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和伊利,誰才是行業老大?!

2021-01-20 騰訊網

《三國演義》中有一句話,叫「既生瑜何生亮」

現實中往往就是既有瑜也有亮,比如格力VS美的,天貓VS京東,以及美團VS餓了麼,巨頭們相同的賽道貼身肉搏,爭個我強你弱。

同樣,乳業巨頭蒙牛和伊利也是「相愛相殺」二十年,明爭暗鬥的較量從未停止,不過,從投資和布局來看,兩大巨頭卻又殊途同歸。

奶源地的爭奪

在奶源地的爭奪方面,兩者就是「英雄所見略同」。

在國內,內蒙古是兩家自有牧場的主要範圍。內蒙古地處「黃金奶源帶」,可利用草場約6818萬公頃,位居我國五大草場之首。而優質草料富含奶牛所需的粗蛋白、粗脂肪、鈣、磷等多種營養素,為奶牛提供了最優質的營養。

而在國外,澳洲又是蒙牛和伊利另外一個「戰場」,他們先後都在澳洲收購的多家奶企,畢竟優良的環境加上政府支持,吸引力是足夠的。

全國布局,競爭激烈

在無菌包裝以及超高溫瞬時滅菌技術的成熟運用前提下,蒙牛、伊利把產品的銷售半徑擴大,加速全國建廠的步伐。

伊利以華北為大本營,北起東北、華北,經過華東、華中,最終到華南,從而貫穿南北。東至上海,西至四川、新疆,形成了以南北方向為主線,向東西方向延伸的布局。

而蒙牛採取的是「沿邊、沿河、沿江、沿海」的發展戰略。重點在緊挨內蒙的寧夏、甘肅建廠,另外在沿江發達的江浙滬地帶發力,基本上是「從外向內擴張」。

機構:全面看好乳業2021年的板塊性機會

乳業接下來可能是業績與估值雙擊,競爭惡劣讓乳業估值處於行業最低,龍頭21-22年業績20%+,增速高於茅臺五糧液海天。伊利、蒙牛的基礎白奶產品元旦後漲價3-5%,多年難得一見的龍頭集體漲價,預示著行業競爭趨緩+需求向好。

從估值來看,2017-2019年全行業中處於平均值水平,但8月份以來,乳製品板塊估值大幅下滑。截至11月底,食品飲料指數的PE(TTM)為49倍,乳製品板塊指數的PE(TTM)為38倍。

所以,大家認為誰才是乳企業的老大?!

眾望財富研究團隊:原奶漲價會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淨利潤,另一方面也會促進企業進行產品結構調整,減少促銷力度,加強奶源控制,多措並舉來降低成本。

