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強:退市新規意見稿是監管「零容忍」還是縱容造假?

2020-12-21 界面新聞

文 | 郭強(博士,供職於國內某大型商業銀行)

12月14日晚,上交所和深交所雙雙發布關於股票退市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根據上交所相關負責人答記者問內容,我們能夠看出,本次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主要在優化退市標準、簡化退市流程、強化退市監管方面做了相應改變。

退市標準方面,在前期科創板、創業板試點改革的基礎上,滬深交易所對4類強制退市指標均有完善。

一是新增市值退市,標準為連續20個交易日總市值均低於人民幣3億元。此外,面值退市標準明確為「1元退市」。

二是取消單一淨利潤和營收指標,新增組合指標,扣非前/後淨利潤為負且營收低於1億元,將被ST,連續兩年,終止上市;退市風險警示股票被出具非標審計報告的,觸及終止上市標準。

三是新增規範類指標,信息披露、規範運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拒不改正和半數以上董事對於半年報或年報不保真兩類情形。出現上述情形,且公司停牌兩個月內仍未改正,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再有兩個月未改正,終止上市。

四是新增財務造假類指標:過去3年虛增利潤、淨利潤每年平均金額均超當年相應數據的100%,且總額超10億元;或資產負債表各科目過去3年虛假記載金額合計數額超淨資產50%,且總額超過10億元。

實際上,交易所對於退市標準的優化是非常科學的。如「新增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的淨利潤孰低者為負值,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的組合財務指標,並且在計算前述『營業收入』時,需要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關聯交易收入。」這些政策的針對性非常明顯。前幾年,經常有上市公司通過變賣公司所持商品房之類的資產,在會計期末扭轉虧損。再如「退市風險警示股票被出具非標審計報告的,觸及終止上市標準」,指向性也非常明顯。今年6月,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對某上市公司2019年財務報告就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意見。今年4月23日,深圳市某公司發布2019年年報,全體董監高均對年報提出了異議,聲明「無法保證」年報所披露信息的真實、準確、完整。此類現象在新規實施之後,必然會有效減少。

但市場上也出現了對財務造假標準的一些異議。爭議的焦點在於財務指標設置和對財務造假的容忍度上。

先說財務指標:「過去3年虛增利潤、淨利潤每年平均金額均超當年相應數據的100%,且總額超10億元」,這一條標準確實理解起來可能會有歧義,但仔細計算,其實是沒錯的。有人說,假設某公司實際1000萬利潤造假到1億,造多少年都不會退市,因為造假金額佔比到不了100%,甚至好奇規則制定者是不是搞錯了分母?在正利潤的情況下,確實造假金額佔比到不了100%,這沒有什麼爭議。但如果實際利潤為負的情況下,這種超過100%的情況就顯而易見。假設某公司實際利潤-2000萬,披露1個億,那麼造假金額就是1.2億,很明顯,虛增金額為當年相應數據的120%,已經觸發了這一財務標準。

再說說容忍度方面。網上見到的最多的言論,諸如「不要連續三年造假,造兩年老實一年就退不了」,也有質疑監管為什麼要容忍財務造假,而不是「見假即退」。這得分兩方面來說,首先,上市企業都是在各行業中比較優秀的企業,偶爾一次犯錯,就直接要求退市,會對企業造成較大的打擊,甚至可能直接導致這個企業無法生存而破產,工人失業,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另一方面,從保護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普通投資者對於財務造假的識別能力是相對較弱的。我們設想,一旦監管某公司財務造假要退市,接下來幾天的股價是什麼表現,肯定是一字跌停的,那些持股的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沒有交易通道的優勢,只能眼看著帳戶縮水而毫無抵抗之力。所以,對財務造假適當的容忍,實際上也是對投資者的一種保護。

但隨著投資者教育的不斷深化,退市制度的不斷完善,相信監管和市場之間能夠找到更好的平衡。

實際上,監管「零容忍」的態度,更表現在退市流程方面的改革。一是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環節;二是取消交易類退市情形的退市整理期設置,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交易時限從30個交易日縮短至15個交易日;三是將重大違法類退市連續停牌時點從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或法院判決之日,延後至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或法院生效判決之日,深交所還將重大違法終止上市程序中上市委員會兩次審核調整為一次審核。從退市流程的簡化可以看出,一旦監管確認某公司要退市,那麼就會在儘管短的時間用儘量短的流程來完成,以防企業試圖通過各種辦法進行「保殼」,一方面有利於壓縮投機炒作的空間,另一方面也有效保護了投資者,有助於減少投資者的衝動交易及賭博心理。

