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人留得春常在,唯有丹青花永香,陳文贊用畫記錄了花鳥的芬芳

2020-12-14 北京復聖軒文化傳媒
鄉韻

陳文贊,少年時喜歡繪畫藝術,先後拜江蘇省國畫院蓋茂森先生,華拓先生,董伯先生學習國畫藝術,85年進修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國畫專業。近十多年一直對國畫牡丹尤為喜愛和研習,創作的國畫牡丹作品深受大眾喜愛。

花開富貴

中國花鳥畫的立意,往往關乎人事,它不是為了描花繪鳥而描花繪鳥,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緊緊抓住動植物與人們生活遭際、思想情感的某種聯繫而給以強化的表現。它既重視真,要求花鳥畫具有"識夫鳥獸木之名"的認識作用,又非常注意美與善的觀念的表達,強調其"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張通過花鳥畫的創作與欣賞影響人們的志趣、情操與精神生活,表達作者的內在思想與追求。

表現在造型上,中國花鳥畫重視形似而不拘泥於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與"似與不似之間",藉以實現對象的神採與作者的情意。

荷香

在構圖上,它突出主體,善於剪裁,時畫折技,講求布局中的虛實對比與顧盼呼應,而且在寫意花鳥畫中,尤善於把發揮畫意的詩歌題句,用與畫風相協調的書法在適當的位置書寫出來,輔以印章,成為一種以畫為主的綜合藝術形式。

百財圖

陳文贊老師的作品畫風細膩委婉,生動逼真,淳樸清新,寓巧於拙,簡潔明快,畫雖簡欲灼眾之目,以其藝術家的敏感和靈性,給作品賦予生命力,其作品在明豔燦爛中流露出一種清新淡雅的氣質,形成雅俗共賞的藝術風格。

作品結構嚴謹,筆精墨妙「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中的名家之精髓,內託自家豪邁英氣,意境深遠。

其作品設色淡雅,不拘泥於造物本身的色澤與形態,既見自然的生機與活力,又有中國水墨的情韻與內涵,呈現出一種富麗而不濃豔,高貴而不孤單的風姿與氣質。讓人感覺水墨表現與情感抒發的契合很有味,給人不由自主的吸引與感染,留下無窮的想像。

結語:「品畫先神韻,論詩重性情」出自清代袁枚《品畫》。這句話的意思是:要欣賞畫,首先要講求畫中所流露的神韻;要評論詩,則要重視詩中所蘊含的性情。品畫論詩有一定的方法,畫求神韻,詩重性情,藉此便可判斷詩畫的優劣。

