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與紅色精神交融一體

2020-12-22 瀟湘晨報

1958年,雷州市附城鎮河北村被省批准為革命老區村莊。近年來,河北村秉承優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植入紅色基因,致力於鄉村振興和精美村莊建設,打造富裕、生態、和諧的新河北村,被譽為雷州東洋上一顆璀燦的明珠。

24個姓氏村民和諧相處

河北村共6000多人,24個姓氏,其中許、鄧、陳是大姓。村莊毗鄰大海,屬於雷州東西洋中的東洋。過去,村民以踩海為生,後來農漁相兼。近年來,主要以勞務輸出為主,人數達到2000人左右,當中以建築工人為主,收入頗豐。由於勞務輸出,海灘涂和農田得以規模經營,連片流轉。1000多畝的集體灘涂和檔口出租,每年集體收入達一百萬元左右。

這裡村民勤勞,民風淳正。河北村黨支部副書記符力說,河北村原有6個自然村,近年來,隨著鄉村建設房屋相連,田陌互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現統一稱河北村。村幹部不分姓氏,處事公正、民主,村務公開,管理民主,任何事都經過民主討論。近年來,所有集體資產承包經過政府平臺,向社會公開招標。

「我們村雖然姓氏眾多,但歷史上都是親如兄弟,沒有隔膜。」正耕作回來走在村道上的肖大伯如是道。

村黨支部書記勞波介紹,河北村建村400多年,有著和諧相處的優良傳統,「所有集體經濟收益用以村莊建設,不分姓氏一律平等對待。不分姓氏資源共享,是和諧相處的秘訣。」他介紹,解放以來,河北村共有三屆村支書,並且都是由小姓擔任。有一年,姓許的一村民準備參加村支書競選,但該村許氏鄉賢和幹部從大局出發,動員其放棄了參選。

目前,河北村多姓氏融洽相處,是名副其實的「五無」村莊。黨支部連續多年被評為湛江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河北村獲湛江生態文明村、民主法治示範村和安全文明小區等榮譽,一條美麗富饒的濱海名村河北村矗立在雷州東洋上。

傳統文化與紅色精神交融

12月3日,河北村許氏宗祠等革命遺址重修落成。

許氏宗祠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早在1947年,南路特派員陳漢卿等地下工作者經常在許氏宗祠進行革命活動。當時許氏宗祠是地下黨活動的重要據點,培養了一批革命幹部。1958年,河北村被省批准為革命老區村莊。

富裕後的河北村人不忘歷史,重視紅色基因的傳承。針對許氏宗祠等革命遺址年久失修的情況,河北村老革命後代許立華再次帶頭捐資近100萬元,與父老鄉親一道,共籌資300多萬元,重修了河北村許氏宗祠等革命遺址。外貌雄偉莊重,內部古色古香,許氏宗祠成為該村傳承紅色基因,集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於一體的活動中心。

勞波表示,為進一步搞好配套設施建設,在許氏宗祠內準備建設陳漢卿革命事跡陳列館,以革命遺址為教育基地,發揚光榮的革命傳統,為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在該村「媽祖廟」廣場的文化碑廊,擺滿了一幅幅生動靈現的石碑書法,正、草、隸、篆、行等形體俱全。勞波介紹,經過多年的搜集,目前已有120多幅石碑書法,下一步準備在人數多的村中公園、休閒點將石碑豎起來,讓村民出入見書法,提升文化底蘊,受傳統文化與紅色精神薰陶。

「我村有紅色精神的光榮傳統,計劃經濟時期,每年70萬斤的公糧,都是三四天內完成。」他透露,在抗日、解放戰爭時期,村裡上百青年參加革命,其中11人在革命中犧牲。

據悉,解放前該村有5個書塾,尊師重教的傳統觀念在該村根深蒂固。特別是改革開放後,該村的教育得到蓬勃發展,平均每年20多名學生考上大學,全村大學生達到一千人左右。

中午時分,走進河北村小學的「農家書屋」,一排排整齊的各類圖書一塵不染地擺放在書架上,數量多達幾萬冊。「書屋每日正常開放,圖書長年借出達到一萬幾千冊。周末到這裡讀書的,都難找到座位呢。」勞波笑著說,讀書蔚然成風,村中幾個閱報點,定時派送從未間斷。

河北村綠樹成蔭,鳥語花香,衛生整潔。

精美村莊建設羨煞四鄰

走在村道上放眼看去,硬底化村道寬敞筆直,村內樓房林立,綠樹成蔭,鳥語花香,衛生整潔,處處呈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景象。

