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數字人文與語言智能實驗室...

2020-12-25 澎湃新聞

要聞

12月19日,語料庫、語言數據與智慧教育研討會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行。上海外國語大學數字人文與語言智能實驗室、上外語言數據與智慧教育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12月17日,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行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上海市委黨校副校長、上海市委講師團成員朱亮高教授作主題為「奮力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化國家新勝利」的報告。

近日,上外希臘語學子在老師的支持指導下,

自製視頻為希臘抗疫加油

,獲中國駐希臘使館、希臘駐滬總領館、希臘駐華使館新聞處及多個新聞媒體關注報導。

學術

12月17日,教育部組織評選的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獲獎名單正式公布。上外共有7項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青年成果獎1項。

12月2日,肯亞奈洛比大學斯瓦希裡語係為慶祝紀念奈洛比大學建校50周年舉辦「全球視域下的斯瓦希裡語言文化」線上研討會。上外東方語學院斯瓦希裡語專業暨上外東非研究中心受邀參會,斯瓦希裡語專業主任馬駿老師發表致辭。

12月3至4日,上外黨委書記姜鋒帶隊參加首屆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工作經驗交流及推進會。

12月15日,由上海外國語大學和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聯合主辦的2020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周「遠程中文教學師資支撐與培養」線上論壇召開。

12月15日,國家新聞出版署公布了入選2020年度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薦計劃的46個項目名單,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自主研發的「WE外語智慧教育平臺」入選。

12月17日,上海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行深入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集體備課會,本次集體備課由馬克思主義學院與法學院聯合備課。校長李巖松,校領導王靜、錢玲、林學雷、張靜、查明建等參加了集體備課。

12月17日,上外黨委書記姜鋒出席2020年歐洲孔子學院合作論壇並作題為「科學評估孔子學院辦學質量」的主旨發言。

近日,經大數據與科技傳播獎評審委員會評審,上外國際金融貿易學院章玉貴教授領銜的數據科學與金融大數據技術團隊榮獲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獎未來獎」。

校園

12月4日,上外合作共建的加拿大滑鐵盧孔子學院和北京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中國白求恩精神研究會、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共同舉辦「中加友好使者——紀念諾爾曼·白求恩誕辰130周年」線上對話會。

12月10日,上外合作共建的西班牙馬德裡孔子學院2020年度理事會線上召開。

12月11日,上外李巖松校長會見來訪的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院長一行,共同探討兩校合作育人計劃。

12月11日,上外法學院開展第十五期「法意卓越行」企業拜訪活動,師生赴中倫律師事務所調研交流。

12月16日,上外2020屆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總結會暨2021屆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部署會召開。

12月18日,上外繼續教育學院全體黨員參觀「漁陽星火——紀念『上海外國語學社』建校一百周年」主題展。

12月18日,上外學工黨委開展「心理投射測驗技術——大學生人格診斷與輔導」輔導員專題培訓,主講人為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博導徐光興教授。

