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德昌:以書入畫 筆精墨妙
一、藝術簡歷:
賀德昌,字國果,號也可、千石、賀喜、半海歸士等,生於49年5月,北京市人,中共黨員,大學專科學歷,國家一級美術師。
1982年在中國書畫研究會及中央美院研修班系統學習國畫理論。
1986年畢業於中國書畫國際大學並被聘為該校國畫系講師。九十年代初國家公派出國工作期間在莫斯科蘇裡科夫美術學院學習西畫。
1987年調入北京市旅遊產品生產供應公司,曾任專業國畫創作員、組織科科長及北京市經委亞運會辦公室幹部、北京市政府旅遊產品領導小組開發辦公室主任等職。在行業管理方面,曾任北京市旅遊產品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國家公派國外)中俄貿易關係發展基金會會長;現為中國科協北京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文化部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會員,中國田漢研究會書畫委員會委員等多家美協會員、教授、顧問、知名專家、院長等。
千石書畫作品及論文與評論文章,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曾多次在《北京日報》、《北京經濟日報》、《中國報導》、《人民日報》、《農民日報》、《商業文化》、《中國文藝家》、《人民美術》等市和中央直屬報刊雜誌發表,並在百度網、360網、搜狐、新浪、騰訊、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風凰網等國內外各大網站都有大量宣傳展示書畫作品和相關活動報導。千石先生已形成獨特的繪畫與書法風格,廣受人民群眾喜愛,其在中國畫理論與技法創新方面,提出「外功主體,內功主魂」,大散點小焦點透視等理論,並在山水畫中摸索創新出「千石皴」等技法。
二、主要評論和著作論文的發表:
1992年國畫《葫蘆草蟲》及專家評論文章在北京日報發表;
2015年11月國家一類雜誌《商業文化》用六個版面發表書畫作品並記者專論「畫墨傳香,悠然自得——記國畫大師千石先生」;
2016年5月國家一類雜誌《中國文藝家》發表專家評論文章「自然天成,妙趣橫生——賀德昌的國畫藝術」;
2016年12月《中國文藝家》雜誌以六個版面發表千石先生論文「關於中國畫創作的幾點主張」。
三、主要榮譽稱號:
1994年6月被法國昂地方政府及華人領袖授予中法友誼使者榮譽稱號;
2012年12月被共青團貴州省委授予「關注青少年慈善藝術家」稱號;
2014年4月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經濟論壇專家委員會授予「中華知名專家」稱號;
2014年8月被泰國皇室授予「中泰友好終身形象大使」稱號,並由泰國皇室頒發「促進人類文化事業發展傑出貢獻」獎榮譽證書;
2014年9月被中國公益事業促進會授予「中國公益事業形象大使」榮譽稱號;
2016年11月被聯合國世界和平基金會、世界和平國際散育聯合會授予和平藝術大賽中國區國家級評審委員兼藝術顧問榮譽稱號聘任證書。
2018年元月應邀出席在中央電視臺由文化部批准、經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指導和支持,中國社會經濟文化交流協會、中國低碳生態產業協會、歐美同學基金會等10個單位主辦的「中國環保形象大使暨中國環保之星選拔賽全國總決賽頒獎晚會」上,餘榮幸被評選為「環保—和平藝術全國優秀指導教師獎」並登臺接受頒獎;
2018年4月應邀在法國蒙彼利埃從事文化藝術交流和講學期間,被著名公立儒爾—蓋茨國際學校等特邀為評審專家和頒獎嘉賓,對書畫作品展進行評定並為獲獎者頒獎。
2018年7月被北京市海澱區西三旗社區黨委推舉並評選為「北京十大榜樣人物」光榮稱號及獲得獎盃和榮譽證書。
四、藝術評論:
中國畫不管是人物、山水,還是花鳥,無不以筆墨為核心,而筆墨的核心,又在於「書畫同源」、「以書入畫」、「畫法關通書法津」等繪畫藝術理念,通過歷代名家巨匠的不斷演繹,「以書入畫」等創作理念被不斷強化,藝術家在創作中,書法的行筆、頓挫、章法等特點就成了中國畫筆墨寫意的基礎,並最終落實在繪畫藝術創作面貌之中。
