性,提高了傳承人的實踐能力,增強了文化自信,達到了培訓預期的目標。

    四是觀摩考察,開拓眼界。結合部分代表性傳承人走出去機會少,眼界思路不寬,創新研發能力不強、市場研判能力弱等問題,專門安排學員實地考察「青繡」工坊及「青繡」文創企業的產品研發、生產及市場銷售等,學員們面對研發的絲巾、胸針、首飾盒、皮包、文具、服裝等琳琅滿目的產品時,由衷發出感嘆「以前只知道傳承祖輩留下的刺繡技藝,並不知道這些刺繡紋樣還能運用到這麼多的生活用品上去,這次真的開了眼界」。特別是在互助縣素隆姑刺繡公司考察觀摩時,企業負責人當場向培訓班學員分配了產品訂單,給傳承人帶來了極大的鼓勵。

    五是座談研討,深入交流。針對當前「青繡」保護傳承發展實踐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圍繞學員個人創新創業經歷,保護傳承實踐經驗,目前存在的困難、問題及對「青繡」發展的意見建議等安排了專題交流座談。大家踴躍發言,歷時3小時,談經歷、談成長、談心聲、談期待。通過座談,學員們進一步了解了項目保護單位及傳承人的職責及基層「青繡」保護傳承發展現狀,增強了傳承人隊伍的向心力,凝聚力,為齊心協力共同推動「青繡」保護傳承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大家紛紛表示,廣大繡娘趕上了好時代,遇上了好政策,要潛心刺繡,深入挖掘本地、本村的「青繡」針法和種類,帶好隊伍,奮力繡出自己的美好生活。

    下一步,省文化和旅遊廳將鞏固利用培訓成果,結合實際,強化非遺項目及傳承人名錄體系建設。特別是補齊市州級、縣區級名錄缺失的短板,將具有代表性的刺繡類項目納入各級非遺名錄。儘快實施《「青繡」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強「青繡」人才隊伍建設,依託各類培訓平臺,開展「青繡」藝人的整建制培訓,切實提升傳承人群的傳承和實踐能力。加大對「青繡」企業扶持力度,積極出臺政策,對接資金,扶持「青繡」企業發展壯大。開展系列「青繡」宣傳展示活動,通過舉辦「青繡」荷包節、沿黃九省區刺繡大展、全省刺繡大賽暨大展,推廣「青繡」優秀實踐案例,持續提升「青繡」知名度和美譽度。

