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經春的人物畫,師從方增先、吳山明先生等浙派人物畫的風格,清秀靈動,筆墨揮灑自如,水墨沐漓酣暢,讀其畫,如沐江南春雨,清新神怡。
王經春,1952年生於山東章丘。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美術出版社編審;山東大學文藝美學中心兼職教授;山東美術家協會人物畫藝委會顧問;山東省中國畫學會顧問;山東藝術家(書畫專業)學術顧問。
不解只是丹青緣
吳憲生/文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經春學的是中國人物畫專業,畢業後分配到出版社,成為一名出色的美術編輯,編輯出版了很多優秀的美術圖書、大型畫冊,在美術出版界頗有口碑。
但他並沒有因為本職工作的繁忙而放棄自己所鍾情的專業,二十多年來一直堅持筆墨不離手,創作出一批好的作品,如今,雖然他擔負省級美術出版社的領導職務,依然是筆耕不止,佳作不斷問世。
經春在浙江美院期間,即對中國畫有著濃厚的興趣,對中國畫的傳統,頗下過一番功夫,故能深得其中之味。記得上花鳥課時,陸抑非先生就常以經春的畫作臨摹解說,可見他走在了其他同學的前面。
除了傳統技法的研究,他對人物造型十分重視,下鄉下廠深入生活,他畫了大量的速寫,由此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其畢業創作,描繪的是周總理與群眾在一起的場面,人物眾多,他處理得十分得當,人物刻畫深入,展出時很得佳評。
中國畫以筆墨為媒介,不僅僅因為墨分五色,可以產生很豐富的層次變化,更在於筆墨中所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很多人畫畫只在其表面的筆墨形式,從而忽視了其內在的筆墨精神。
經春長期從事中國傳統繪畫、史論、技法的編輯出版工作,深得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故其也深知筆墨與文化精神的關係,因而讀他的畫,除了形式上的賞心悅目之外,讓人能品出一種文化精神的意味,這種文化意味,使經春的作品脫俗而雅致,提高了作品的品位。
經春人物畫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生動,一是筆墨上的生動,這當然得益於他做學生時打下的紮實的傳統基礎,無論是精心的細線勾勒,還是大筆頭的隨意點染,用筆皆如行雲流水,一出自然。
中國畫筆墨形式的把握,經歷著一個由無法到有法,再由有法到無法的過程,畫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經驗,以期到達筆墨技巧的自由王國。經春熟練的筆墨技巧,來自於他刻苦的實踐,沒有長期的積累,是做不到的。
另外,是他的人物造型的生動,大凡畫人物的畫家,都有這樣的體會,畫靜易畫動難,而經春卻擅長畫動的人物,或放牧,或對弈,或吟詩,人物動態自如,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氣。其作品另一個突出特點是詩、書、畫的有機結合,畫面充滿詩情畫意,給人一種古樸高雅的感覺。
經春不僅是一位很有見地的出版家,亦是一位出色的畫家。他的職業與專業相得益彰,做編輯搞出版,不斷地豐富了他的知識與修養,繪畫不斷地提高了他的審美意識,「編輯出版書萬千,不解只是丹青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