縱觀整個A股市場的發展,1999年以來(截至2020.12.14),A股退市企業僅125家,不符合掛牌情形、吸收合併、連續虧損是三大主要退市原因;1999年以來,A股平均退市率僅0.36%,相比美股6%的退市率(2011年以來),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自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出臺以來,A股ST股迎來大面積跌停。目前,A股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的公司共計134家,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ST)的公司共計83家。

新規的出臺,對於A股加速出清殭屍企業、引入更多優質企業,實現優勝劣汰,引導長期價值投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預計正式稿可能還會做一些細節方面的調整。市場方面,需關注是否會出現部分上市公司以防觸發退市標準而進行的「做市值」等違規行為。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責編郵箱:yanguihua@jiemian.com)

相關焦點

  • 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出爐 A股迎優勝劣汰新生態
    滬深交易所優化退市標準 加大市場出清力度據北京日報報導,14日晚,滬深交易所雙雙發布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進一步優化退市標準,暢通退出渠道,同時簡化退市流程,提高退市效率。退市新規明確交易類、財務類、規範類、重大違法類等4類強制退市類型以及主動退市情形,並對各自指標分別完善。
  • 讓退市變得更容易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退市門檻務必大幅降低
    來源:皮海洲12月14日晚,滬深交易所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以及《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等多項配套規則修訂後的徵求意見稿(以下合稱「退市新規」),對外公開徵求意見
  • 退市新規發布徵求意見稿
    晚間消息面影響最大的就是退市新規發布徵求意見稿,通過這個稿件,你就能知道為什麼近期小盤題材股一直跌跌不休,這個意見稿將引發後期整個市場運行及操作方向,所以,大家必須仔細品味,逐字逐句領會,才能減少後期踩雷的可能,經過本人梳理,主要有以下五大要點:1、以前是連續4年虧損退市,現在改成連續兩年淨利潤虧損(扣非前後)且營業收入低於一億!
  • 勿讓退市新規成造假者的「遊刃」地帶
    比如,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借鑑科創板這些措施無疑會明晰退市門檻、提高退市的效率。   不過,此次退市新規中關於財務造假認定指標也引發巨大爭議。具體而言,此次徵求意見稿進一步明確了財務造假退市判定標準,即新增「上市公司連續三年虛增淨利潤金額每年均超過當年
  • 一元退市、新增財務造假量化指標?來看退市新規怎麼說
    原標題:一元退市、新增財務造假量化指標?來看退市新規怎麼說   12月14日晚間,上交所和深交所再出重磅消息,針對退市規則徵求意見稿(下稱「退市新規」),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完善4類強制退市指標,新增財務造假量化指標,簡化退市程序,通過進一步優化退市指標、縮短退市流程,加大市場出清力度,提升退市效率,以期形成上市
  • 「四退兩不退」,退市新規詳解及政策建議
    作者 | 王驥躍 來源 | 刺客財經觀察(ID:cikeguancha) 12月14日晚,滬深交易所出臺了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新規相關的答記者問介紹得比較籠統,具體規則又法言法語不易理解。
  • 退市新規落地 財務造假標準大幅收緊 多項紅線力度空前!13大...
    滬深交易所2020年12月31日正式發布退市相關業務規則,並自發布之日起施行。相比此前的徵求意見稿,(具體詳見時報君此前推送:退市新規來了,多條紅線力度空前:市值不得低於3億,財務指標大幅收緊…13大要點速看),正式規則做出了四大重點性調整,尤其是針對市場反響熱烈的重大違法財務造假數值和年限認定,進一步調整從嚴。
  • 「豫金剛石信披違法案」或成退市新規的試金石
    2020年的最後一天,「豫金剛石信披違法案」這隻「鼠」與退市新規這隻「貓」陰差陽錯地撞在了一起。當天晚間,證監會通報了豫金剛石信息披露違法案件調查情況,緊隨其後的就是滬深交易所退市新規正式發布。退市新規這隻「貓」仿佛就是追趕著豫金剛石這隻「鼠」而來。從證監會通報的情況來看,豫金剛石涉嫌重大財務造假,2016年至2019年財務信息披露嚴重不實。
  • 史上最嚴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來了 九大要點全解析
    來源:數據寶史上最嚴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來了,九大要點全解析:取消暫停上市,財務指標全面收緊,深市設立風險警示板並「另板揭示」原創 梁謙剛滬深交易所同時公布新的退市徵求意見稿。投資者矚目的退市制度修訂進入關鍵節點。12月14日晚間,滬深交易所發布了改革後的退市制度徵求意見稿。證券時報數據寶整理發現,退市制度徵求意見稿主要包含以下九大要點:1、新增市值退市,標準為連續20個交易日總市值均低於人民幣3億元。此外,面值退市標準明確為「1元退市」。
