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亦驚——田立老師的花鳥畫印象

2020-12-09 太陽雨文學

作者:吳海燕,山東省菏澤一中語文教師,曾任精品校本「書苑文峰」專職寫作教師。喜歡寫作,以此為樂。散文《鄉間》《冬天的餃子》被收入《單縣古今文化叢書之鄉土戀歌》,遊記散文《九寨》被收入《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萃2015》,散文《一抹蘇州》被收入《齊魯文學作品年展2016》,散文《夕陽山外山》被收入《魅力開發區徵文作品集》。《明朝有意抱琴來》作為書評被收入詩集《有沒有讀首詩的時間》,《先生之美》作為書序被收入《菏澤一中最美教師文集》。《詩在別處》作為書序被收入《文峰詩歌創作與朗誦藝術》,《記王臻》作為書評被收入散文集《留在心底的風景》。出版散文小說集《幽山秀林集》。曾參編國花詩集《牡丹頌》等書。其人其文被收入《曹州文壇名士集傳》。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亦驚

——田立老師的花鳥畫印象

文/吳海燕

其實田老師沒有給我布置這個任務,寫他從前畫的花。但我看到他這些花,就忍不住去寫。這段時間寫畫評著魔了。看見畫,就想轉化成文字。寫下去,一直,也許,這是自己天然的使命與宿命。就像這些花,遇見春天就要開,不管不顧地開,開遍東風,開遍田野。這些花一直開到他的畫紙上,開到他的心田。春天過去了,這些花還開著,它們是永不凋零的花,在藝術的春天裡盛放。已是寒冬時節,這些花還倔強地開著,也帶給我永不凋零的春天。田老師的畫筆也倔強地開著,他的歲月在這霜降的日子春光爛漫,風華襲人。他畫的這株蘿蔔花,野意豐盈,像穿了棉布素衣的村姑,質樸中有著天然的韻致。花開出泥土的顏色,泥土的香味,泥土的深意。這株蘿蔔花就是一個鄉村,一個田園,一個陶潛,一首《清平樂》。土氣的姿態與風味,讓我們一下子就踏上了故鄉的村道,向著兒時的原野,奔赴了。沒有一絲猶豫與滯留。它的呼喚意味在散碎熱情的花中散發著,深遠著。它深入塵世,又以一種靜野筆態掙脫塵世。這株蘿蔔可以種於《山海經》,它有一種奇異的美,美入神話,美至異域。他的虛實筆法,顯隱境界,都在描繪著這株蘿蔔的圖象思維。它是內在的植物,是內心的花。田老師從他深遠的鄉村走來,他半生的漂泊都攜帶著鄉村,攜帶著他的思念,他的夢魂,他在孤單的深夜面對世間,像一個從未走出鄉村的孩子一樣茫然而依戀。他將自己收留在這株花中,他在這株花中隱藏,躲避世間無邊的寒冷,與無邊的蒼茫。這株花是他的家園,我想,他在累到不想前行的時候,他在被自己的內心圍剿的時候,他會撤退到這花中來,以一抹深淳之色作營帳,在這美的退守中書寫生命的檄文。一個故鄉的花意王國,讓他隨時在風中歸來。我在這株花中看到了那個永遠不會長大的,玩泥巴的孩子。他在世間走得久了,遍布傷疤。可是,這花給了他一個夢,他在其中赤腳而行,仰面藍天。

田老師對我說過,有人為了藝術,可以不要江山。

他也固執地沉浸於藝術,我在這株蘿蔔花中解讀他的固執。我知道他永遠離不開這樣的花。他離不開他的本初,離不開他曾爛漫於鄉村的他自己。他樸實地生活著,在他已有很大成就與名氣的今天。他活在一株蘿蔔的寓意裡,並在這寓意裡恣意張揚著生命的華彩。我知道每一幅畫都是他自己,每一朵花也都是他自己。他的筆墨人生在浩然的回歸中有著千軍萬馬的追隨,他的縱馬南山在古意詩境中呈現著厚鬱的色彩。一場歸來聲勢磅礴,大意蒼蒼,一株花就是人生古厚靜擁的花海,他沉醉其中,永不願醒。一杯鄉土的烈酒,同樣醉了我的文字,醉了我的心。那是令人抵死迷戀的原初家園,是給我們最真淳啟示的歲月天道。春天去了,春花不歇。故鄉遠了,舊夢未了。舊意的牽拉讓我們在風雨蒼茫的掙扎奮鬥中獲得人間平衡,讓我們靜止,安寧,放下,從容。一花一世界。一花一菩提。這來自泥土深處的菩提之思,這曾深埋在人生深處的無言根脈,終將一株藝術,奉送花間人世。