此次疫情下,具有剛需特徵的白奶消費需求旺盛,長保質期低溫奶成為重要增量,加上奶價波動、國內原奶成本持續提升,推動乳製品龍頭企業加速上遊資源佔有。

相關焦點

  • 蒙牛與伊利的那些秘密
    可能你想不到,伊利比蒙牛的建設要早很多。那個時候蒙牛的老總牛根生先生還是伊利的副總裁,後來由於和當時的董事長在戰略上有分歧,產生了矛盾。於是牛根生便辭職,在1999年8月份創建了現在的蒙牛。當時的伊利是乳製品行業的老大,而蒙牛是從零開始,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 對比了兩家行業巨頭 才發現伊利有多牛!
    01選股選龍頭 誰才是乳業真正的王者?炒股炒熱點選股選龍頭,在乳製品行業當中,伊利是當之無愧的行業龍頭。橫向對比:提到伊利,大多數人難免會想到蒙牛,那麼接下來的核心問題是伊利VS蒙牛到底誰才是中國乳業真正的王者?接下來我們會從伊利和蒙牛的營收規模、淨利潤規模、業績含金量、對渠道的話語權等幾個方面做一個綜合的對比。
  • 乳業大變局:蒙牛發力 伊利的「老大」還能當多久?
    但隨著乳業加速發展,處於頭把交椅的伊利股份面對的威脅也越來越多,最大的威脅自然來自乳業雙寡頭的蒙牛乳業(02319.HK)。 從上遊奶源來看,伊利股份目前除自有牧場之外,還控股優然牧業和中地乳業。而蒙牛乳業的上遊奶源布局要更早。
  • 2020年的千億目標賽道上,蒙牛和伊利誰能成為贏家?
    頭部企業的成績單,當然為全行業關注,只是,今年新增了一個讓人無比興趣的話題:2020年,是兩大頭部企業實現營收千億的目標年份,然而,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影響,期待中的反彈性消費也遲遲不來,乳企和其他行業一樣深受其累,在此大環境下,兩大企業誰能抵達夢想彼岸?
  • 財報出爐,蒙牛和伊利差距在哪?
    文/華商韜略 廠工4月28日晚,伊利股份同時公布了兩份財報。其中,2019年年報顯示伊利股份總收入超過900億,連續六年創亞洲乳業第一,營收連續超百億級增長。而這,距離蒙牛公布財報剛剛過去一個月。伊利股份同時發布的2020第一季報顯示,伊利股份今年1~3月份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06.53億元,淨利潤11.53億元。數據顯示,2020年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已經對多家乳製品企業一季度的業績衝擊,由於疫情爆發時間正處於產銷旺季,行業上下遊各個環節均受到了一定影響。但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伊利快速反應,迅速啟動應急機制。
  • 蒙牛市值為什麼比不過伊利
    撰文|杜謠謠 編輯|杜周蒙牛和伊利這兩大中國乳業巨頭的爭戰還在繼續。不過,就現狀來說,蒙牛還是居後。可以看出蒙牛此番發債受到了市場的推崇。但事實上,蒙牛的市值並沒有形象中的那麼好,與國內另一乳業巨頭伊利股份(600887.SH)相比,同樣是千億級企業,市值卻始終比不過伊利,相差近800億元。蒙牛市值為什麼比不過伊利,主要表現在營收、利潤及市場份額。
  • 「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此次和蒙牛合作,也是看中了蒙牛的工業生產體系和奶源基礎。於蒙牛而言,合作則有著更深的意圖——不僅能藉助可口可樂的品牌和資金開拓海外市場,更是與伊利角逐多年後的一次重要破局機會。蒙牛的如意算盤伊利和蒙牛之間的角逐,幾乎貫穿中國乳業的整個發展歷程。
  • 伊利VS蒙牛
    從產品角度看,當前主流的液態乳產品當中伊利和蒙牛均存在較為直接的競爭關係。伴隨著中國乳業品類的不斷創新,乳製品從最初的較為單一的乳飲料、基礎白奶和低溫酸奶產品開始,陸續出現了高端乳飲料、高端白奶、常溫酸奶、兒童奶和乳酸菌飲料等產品,而且這些產品的渠道結構較為類似。
  • 蒙牛「可牛了」,伊利你慌不慌?
    大伙兒不由得替二者的原配著急起來,伊利和百事可樂難道沒什麼想法? 名字都替你們起好了,咱就叫「伊百分」。 老大哥們賣起萌來,濃濃的反差就問誰能頂得住? 不過,在這看似離譜的跨界合作背後,卻也有著堅實的商業邏輯。
  • 曾是國內乳業的「王者」,被外資錯誤「指揮」,如今敗給伊利蒙牛
    而在同一年裡,伊利乳業收益額達到了800多億元。不僅僅是兩家乳業的收入,還有是股值,也是差距很大。 其實很多了解國產乳業的都知道,光明乳業曾經一度是龍頭老大,可是這幾年裡卻比蒙牛和伊利差了很多,這是為什麼呢?
  • 中國乳製品行業幕後「王者」,掌控70%市場,伊利蒙牛都為其打工
