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惲南田花鳥圖欣賞

2020-12-14 長寧無憂君

惲南田,即惲壽平,原名格,字壽平,清代著名畫家,是常州畫派的開山祖師,「清六家」之一。

南田先生開創了沒骨花卉畫的獨特畫風,據說每畫一花,必折是花插之瓶中,極力描摹,必得其生香活色而後已」。

畫花之前,專注仔細地觀察它,描摹它,以至於心中有花,下筆時水到渠成,所畫之花,自然活色生香,生動異常。唯幸先生丹青手,春去冬來花亦在。

想來南田先生畫鳥也是會去觀鳥,繪鳥的,因為只有這樣,他筆下的鳥雀才會「人來鳥不驚」的逼真。

南田先生畫法不同一般,是「點染粉筆帶脂,點後復以染筆足之」,創造了一種筆法透逸,設色明淨,格調清雅的「惲體」花卉畫風。

這組雅致古樸的花鳥圖是我最近看到的,它格調高雅,意境雋永,圖中的花鳥形神兼備,鮮活生動,古拙之中透著文人雅士的閒趣,很是喜人,分享給小夥伴們,一起欣賞。

相關焦點

  • 用這3條攝影方案,可還原「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的如畫美景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出自於唐代詩人王維的五言絕句《畫》。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人雖然來了,卻看不到鳥兒被驚動而飛起。這是多美的一幅畫面呀!我們可以把,它當作是衣服掛在牆上的水墨山水畫,也可以把它當成是一張風景照片的拍攝思路。在詩人所描繪的這幅畫卷裡,有山,有水;有花,有鳥……還有人。
  •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這首類似猜謎的詩,其深意你可能不知道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解釋給他聽:遠遠望過去,山河秀麗疊彩鋒嶺,走近了卻聽不到水流動的聲音。春天雖然已經過去,但百花爭豔,五彩繽紛一派盛春景象,人們靠近,鳥兒依然俏立枝頭,不被驚動。這是什麼呢?這是一幅山水花鳥圖啊!
  •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亦驚——田立老師的花鳥畫印象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亦驚——田立老師的花鳥畫印象文/吳海燕其實田老師沒有給我布置這個任務,寫他從前畫的花。但我看到他這些花,就忍不住去寫。這段時間寫畫評著魔了。看見畫,就想轉化成文字。春天去了,春花不歇。故鄉遠了,舊夢未了。舊意的牽拉讓我們在風雨蒼茫的掙扎奮鬥中獲得人間平衡,讓我們靜止,安寧,放下,從容。一花一世界。一花一菩提。這來自泥土深處的菩提之思,這曾深埋在人生深處的無言根脈,終將一株藝術,奉送花間人世。一株花美了鄉土年華。那是《菜根譚》的圖畫表現,將一種原始的勞作之美凝於其中,又攜帶著詩風詞雨,在他的素筆中靜靜鋪展。
  • 飛花令帶「鳥」字的詩句,您能說出多少句?我先來:人來鳥不驚!
    1.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王《畫》2.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3.斜髻嬌娥夜臥遲,梨花風靜鳥棲枝。——杜甫《春遠》7.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8.楚人重魚不重鳥,汝休枉殺南飛鴻。——杜甫《歲晏行》9.風吹芳蘭折,日沒鳥雀喧。
  • 對花作畫將人意,畫筆傳神總是春|田源花鳥畫
    就是通過對少量事物之寫生,寫真,以概括出較為深廣的、體現作者美學思想的內容、內涵,求得以「興」寓之人與自然的和諧及人與藝的鐘情對話。田源教授的簡約花鳥畫,在表敘「對花作畫將人意,畫筆傳神總是春」(石濤)的意象中,這在而今全國之藝壇,恐是少之又少而稀缺之。
  • 小花鳥,大境界——歷代名家花鳥畫欣賞
    鳥、魚、蟲都是有「靈性」的。 花鳥畫,中國傳統的三大畫科之一,其描繪對象不僅僅是花與鳥,而是泛指花卉、蔬果、草蟲、翎毛、六畜、走獸等各種動植物。 宋代 宋代《宣和畫譜》所載北宋宮廷收藏中,有三十位花鳥畫家近二千件作品,所畫花卉品種達二萬餘種。北宋的花鳥主要還是承接五代的傳統,早期以黃筌之風格為主導,基本上用的是「勾勒填彩」法,旨趣濃豔,墨線不顯。到了南宋,畫院一半以上的畫家畫花鳥,這一時期的花鳥畫是中國花鳥畫發展史上一個高峰。
  •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唯美的句子形容唯美的插畫藝術!
    越來越多的插畫師喜歡用作品來感應世界,找到自己獨有的位置。瑞士插畫師Selene Regener以繪畫女性為題材的插畫作品,繪畫人物生動逼真,非常具有特點,備受收藏愛好者的喜歡和關注。瑞士畫師Selene Regener用獨有的插畫藝術來創作豐富的繪畫語言,通過插畫作品而備受廣大插畫愛好者的喜歡。他的繪畫具有獨特的繪畫視角,使插畫藝術帶給人們一場視覺盛宴。
  • 百花圖百鳥圖百蝶圖輯錄欣賞
    清 郎世寧 錦春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百花圖、百鳥圖、百蝶圖...,欣賞古代名家筆下的這些作品,別有一番快意在心頭!清 沈銓 百鳥圖以下圖片請把手機橫過來欣賞:1、清 汪承霈 春祺集錦清 汪承霈 春祺集錦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本幅集四時花卉於一卷合繪,包括李花、梅花、水仙、月季、玫瑰、紫藤、繡球、萱花、鳶尾、蘭、牡丹、辛夷 、百合花、海棠、茉莉、蓮荷、菊、天竺、茶花、桂花、石竹、西蕃蓮、牽牛花、秋葵等,凡四十餘種。
  • 鑑賞丨從《女史箴圖》中的長尾鳥說起,關於中國花鳥畫的發展