一株花美了鄉土年華。那是《菜根譚》的圖畫表現,將一種原始的勞作之美凝於其中,又攜帶著詩風詞雨,在他的素筆中靜靜鋪展。

巍然男兒,畫筆中有遮掩不住的空靈氣。走近他,像走近一座雨後空山。一切都清靈凝重,又悲喜交織。人間滄桑已淡然而過,生命經受過山雨洗禮,已經波瀾不驚。所以他的花在出離,出離山野淤泥,像蓮花不染於世。他愈加厚重了,愈加內斂了。我在他從前畫的花中尋找曾經靈秀幽然的他。他的這些花是我未曾見過的,我也欣然於他在其中隱藏的清逸。我從他現在的高度和層次裡逃離,固執地來到過去的他自己。像看一座山,雲深不知處,我要做那松下的童子,知道他在哪裡採藥,在哪裡停留。不識廬山,只緣身在。所以我要跳出他時空的局限,在立體的風景裡觀賞他,描摹他。所以我固執地一遍遍看他的從前,看他筆意的所來之處,所經之處。看一朵花的來處,看一個世間的緣起。

他畫的這簇紅色野花讓我聯想到一部電影,一部恐怖電影。這種聯想有跳躍性。但藝術的表達有時沒有界限。方程住的那座幽邃的房子之外有一面白牆,女主人經常會在那裡產生幻象。那牆上忽然開滿了花,開得像一場夢。那時,絕望的林曉月在孤獨無依的處境中,在陷入宏大恐懼的生命絕境裡,愛上神秘的方程。她一遍遍看到那些花,那些不存在的花,在她眼前徐徐盤繞,徐徐綻開。在那些幻想中的花驚悚蜿蜒於牆上的時刻,方程沉寂無言。那孤絕悲愴的生命絕境,那如夢如幻的花。電影以一種強烈的逼人的鏡頭,將絕望與愛情推演至極致。這花也讓我想到張國榮與梅豔芳聯袂出演的電影《胭脂扣》。他是她的如夢如幻月,她是他的若即若離花。一場悲情如胭脂纏綿又虛幻,讓人靜回悲幽人生,悽絕愛戀。

這是這幅紅色小花給我的印象。我不知怎麼用筆寫它們。我想起田老師和曹老師告訴我的,一幅畫讓你過目不忘,那一定是好畫。我覺得,這是有魂的花,有魂的畫。它像鏡中月,水中花。也讓我想到一首小詞: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這空寂的花,禪意朦朧,花境月晚,其幽如雨,其靜如蘭。

這是鏡像之花。誰的花,藏在蕊中。誰的心,忘了季節。這花美得如同虛擬。這詩心遠得萬古山空。像月下黛玉孤絕的琴弦,在這幽幽深夜,撥動我深藏的內心。像琵琶女江上的獨奏,一曲冰下讓泉流奔躍。李白與人對酌的山花於此,庭院深深的亂紅於此,人比黃花的孤冷於此,紅樓春晚的花謝於此。一簇花連綿了古典靜冷的文學舊跡,蒼遠了孤野幽清的國畫風韻,靜潤了塵埃揚揚的世俗大象,華嶦了深沉斑斕的春秋情懷。

他的花如潭影雲空,夜月深林。山寺鐘聲瀰漫,誰人踏露歸來。

春風已遠。花色如凝。

春天的畫境涵蓋千山萬水,籠罩悲歡人生。

他的一幅梅花小寫,風木蕭蕭,竹聲清清,有石立於側,筆畫沉穩亦靈巧,空間布局疏密相和,像《紅樓夢》中大觀園裡,眾芳吃的果子,鏤空如畫,不顯堆疊。玉竿亭亭,小竹紛紛,老乾斜出的瘦梅,纖莖微墨,沾紅絮朵朵。風飄之姿雅然畫面,清涼之氣和於嬌墨。野曠之味,奪小橋流水;荒媚之色,與山中幽芳。這梅朵清絕了春,一枝獨秀,與竹色共託滿紙冷豔寒香。