喜歡國畫的朋友們可以關注、留言、評論我們。

【 復聖軒字畫網 】北京復聖軒文化傳媒

相關焦點

  •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惲南田花鳥圖欣賞
    南田先生開創了沒骨花卉畫的獨特畫風,據說每畫一花,必折是花插之瓶中,極力描摹,必得其生香活色而後已」。畫花之前,專注仔細地觀察它,描摹它,以至於心中有花,下筆時水到渠成,所畫之花,自然活色生香,生動異常。唯幸先生丹青手,春去冬來花亦在。
  • 小花鳥,大境界——歷代名家花鳥畫欣賞
    宋代 宋代《宣和畫譜》所載北宋宮廷收藏中,有三十位花鳥畫家近二千件作品,所畫花卉品種達二萬餘種。北宋的花鳥主要還是承接五代的傳統,早期以黃筌之風格為主導,基本上用的是「勾勒填彩」法,旨趣濃豔,墨線不顯。到了南宋,畫院一半以上的畫家畫花鳥,這一時期的花鳥畫是中國花鳥畫發展史上一個高峰。
  • 花鳥寫人生 丹青繪春秋一一散記畫家王宗虎
    次次榮譽,見證了王宗虎追求繪畫藝術的足跡;張張畫卷,浸淫著王宗虎鍾情祖國山水,愛戀花鳥魚蟲的情懷和氣韻;筆墨丹青,無不凝結著王宗虎弘揚祖國傳統文化的汗水和心血,讓人對這個西北漢子肅然起敬,刮目相看。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環境塑造人的性格。
  • 蕫竟成花鳥作品賞析
    此源於其人其畫的樸實無華。近讀他的花鳥之作,一派春之盎盎,秋之朗朗,彼卉而華滋,此雀亦煥發,翩翩競秀,清圓疎朗,藹然有感孚人處。畫家受樸於天,秉持於手,因遇而融,隨情而繪,得於天然,不事雕琢,而得其清麗。丹青之巧,能夠摹寫物之形,造化之妙,必然貫有物之理。
  • 山澗繁華競芬芳 ——亢文龍和他的密體花鳥畫
    觀文龍先生的畫作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他以獨特的審美視角描繪出具有田園詩般的別開生面的花鳥畫作品。在同一幅畫中,既有大筆揮灑,酣暢淋漓,又有精雕細琢,工整纖細。既有傳統花鳥畫法中的點厾、勾勒、潑墨、潑彩。又輔以山水畫中的皴擦點苔、積墨與渲染。巧妙處理點線面、黑白灰之間的關係,引入現代繪畫構成的元素。做到虛實相生、相得益彰,在具象、現象、抽象上滲透融合,給花鳥畫注入新的表現形式和語言。其畫作無論是盈尺小品,或是丈二巨幅都能揮灑有度,畫得精彩到位,表現出藝術的清雅之美、繁複之美、和諧之美。
  • 「幽蘭香風遠」蘭之猗猗,揚揚其香,十二首經典詠蘭詩詞欣賞
    此外,以「蘭章」喻詩文之美:「蘭章忽有贈,持用慰所思」;以「蘭交」喻友誼之真:「蘭交永合,松契長並」;把良友喻為「蘭客:「蘭客方來,蕙心斯至」;以蘭來表達純潔的愛情:「尋得幽蘭報知己,一枝聊贈夢瀟湘」……「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
  • 竹外松風吹不住,林間花鳥飛還去
    《蝶戀花》三十六宮繁華路,人在山中,何處尋幽趣。竹外松風吹不住,林間花鳥飛還去。江上水雲閒自語,一曲闌幹,幾點殘紅雨。多少故園春意緒,滿庭芳草知誰主。《河滿子》天上人間富貴,山中好景良難。多少英雄文武,不知今古誰傳。唯有丹青妙手,自然一段清妍。
  • 畫牡丹有名的當代花鳥畫家 石開寫意牡丹藝術賞談
    世間萬木崢嶸,花顏繽紛,而「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荷花,富而不傲、容古留芳的蘭花;雍容華貴、富麗端莊的牡丹等等,從古至今一直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常客。春有百花開,唯有牡丹真國色。
  • 名家花鳥畫大全 花鳥畫帶你走進鳥語花香世界
    花鳥畫是國畫的一種,自古至今,已經是有悠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了,採用花鳥題材被稱為花鳥畫,主要以大自然中花鳥魚蟲為主創作的中國畫。  國畫花鳥畫既可以體現出花開富貴吉祥如意,又可以與姿態逸動的小鳥相互映襯,一動一靜,體現出花鳥畫面的靈動感,一直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和親睞,具有非常高的投資收藏潛力,市場增值空間很大。而花鳥畫發展至今,也是一個成熟創新的階段了。
  • 著名畫家陳勝廣——尺牘天地心 丹青詩畫魂
    他博學多才,畫藝精湛,作畫時氣定神閒,尺牘之間詩畫自如,演繹天地乾坤。陳勝廣先生取法乎上,轉益多師,傳統功力十分深厚;他通古合今,修為「儒、釋、道」三家境界;他「助人倫,成教化」,深諳畫中三昧;他師承前人畫理,有古人之思,脫古人之法,借古開今,高揚中國畫寫意精神。陳勝廣先生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懷碧水青山,以情驅筆、厚積薄發,為祖國大好河山謳歌立傳。
  • 一進門玄關掛什麼畫好 玄關掛吉祥花鳥畫風水好