    △《女史箴圖(局部) 》東晉 顧愷之 卷 絹本設色 28.8cm×348.2cm (英國)大英博物館藏,其中可見長尾鳥關於中國花鳥畫發展的一些社會、歷史、經濟等因素,限於我的水平,只好期待著繪畫史專家們去發掘,去整理。我只從花鳥畫這一角度談談它的表面現象。
  • 2020惲南田藝術雙年展開幕
    12月18日上午,以「運河畫脈 南田風骨」為主題,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市委宣傳部主辦的2020惲南田藝術雙年展在中國·環太湖藝術城文化藝術中心開幕。  今年是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常州畫派開山祖師惲南田逝世330周年。常州是惲南田花鳥畫的發源地,也是歷史悠久的運河之城。2013年、2015年、2018年,三屆惲南田全國花鳥畫作品展在武進舉行。「南田風骨」既是惲南田繼承傳統,將人文、民間等藝術精髓融合在一起的繪畫風格,也是古往今來大運河孕育的優秀藝術精神。
  • 沈銓花鳥驚豔絕俗盛名海外,歸國以《百鳥朝鳳圖》贊乾隆盛世
    在中國繪畫史上,清初雍正九年(1731年)有一位大畫家應日本天皇之聘,偕弟子東渡日本,歷時3年,形成「南蘋派」寫生畫,深受日本人推崇,被稱為「舶來畫家第一」。日本江戶時代長崎畫派即在其影響下形成,尤以畫家圓山應舉最為著名。此人就是清代著名畫家沈銓。
  • 萌萌「鳥」 飛花令——飛起來
    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29.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30.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唐.杜甫《登高》31.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 惲南田:一生顛沛流離,詩、書、畫造詣很高,被譽為南田三絕
    惲南田:一生顛沛流離,詩、書、畫造詣很高,被譽為南田三絕圖/惲南田 文/秋香這一位大師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書畫家,也是常州畫派的開山鼻祖,他的名字叫做惲南田。個人品德高尚,不吝惜筆墨惲南田先生個人品德非常高尚,不為名利所動,也不願攀權附勢,遇到能夠合得來的人,不論貧賤讓他做畫,他都願意揮筆,但是如果想有一些人用金錢來購買他的畫作,如果是勢利小人的話,那麼即使給他很多的銀子,他也不肯為他動筆。
  • 多年春去花還在,數季人來鳥不驚,欣賞李曉作花鳥畫中永恆的時光
    師承姚奎老師學習花鳥,後又師承廉振華老師主攻荷花,多年來筆耕不輟,主攻牡丹、荷花、蝦,繼承傳統又有突破自我,多次參加比賽獲獎。山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今網書畫院院士瀚墨千秋書畫院副院長晉風書畫社主任幾十年來作品注重從寫生中汲取素材,形成了清新雋永獨具神韻的個人風格,其作品以寫實為主,師法自然,栩栩如生,生動傳神,富有思想性,耐人尋味
  • 國畫花鳥畫欣賞:詩人畫家鄭曉京,手繪蘭花國畫
    自古以來中國人民愛蘭、養蘭、詠蘭、畫蘭,古人曾有「觀葉勝觀花」的讚嘆。人們更欣賞蘭花與草木為伍,不與群芳爭豔,不畏霜雪欺凌,堅忍不拔的剛毅氣質。蘭花也因此被人們稱為花中君子。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畫家鄭曉京筆下的蘭花國畫吧!作品展示圖:借墨把蘭栽,香風筆底來。
  • 一進門玄關掛什麼畫好 玄關掛吉祥花鳥畫風水好
    喜慶、有生機、有花鳥魚蟲、寓意佳顏值高。玄關花鳥畫作品欣賞一:紅橋梅市曉山橫,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石榮祿新品四尺豎幅梅花圖《喜上眉梢》作品來源:易從網梅花是我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竹菊並稱為花中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
  • 運河畫脈 南田風骨——2020惲南田藝術雙年展
    2020年12月18日,「運河畫脈 南田風骨——2020惲南田藝術雙年展」 將在大運河文化帶 、惲南田先生的故鄉(常州),在中國·環太湖藝術城文化藝術中心如約舉行。2020惲南田藝術雙年展,不僅延續了以往三屆惲南田花鳥畫展的藝術風格與展覽主旨,而且將惲南田山水畫風納入展覽視野,既全面展示了惲南田藝術精神在當代的發展,為美術愛好者們切磋技藝、交流心得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又為新時代的人們呈獻了傳統優秀文化的審美盛宴。
  • 王維很美的一首詩,全詩僅20個字,很多人會背卻不理解
    從中可以看出,王維對能將景色描繪得如詩如畫,讓人沉浸在美妙的意境中。比如《山居秋暝》中的那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至今讓人回味無窮。小學教材上有王維的一首詩,名叫《畫》,是一首很美的詩。全文只有20個字,很多人都會背但卻不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詩。
  •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願你心中悠然
    人活著,就是在瑣碎中跳出紅塵,安放靈魂,如若做到,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心中悠然,就能坐擁天地,主宰自己的一切。存在,只是一種生存方式,不拘於形,不困於念,葉落隨風,花開向陽。 且把人生天地間,釀成一壺酒,飲下,虛浮,萬象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