賀德昌擅長書法,在精研書法之長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回歸到他在繪畫創作中「以書入畫」的筆墨精神,他提出「外功主體、內功主魂」,大散點小焦點透視等理論,並在山水畫中探索出「千石皴」等技法,他的山水、花鳥均已在「以書入畫」中,盡情揮灑,互生奇妙。縱觀賀德昌潑墨潑彩山水手絹《四季山水》、《春、夏、秋、冬》、氣韻高古的《淺降山水》系列、對景寫生《陶然亭故居》、《江南煙雲》等系列、千石皴的《翠微入華亭》、《金碧山水》等系列,這些作品無不得益於以書法之筆演繹山水意境的絕妙表達,書法在他筆精墨妙的山水畫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氣勢雄渾的密林山脈、小橋流水的江南煙雲、瀟灑恣肆又有意象萬千的潑墨山水、美輪美奐的青綠山水,既有概括的造型,又有意境的充分渲染,讓他的藝術創作具有獨立於象外的審美趣味,同時,注入了賀德昌的藝術個性和感情,蘊含著極具個性面貌的特殊韻味。使自然山川既生動靈活,又具有鮮明的內在特質,既提升了山水畫筆墨、構圖的質量,又外延了畫面穩定性和視覺張力,讓觀眾流連忘返、回味無窮,在賀德昌的寫意花鳥《竹石雙鳥圖》、《世界和平》、《盛世金秋豐碩滿園》、《荷塘秋色》等作品中,一樣「以書入畫」,筆筆有墨、處處見筆,簡練概括,筆減氣壯、景少意遠,皴擦暈染中,用筆流暢自然,取法得當,畫面無滯澀之感,無甜俗之氣,不慍、不火、不燥,彰顯繪畫創作中深厚的書法功力。
賀德昌書法厚學積養、廣收博取,他幼時從初唐楷書「四傑」入手,後專功歐、顏兩家,得其厚重端莊,取法乎上,他行草書深研「二王」,取其神韻雅致,並下苦功於魏碑、漢隸、秦篆,以碑築基,碑帖結合,集諸家之長,鑄一家之言,賀德昌尤以篆書、行草書見長,觀其行草書,用筆縱橫跌宕、含蓄多變、連貫柔和;用墨酣暢淋漓、氣勢飛動、墨色飽滿,線條流暢自然、遒勁雋美,富有韻律;章法布局得當、嚴密規整,如書法《紫竹院遊記》,溫潤豐厚的濃墨與纖細遊絲的線條相互連帶形成強烈的對比,運筆用墨過程中,以圓潤遒勁為主,濃淡交替、乾濕並舉、折轉流暢、過渡自然,整幅作品富有韻律節奏,沒有絲毫方剛急躁的火氣,從柔潤流暢的筆意中,可推想作者書寫時靈活的用腕和闊達的心胸。篆書《中國夢》結體上下略長,用筆沉著蒼茫,提按起伏,筆力雄渾老辣,力透紙背,又意蘊豐富、氣象萬千, 讓觀者無不感到筆足墨滿的厚重氣息,撲面而來。又如行草書《詩詞長卷》,以多年苦練的篆書入筆,藏鋒內轉,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縱逸恣肆而不失法度,大開大合而不失嚴謹,讓書法的藝術在包含熱情中揮灑自如,激蕩的情感在筆尖起伏中奔放,個人情感和書法藝術完美結合,交相輝映,熠熠生輝。
賀德昌在書法入畫的技法上進行探索,他把草書轉使流暢的行筆運勢和篆書勢大力沉的筆法,甚至於行草書的章法布局,引入自己的山水和花鳥創作之中,因勢利導,構築成自己獨具一格的個人面貌而顯得尤為突出,如潑墨潑彩山水《春、夏、秋、冬》,墨與彩,潑在宣紙上,瞬間洇染,控制隨意生發的水分,需要技巧,同時,如何靈活掌控筆的運行則是一副作品成功與否的關鍵,沒有書法功底的線條行走在墨與彩交融的宣紙上,顯得軟弱無力,難以駕馭,畫面就會沒有目的、沒有章法,甚至,墨與彩的交界處顯得很髒、很亂,相反賀德昌運用筆力沉雄、雋美遒勁的線條遊刃有餘地在宣紙上有的放矢,畫面就會顯得層次分明,富有質感,構圖厚重而又意境悠遠。再如花鳥作品《盛世金秋豐碩滿園》,用篆籀之筆寫柿子和樹幹,賦予樹幹遒勁蒼老的質感,讓柿子肉質富有層次,生動傳神,極其誘人,「C字」構圖,讓柿子樹龍騰虎躍一般構築在畫面之中,構圖飽滿,骨法用筆,富有張力。這種有別於前人,又有別於今人的深入研究,是藝術家賀德昌無意為之的一種筆墨嘗試,他善於把握這種隨意生發的藝術效果,並保留下來,作為己用。
任何藝術家風格的形成過程是直覺與理智互融共存的整體表現,這兩種不同的因素時而表現為明晰的邏輯思辨,時而是似是而非的內心感覺,兩者的比重根據需要不斷地發生著變化,此消彼長,不斷調整補充,以達到和諧平衡,在有意無意之中,賀德昌以書入畫的藝術構建成就了他的藝術面貌,同時也形成了它所特有的藝術魅力。
(文/蔡佳霖)
五、藝術作品欣賞:
(請橫屏欣賞)
國畫長卷《江山錦繡四季圖》,長627cm,寬47cm,我國著名美術家賀德昌先生代表作之一。從寫生、構思到起稿完成歷時盡兩年,此為首次在人民日報完整發表。繪畫創作長卷難度很大,特別是在整幅畫面表現廣闊景觀四時不同季節的生機昂然、包融萬象的和諧統一盛勢場面就更加不易,這也是賀德昌先生高超技法與創新意識和洞察客觀世界把握全局能力的體現,筆墨技法繼承傳統又探索創新,鮮明地表現出中國畫的傳統山水富有現代風貌,給人一種親切與身臨其境之感,是其藉助繪畫藝朮舒發思想情感而又對廣大觀眾產生深遠影響的最高境界的繪畫藝術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