田立老師在這樣的梅花圖中精巧著色,圈點靈思,這個狂野雄渾之人,在這小墨書寫中溫柔靜怡,細緻清雅。他的人生布局呈隊列之格,一面峻峰聳峙,一面澗流低回,一面飛瀑騰谷,一面小泉蜿蜒。一面風骨,一面神韻,一面崛起,一面沉靜。他畫的花亦在陰陽之氣中出入,春雖遠,境永在。他用他的花講著春天的故事,那是一個遙遠又真切的季節,春花洶湧成陣,陷沒人間。

花中時有小鳥。是花的情意。是花的鳴聲。也是花的音符。它們在花間彈奏著春天的風韻。它們是畫圖的神思,它們有自己的心思,自己的夢想,自己的認識。它們在他遊走的筆墨中與他對話,它們在他的畫筆中怡然。田老師謹慎地畫小鳥的眼睛,因為,那是他的心靈,是他的魂魄。他生命城堡的破綻,就在這小鳥的眼神。它們在他的畫中與他對視,在春花如夢的紙上。不知有多少孤寂的日子,田立靜靜地畫著這小鳥,他的筆墨飛翔得太遠了,便安靜在這小鳥的翅羽,在這靈物的幽思裡回歸他自己。畫中的鳥鳴聲,讓他在枯寂的藝術之路上,有朋在側,花香鳥語。

他經常孤單地,聽著單調的音樂畫畫。他的心孤獨太久,他只好用這小鳥的眼睛自語,釋放。那眼睛中有對花意的渴望,也有對孤單的堅守,他的小鳥是看似不經意的寫意,卻讓這花有了生機。鳥鳴泉下的高遠,於他,是一種對應。花間鶯語的心境,是他明淨於世的珍懷。他追尋一種自然人文的契合,他在聲聲清音中和悅畫林,安然春暖。

看他的花鳥畫,那小鳥也在看你。一個藝術標本有了生命,才能成就畫卷。它透過靈性筆墨看你,看你的眼睛,讀你的內心。有人來,便驚動了遠山,驚動了泉水。

驚動了春天。

亦,驚起了,深藏畫境的鳥鳴。

無數次看他畫畫,是否,也驚動了他的畫筆,他的心靈?

附田立老師作品 :