    喜慶、有生機、有花鳥魚蟲、寓意佳顏值高。玄關花鳥畫作品欣賞一:紅橋梅市曉山橫,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石榮祿新品四尺豎幅梅花圖《喜上眉梢》作品來源:易從網梅花是我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竹菊並稱為花中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
  • 品味韓毅成花鳥畫意境:物我兩忘,形意合一
    韓毅成,1955年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師從著名畫家孫其峰、王學仲,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傅物我兩忘,形意合一縱觀中國畫史,有不少年少成名,天縱奇才的驕子,吳道子20歲即窮盡丹青之妙,唐寅、朱耷10歲而能畫,王希孟十八歲以半年時間繪就傳世名畫《千裡江山圖》......在當代,黑龍江籍知名國畫家韓毅成亦是一位天賦異稟的才傑。
  • 作家給畫家出難題:《美人圖》裡無美人,怎麼畫?齊白石輕鬆破解
    在中國美術史上有個著名的典故叫做「踏花歸去馬蹄香」,傳說宋徽宗酷愛丹青,廣招天下丹青妙手齊聚京城,出題「踏花歸去馬蹄香」要求各位畫家當場作畫,誰畫得最好、最貼合題目,便可以進入宮廷畫院供職,享受無數福利待遇。
  • 月季正紅:唯有此花開不厭,一年長佔四時春
    這樣迷人的花,自古以來就受到了人們的喜愛,被稱為「花中皇后」,而文人們對它也多有讚美之言。著名的詩人蘇軾曾稱讚月季:花落花開無間斷,春來春去不相關。牡丹最貴惟春晚,芍藥雖繁只夏初。唯有此花開不厭,一年長佔四時春。蘇軾是個愛花之人,對於一年四季皆能綻放的月季,更加欣賞。別的花草都是時令性極強,牡丹再美,也只會在春天開放,芍藥嬌豔,也只有初夏能一睹芳容。而月季,好像忘記了時間,永遠也不會厭倦,從春天到冬天,花開花謝,卻總沒有結束,總有新的花朵次第綻放,供人們觀賞。
  • 用這3條攝影方案,可還原「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的如畫美景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出自於唐代詩人王維的五言絕句《畫》。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用今天的話說,王維就是一個高配版的佛系文藝男青年。這首著名的五言絕句《畫》,同樣也是借著對一幅山水畫作的描寫來表達出「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佛系空靈感。根據詩詞,擬定拍攝思路遠遠望去,高高的山峰有著明亮的色彩。走到近處,卻聽不到流水的聲音。
  • 客廳大白牆裝飾掛什麼好,客廳中常掛的花鳥畫推薦
    同理,作為一個家庭的門面,客廳的空白牆,不掛點東西裝扮一番,乍一看很清爽,時間久了難免會讓人覺得索然無味,沒有格調,家也缺失了它應有的溫度。客廳大白牆裝飾,要掛東西掛什麼好呢?照片?太俗!牆繪?太亂!我們都是懂藝術的人啊,不搞出點特別的東西怎麼對得起藝術兩個字!!SO,中國畫來了~不光藝術,更是家居品味的彰顯!
  • 國畫花鳥畫欣賞:詩人畫家鄭曉京,手繪蘭花國畫
    蘭花的花色淡雅,香氣清而不濁,「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開;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古人用這首詩將蘭花的幽香表現得淋漓盡致。「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俗人那斛比,看葉勝看花」。這首詩則是用來形容蘭葉婀娜多姿之美。
  • 九首描寫蘭花的詩詞,不與桃李爭豔,不畏浮雲遮眼,我自芬芳
    ——蘭花之香,不擇出身,不問世事,靜待花開花謝,順其自然,只為在那一刻站好自己的崗,散發出自己的香。待到花謝時,和茅草一起成為燃料。蘭花一身仿佛一個獨行者,紅塵瀟灑,我自前行,做好自己,莫問前程。《蘭花》宋代: 易士達春到蘭芽分外長,不隨紅葉自低昂。梅花謝後知誰繼,付與幽花接續香。
  • 中國美協會員、蘇檀豐花鳥畫作品欣賞
    現任職於中原文化藝術學院,中國美協會員、河南美協會員、河南花鳥藝委會委員、河南省鍾繇書畫院畫家、鄭州花鳥藝委會副主任、河南僑聯特聘畫家、藝銘書畫院副院長。蘇檀豐曾在中國文化部主辦的「祖國好」全國省直工委書畫比賽中獲二等獎,作品在國家美術館展出並被收藏、省文民辦舉辦慶建國60周年省直書畫比賽中作品獲二等獎、《沒骨花鳥》組畫在河南第四屆全省藝術院校書畫比賽中獲教師組一等獎、《沒骨畫鳥》組畫作品在全國十一屆美展河南展區比賽中榮獲二等獎、《萌 春》組畫作品在全國十二屆美展河南展區比賽中榮獲優秀等獎、《荔枝戴勝》組畫在河南大學生藝術節書畫比賽中獲教師組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