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品牌棋逢對手,伊利到底比蒙牛好在哪裡?

2020-12-14 貝殼投研

大家平時都喝什麼牌子的奶呢?是安慕希、倍冠、優酸乳?還是特侖蘇、純甄、真果粒?它們其實是兩種品牌,從口感上來說都差不多,但如果從財務的角度分析,那就有說頭啦!

一、伊利盈利能力更好

ROE是一個盈利能力指標,反映公司賺多少錢。從ROE來看,伊利均在20%以上,很穩定;而蒙牛隻有15%左右,甚至出現負值,伊利明顯高於蒙牛,說明伊利賺錢的能力略高於蒙牛。

二、伊利哪裡好?

根據杜邦公式:ROE=銷售淨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下面將從兩個方面介紹兩公司的經營狀況。

1.總資產周轉率和權益乘數對比

總資產周轉率表示一年中公司總資產周轉的次數。伊利股份的值一直在穩定增長,2019年達到1.67,伊利的營運能力在不斷增強;而蒙牛乳業的總資產周轉率在逐年下降,2019年達到1.09,說明蒙牛一年中總資產周轉的次數在減少,運營能力略有下降。

權益乘數是反映公司借債多少的指標,權益乘數越大,負債越多。近幾年伊利的權益乘數明顯小於蒙牛,說明伊利不需要借入很多的債務也可以運營的很好,2019年之前權益乘數都在2以內,2019年短期負債增多,主要是合併財務報表範圍內企業之間開具銀行承兌匯票後向銀行貼現以及合併 Westland Co-Operative Dairy Company Limited 所致。

2.銷售淨利率

銷售淨利率反映公司一元錢能賺多少。2013-2019年伊利股份的銷售淨利率一直高於蒙牛乳業,伊利賺錢的能力要稍高於蒙牛乳業。而且對比ROE和銷售淨利率的變化趨勢,兩者同向變化,因此可以說ROE的變動主要受淨利率驅動,下面從毛利率、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財務費用率分析。

①毛利率的變化。

毛利率代表企業生產過程中直接獲利的能力。2017年之前伊利的毛利率稍高於蒙牛,近兩年伊利和蒙牛的毛利率相差無幾,所以在貝殼投研(ID:Beiketouyan)看來,毛利率並不是引起ROE有差距的因素。

②三費的變化。

銷售費用

伊利的銷售費用額略高於蒙牛。2013-2019年,伊利股份的銷售費用額與蒙牛乳業相差不大,但略高於蒙牛乳業,伊利股份的銷售費用主要用於廣告宣傳費,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

銷售費用率有下降趨勢。2013-2019年伊利股份和蒙牛乳業的銷售費用率有所下降。2019年兩公司的銷售費用率相比於2018年均有小幅下降,在貝殼投研(ID:Beiketouyan)看來這反映出營業收入的上升幅度要大於銷售費用的上升幅度,是一個好的信號。

而伊利股份要低於蒙牛乳業,說明伊利股份相比於蒙牛乳業的營業收入更高一點。2019年伊利股份的銷售費用額和銷售費用率均低於蒙牛乳業,更反映了伊利股份的成本控制比蒙牛乳業好,而且收入還較高。

伊利的銷售費用利用率高於蒙牛。2013-2019年,根據營業收入和銷售費用增長情況,伊利股份和蒙牛乳業的銷售費用的增長情況一直慢於營業收入的增長情況,說明用較少的銷售費用獲得了更多的營業收入,費用管控較好。

伊利股份的銷售費用略高於蒙牛乳業,但是從營業收入情況來看,伊利股份的營業收入增長幅度要高於蒙牛乳業的增長幅度,所以從這個方面來看,伊利股份比蒙牛乳業的費用控制得更好一點,需要較少的廣告宣傳就能獲得更多的營業收入。

管理費用

管理費用是企業組織經營活動發生的費用,包括行政管理費、辦公費、差旅費等。和管理費用相關的一個概念就是管理費用率,該值較高說明公司管理性費用發生的較多,公司需加強管理水平。伊利股份的管理費用率一直高於蒙牛乳業,2019年上漲幅度較大,而蒙牛乳業的管理費用率在降低,兩者對比伊利股份的管理水平稍差一點,主要是伊利收購子公司、管理人員的薪資增加以及股權激勵費用增加所導致,需進一步加強管理水平。

財務費用

財務費用是公司籌集資金所發生的各種支出,包括利息支出、匯兌支出等。一般用財務費用率來衡量財務費用,這個指標反映出公司的財務負擔壓力,該值越高公司財務負擔壓力越大。在貝殼投研(ID:Beiketouyan)看來伊利股份的財務費用率呈下滑趨勢,一直低於蒙牛乳業,說明伊利自身的資本實力較強,不需要借入很多的資金就能運轉的很好,但波動較大,蒙牛一直是增長狀態,公司的資金不足以支撐其運轉,財務負擔較重。

總之,伊利的ROE較高主要是由銷售淨利率驅動的,兩者變化趨勢幾乎同時發生。

看到現在,大家對伊利和蒙牛應該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了吧!趕緊去超市多買幾盒奶(ty014)