相關焦點

  •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惲南田花鳥圖欣賞
    南田先生開創了沒骨花卉畫的獨特畫風,據說每畫一花,必折是花插之瓶中,極力描摹,必得其生香活色而後已」。畫花之前,專注仔細地觀察它,描摹它,以至於心中有花,下筆時水到渠成,所畫之花,自然活色生香,生動異常。唯幸先生丹青手,春去冬來花亦在。
  • 用這3條攝影方案,可還原「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的如畫美景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出自於唐代詩人王維的五言絕句《畫》。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這首著名的五言絕句《畫》,同樣也是借著對一幅山水畫作的描寫來表達出「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佛系空靈感。根據詩詞,擬定拍攝思路遠遠望去,高高的山峰有著明亮的色彩。走到近處,卻聽不到流水的聲音。
  • 對花作畫將人意,畫筆傳神總是春|田源花鳥畫
    縱觀中國美院田源教授的以最少量之筆墨,傳達出高雅之禪象物性的花鳥畫藝術,乃是相似或相契著中國傳統詩歌美學之「比、興」法則。尤其是以「興」的美學,即田源教授的畫總是以簡、以約成圖布象。就是通過對少量事物之寫生,寫真,以概括出較為深廣的、體現作者美學思想的內容、內涵,求得以「興」寓之人與自然的和諧及人與藝的鐘情對話。
  •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這首類似猜謎的詩,其深意你可能不知道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解釋給他聽:遠遠望過去,山河秀麗疊彩鋒嶺,走近了卻聽不到水流動的聲音。春天雖然已經過去,但百花爭豔,五彩繽紛一派盛春景象,人們靠近,鳥兒依然俏立枝頭,不被驚動。這是什麼呢?這是一幅山水花鳥圖啊!
  • 飛花令帶「鳥」字的詩句,您能說出多少句?我先來:人來鳥不驚!
    1.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王《畫》2.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3.斜髻嬌娥夜臥遲,梨花風靜鳥棲枝。——杜甫《春遠》7.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8.楚人重魚不重鳥,汝休枉殺南飛鴻。——杜甫《歲晏行》9.風吹芳蘭折,日沒鳥雀喧。
  • 多年春去花還在,數季人來鳥不驚,欣賞李曉作花鳥畫中永恆的時光
    師承姚奎老師學習花鳥,後又師承廉振華老師主攻荷花,多年來筆耕不輟,主攻牡丹、荷花、蝦,繼承傳統又有突破自我,多次參加比賽獲獎。山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今網書畫院院士瀚墨千秋書畫院副院長晉風書畫社主任幾十年來作品注重從寫生中汲取素材,形成了清新雋永獨具神韻的個人風格,其作品以寫實為主,師法自然,栩栩如生,生動傳神,富有思想性,耐人尋味
  • 鑑賞丨從《女史箴圖》中的長尾鳥說起,關於中國花鳥畫的發展
    △《女史箴圖(局部) 》東晉 顧愷之 卷 絹本設色 28.8cm×348.2cm (英國)大英博物館藏,其中可見長尾鳥關於中國花鳥畫發展的一些社會、歷史、經濟等因素,限於我的水平,只好期待著繪畫史專家們去發掘,去整理。我只從花鳥畫這一角度談談它的表面現象。
  • 萌萌「鳥」 飛花令——飛起來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唐.柳宗元《江雪》38.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唐.賈島《題李凝幽居》39. 遲日園林悲昔遊,今春花鳥作邊愁。——唐.杜審言《渡湘江》40. 海燕歲微渺,乘春亦暫來。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趙嘏《長安晚秋》51.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唐.王維《畫》52.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唐.王維《鳥鳴澗》53.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唐.王維 《送梓州李使君》54.
  •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願你心中悠然
    人活著,就是在瑣碎中跳出紅塵,安放靈魂,如若做到,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心中悠然,就能坐擁天地,主宰自己的一切。存在,只是一種生存方式,不拘於形,不困於念,葉落隨風,花開向陽。 且把人生天地間,釀成一壺酒,飲下,虛浮,萬象皆通。
  •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唯美的句子形容唯美的插畫藝術!
