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標智慧財產權——蒙牛VS伊利,到底誰才是「取名鬼才」

2020-12-07 騰訊網

只有一個多月,2021年就要來了!這一年是牛年,各大乳品品牌都卯足了勁,想來一波借勢營銷。畢竟,牛年是適合宣傳牛奶的極好年份啊!

最近,伊利申請「嗨皮牛夜」商標的消息被各大媒體紛紛報導。

北京京標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是專業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智慧財產權服務的平臺,公司自2016年在北京成立後,又先後在多地成立多家分公司, 到2019年已投資百萬;截止到2020年國內商標申請量突破12000件,市場佔有率16.5%。業務範圍覆蓋全球20多個國家及地區,為上千家企業提供智慧財產權服務,每年代理業務量達到4萬件起,專業從事商標版權、國內外專利、覆審訴訟、法律維權、專利侵權訴訟、產品設計、高新企業認證、智慧財產權貫標等一系列知產服務。

網友們稱讚:伊利簡直是起名鬼才。這名字,有創意有個性還有內涵。

我們來從文字的角度拆解一下"嗨皮牛夜"這個商標名。它集諧音梗、中英譯文、時事熱點以及產品情緒為一體。它聽上去像「新年快樂」的英譯【happy new year】。乍一看上去呢,又是對牛年新年的祝福。

而「嗨皮」兩字傳達了一種快樂、喜慶的情緒,很是符合新年的氛圍。一個「牛」字既能貼合2021年的生肖,又能跟自身的牛乳品牌進行結合。

短短的四個字,表達了多層次的內涵。伊利的這枚商標,確實集結了無數優點,而且還很有記憶點。怪不得大家對它紛紛誇讚。

然而,小編在吃瓜的過程中卻發現:什麼?「嗨皮牛夜」這個詞蒙牛早就用過了?

2020年1月6日,《姜子牙》聯合蒙牛推出短片《國漫聯盟之嗨皮牛夜》,並在各大衛視播放。(原來蒙牛才是那個「取名鬼才」啊)