相關焦點

  • 保護傳承「青繡」 助力脫貧攻堅
    青海各族刺繡藝人用靈巧的手指創造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30萬各民族刺繡藝人用一針一線繡出了對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景。  「青繡」是展示青海民族團結進步、綠色發展、民族文化的窗口,更帶動了廣大農牧民脫貧增收。在「青繡」的發展過程中,湧現出了一批「青繡」代表性傳承人和省級「青繡」扶貧就業工坊,展現了「青繡」的風採和魅力。
  • 青海省出臺2020年文化旅遊業工作要點 推進青繡非遺傳承
    在非遺保護傳承上,通知指出要推進青繡「八個一」工程,制定出臺《「青繡」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辦好沿黃九省區刺繡藝術大展。通知要求加強國家級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加快兩個國家級和三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   在文化和旅遊項目建設上,意見提出推進循化撒拉爾水鎮、澤庫和日景區、河湟文化旅遊產業園、可可西裡文化產業園等項目建設。
  • 讓「青字號」品牌愈發閃亮
    據介紹,通過品牌日系列活動,展示了青海省品牌發展新形象,強化了青海省「生態」印象,擴大了青海省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遴選、參展活動提升了企業品牌發展意識,激發了重點品牌信心,鼓勵企業更加積極主動融入世界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潮流,引領消費升級,推動個性化、多樣化、高端化、體驗式消費,進一步樹立了自主品牌消費信心,凝聚了全省品牌發展共識。此外,此次品牌日系列活動促進了品牌發展合作交流。
  • 48歲滿繡非遺傳承人,耗時一個月,打造精美BJD娃衣
    都說繡著「富貴牡丹」的旗袍不夠時尚,但是在潮流玩具裡融入非遺元素,是不是也蠻有格調?滿族刺繡非遺傳承人 桑菊今天,比耶想給大家介紹一位別具匠心「娃圈太太」(製作BJD娃娃服飾的人)——48歲的桑菊,滿族刺繡的非遺傳承人,正在用年輕人喜愛的新潮玩法,實現著傳統技藝的「破圈」之旅。
  • 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創業培訓「馬蘭花計劃」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近日印發文件,決定面向有創業意願和培訓需求的城鄉各類勞動者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創業培訓「馬蘭花計劃」(以下簡稱「馬蘭花計劃」)。馬蘭花計劃到底是什麼?圖片來源於人社部《關於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創業培訓「馬蘭花計劃」的通知》(人社部函〔2020〕109號)印發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 「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大布江拼布繡:充滿鄉土氣息,傳承愛與美好祝願
    近日,張新發「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欄目組來到郴州永興,與大布江拼布繡傳承人一起欣賞大布江拼布繡的美好。製作物件充滿鄉土氣息 助300名婦女在家就業郴州永興大布江鄉地處羅霄山脈,當地人過著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
  • 三都水族馬尾繡代表傳承人登上央視並獲獎!
    三都水族馬尾繡代表傳承人登上央視並獲獎!韋應利作為水族的馬尾繡代表傳承人,她表示將通過與明星同臺演出、登錄央視等高端舞臺來展示、宣傳、推廣水族文化,旨在讓世界知道這一獨特的民族瑰寶。您是否會有疑問,何為馬尾繡?現在小編就來為您解答!
  • 海南舉辦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保護工作座談會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19日消息(記者 陳望)11月19日上午,作為2020年海南錦·繡世界文化周系列活動之一的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保護工作座談會在海口舉行,圍繞「傳承實踐 創新發展」主題展開了經驗交流。
  • 「慶陽香包」:一針一線繡出幸福生活
    刺繡女工圍坐在一張大桌前,一邊熟練地繡著各種圖案,一邊時不時地與指導老師交流。一針一線繡出「詩和遠方」,靈巧雙手帶來幸福生活。開邊鎮開邊村的王旭霞今年47歲,是慶陽香包繡制技藝的縣級代表性傳承人,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目前,她在扶貧車間利用空閒時間幹活,每個月有400元到500元的收入。她家在2017年實現脫貧。
  • 時代記憶:一幅馬尾繡,講述古老的水族故事——非遺傳承人潘懈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本期非遺傳承匠人:潘懈,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潘懈,,1978年出生於三都縣中和鎮三洞社區,現為水族馬尾繡製作和織布技藝傳承人,三都縣安娜娜馬尾繡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尾繡,一項水族最為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刺繡工藝。