近日,上外英語學院人文實驗班舉辦兩場中英在線同步研討課,開創「在地國際化」教學新模式。

近日,上外2020年度「校史引領成長 積澱培育英才」教授有約-心靈家園談心窗口活動溫暖舉辦。

近日,上外圖書館在上海市高校圖書館2018—2020年度評選先進活動中榮獲「先進集體」和優秀「創新實踐案例」兩項獎勵。

近日,上外學工黨委組織學校20位老師參加「滬江醫教杯」心理知識雲大賽,獲得多項佳績。

來源 | 黨委宣傳部

原標題:《上外一周發布 | 7項成果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數字人文與語言智能實驗室成立..你關注的上外信息這裡都有》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選結果出爐 中國人民大學...
    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全國共有1539項成果獲獎,其中著作論文獎1241項,含一等獎152項、二等獎783項、三等獎306項;諮詢服務報告獎77項,含一等獎10項、二等獎47項、三等獎20項;普及讀物獎20 項;青年成果獎201 項。
  • 經管學部6項成果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獲獎名單,共有1539項成果獲獎(含香港、澳門高校獲獎成果)。華東師範大學獲獎39項,在全國排名第10,獲獎總數為歷年最高,經濟與管理學部共有6項成果獲獎,名列學校前三。其中,包起帆《長江口疏浚土利用和新橫沙資源戰略預留的建議》獲得諮詢服務報告獎一等獎。
  • 西南大學19項成果獲第八屆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
    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了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選結果。「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2008年以前稱之為「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設立於1995年,是教育部為表彰獎勵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取得的突出成績,鼓勵高校科研人員嚴謹治學、勇於創新、鑄造精品,推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繁榮發展的一項重大獎勵舉措。
  • 北大法學院六位老師榮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
    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了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獲獎名單。該獎自1995年首設以來,一直是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最具公信力和影響力的獎項。 在本次評選中,北京大學法學院共有6位老師獲獎: 一等獎:2項 蒲 堅,《中國法制史大辭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8月版。
  • 浙大54項成果獲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近日,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選結果正式公布,全國共有1539項成果獲獎。我校在本次評選中再獲佳績,共有54項成果獲獎,獲獎率為33.75%,獲獎數並列全國第六(按申報時標識的單位統計)。
  • 蘭州大學9項成果獲得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 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
    蘭州大學9項成果獲得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 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2020-12-17 15: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東財經大學2項成果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近日,教育部發布《關於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獎勵的決定》,山東財經大學2項成果獲獎,其中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彭紅楓教授的論文《人民幣國際化研究:程度測算與影響因素分析》獲二等獎;劉培德教授的論文《2-dimension uncertain linguistic power generalized weighted aggregation operato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ultiple attribute group decision
  • 中石大2項科研成果獲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中石大2項科研成果獲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2020-12-21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東師範大學經管學部6項成果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獲獎名單,共有1539項成果獲獎(含香港、澳門高校獲獎成果)。華東師範大學獲獎39項,在全國排名第10,獲獎總數為歷年最高,經濟與管理學部共有6項成果獲獎,名列學校前三。其中,包起帆《長江口疏浚土利用和新橫沙資源戰略預留的建議》獲得諮詢服務報告獎一等獎。
  • 上外成立語言數據與智慧教育研究中心 推進語言智能融合發展
    此次會議由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外語學科發展研究專業委員會和上海市科技翻譯學會指導,上海外國語大學語料庫研究院主辦。會上,上海外國語大學數字人文與語言智能實驗室、上外語言數據與智慧教育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表示,近年來上外積極推進學科發展與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的融合,探索實現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的相互促進和協同發展,旨在解決語言智能發展時代語言數據應用落地、教育智慧化發展等問題。
  • 促科技前沿與人文學科深度融合 上師大成立數字人文研究中心
    上海師範大學副校長陳恆表示,數字人文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後,將繼續推進諸多文史專題資料庫建設,組織實施「上海師範大學數字人文平臺」建設,研發數字人文研究工具,支持相關研究成果的發表與出版,推動國內外學術界的交流與合作,構建科學、合理的數字人文人才培養體系。
  • 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評選結果揭曉
    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了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的獲獎名單。該獎自1995年首設以來,一直是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最具公信力和影響力的獎項。在本次評選中,北京大學共有103項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19項,二等獎50項,三等獎13項,諮詢服務報告獎3項,普及讀物獎2項,青年成果獎16項,獲獎總數穩居全國高校第一。
  • 人文計算與數字人文:概念、問題、範式及關鍵環節
    人文計算是典型的跨學科團隊合作協同研究模式,多學科背景的研究人員、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多學科的觀察視角融合交匯,突破了傳統人文科學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方面的組織模式,形成更廣闊的研究與教學平臺,有利於承擔更大型的研究課題,有利於形成規模化的人才培養模式,符合數字時代大科學的研究特點。
  • 南昌理工學院校長傅修延著作獲評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
    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於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獎勵的決定》(教社科[2020]4號),全國共有1539項成果獲評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 鄧小南、包弼德、薛鳳、魏希德、陳熙遠:數字人文與歷史研究
    2020年6月8日,由北京大學數字人文中心聯合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歷史學系和北京論壇共同主辦的「數字人文視角下的中國歷史研究」研討會在線上進行。本次研討會是「北京論壇雲端國際論壇系列」的首場活動,根據現場統計,至少有5000人在線參與了這次研討會。
  •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楊子暉教授、曾燕教授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
    近日,教育部印發《教育部關於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獎勵的決定》(教社科〔2020〕4號),公布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獲獎名單。中山大學共25項成果獲得獎勵。其中,獲著作論文獎19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7項);獲諮詢服務報告獎二等獎1項,青年成果獎5項。
  • 新機遇與新可能:數字人文視野下的歷史學
    如果是前者,那麼我們應該堅持學科本位,用數字人文技術來解決自身問題。但如果數字人文是一種因應於數位化時代的思維方式,那麼它將會給史學等傳統人文學科帶來哪些深刻影響呢?  潘威:在我看來,數字人文集中體現了計算機科學對人類思維方式的影響。
  • 人文學科在人工智慧時代的作用
    2019年4月底,教育部宣布正式啟動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版」,全國高校開始積極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其中「新文科」涵蓋心理學、經濟學、哲學、中國語言文學和歷史學等學科,而其「新」之所在就是要把握好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新要求,推動哲學社會科學與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文理交叉融合的核心內涵也指出了人文學科擁抱新技術時代的必由之路。
  • 智能時代下,人文學科過時了嗎?
    但似乎大家普遍認為,不管做什麼,只要不是文科就好,包括自然和社會科學、歷史和哲學、語言這樣的非職業學位。事實上,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人文學科確實發生了一些不同的變化。智能時代下的人文「無用」之圍牆儘管人文教育的好處不言而喻,但難以否認人文學科依舊日益邊緣化,這不僅僅是中國人文學科的現實,也是世界人文學科的處境。但困境和機遇總是相伴而行,當我們嘗試從智能的角度對人文學科有一個合理的解構,或許我們就會發現歷史的機遇。
  • 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山東大學20項科研成果獲獎
    一起來看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是教育部為表彰獎勵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取得的突出成績,鼓勵高校科研人員嚴謹治學、勇於創新、鑄造精品,展示高校社科界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理論與實踐成果,推動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大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