這...看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又要打響了

但關鍵的點在於,蒙牛並未將「嗨皮牛夜」申請商標。儘管申請晚了一步,但蒙牛如果想搶「嗨皮牛夜」商標,它依然是有機會的。

儘管我國的商標註冊實行的是申請在先原則,但商標申請得再快,也不能為所欲為。

在我國,商標的申請不能侵犯別人的在先權利。這裡的在先權利,包括在先著作權、在先外觀設計專利權、姓名權、肖像權、特殊標誌權等等等等。

也就是說未經著作權人的許可,將他人享有著作權的作品作為商標使用,屬於對他人在先著作權的侵犯。

所以,蒙牛方面依然可以用《國漫聯盟之嗨皮牛夜》的著作權作為武器,來對伊利的這枚商標進行異議或者申請無效。

如今,伊利的「嗨皮牛夜」商標申請被媒體大肆報導,相信蒙牛方面應該不會坐視不管。

「嗨皮牛夜」這個商標名好歸好,但是它能不能被伊利拿下,還不好說呢。

值得一提的是,在牛年到來之前,蒙牛就憑藉自己的取名才能,怒刷了一波好感。

前一段時間,蒙牛和可口可樂共同出資成立了新公司,公司名稱為「可牛了乳製品有限公司」。這個「可牛了公司」讓網友們忍不住在線哈哈哈哈。

這名字,隨性中帶著一點霸氣,霸氣中又不失調皮,這命名方式,太像磕cp的時候取的cp名了。

可見,有意思的名字或者商標,確實會吸引熱度,得到大家的關注和喜愛。怪不得現在取名鬼才越來越多了。

相關焦點

  • 伊利VS蒙牛
    從產品角度看,當前主流的液態乳產品當中伊利和蒙牛均存在較為直接的競爭關係。伴隨著中國乳業品類的不斷創新,乳製品從最初的較為單一的乳飲料、基礎白奶和低溫酸奶產品開始,陸續出現了高端乳飲料、高端白奶、常溫酸奶、兒童奶和乳酸菌飲料等產品,而且這些產品的渠道結構較為類似。
  • 蒙牛和伊利,誰才是行業老大?!
    同樣,乳業巨頭蒙牛和伊利也是「相愛相殺」二十年,明爭暗鬥的較量從未停止,不過,從投資和布局來看,兩大巨頭卻又殊途同歸。 而在國外,澳洲又是蒙牛和伊利另外一個「戰場」,他們先後都在澳洲收購的多家奶企,畢竟優良的環境加上政府支持,吸引力是足夠的。
  • 蒙牛「可牛了」,伊利你慌不慌?
    可口可樂和蒙牛這兩家企業,加起來都155歲了,但最近他們一起成立了的合資公司,居然取名叫「可牛了」。 這三分天真,三分傲嬌,四分奶聲奶氣的名字,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經公司。 大伙兒不由得替二者的原配著急起來,伊利和百事可樂難道沒什麼想法? 名字都替你們起好了,咱就叫「伊百分」。 老大哥們賣起萌來,濃濃的反差就問誰能頂得住? 不過,在這看似離譜的跨界合作背後,卻也有著堅實的商業邏輯。
  • 蒙牛與伊利的那些秘密
    可能你想不到,伊利比蒙牛的建設要早很多。那個時候蒙牛的老總牛根生先生還是伊利的副總裁,後來由於和當時的董事長在戰略上有分歧,產生了矛盾。於是牛根生便辭職,在1999年8月份創建了現在的蒙牛。當時的伊利是乳製品行業的老大,而蒙牛是從零開始,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 兩大品牌棋逢對手,伊利到底比蒙牛好在哪裡?
    一、伊利盈利能力更好ROE是一個盈利能力指標,反映公司賺多少錢。從ROE來看,伊利均在20%以上,很穩定;而蒙牛隻有15%左右,甚至出現負值,伊利明顯高於蒙牛,說明伊利賺錢的能力略高於蒙牛。二、伊利哪裡好?
  • 【北京京標智慧財產權】玩具商標註冊如何查詢
    【北京京標智慧財產權】說到玩具,想想大家都不會陌生,每個家庭裡面或多或少都有玩具的身影,而且玩具也不僅僅只是小孩子玩的,甚至很多成年人也會購買一些玩具,所以玩具市場的發展潛力也是相當巨大的,為此市場上玩具公司的數量也是在不斷的增加之中。
  • 蒙牛市值為什麼比不過伊利
    撰文|杜謠謠 編輯|杜周蒙牛和伊利這兩大中國乳業巨頭的爭戰還在繼續。不過,就現狀來說,蒙牛還是居後。可以看出蒙牛此番發債受到了市場的推崇。但事實上,蒙牛的市值並沒有形象中的那麼好,與國內另一乳業巨頭伊利股份(600887.SH)相比,同樣是千億級企業,市值卻始終比不過伊利,相差近800億元。蒙牛市值為什麼比不過伊利,主要表現在營收、利潤及市場份額。
  • 這個行業到底有什麼魔力,竟讓華為、伊利、蒙牛都紛紛跨界入局?
    資本市場的長期向好和酒水紅利吸引著「外來新人」頻頻入局,除了華為之外,根據天眼查app的信息顯示,「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期也有多條商標申請信息的國際分類標有「32-啤酒飲料」,比如商標「嗨皮牛夜」、「牛 YEAR」等。
  • 「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此次和蒙牛合作,也是看中了蒙牛的工業生產體系和奶源基礎。於蒙牛而言,合作則有著更深的意圖——不僅能藉助可口可樂的品牌和資金開拓海外市場,更是與伊利角逐多年後的一次重要破局機會。蒙牛的如意算盤伊利和蒙牛之間的角逐,幾乎貫穿中國乳業的整個發展歷程。
  • 2020年的千億目標賽道上,蒙牛和伊利誰能成為贏家?
    頭部企業的成績單,當然為全行業關注,只是,今年新增了一個讓人無比興趣的話題:2020年,是兩大頭部企業實現營收千億的目標年份,然而,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影響,期待中的反彈性消費也遲遲不來,乳企和其他行業一樣深受其累,在此大環境下,兩大企業誰能抵達夢想彼岸?