  • 傳統實踐 藍染傳承丨@她創業計劃——藍染技能培訓項目成功舉辦!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在這金秋九月,有上百位婦女來到涼山州西昌市四合鄉,在這裡她們度過了收穫滿滿的一天……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主辦的2020年@她創業計劃——藍染技能培訓項目,分別於2020年9月19日、2020年9月28日在涼山州西昌市四合鄉舉辦了2期藍染技能培訓班,通過前期的宣傳和動員,共有110名婦女參加,由彝族藍染技藝傳承人米金紅擔任主講和技術指導老師。
  • 彝繡技藝培訓 託起5000餘名貧困婦女的脫貧奔康夢
    愛心幫扶120多家省級直屬機關送來愛心訂單「目前,已收到120多家省直屬機關的彝繡產品訂單,源源不斷的訂單,進一步增強了彝族貧困婦女脫貧奔康的信心。通過學習掌握彝繡技藝,讓更多的彝族婦女背著孩子、抱著娃,實現居家靈活就業,有尊嚴地脫貧致富。」
  • 宋水仙:用馬尾繡繡出精彩人生
    作為唯一的水族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馬尾繡傳承人、貴州省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非遺協會主席,宋水仙今年是第三次參加全國兩會。馬尾繡是水族婦女獨創的一種手工刺繡技藝,是水族地區一種現存最古老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藝術。2006年,水族馬尾繡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平谷區文化館「傳承非遺 共圓中國夢」非遺課堂 刺繡培訓班開班
    為貫徹落實中國殘聯辦公廳、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積極引導殘疾人參與非遺保護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為積極引導和支持平谷區殘障人士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非遺技藝傳承培訓,促進殘障人士「非遺+創業+就業」的文件精神。
  • 燕京理工學院2020年新教職工培訓開班在文化認同和傳承中提升能力
    楊校長語重心長,分析分享了燕理事業發展的光明前途,希望大家珍惜機會,抓住機遇學習鍛鍊,他要求在學習培訓中,參訓幹部和員工要明確目標,制定計劃,爭取學有所成;能處理好學習與工作的關係,做好新學期開學準備工作;繼續發揚「理論聯繫實際」的優良傳統,帶著問題、帶著課題學習培訓。
  • 【代表說履職】宋水仙:用馬尾繡繡出精彩人生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馬尾繡傳承人、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非遺協會主席,宋水仙今年是第三次參加全國兩會。  馬尾繡是水族婦女獨創的一種手工刺繡技藝,是水族地區一種現存最古老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藝術。2006年,水族馬尾繡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晉中市人民檢察院:強化政治引領 融合教育培訓 助力檢察高質量發展
    通過教育培訓,全市檢察幹警政治站位不斷提升,辦案質效穩中有進,檢察工作全面挺進全省第一方陣,為晉中轉型發展蹚出一條新路提供了強有力的司法保障。市人民檢察院將教育培訓與政治建設深度融合,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引導機關黨員幹部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制訂《晉中市檢察機關政治輪訓實施方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等為重點,聘請專家學者通過視頻會議系統每月開展一次專題講座,進行全覆蓋教育培訓。
  • 東方奇技 繡美天下 非遺蘇繡傳承人姚建萍刺繡藝術交流展將啟幕
    石家莊日報融媒體記者 張曉娟 黃鎣9 月 6 日," 東方奇技,繡美天下——國家級非遺蘇繡傳承人姚建萍刺繡藝術交流展 " 將在石家莊市博物館啟幕。其中,姚建萍大師的藝術精品,不僅表現傳統蘇繡 " 精細雅潔 " 的靈動,更是改寫了蘇繡 2500 年以工為美的定義,展現了以針為筆以線為墨,繡時代華章的大國藝術之美,讓人嘆為觀止。現場將展出的殿堂級精品名作《父親》《長城》,雙面繡作品《螳螂貓》《木槿花開》更是作為國禮的代表,贈送給各國的元首,向世界展示東方藝術的魅力。
  • 畢節市:百名繡娘登臺,飛針走線「繡」技
    活動以比賽的形式,讓巧手婦女們交流砌磋技藝、共同提升刺繡的技能,並通過蠟染刺繡產品展示展銷幫助少數民族手工藝作品走向市場,實現家門口的創業就業。一是傳承了地方特色文化。畢節民族民間特色手工藝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民俗民風豐富絢麗、民族服飾豔麗多彩、民族工藝古樸典雅,刺繡、蠟染、民族服裝服飾工藝獨特、技藝精湛,實施「錦繡計劃」進一步傳承弘揚了獨具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
  • 【老字號 新活力】創新傳承 老店煥新
    近年來,我省積極實施「中華老字號」發展保護工程,強化「三晉老字號」保護發展,著力打造市場知名度高、消費者廣泛認可的老字號品牌,用品牌引領市場,用品牌引領生產,力促老字號在傳承中發展、在創新中前進。山西老字號發展現狀如何?在傳承與創新發展中面臨哪些難題?如何著眼未來更好發展?記者進行了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