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並不是日本最初對漫畫的批判,事實上,當時的日本,漫畫的流行已經被當成了一種相當嚴重的社會問題。這種情形和漫畫在中國目前的狀況有類似之處,只不過由於受日本的影響,漫畫在中國還面臨著被扣下一頂「日本文化侵略」的大帽子。
日本當時受升學主義的影響,家長們對於孩子成績下降心急如焚,而把罪過歸咎於是孩子迷戀漫畫的結果,開始了對漫畫的各種攻擊。家長們首先找到了學校,要求老師幹預。
「我的小孩, 整天就只知道看漫畫不讀書, 成績一落千丈。 我們做父母的已經沒辦法了, 請老師, 學校方面做些什麼吧。 」
可是校方的回答卻是:
「沒辦法, 我們也一再地叫小孩子別再看漫畫了, 可是他們還是照看不誤, 實在是無能為力了。 」
然而,不管是雙親或是老師, 都無一例外地認為漫畫是導致小孩成績低落, 以及行為不良的罪魁禍首, 而將漫畫視為惡書, 於是由此引起了驅逐漫畫運動的風潮。
「別再給孩子們漫畫了, 他們須要的是優良有益的書! 」
「向出版漫畫的出版社遞交抗議書! 」
「漫畫家們也該好好反省! 」
這個運動在各地火燒般地蔓延起來, 各地方自治議會也開始討論「惡書追放」的問題。 更有甚者, 在小學操場中將漫畫雜誌放火燒掉。
當時年僅二十八歲, 卻已經以 "鐵臂阿童木" , "森林大帝"等作品站上日本漫畫界頂點的手塚治虫, 對於驅逐運動越來越極端的做法心中十分憤慨。
「這簡直就是把無辜的女性抓來, 按上魔女的帽子, 然後處以火刑的中古時代獵女巫運動! 將看不順眼的書拿來燒掉, 這跟希特勒的行為有什麼兩樣! 」
面對來勢洶洶地驅逐運動,東京兒童漫畫會 (又稱 "兒漫長屋" ) 成員的漫畫家們, 以及各出版社的編輯者聚集起來商討對策。 同時也邀請了教育評論家, 兒童文學者, PTA , 兒童保護會, 主婦聯盟等各團體的人, 聽取他們的意見。可是……
「低俗下流的圖畫, 單用紅色印刷品味低下。 看了這些東西的小孩藝術感覺會因此而麻痺。 」
(註:日本戰後流行漫畫書,封面是紅色的單色印刷,紙質印刷都相當粗糙。而目前日本地流行漫畫雜誌所用的仍然是質量不怎麼精緻的回收紙,因此價格相對於影刷精良的單行本來說很便宜。)
「冒險故事也好科學主題也好, 這些故事漫畫都毫不節制的亂來。看了這些東西會影響小孩心理健全的發展。 」
「幾乎沒有什麼文字, 只有 "WA" "KYA" "KIE" "DOGAN" 這些悲鳴般的狀聲字, 這對兒童的讀書教育有不良影響。 」
「犯罪與暴力的場景太多, 這種漫畫會增加兒童的暴力傾向。 」
「在一頁之中, 就出現了十把手槍, 兩把機關槍。 」
「我的小孩, 看了漫畫後模仿其中低級的臺詞, 玩著奇怪的遊戲。 」
「別再惡搞下去了, 這都是你們不好。 」
各式各樣對漫畫的指控潮湧而來……
而,手塚治虫以漫畫家的立場, 提出了他的主張:
「小孩子的讀書能力低下並不是漫畫風潮的錯。 漫畫的速度感和現代感是現在的兒童文學作品所沒有的。 現在的兒童文學作品, 以溫吞的手法來描寫一些日常生活的事。 對小孩子而言, 這些千篇一律熟極而流的東西已經感到厭煩了不是嗎?
