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注意!坐地鐵時千萬別打開這些軟體,恐有隱私洩露風險

2020-12-14 瀟湘晨報

坐地鐵大家喜歡什麼樣的支付方法?

刷交通卡?還是刷手機APP?

年輕人和外地遊客

肯定喜歡掃碼支付,

方便、快捷!

不過最近,

有不少上海地鐵乘客,

特別是外地來滬、使用蘋果手機的人

遇到了一件怪事:

為了方便乘坐,

從手機應用市場下載了

上海地鐵APP。

可是下載完成後打開一看,

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沒有二維碼無法過閘不說,

廣告還一個比一個多,

稍不留神就跳轉到了某購物網站。

作為一個官方過閘和信息服務的APP,

「Metro大都會」難道也開始「劍走偏鋒」了?

日期,上海地鐵官方APP做出回應↓↓↓

有問題我們馬上改,但是因為假李逵惹乘客生氣埋怨,那就太冤枉了!其實,這些乘客下載的根本就不是「Metro大都會」,而是山寨版!

一個假APP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上當?

小編也試著在蘋果手機裡搜索了一下……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實在是

太!像!了!

在蘋果官方應用商店App Store中

搜索上海地鐵大都會相關關鍵詞:「大都會」。

出來的前4個APP如下↓

那麼多「大都會」

簡直要把人看暈

究竟哪個才是真的呢?

答案是

都!是!假!的!

真正的上海地鐵官方APP是這個

其實,在應用商店搜索「大都會」,出現的山寨APP遠不止這些。而它們的共同點主要有以下幾種:

1. 相似的圖標與配色

幾何組成的logo圖案+紅黃藍配色,在視覺上與Metro大都會高度相似。

2. 名稱中突出「大都會」、「地鐵」等關鍵詞

通過相似的名稱,誘導用戶誤以為是官方APP,從而進行下載。

這些「李鬼」App打開後,

會要求使用者觀看廣告,

一些不知情的乘客點開後,

只能被強迫看完廣告,

在消耗流量的同時,

也有可能因此堵塞閘機口,

給後續進站乘客帶來不便。

為此,上海地鐵官方微博發布提醒:除Metro大都會外,各大應用商店中其他任何以「大都會」「Metro」為名稱、圖標或宣傳語的App均非我司運營的官方應用產品,也未獲得申通地鐵授權,廣大用戶一定要嚴格核實,避免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及個人敏感信息洩露。

網友紛紛表示,應該堅決「打假」,

應用市場最好也能夠有「過濾」的措施,

提高門檻,不要放這些「山寨貨」進來。

↓↓↓

網友 Joyping:今天我就是在地鐵站下了一堆,沒有一個是真的大都會,旁邊一位阿姨也是,真的生氣。

網友 小高高:這個對於新用戶不太友好,應該通過地鐵微博做個科普,讓大家知道真實的圖標是什麼樣的,以免落入陷阱。

律師:山寨App容易成為犯罪「溫床」

↓↓↓

上海善法律師事務所秦裕斌律師表示,此類「山寨」App不僅涉嫌侵犯商標權和不正當競爭,同時,嚴重的可能還涉嫌刑事犯罪。相關部門應加強介入,杜絕網絡應用商店成為類似「山寨」App泛濫的「溫床」。

另外,消費者也要擦亮眼睛,在使用前,儘量看清該App的簡介、評價等,以免誤下「山寨」App,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來源:新聞晨報、新民晚報、上海地鐵shmetro)