    當然,提到牛奶,幾乎每個人都會想到伊利和蒙牛。如今,在我國乳製品行業中,伊利和蒙牛這兩大巨頭,可以說是互為對手,2018年,作為行業領頭羊的伊利年營收為790億元,而緊隨其後的蒙牛年營收總額也將近700億元,然而,在這兩大乳業巨頭背後,卻有著一個大贏家。 在如今的乳製品行業中,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用了紙質包裝。也許在很多人眼裡,牛奶包裝不值一提,並且也沒有技術含量。
  • 京標智慧財產權——蒙牛VS伊利,到底誰才是「取名鬼才」
    (原來蒙牛才是那個「取名鬼才」啊) 這...看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又要打響了 所以,蒙牛方面依然可以用《國漫聯盟之嗨皮牛夜》的著作權作為武器,來對伊利的這枚商標進行異議或者申請無效。
  • 懂行觀察|「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此次和蒙牛合作,也是看中了蒙牛的工業生產體系和奶源基礎。 於蒙牛而言,合作則有著更深的意圖——不僅能藉助可口可樂的品牌和資金開拓海外市場,更是與伊利角逐多年後的一次重要破局機會。 蒙牛的如意算盤 伊利和蒙牛之間的角逐,幾乎貫穿中國乳業的整個發展歷程。
  • 伊利蒙牛這事辦的,比鵝廠至少差1000瓶老乾媽
    企業一旦做大,尤其是行業排名前列的,就成了公眾型企業。比如網際網路的騰訊、阿里、頭條、京東,通信的華為、中興,家電的美的、海爾、格力、乳業的光明、伊利、蒙牛,飲料的娃哈哈、農夫山泉,地產的萬科、碧桂園,也包括一些國有的如中石油、中石化,移動、電信等等。公眾型企業要出點事,瓜就特別大,跟民生貼的越近,輿論就越熱。
  • 乳製品行業真正贏家:一罐牛奶拿走75%利潤,伊利蒙牛都為其打工
    說到牛奶,幾乎每個人都會想到伊利和蒙牛。如今,在中國乳業,伊利和蒙牛是競爭對手。2018年,伊利作為行業龍頭,年營收790億元,緊隨其後的蒙牛年營收近700億元。然而,在這兩家乳業巨頭的背後,卻有一個大贏家。在當今乳品行業,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用了紙包裝。牛奶包裝對很多人來說似乎微不足道,而且也是低技術含量的。
  • 短保鮮奶,「撕扯」伊利、蒙牛兩巨頭
    過去,乳製品廠商是很少去參加中食展的,因為在國內,箱裝純牛奶市場基本是伊利和蒙牛的天下,低溫奶又沒法賣得太遠,所以參加這種全國性、國際性展會對小玩家沒意義。但這兩年開始陸續多了一些,這些參展的廠商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在推短保質期的鮮牛奶和原味酸奶,這類產品一般都是要求4度以下低溫冷藏,保質期在5-7天。
  • 這個行業到底有什麼魔力,竟讓華為、伊利、蒙牛都紛紛跨界入局?
    新消費浪潮洶湧,業內流傳過一句話「幹掉你的,往往不是你所看到的對手」,受啤酒市場行情看漲的誘惑,許多其他行業的企業紛紛入局試水,力圖在這個市場上也能分一杯羹,但萬萬沒想到的是,我們所熟知的華為、伊利、蒙牛這些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的品牌竟然也盯上了啤酒市場的這片紅海……榮耀易主?
  • 「互相模仿」的兩個品牌,伊利和蒙牛誰是正版?很多人傻傻分不清
    「互相模仿」的兩個品牌,伊利和蒙牛誰是正版?很多人傻傻分不清!夏天的時候大家都知道天氣是比較炎熱的,那麼在夏天的時候有這樣的一種食物,可以說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相信不用我多說什麼,大家都知道那就是雪糕了,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是特別喜歡吃的,我們也知道現在市面上各種各樣的雪糕特別的多在說到大家最熟悉的品牌,那一定就是伊利蒙牛了,相信這兩個大品牌,大家都有著各自的想法跟認識,不過在我看來伊利跟蒙牛都是差不多的,因為他們的產品基本上都是一樣的,所以說在買的時候也不會特意的去找品牌
  • 原奶價四個月累漲10% 伊利蒙牛率先提價或掀行業漲價潮
    原標題:原奶價四個月累漲10% 伊利蒙牛率先提價或掀行業漲價潮   近期,大消費行業掀起漲價熱潮
  • 二十年的「死對頭」,明爭暗鬥的伊利和蒙牛,市值相差七百億?
    同為乳業巨頭的蒙牛,最近因為羅志祥和肖戰這兩個代言人都有負面新聞,所以股價也下跌3%。一山不容二虎伊利和蒙牛的鬥爭已經有將近20年了,蒙牛和伊利的關係就像肯德基和麥當勞、雪碧和七喜這種,兩家一直暗戳戳的較勁,你來我往的鬥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