比起這個來, 簡明易懂, 又充滿速度感, 緊密配合孩子們的感性的漫畫才能抓住孩子們的心。 漫畫能夠廣受歡迎, 在兒童雜誌上佔有極多的篇幅, 這才是這股漫畫熱潮的真正原因。 如果兒童文學沒辦法發展出對抗這些的魅力, 我認為漫畫熱還會一直持續下去的。
另外還有一點, 我認為現在的兒童文學並沒有所謂夢想這樣的東西,因此小孩子都到漫畫中去尋找他們的夢想了, 我的漫畫, 漫無節制也好, 胡說八道也好, 低俗不雅也好, 但是, 我給了孩子們夢想。
現在的小孩, 正是缺乏伸展悠然的幻想, 寬廣無限的夢想。 我就是為了這個理由, 才不斷地畫著漫畫。 」
手塚治虫的漫畫, 吸收了他自少年以來讀的冒險小說, 偵探小說, 科學小說,以及民間故事的內容, 漫畫的內容豐富。
「我們一定能創作出在文學內涵上不輸給兒童文學作品的兒童漫畫來。 」
不只是手塚治虫, 像松本零士, 石之森章太郎等故事漫畫家也都抱持著這個信念。
這些論點立刻遭到兒童文學作家的反駁:「 像漫畫這種東西想跟文學比肩?別做白日夢了! 教育評論家們也持同樣的態度。 不管是兒童文學家或是教育評論家, 對於故事漫畫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 到底有什麼魅力, 依然無法理解。」
「文學是藝術的一種, 而漫畫只是娛樂, 而藝術是比娛樂高尚的東西。 」有這樣想法的人在當時的社會中還是佔了大多數。
而這場如火如荼的驅逐運動終於也燒到手塚治虫的作品了。他的漫畫被百貨公司的良書推薦委員會指定為惡書而被停止銷售了。
在日本的大型百貨公司的書籍賣場中, 通常會委託評論家以及兒童文學者組成良書 (優良圖書) 推薦委員會, 這個委員會將 "有趣的書" 的別冊 "Lion Books" 裡手冢的作品 "三眼神童" 指定為不良書刊, 因此百貨公司不再販售此雜誌。
"請委員會再審一次, 我的漫畫絕對不是什麼不良書刊! " 手冢提出了抗議,但是白費力氣。 手塚治虫被認定為惡書作家, "原子小金剛" 也遭到了質疑: "日本不可能做出這種機器人的! " "機器人在天上飛來飛去, 不是很奇怪嗎!"這些人們, 對於什麼是 SF , 完全無法了解。 為什麼小孩子們會為這些漫畫瘋狂,也完全無法了解……
"到底該怎麼做才好呢? "
"兒漫長屋" 的成員們, 為了這次的事件, 聚會了無數次, 商討對策。
"「學習漫畫」? 「名作漫畫」? 那些搞惡書追放運動的人究竟是怎麼想的? 不畫他們所認定的這些「優良漫畫」就不行嗎? "
"所謂的優良漫畫到底是指什麼而言? 是對父母, 老師是優良漫畫, 還是對看漫畫的小孩子們是優良漫畫? "
"根本地說, 由這些討厭漫畫的大人們所指定的「優良漫畫」, 小孩子怎麼會喜歡? "
但是不管討論了幾次, 漫畫工作者們還是只能抱怨, 提不出什麼因應之道。
而手冢的結論結論則是:
「漫畫追放運動只不過是一種流行罷了。 我們不要管他們了, 風潮一過就沒事了。 即使全面禁止小孩子們看漫畫, 他們一定還是會偷偷地繼續看下去……」手冢下了這個結論。
從這個運動開始之後過了一年, 在兒童文學工作者中, 也有了能夠理解漫畫的人, 並且有所行動。 如評論家菅忠道的發言: 「漫畫是對兒童不可或缺的文化」。 "惡書追放運動" 也逐漸平息了。
"在惡書追放運動之火的燃燒下, 證明了故事漫畫是不死之身。 並且,以後也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擊倒他。 " 手冢自信滿滿地說。
在這次事件之後, 故事漫畫逐漸為社會所認可, 成為 "兒童文化" 的一部分, 二十年後, 它已經成長為將成人也包含其中的 "漫畫文化" 。
看完以上資料,真有歷史在重複的感覺,文中的很多話都是那麼耳熟。雖然在中國目前還未形成大規模的「驅逐」運動,但日本的家長和正統文化屆40年前所說的話今天卻仍然在中國被重複著?各種傳統媒體對於漫畫的報導雖然未見得全部都是負面的,但絕大多數都只是趨於表面的現象而未能真正理解漫畫文化的含義。而看漫畫的人群雖然越來越多,但目前仍然屬於弱勢群種(笑^^),而且因為年齡層偏低,很少能決定和影響上層的觀點。但就象大師當初所堅信的「……故事漫畫是不死之身……以後也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擊倒他。」漫畫在中國也終會有被fans以外的人認可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