據了解,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鄉賢許立華致富後不忘桑梓,飲水思源,投資四百萬元供家鄉建設,該村率先掀起新農村建設熱潮,成為名聞遐邇的新農村。「人生在世,總要有點追求,不能單為自己活著,為群眾辦點事情,算不了什麼。」許立華說,正是得益於傳統的文化教育和紅色精神的激勵,他從來沒有忘記過家鄉的一草一木。

許氏宗祠旁邊的一座公廁,橙黃色的外觀顯得特別醒目。這座公廁無論是硬體設施還是保潔程度,絲毫不比城裡的公廁遜色。村幹部陳輝發告訴記者,該村公廁6座,遍布村區的東南西北中,讓村民如廁最遠不超過500米。

勞波如數家珍,近年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廣大幹群熱情高漲,五直三橫等硬底化村道共16公裡,建起了排汙溝14公裡,路燈200多盞,2個公園,休閒點多處,改水改廁,全村用上自來水。訂立衛生公約,推行禽畜圈養,實行垃圾定點擱放轉運。去年,積極響應「三清三拆三整治」,將鄉村振興推向更高層次。目前,該村正積極將優良的傳統文化與紅色精神有機融合,打造一條現代化的精美河北村。

【來源:湛江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鐵軍精神 句容茅山風景區開展紅色文化教育主題...
    近期,句容茅山風景區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紅色文化教育主題活動,傳遞正能量,引導轄區百姓尤其青少年學生更全面深入了解茅山紅色文化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鐵軍精神。紅色宣講走進學校近日,茅山風景區組織了「愛黨愛國、立德立行」紅色文化宣講進學校活動。
  • 以弘揚紅色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系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所創造的紅色文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當前我國正處於思想活躍、觀念碰撞、文化交融的時期,在新時代如何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是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有助於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以紅色資源挖掘為基礎,推動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
  • 傳統與時尚交融的柳葉湖「國風潮玩節」電競動漫展
    10月1日-10月8日,傳統與時尚交融的柳葉湖「國風潮玩節」電競動漫展,在柳葉湖遊客中心廣場舉行。傳統與時尚交融,為「雙節」期間的柳葉湖增添了青春元素。漢服舞蹈特約嘉賓在活動現場國風是指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
  • 文化交融生長 共繪「同心圓」
    南丫島大灣遺址出土的石牙璋,刻有商代流行的陰線紋,佐證香港三千多年前與中原文化相連的血脈;李鄭屋漢墓出土刻有「大吉番禺」的墓磚,印證兩千多年前漢代時香港與廣東割捨不斷的根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近兩年來,粵港之間從文化交流到文化交融,跳動著越來越強勁的文化脈搏。
  • 吉平委員:建議加強紅色文化博物館管理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保護中心主任吉平紅色文化資源是鮮活的歷史,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承載著我們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是使命和責任。紅色文化博物館、展示館是地區紅色文化展示與對外交流的平臺,是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精神殿堂。 「目前,全國各地掀起了興建紅色博物館的熱潮,這對傳承紅色基因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 ​紅色文化新「大使」 詮釋星火精神需要這樣的銀隆鐺鐺車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更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紐帶。進入新時代,紅色文化可通過新技術、新媒介更好地展現自身的精神力量,發揮自身的功能作用。  2020年7月,銀隆新能源仿古鐺鐺車正式入駐革命搖籃井岡山,承擔起當地紅色文化宣傳的新「大使」角色。
  • 俄羅斯「莫斯科王府井」,古典與時尚交融,像一座傳統文化博物館
    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是一個大氣凜然、底蘊深厚的國際化大都市,作為俄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裡不僅擁有美輪美奐的建築藝術,更有熱鬧不凡、久負盛名的商業氛圍,在城中有一條著名的步行街,就是兩者的最佳體現。這條街就是建於15世紀的阿爾巴特大街,是莫斯科中心的最著名商業步行街。
  • 「四史」學習 | 紅色印記——紅色傳統、信仰之光
    「四史」學習 | 紅色印記——紅色傳統、信仰之光 2020-11-06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和合精神,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的特質是和合精神,《老子》有言「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這是從宇宙根源和萬物化生的角度對「和」的洞見; 《論語
  •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 推進紅色基因傳承