相關焦點

  • 短保鮮奶,「撕扯」伊利、蒙牛兩巨頭
    -02-巨頭的困境與區域乳企的優勢如今,低溫奶品牌中的前三分別是光明、三元和新希望,為什麼伊利、蒙牛這兩個乳品巨頭沒能上榜?一. 兩大巨頭枷鎖太重在我看來,今天的低溫奶市場,兩大巨頭並不具備核心優勢,甚至過去他們的優勢會成為制約他們轉向低溫奶的枷鎖。
  • 「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蒙牛的如意算盤伊利和蒙牛之間的角逐,幾乎貫穿中國乳業的整個發展歷程。創業前期,蒙牛近乎瘋狂地追趕伊利,終於在2010年實現反超。不過伊利憑藉營銷和渠道很快趕上,再次奪走行業龍頭寶座。中國乳業兩大巨頭的差距在彼此的追趕中被逐漸放大。
  • 伊利VS蒙牛
    從產品角度看,當前主流的液態乳產品當中伊利和蒙牛均存在較為直接的競爭關係。伴隨著中國乳業品類的不斷創新,乳製品從最初的較為單一的乳飲料、基礎白奶和低溫酸奶產品開始,陸續出現了高端乳飲料、高端白奶、常溫酸奶、兒童奶和乳酸菌飲料等產品,而且這些產品的渠道結構較為類似。
  • 蒙牛與伊利的那些秘密
    可能你想不到,伊利比蒙牛的建設要早很多。那個時候蒙牛的老總牛根生先生還是伊利的副總裁,後來由於和當時的董事長在戰略上有分歧,產生了矛盾。於是牛根生便辭職,在1999年8月份創建了現在的蒙牛。當時的伊利是乳製品行業的老大,而蒙牛是從零開始,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 懂行觀察|「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中國乳業兩大巨頭的差距在彼此的追趕中被逐漸放大。 2019年,蒙牛實現營收790.3億元,伊利營收為902.2億元,超蒙牛近100億元。 市值上差距則更明顯。
  • 「互相模仿」的兩個品牌,伊利和蒙牛誰是正版?很多人傻傻分不清
    「互相模仿」的兩個品牌,伊利和蒙牛誰是正版?很多人傻傻分不清!夏天的時候大家都知道天氣是比較炎熱的,那麼在夏天的時候有這樣的一種食物,可以說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相信不用我多說什麼,大家都知道那就是雪糕了,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是特別喜歡吃的,我們也知道現在市面上各種各樣的雪糕特別的多在說到大家最熟悉的品牌,那一定就是伊利蒙牛了,相信這兩個大品牌,大家都有著各自的想法跟認識,不過在我看來伊利跟蒙牛都是差不多的,因為他們的產品基本上都是一樣的,所以說在買的時候也不會特意的去找品牌
  • 伊利、蒙牛兩大乳業巨頭白奶提價 中小企業暫未跟進
    來源:《財經》新媒體原標題:乳業巨頭白奶提價 中小企業暫未跟進近期,大消費行業掀起漲價熱潮,國產乳品企業同樣不甘落後。1月5日,海通證券、國盛證券發布的研報指出,伊利、蒙牛兩大乳業巨頭,紛紛開啟提價模式,旗下白奶產品漲幅3%-5%。
  • 蒙牛市值為什麼比不過伊利
    撰文|杜謠謠 編輯|杜周蒙牛和伊利這兩大中國乳業巨頭的爭戰還在繼續。不過,就現狀來說,蒙牛還是居後。可以看出蒙牛此番發債受到了市場的推崇。但事實上,蒙牛的市值並沒有形象中的那麼好,與國內另一乳業巨頭伊利股份(600887.SH)相比,同樣是千億級企業,市值卻始終比不過伊利,相差近800億元。蒙牛市值為什麼比不過伊利,主要表現在營收、利潤及市場份額。
  • 京標智慧財產權——蒙牛VS伊利,到底誰才是「取名鬼才」
    這一年是牛年,各大乳品品牌都卯足了勁,想來一波借勢營銷。畢竟,牛年是適合宣傳牛奶的極好年份啊!一個「牛」字既能貼合2021年的生肖,又能跟自身的牛乳品牌進行結合。 2020年1月6日,《姜子牙》聯合蒙牛推出短片《國漫聯盟之嗨皮牛夜》,並在各大衛視播放。
  • 財報出爐,蒙牛和伊利差距在哪?
    文/華商韜略 廠工4月28日晚,伊利股份同時公布了兩份財報。其中,2019年年報顯示伊利股份總收入超過900億,連續六年創亞洲乳業第一,營收連續超百億級增長。而這,距離蒙牛公布財報剛剛過去一個月。伊利股份同時發布的2020第一季報顯示,伊利股份今年1~3月份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06.53億元,淨利潤11.53億元。數據顯示,2020年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已經對多家乳製品企業一季度的業績衝擊,由於疫情爆發時間正處於產銷旺季,行業上下遊各個環節均受到了一定影響。但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伊利快速反應,迅速啟動應急機制。