  • 伊利vs蒙牛:誰才是「奶中茅臺」?
    財報分析:從資本市場視角解讀,伊利股份擬推出的《長期服務計劃》就像是一種「綁定企業員工對企業進行長期價值投資」的計劃。從伊利股份的歷史走勢中,我們可以看出這種長期主義帶給投資者的收益。數據顯示,自上市以來,伊利股份市值上漲高達584倍,累計分紅額約254.57億元,投資回報豐厚。
  • 「互相模仿」的兩個品牌,伊利和蒙牛誰是正版?很多人傻傻分不清
    「互相模仿」的兩個品牌,伊利和蒙牛誰是正版?很多人傻傻分不清!夏天的時候大家都知道天氣是比較炎熱的,那麼在夏天的時候有這樣的一種食物,可以說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相信不用我多說什麼,大家都知道那就是雪糕了,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是特別喜歡吃的,我們也知道現在市面上各種各樣的雪糕特別的多在說到大家最熟悉的品牌,那一定就是伊利蒙牛了,相信這兩個大品牌,大家都有著各自的想法跟認識,不過在我看來伊利跟蒙牛都是差不多的,因為他們的產品基本上都是一樣的,所以說在買的時候也不會特意的去找品牌
  • 懂行觀察|「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此次和蒙牛合作,也是看中了蒙牛的工業生產體系和奶源基礎。 於蒙牛而言,合作則有著更深的意圖——不僅能藉助可口可樂的品牌和資金開拓海外市場,更是與伊利角逐多年後的一次重要破局機會。 蒙牛的如意算盤 伊利和蒙牛之間的角逐,幾乎貫穿中國乳業的整個發展歷程。
  • 財報出爐,蒙牛和伊利差距在哪?
    文/華商韜略 廠工4月28日晚,伊利股份同時公布了兩份財報。其中,2019年年報顯示伊利股份總收入超過900億,連續六年創亞洲乳業第一,營收連續超百億級增長。而這,距離蒙牛公布財報剛剛過去一個月。伊利股份同時發布的2020第一季報顯示,伊利股份今年1~3月份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06.53億元,淨利潤11.53億元。數據顯示,2020年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已經對多家乳製品企業一季度的業績衝擊,由於疫情爆發時間正處於產銷旺季,行業上下遊各個環節均受到了一定影響。但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伊利快速反應,迅速啟動應急機制。
  • 伊利蒙牛這事辦的,比鵝廠至少差1000瓶老乾媽
    誰敢批評,殺,誰敢吐槽,殺。問題來了,那時候又沒有那麼多監控,老百姓背後罵娘怎麼辦?躲在家裡罵怎麼辦?這哥們召集了一大堆跳大神的,然後對外宣稱:你們在背後說偉大領袖壞話,我們是能聽到的。就像前幾年某幼兒園老師對孩子們說的,老師有個長長望遠鏡,能看到你在家裡幹什麼。然後隔三差五,就抓幾個人砍了,說這幾個人在背後誹謗領袖。
  • 對比了兩家行業巨頭 才發現伊利有多牛!
    01選股選龍頭 誰才是乳業真正的王者?炒股炒熱點選股選龍頭,在乳製品行業當中,伊利是當之無愧的行業龍頭。橫向對比:提到伊利,大多數人難免會想到蒙牛,那麼接下來的核心問題是伊利VS蒙牛到底誰才是中國乳業真正的王者?接下來我們會從伊利和蒙牛的營收規模、淨利潤規模、業績含金量、對渠道的話語權等幾個方面做一個綜合的對比。
  • 乳業大變局:蒙牛發力 伊利的「老大」還能當多久?
    但隨著乳業加速發展,處於頭把交椅的伊利股份面對的威脅也越來越多,最大的威脅自然來自乳業雙寡頭的蒙牛乳業(02319.HK)。 從上遊奶源來看,伊利股份目前除自有牧場之外,還控股優然牧業和中地乳業。而蒙牛乳業的上遊奶源布局要更早。
  • 短保鮮奶,「撕扯」伊利、蒙牛兩巨頭
    -01-「短保」才是乳品未來首先說我的觀點:短保質期的低溫奶,或許才是中國乳品行業的未來。肯定有朋友會反對:國內常溫奶才是主流,而且份額佔比呈碾壓之勢,低溫奶受制諸多因素,只是一個細分領域罷了,怎麼可能逆襲。實際上,推動低溫奶成為主流趨勢的因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基礎設施的發展推動,二是消費需求的自然轉變。一.
  • 關於蒙牛伊利能源爭奪戰 盯上中國聖牧?
    隨著國內乳業市場集中度提升,伊利、蒙牛兩大巨頭已經瓜分掉8成以上的市場份額。在此情況下,為何還要投資和併購原奶上遊企業?8月3日,圍繞著此次併購事宜以及未來規劃等問題,時代財經分別了聯繫伊利和蒙牛相關人員,伊利方面告訴時代財經一切消息以公司公告為準,蒙牛則表示目前並無相關信息對外披露。
  • 伊利、蒙牛、光明們:不同的出海路徑,相似的發展困境
    當年,蒙牛的奶粉收入為78.7億元,同比增長30.8%,佔蒙牛總收入10%,預計兩年內,奶粉銷售額可突破百億元。與此同時,伊利仍默默耕耘技術領域。為了與蒙牛、雅士利競爭,伊利重金打造海外生產基地。雙方競爭走向白熱化。2014年,伊利集團聯手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成立伊利歐洲研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