原標題:坐地鐵時千萬別打開這些軟體,恐有隱私洩露風險

編輯 施尚景

【來源:河南商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坐地鐵時千萬別打開這些軟體,恐有隱私洩露風險
    來源: 新聞坊綜合新民晚報、上海地鐵shmetro坐地鐵大家喜歡什麼樣的支付方法?刷交通卡?還是刷手機APP?日期,上海地鐵官方APP做出回應↓↓↓有問題我們馬上改,但是因為假李逵惹乘客生氣埋怨,那就太冤枉了!其實,這些乘客下載的根本就不是「Metro大都會」,而是山寨版!一個假APP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上當?
  • 注意!乘坐上海地鐵時千萬別打開這些軟體,恐有隱私洩露風險
    坐地鐵大家喜歡什麼樣的支付方法?刷交通卡?還是刷手機APP?日期,上海地鐵官方APP做出回應↓↓↓有問題我們馬上改,但是因為假李逵惹乘客生氣埋怨,那就太冤枉了!其實,這些乘客下載的根本就不是「Metro大都會」,而是山寨版!一個假APP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上當?
  • 新冠肺炎患者隱私洩露引發社會焦慮 市民呼籲加強保護
    記者 崔曜  近段時間,新冠肺炎患者的個人隱私被洩露引發社會持續關注,重慶日報民生頻道「市民有話說」欄目讀者不斷來函來電或在網上留言,表達對隱私洩露的擔憂,希望有關部門出臺嚴厲措施,打擊「網絡暴力」行為。就此,重慶日報全媒體記者進行了相關網絡調查和線下走訪。
  • 共享充電寶陷洩露個人隱私旋渦 消費者隱私已被洩露怎麼辦
    該文稱,部分共享充電寶不僅可能存在質量隱患,還可能被不法分子植入「木馬」程序,導致手機裡的通訊錄、文本信息甚至照片、視頻等隱私數據被洩露。這些充電寶主要來源於三個地方:一是商場裡的可租賃移動電源;二是火車站裡叫賣的滿電充電寶;三是掃碼免費送的充電寶。
  • 別輕易買打卡破解軟體,被「破解」的可能是你的隱私
    專家表示,使用此類軟體時,個人信息洩露風險極大。手機定位這一權限是高風險權限,對方獲取之後,很有可能導致個人隱私的洩露。多名商家稱,此類軟體對用戶沒有任何風險,但網絡安全專家告訴新京報記者商家私自開發的「虛擬定位」軟體大多未經專業技術檢測,使用者的個人信息處於極大的風險之中。「手機定位這一權限是高風險權限,對方獲取之後,很有可能導致個人隱私的洩露。」專家稱。
  • 你的隱私恐已洩露!
    在「一瓶難求」的情況下,一些幫助消費者搶購茅臺的搶購軟體開始出現。但律師表示,使用搶購軟體存在個人信息洩露等風險;製售搶購軟體牟利,可能破壞交易秩序和公平搶購環境,屬於不正當競爭行為。「天天預約、天天搶購」,最近3個月以來,在北京市金融街工作的李女士與兩位同事一直在「搶」茅臺。
  • 到底是誰洩露了我們的隱私?
    此類隱私洩露和人肉事件已發生多起,因為輿論有的丟了工作,有的無法面對親戚朋友,更有甚者精神異常。這給一個家庭帶來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也是無法彌補的,未來還有多少起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無法去估計。這些隱私到底是怎麼洩露的?
  • 共享充電寶植入「木馬」程序洩露隱私 這些地方一定要重視!
    該文稱,部分共享充電寶不僅可能存在質量隱患,還可能被不法分子植入「木馬」程序,導致手機裡的通訊錄、文本信息甚至照片、視頻等隱私數據被洩露。這些充電寶主要來源於三個地方:一是商場裡的可租賃移動電源;二是火車站裡叫賣的滿電充電寶;三是掃碼免費送的充電寶。
  • 微信也會洩露隱私?這個「隱藏功能」不關閉,你可能會被盜號
    微信也會洩露隱私?這個「隱藏功能」不關閉,你可能會被盜號眾所周知,如今是網際網路時代,也是大數據時代,微信和支付寶等軟體在方便我們生活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定的「隱患」,比如很多軟體不給權限不讓用等,而這些軟體的主要目的,基本就是為了獲得用戶的「隱私」,然而在隱私這方面,我們更好奇,微信也會洩露隱私?這個「隱藏功能」不關閉,你可能會被盜號。
  • 又有明星信息被洩露,騰訊手機管家隱私保險箱為手機信息安全加碼