  • A股退市新規發布 新增多條退市紅線
    A股退市新規出爐 新增多條退市紅線12月14日,滬深交易所對《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等多項配套規則進行修訂,並發布修訂後的相關規則徵求意見稿(以下合稱退市新規),對外公開徵求意見。
  • A股退市新規出爐:新增多個退市紅線 取消暫停和恢復上市
    來源:券商中國新退市規則來了!12月14日,滬深交易所向市場發布了退市新規的徵求意見稿。借鑑了科創板、創業板的註冊制改革經驗,對退市指標、退市流程、風險警示情形及退市相關交易安排等進一步完善優化。來看此次退市新規的主要修訂點:1、新增多個退市指標,包括扣非前後淨利潤孰低者為負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市值低於3億元、信息披露或規範運作存在重大缺陷、半數以上董事無法對年報或半年報保證真實準確完整、重大違法財務造假、退市風險警示股票被出具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等。
  • 激辯退市指標:殭屍、空殼、財務造假 這次能否徹底出清?
    作為與資本市場發行制度相對應的另一面,退市制度完善也按下加速鍵。   12月14日晚,滬深兩大交易所同時發布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其中優化了財務類、交易類、規範類、重大違法類四大退市指標,取消了暫停上市與停止上市,並把退市整理期從30天壓縮為15天,提高退市效率。
  • 退市新規15大要點:市值不得低於3億、這些公司危險了!但...
    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出來之後,投資者們也在紛紛找漏洞。按照新規,「財務造假」這一段是這麼規定的:過去3年虛增利潤、淨利潤每年平均金額均超當年相應數據的100%,且總額超10億元;或資產負債表各科目過去3年虛假記載金額合計數額超淨資產50%,且總額超過10億元。
  • 【深度】激辯退市指標:殭屍、空殼、財務造假,這次能否徹底出清?
    作為與資本市場發行制度相對應的另一面,退市制度完善也按下加速鍵。12月14日晚,滬深兩大交易所同時發布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其中優化了財務類、交易類、規範類、重大違法類四大退市指標,取消了暫停上市與停止上市,並把退市整理期從30天壓縮為15天,提高退市效率。
  • 退市新規來了!多條紅線劃下 今後「退市常態化」影響極大!
    12月14日,滬深交易所發布了改革後的退市制度徵求意見稿,退市新規要來了。  此次新規中,上交所新增多個退市指標,包括1元市值退市,財務指標組合退市等,還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環節;深交所設立風險警示板塊,新增重大違法財務造假組合標準。
  • 史上最嚴退市新規來襲 新增多個退市紅線!
    原標題:史上最嚴退市新規來襲,新增多個退市紅線!   【消息面】  1、12月14日晚,滬深交易所分別發布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在退市標準、退市程序上進行具體優化。新增市值退市,標準為連續20個交易日總市值均低於人民幣3億元。此外,面值退市標準明確為「1元退市」。
  • 2020年退市新規發布 退市新規增加了哪些內容?
    14日晚間,上交所、深交所分別就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實施辦法向社會徵求意見。新一輪的全市場退市制度即將落地,新規增加了哪些內容?  12月14日晚間,滬深交易所先後發布退市新規。在借鑑科創板、創業板的註冊制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滬深交易所對退市指標、退市流程、風險警示情形及退市相關交易安排等進一步完善優化。
  • 史上最嚴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來了九大要點全解析:取消暫停上市財務...
    投資者矚目的退市制度修訂進入關鍵節點。12月14日晚間,滬深交易所發布了改革後的退市制度徵求意見稿。證券時報數據寶整理發現,退市制度徵求意見稿主要包含以下九大要點:1、新增市值退市,標準為連續20個交易日總市值均低於人民幣3億元。此外,面值退市標準明確為「1元退市」。
  • 退市新規來了,多條紅線力度空前:市值不得低於3億,財務指標...
    退市新規來了。12月14日晚間,滬深交易所發布了改革後的退市制度徵求意見稿。以下為時報君提煉的內容要點: 1、新增市值退市,標準為連續20個交易日總市值均低於人民幣3億元。此外,面值退市標準明確為「1元退市」。2、財務指標有變。
  • 退市新規超預期!取消暫停上市、恢復上市!
    文/梧桐曉編 12月14日,滬深交易所發布大幅改革的退市制度徵求意見稿,對垃圾股雙雙祭出「殺手鐧」!然而,這條後路即將被堵死,兩交易所徵求意見稿「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環節,明確上市公司連續兩年觸及財務類指標即終止上市」。這意味著退市後就不可能再「死而復生「了!可以想像,明天會有多少垃圾股開啟持續跌停之死亡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