    越來越多的插畫師喜歡用作品來感應世界,找到自己獨有的位置。瑞士插畫師Selene Regener以繪畫女性為題材的插畫作品,繪畫人物生動逼真,非常具有特點,備受收藏愛好者的喜歡和關注。瑞士畫師Selene Regener用獨有的插畫藝術來創作豐富的繪畫語言,通過插畫作品而備受廣大插畫愛好者的喜歡。他的繪畫具有獨特的繪畫視角,使插畫藝術帶給人們一場視覺盛宴。
  • 帶你進入花鳥畫的精彩世界
    花鳥畫,顧名思義,指用中國的筆墨和宣紙等傳統工具,以「花、鳥、蟲、魚、獸」等動植物形象為描繪對象的一種繪畫,花鳥畫是中國畫的其中一種,較山水畫具體,又比人物畫豐富。
  • 八大山人畫只鳥買了六千多萬,但他絕不是最貴,最貴的居然是他?
    宋徽宗畫了20隻鳥賣了5510萬元,八大山人畫了一隻鳥,賣了6272萬元,是不是已經覺得價格很驚人了?但最厲害的還在後頭,他畫的一隻鳥,賣出了4.255億!他就是齊白石!先來說下鳥在中國書畫上的地位中國繪畫史上,花鳥和山水是大多數畫家都喜歡題材。鳥因為能在天上飛,最早的鳥都還是比較神幻的。
  • 林黛玉的聯語:「花魂默默無情無情緒,鳥夢痴痴何處驚」是何意思
    在小白看來,要明白這句詩的意思,我們首先需要理解這句詩中的兩個詞:一為「花魂」;一為「鳥夢」。對於「花魂」一詞,其實並不難理解,畢竟在中秋節時,林黛玉與史湘雲二人聯詩時,就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詩: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
  • 詩詞:人閒花亦靜,心清雨亦輕
    持一顆閒心,看花開花落。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人閒,心靜,便勝卻人間無數。擁一份閒情,任世間冷暖。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至於那些不懂你的人,且隨他去吧,無須多言,一個微笑,便可抵千言萬語。在山重水複間,尋一處柳暗花明。
  • 客廳畫就選當代寫意花鳥畫巨匠石開老師的作品
    客廳畫就選當代寫意花鳥畫巨匠石開老師的作品!石開,中國當代寫意花鳥畫大家,山東人氏,書畫世家,擅長花鳥畫,從事教育及書畫創作四十餘年,文化部中藝卿雲書畫院書畫家,中國國際書畫名家研究院院士,中藝名書畫院常務副院長,國家品牌戰略委員會理事,系文化部評定的一級美術師、一級書法師,國禮書畫家。其寫意花鳥畫作品,可謂是空靈灑脫,超凡自然,欣賞一下以下這些作品吧。
  • 花鳥畫怎麼畫,怎麼賞?陳之佛的構圖、設色有秘訣
    陳之佛(1896 - 1962),原名紹本,號雪翁,浙江慈谿人。是現代工藝美術的先驅和奠基人,傑出的美術教育家和工筆花鳥畫家,是留學國外專門學習工藝美術設計的第一人。一生著述頗豐,出版論著20餘種,發表論文90餘篇,並有500餘幅繪畫作品傳世。
  • 中國詩詞大會關於「春」的飛花令,難倒眾人,快來看看這20句
    這讓千百年來不為人知的詩詞之美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行飛花令時可選用詩和詞,也可用曲,一般不超過七個字。比如說,酒宴上甲說一句第一字帶有「花」的詩詞,如「花近高樓傷客心」。乙要接續第二字帶「花」的詩句,如「落花時節又逢君」。丙可接「春江花朝秋月夜」,「花」在第三字位置上。丁接「人面桃花相映紅」,「花」在第四字位置上。
  • 古詩詞|春寄壽康,亦師亦友也,厚誼作答 次韻庚和,以成雅興
    文《春寄壽康》各位詩友:今晨上來欣賞諸友佳作,其中有志誠、貴雲兄長贈予詩。吳王兩兄,相識相知經年,亦師亦友也。兩兄原玉,足見厚誼,故莽然不揣才疏,草就兩絕作答 。若有興趣者,請次韻庚和,以成雅興。夏寄壽康 用洧陽野父《春寄壽康》韻文/王貴雲每緣墨稼攪才郎,熛焰凰英憶楚狂。一自雲門同醉後,至今口頰尚留香。注:「凰英」:鳳凰花,此花在夏季盛開。
  • 誰人留得春常在,唯有丹青花永香,陳文贊用畫記錄了花鳥的芬芳
    花開富貴中國花鳥畫的立意,往往關乎人事,它不是為了描花繪鳥而描花繪鳥,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緊緊抓住動植物與人們生活遭際、思想情感的某種聯繫而給以強化的表現。它既重視真,要求花鳥畫具有"識夫鳥獸木之名"的認識作用,又非常注意美與善的觀念的表達,強調其"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張通過花鳥畫的創作與欣賞影響人們的志趣、情操與精神生活,表達作者的內在思想與追求。表現在造型上,中國花鳥畫重視形似而不拘泥於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與"似與不似之間",藉以實現對象的神採與作者的情意。
  • 腹有詩書氣自華,飛花令裡讀詩詞——100句(驚)篇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12、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除夜》 宋·文天祥13、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清·納蘭性德14、 濃睡覺來慵不語,驚殘好夢無尋處。《八六子·倚危亭》 宋·秦觀48、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喜見外弟又言別》 唐·李益49、 香霧噀人驚半破,清泉流齒怯初嘗。《浣溪沙·詠橘》 宋·蘇軾50、 綠鬢不驚秋,若鬥尊前,人好花堪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