    紅色文化的獨特內涵,主要可以概括為堅定執著的理想信念、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人民至上的宗旨意識、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敢為人先的創新品格、迎難而上的鬥爭精神六個方面。新時代紅色文化的價值,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二是錘鍊黨性修養、推進黨的建設,三是培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四是傳播中華文化、促進人類社會發展。
  • 阿拉坦倉: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需...
    在這裡,我就如何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談四點認識。理清中華文化「多元一體」性,強化各民族文化符號中的中華文化共性。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首先要理清中華文化中「多元」與「一體」的關係,不斷強化各民族文化符號中蘊含的中華文化共性。
  • 南京紅色文化志願者聯盟舉辦分享會 踐行志願精神
    南京紅色文化志願者聯盟舉辦分享會 踐行志願精神,傳播紅色文化 南報網訊 (融媒體記者 李子俊) 12月5日是國際志願者日。昨天,南京紅色文化志願者聯盟2020年工作總結分享會在雨花臺烈士紀念館舉辦。志願者們講述了他們踐行志願精神、傳播紅色文化的故事。 今年6月30日,在南京市文明辦的指導下,南京紅色文化志願者聯盟成立。
  • 感受紅色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
    今年的國慶假期,不少市民前往紅色革命遺址、市革命紀念館參觀,緬懷革命先輩,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上午,在東海縣安峰鎮的紅色記憶愛國主義教育展館內,偌大的展廳內布滿各式各樣的紀念章、各個時期抗戰歷程,前來參觀的學生和遊客絡繹不絕。
  • 從哪吒爆紅到安全門 | 國潮復興,傳統文化成為新浪潮
    《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14天票房近30億元,遠遠超過了同期上映的美國動畫大片《獅子王》,創造了國產動漫的神話,堪稱傳統文化IP助力國漫崛起之代表。除了電影《哪吒》之外,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綜藝節目《中國詩詞會》、漢服……這些傳統文化元素的作品,也成了網紅。這一切都源於國人對中華傳統文化復興的認同。
  • 中國傳統民族文化,中華民族含義,及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
    此處的「中華」兼指傳統文化和具有這種文化的人民。作為地域名稱時,「中華」與「中國」含義相同,主要用來指內地郡縣地區和中原地區,與邊疆相對而言;當然國家統一時又指全國。最初這一概念通常用來指中國的主體民族即漢族如章太炎所說:「中國雲者,以中外分地域之遠近也;中華雲者,以華夷分文化之高下也。」
  • 中國傳統文化有多美?看看《大國芬芳》的服飾設計手稿就知道了
    以酒為媒,將酒文化與詩樂舞的藝術形式融於一體,《大國芬芳》算是開天闢地頭一遭。近日,劇方重磅發布了一組精美定妝照,經過精雕細琢各個角色造型美不勝收,中國傳統文化之至美直抵人心,藝術之匠心可見一斑。與此同時,《大國芬芳》還同步曝光了一組服飾設計手稿,線條飄逸清麗,色彩明亮雅致,盡顯古風古韻。
  • 讓文化活起來,滋養城市文明 古今交融 潤物化人 - 原創新聞 - 新鄉...
    南臨黃河、北依太行的新鄉,處於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四大古都的緊密環抱之中,是一片飽浸了古典乳汁和道德精髓的膏腴之壤,更是悠久燦爛的華夏文明與蓬勃興起的現代城市文明交融交匯之地,孕育了厚善、崇文、敬業、圖強的新鄉城市精神。近年來,我市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總抓手,激活各類特色文化,傳承厚重黃河文化,以文化人,以文潤城,煥發出了更加出新出彩的勃勃生機。
  • 抗戰主題紅色旅遊景區是神聖的精神殿堂
    (2015年9月1日《四川日報》)紅色,是一種充滿激情和活力的顏色,是一種象徵革命與奮鬥的顏色。紅色旅遊,就是把旅遊與革命傳統教育融為一體的新的旅遊形態,在遊覽祖國秀美山川的同時,接受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學習革命歷史知識。
  • 湖南通道舉辦紅色自駕遊暨兵書閣紅色文化系列活動
    12月12日,2020湖南省紅色旅遊博覽會通道分會場「通道轉兵·兵轉道通」紅色自駕遊暨兵書閣紅色文化系列活動舉行。本次活動旨在紀念通道轉兵會議召開86周年,傳承保護紅色文化資源,鞏固和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紮實做好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著力將兵書閣村打造特色紅色旅遊示範地、全省紅色文化研學旅行目的地。通道侗族自治縣是革命老區縣,境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通道轉兵」被譽為紅軍長徵偉大轉折的開端;「侗民俗文化」通道侗寨入列「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萬佛山丹霞地貌」是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
  • 中山市南朗鎮開展紅色革命傳統教育主題活動。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關於利用本地紅色資源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要求,7月26日,中山市南朗鎮舉辦了「重溫南朗革命故事,傳承紅色革命精神」一日遊體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