  • 這個行業到底有什麼魔力,竟讓華為、伊利、蒙牛都紛紛跨界入局?
    近年來,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各大企業不再滿足於在本行業內大殺四方,而是積極揚帆藍海,紛紛啟動新市場,開啟了跨界「打劫」的新型商業模式。新消費浪潮洶湧,業內流傳過一句話「幹掉你的,往往不是你所看到的對手」,受啤酒市場行情看漲的誘惑,許多其他行業的企業紛紛入局試水,力圖在這個市場上也能分一杯羹,但萬萬沒想到的是,我們所熟知的華為、伊利、蒙牛這些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的品牌竟然也盯上了啤酒市場的這片紅海……榮耀易主?
  • 蒙牛「可牛了」,伊利你慌不慌?
    大伙兒不由得替二者的原配著急起來,伊利和百事可樂難道沒什麼想法? 名字都替你們起好了,咱就叫「伊百分」。 老大哥們賣起萌來,濃濃的反差就問誰能頂得住? 不過,在這看似離譜的跨界合作背後,卻也有著堅實的商業邏輯。
  • 關於蒙牛伊利能源爭奪戰 盯上中國聖牧?
    隨著國內乳業市場集中度提升,伊利、蒙牛兩大巨頭已經瓜分掉8成以上的市場份額。在此情況下,為何還要投資和併購原奶上遊企業?8月3日,圍繞著此次併購事宜以及未來規劃等問題,時代財經分別了聯繫伊利和蒙牛相關人員,伊利方面告訴時代財經一切消息以公司公告為準,蒙牛則表示目前並無相關信息對外披露。
  • 蒙牛和可口可樂有「可牛了」,伊利和百事來一個「伊百分」嗎?
    這意味著你每一次享用可口可樂,味道都是一樣的好。 可口可樂自1886年誕生,距今已有134年歷史,在全球享有非常高的品牌知名度。當前市值2089.41億美元。 2009年7月,中糧投資61億港元收購蒙牛20%的股權,中糧成為蒙牛第一大股東。 蒙牛乳業成立以來,已形成了擁有液態奶、冰淇淋、奶粉奶酪等多品的產品矩陣系列,擁有特侖蘇、純甄、優益C、未來星、冠益乳、酸酸乳、每日鮮語等產品。
  • 乳業大變局:蒙牛發力 伊利的「老大」還能當多久?
    但隨著乳業加速發展,處於頭把交椅的伊利股份面對的威脅也越來越多,最大的威脅自然來自乳業雙寡頭的蒙牛乳業(02319.HK)。 從上遊奶源來看,伊利股份目前除自有牧場之外,還控股優然牧業和中地乳業。而蒙牛乳業的上遊奶源布局要更早。
  • 伊利、蒙牛打頭陣提價!喝牛奶又要多掏錢了?
    數據顯示,1月5日,伊利股份和蒙牛乳業兩大巨頭漲幅均超過7%,而皇氏乳業、三元股份、天潤乳業、新乳業等多股均相繼漲停。 國盛證券研報顯示,根據近期渠道調研反饋,伊利在2020年12月29日對旗下基礎白奶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在3%- 5%之間。同時,研報指蒙牛乳業也在12月對部分白奶產品提價4%到5%。 對此,伊利回應稱,是由於原奶成本上漲的影響,公司基礎白奶有5%以內的提價。蒙牛方面也表示自從2020年8月份以來,相關產品的價格有所調整。
  • 奶酪只佔乳製品市場1.5%,為何伊利蒙牛也要擠進來?
    押注奶酪(也被中國消費者稱為芝士、乾酪等)市場的大公司又多了起來,伊利、蒙牛這兩家乳製品市場「雙雄」也來了。但中國奶酪市場目前還是以進口品牌為主,本土的伊利、蒙牛目前都還是個挑戰者的角色。伊利在今年11月開始了在奶酪市場的新動作。
  • 伊利、蒙牛、光明們:不同的出海路徑,相似的發展困境
    例如上個月引起全網熱議的「可牛了」,並非我們平時聊天脫口而出的形容詞,而是蒙牛與可口可樂合作將中國乳業品牌推出國門而共同組建的新公司名。還有伊利在今年進博會上展出的金領冠睿護奶粉,其實是來自已成立六年的大洋洲生產基地。是的。
  • 奶酪只佔乳製品市場的1.5%,為何伊利、蒙牛也要擠進來?
    來源 / CBNData消費站押注奶酪(也被中國消費者稱為芝士、乾酪等)市場的大公司又多了起來,伊利、蒙牛這兩家乳製品市場「雙雄」也來了。但中國奶酪市場目前還是以進口品牌為主,本土的伊利、蒙牛目前都還是個挑戰者的角色。伊利在今年11月開始了在奶酪市場的新動作。
  • 曾是國內乳業的「王者」,被外資錯誤「指揮」,如今敗給伊利蒙牛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實光明乳業是我國國內很強的一個牛奶品牌,而且具有悠久的歷史。 光明乳業擁有自己的牧場,然後也有自己的工廠。可是這些年來,光明乳業的名氣似乎沒有那麼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