    【天極網IT新聞頻道】近日,某明星稱自己手機號碼遭到洩露,接到多個騷擾電話,引發網友廣泛討論。很多用戶表示:明星隱私工作做的這麼好還被洩露,更何況普通人? 對用戶普遍關注的個人信息洩露和騷擾電話問題,騰訊手機管家可提供隱私保護和騷擾攔截能力,保護用戶手機信息財產安全。   信息洩露防不勝防?
  • 315晚會曝50多款軟體偷竊用戶隱私 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
    特別在隱私安全方面,315晚會曝光了50多款應用有竊取用戶個人隱私的問題,引發熱議,用戶隱私安全再一次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那麼,如何才能有效的避免隱私洩露?下面幾個使用手機軟體時的習慣務必要注意。簡單來說,它可以幫助軟體實現某些功能,具有讀取、存儲、傳輸數據等能力。這次,央視曝光某些不法分子利用SDK讀取手機設備的IMEI、IMSI、運營商信息、電話號碼、簡訊記錄、通訊錄、應用安裝列表和傳感器信息,並將這些隱私信息傳輸至其他的伺服器,以便盜取用戶隱私信息。
  • 隱私洩露的盡頭,連著惡意叢生的網絡暴力|媒體札記
    在這場風波中,儘管趙某是一名純粹的受害者,但她最終還是選擇了「向成都市民道歉」。趙某並非網絡暴力的唯一受害者。網上流傳的照片中,有一張女孩穿白裙子、坐在車內的照片,照片上的女孩並非趙某本人,而是一位來自湖南的女孩。網絡暴力往往都是這樣,施暴者不計後果地釋放暴力,毫不在意自己的行為將給被害人帶來多麼嚴重的傷害。
  • 微博洩露5億人隱私,但遠不止一家
    每個人被洩露的隱私有很多,但只要找到這個用戶的手機號碼,就已經足夠了。有了手機號,就能查詢其他庫,進而查詢出一系列信息。我用過許多屏蔽簡訊的軟體,什麼360、騰訊助手、百度等大廠,沒用;買了付費軟體「XX吃簡訊」,一開始還有點作用,後面就開始裝死,擋不住這些垃圾簡訊。在中國,你要想精準獲取一個人的隱私,一點都不難,因為有太多環節在洩露隱私。
  • 曬照片時別忘了「脫敏」,這項功能保護你的隱私—中國經濟網
    曬照片時別忘了「脫敏」,這項功能保護你的隱私
  • 「代拍秒殺」背後,個人隱私和帳戶財產面臨被盜風險
    對於這種不洩露淘寶帳號密碼的方式,大多數商家也願意接單。 代拍秒殺讓賣家可以操作他人電商帳號或是獲得收貨地址及電話等個人信息,這是否潛藏信息洩露風險,風險誰來擔責?有賣家表示,並不知道對方的支付密碼,他也不能做什麼手腳。
  • 你的隱私在洩露!
    我們平時早已習慣一鍵刪除U盤、手機裡存儲的內容,可是這些信息真的就可以這樣消失不見嗎? No no no! 它們還躲在你的U盤和手機晶片裡!
  • 細思極恐!曝光網友親身經歷:「女生千萬不要隨便發朋友圈……」
    細思極恐啊,想想你平時在朋友圈、微博、QQ空間等社交平臺曬自拍、發私照自然而然地認為這是在記錄生活、分享生活中的美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卻不承想到,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偷偷把你隱私洩露分享出去,甚至把照片存下當做色情交易,光想想就令人不寒而慄!
  • 六項大招保護隱私,蘋果ios14變身流氓軟體終極殺手!
    ▲ iOS13系統中限制廣告追蹤iOS14系統全面優化了限制廣告追蹤功能,在隱私權限中,新增一個「跟蹤」功能,打開之後系統默認不允許APP跟蹤,且不能一鍵開啟。至於如何開啟IDFA,需要開發者在軟體代碼中單獨開發,開發完成後,用戶在打開APP時,會自動彈出對話框申請獲得讀取權限。只有得到用戶的允許,開發者與背後的廣告商才能獲取IDFA權限。
  • 「人臉識別」,別為了便利去讓渡隱私
    此外,仍有多個社區正在推動人臉識別系統的落地。不僅僅是北京的社區推廣使用人臉識別,近年來,人臉識別技術被廣泛應用。無論是手機支付,地鐵、機場安檢,還是學校、辦公大樓門口都能見到人臉識別的蹤影。人臉識別,看似給物業及業主雙方都提供了便利,但是為了配合人臉識別系統,業主往往需要提供身份證、房產證等敏感隱私的信息,這就造成了業主個人信息洩露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