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雷州市附城鎮河北村被省批准為革命老區村莊。近年來,河北村秉承優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植入紅色基因,致力於鄉村振興和精美村莊建設,打造富裕、生態、和諧的新河北村,被譽為雷州東洋上一顆璀燦的明珠。
24個姓氏村民和諧相處
河北村共6000多人,24個姓氏,其中許、鄧、陳是大姓。村莊毗鄰大海,屬於雷州東西洋中的東洋。過去,村民以踩海為生,後來農漁相兼。近年來,主要以勞務輸出為主,人數達到2000人左右,當中以建築工人為主,收入頗豐。由於勞務輸出,海灘涂和農田得以規模經營,連片流轉。1000多畝的集體灘涂和檔口出租,每年集體收入達一百萬元左右。
這裡村民勤勞,民風淳正。河北村黨支部副書記符力說,河北村原有6個自然村,近年來,隨著鄉村建設房屋相連,田陌互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現統一稱河北村。村幹部不分姓氏,處事公正、民主,村務公開,管理民主,任何事都經過民主討論。近年來,所有集體資產承包經過政府平臺,向社會公開招標。
「我們村雖然姓氏眾多,但歷史上都是親如兄弟,沒有隔膜。」正耕作回來走在村道上的肖大伯如是道。
村黨支部書記勞波介紹,河北村建村400多年,有著和諧相處的優良傳統,「所有集體經濟收益用以村莊建設,不分姓氏一律平等對待。不分姓氏資源共享,是和諧相處的秘訣。」他介紹,解放以來,河北村共有三屆村支書,並且都是由小姓擔任。有一年,姓許的一村民準備參加村支書競選,但該村許氏鄉賢和幹部從大局出發,動員其放棄了參選。
目前,河北村多姓氏融洽相處,是名副其實的「五無」村莊。黨支部連續多年被評為湛江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河北村獲湛江生態文明村、民主法治示範村和安全文明小區等榮譽,一條美麗富饒的濱海名村河北村矗立在雷州東洋上。
傳統文化與紅色精神交融
12月3日,河北村許氏宗祠等革命遺址重修落成。
許氏宗祠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早在1947年,南路特派員陳漢卿等地下工作者經常在許氏宗祠進行革命活動。當時許氏宗祠是地下黨活動的重要據點,培養了一批革命幹部。1958年,河北村被省批准為革命老區村莊。
富裕後的河北村人不忘歷史,重視紅色基因的傳承。針對許氏宗祠等革命遺址年久失修的情況,河北村老革命後代許立華再次帶頭捐資近100萬元,與父老鄉親一道,共籌資300多萬元,重修了河北村許氏宗祠等革命遺址。外貌雄偉莊重,內部古色古香,許氏宗祠成為該村傳承紅色基因,集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於一體的活動中心。
勞波表示,為進一步搞好配套設施建設,在許氏宗祠內準備建設陳漢卿革命事跡陳列館,以革命遺址為教育基地,發揚光榮的革命傳統,為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在該村「媽祖廟」廣場的文化碑廊,擺滿了一幅幅生動靈現的石碑書法,正、草、隸、篆、行等形體俱全。勞波介紹,經過多年的搜集,目前已有120多幅石碑書法,下一步準備在人數多的村中公園、休閒點將石碑豎起來,讓村民出入見書法,提升文化底蘊,受傳統文化與紅色精神薰陶。
「我村有紅色精神的光榮傳統,計劃經濟時期,每年70萬斤的公糧,都是三四天內完成。」他透露,在抗日、解放戰爭時期,村裡上百青年參加革命,其中11人在革命中犧牲。
據悉,解放前該村有5個書塾,尊師重教的傳統觀念在該村根深蒂固。特別是改革開放後,該村的教育得到蓬勃發展,平均每年20多名學生考上大學,全村大學生達到一千人左右。
中午時分,走進河北村小學的「農家書屋」,一排排整齊的各類圖書一塵不染地擺放在書架上,數量多達幾萬冊。「書屋每日正常開放,圖書長年借出達到一萬幾千冊。周末到這裡讀書的,都難找到座位呢。」勞波笑著說,讀書蔚然成風,村中幾個閱報點,定時派送從未間斷。
河北村綠樹成蔭,鳥語花香,衛生整潔。
精美村莊建設羨煞四鄰
走在村道上放眼看去,硬底化村道寬敞筆直,村內樓房林立,綠樹成蔭,鳥語花香,衛生整潔,處處呈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景象。
據了解,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鄉賢許立華致富後不忘桑梓,飲水思源,投資四百萬元供家鄉建設,該村率先掀起新農村建設熱潮,成為名聞遐邇的新農村。「人生在世,總要有點追求,不能單為自己活著,為群眾辦點事情,算不了什麼。」許立華說,正是得益於傳統的文化教育和紅色精神的激勵,他從來沒有忘記過家鄉的一草一木。
許氏宗祠旁邊的一座公廁,橙黃色的外觀顯得特別醒目。這座公廁無論是硬體設施還是保潔程度,絲毫不比城裡的公廁遜色。村幹部陳輝發告訴記者,該村公廁6座,遍布村區的東南西北中,讓村民如廁最遠不超過500米。
勞波如數家珍,近年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廣大幹群熱情高漲,五直三橫等硬底化村道共16公裡,建起了排汙溝14公裡,路燈200多盞,2個公園,休閒點多處,改水改廁,全村用上自來水。訂立衛生公約,推行禽畜圈養,實行垃圾定點擱放轉運。去年,積極響應「三清三拆三整治」,將鄉村振興推向更高層次。目前,該村正積極將優良的傳統文化與紅色精神有機融合,打造一條現代化的精美河北村。
【來源:湛江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