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國內經濟的變化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各行各業的發展都在穩步提高。就拿國內製造業來說,在全球各國都能看到「中國製造」的身影,這也證明了國內的實力。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國內製造業大部分都是以密集勞動型為主,伴隨著產業的轉型,現在的製造業已經開始往中高端轉移了。加上國內人工成本的提升,不少依賴人工的企業都開始轉移生產線。這時候人力成本低廉的東南亞國家自然成為了首選。其中越南、印度也是企業轉移生產線最為看好的國家。
不過與越南相比,國內不少製造業似乎並沒有轉移至印度。這一點不禁令人感到好奇,同樣都是以低端製造業為主,人口僅次於中國的印度,為何無法成為「世界工廠」呢?
不僅如此9月以來不少原本是交給印度的紡織訂單,又轉交到了國內。之所以出現這一現象,也是因為印度不少紡織企業無法正常開工,為了保證及時供貨,只能將這些訂單又交由國內生產。實際上對於國內的製造業,前幾年還是有著一定爭議的。不過近些年來隨著國內經濟水平的提升,「世界工廠」的地位越來越穩固,這一實力在國際市場也受到了認可。
雖然現在國內生產的不少商品,越南、印度都有涉及,但是國內的製造業目前依舊具有絕對領先的地位。之所以印度明明在人工成本上有著優勢,卻無緣「世界工廠」的位置,因為這3點印度是「改不了」的。
手續繁瑣
有業內人士指出,之所以願意搬遷至印度的企業較少,是因為在印度做生意比較「麻煩」。在印度註冊公司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同樣註冊一家公司印度需要18天,國內可能只需要9天。除了時間較長之外,註冊公司的步驟也十分繁瑣,每一項都會涉及到很多的內容。
水電設施不夠完善
眾所周知在印度工廠用土地、水、電等基礎設施都不容易,因為印度這些基礎設施都沒有那麼發達,不像國內電網已經遍布全國各個角落了。在印度光是通電可能就要等上好幾個星期,而徵用土地就更別提有多麻煩了。正是因為各方面都不太方便,相對來說雖然國內人工成本會貴一些,不過各項基礎設施都十分完善,對於企業來說是可以省去很多時間的。
當地消費需求太低
放眼國內市場,既是生產大國同時也是消費大國,國人的消費力還是不容小覷的。然而印度就不一樣了,從購買力來看可能只有中國的20%左右,因為印度在人均收入上和國人就有著不小的差距。
這樣來看的話指望外資企業離開中國市場,選擇印度市場這種行為本身就很「愚蠢」。因為印度當地消費需求實在是太低了,就像之前不少汽車企業前往印度建廠,結果沒幾年又撤離了印度市場。一方面是因為外資在印度繳納的費用太高,另外一方面和印度居民買不起這些產品也是有關的。如果企業生產的產品,在當地就能賣出一部分,這樣可以節省不少的運輸成本。
由於印度當地居民的消費力較小,很多東西他們是「買不起」的。就拿美國公司來說,如果在一個市場看不到前景的話,自然是不會輕易為了節省一點人工成本,就選擇遷移生產線的。
簡單點來說,只有風險越小才越有可能吸引更多的投資。也正是因為上述3點原因,印度就失去了吸引力。換句話來說,國內的製造業無法輕易被效仿的。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