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有沒有可能在主動保護著地球?

2020-12-24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似乎將月球擬人化了,將地球作為月球的主人,而月球是地球忠實的夥伴。其實幾十億年以來,月球真的是默默無聞地守護在地球的身邊,靜靜地看著地球滄海桑田的變遷。從古至今,很多仁人志士也借著月亮為題,抒發著理想抱負,勞苦大眾們也將其作為思念的寄託和精神家園。而據現代科學觀測和分析表明,月球對於地球的保護作用十分巨大,可以說,如果沒有月球的存在,地球今天的面貌肯定不會這麼般祥和,也不會產生如此生機盎然的生物世界。那麼,月球是如何保護著地球的呢?

阻擋部分小行星和彗星墜入地球

在太陽系的外圍,存在著由眾多冰晶物質和固態小行星組成的一個廣袤的區域-柯伊伯帶,那裡是彗星的搖籃,我們看到的彗星幾乎大部分都發源自那裡,圍繞著太陽以橢圓軌道形式作著周期性的運動,而且還有許多小行星在引力擾動和相互碰撞的作用下,脫離原有相對固定的公轉軌道,朝著四面八方偏移,有一部分朝著太陽內部進發,而地球就是其中的一個目標。幸運的是,這些小行星和彗星,大部分被太陽系行星界的老大木星所阻擋,靠著木星巨大質量提供的超強引力,將這些小行星和彗星吸入她的懷抱。

當然還會有一些「漏網之魚」,由於極快的速度以及運行路線距離木星較遠的緣故,掙脫了木星引力的束縛,朝著地球奔來。另外,在木星和火星之間還存在著一個寬闊的小行星帶,據科學家們估測,這裡的小行星數量在50萬顆左右,這些小行星在長期的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相互碰撞,質量較小的往往變為更小的碎塊,質量較大的則有可能在撞擊過程中整體偏離運行軌道,有一定的機率向著地球駛來。

雖然月球的質量僅為地球的1/81,它與物體之間的萬有引力也才是地球的1/6,但是對於那些從以上兩個途徑偏移過來的小行星,則具有較強的幹擾作用。我們從地球和月亮在每月不同時期的相對位置可以看出,其在上弦月至滿月再至下弦月的這半個月時間內,特別是在滿月前後,能夠直接阻擋大部分的小行星或者彗星墜入地球;而在這半個月的其它時間內,則會發揮出它的引力作用,與地球的引力一起產生一個綜合的作用力,使原本直接撞向地球的地外天體行進方向發生一定偏移,從而產生幾種作用結果:

改向墜入月球,在月球表面撞出隕石坑;從地球和月球之間穿過;仍然墜向地球,但墜入方向與地平線的角度減少,從而增加了在地球大氣層中的運行時間和運行距離,使地球大氣層能有更有效地之進行劇烈摩擦,減小了最終落入地表的機率。這也是我們為何無論是月球的正面還是背面,都能看到密密麻麻隕石坑的原因,月球沒有大氣層的保護,它為地球所作的保護,很多都在其表面留下了巨大的傷疤,為地球生命的誕生和發展演化提供了必要保障。

維持地球自轉軸傾斜角度的穩定

地球之所以會自轉,來源於地球剛誕生之時眾多固態星際物質不斷碰撞和融合的過程,一方面是星雲物質本身旋轉的角動量一部分轉化為了地球自轉的角動量,還有就是可能與另外的一個質量較大星體的撞擊,使地球形成了具有主導性的自轉方向和自轉速度,奠定了現在地球自轉的基礎。

由於月球的存在,在與地球相互的萬有引力作用下,使得地球自轉軸與公轉平面之間的傾斜角保持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即平均夾角保持在66.5度,上下浮動範圍在5度之內,而這個浮動變化所經歷的時間非常漫長。而假如沒有了月球,那麼地球的自轉就會變得相當不穩定,表現在這個夾角會在0-50度之間擺動,這對於地球上熱量的平衡、大氣層的穩定、氣候帶的穩定分布等,都會帶來極大的衝擊,生命得以生存和繁衍的舒適環境也將一去不復返。

使原本高速自轉的地球降速

據科學家們估測,地球在初期的自轉速度是非常快的,自轉一周僅需要6個小時,由於自轉速度極快,地球上的環境非常惡劣,雖然那時候地球大氣層非常稀薄,但是也會引起劇烈的空氣流動。

當地球原始海洋形成以後,在月球、太陽萬有引力的影響下,包括地球自轉產生的離心力的作用,在地球赤道和兩極之間、對著月球與背向月球區域內的海水受到的引力存在一定的差值,這個引力差轉化為了海水的重力勢能差,引力大的區域海水就會一定程度的隆起,並向著海平面較低的區域流動,出現漲潮和落潮現象。這種地球受潮汐力影響的貢獻比率,月球和太陽共同發揮著作用,由於月球距離地球很近,雖然質量比太陽小得多,但作用貢獻佔據了3/4。

在海水頻繁漲落的影響下,會時刻衝刷海底的巖石,海水與海底之間的摩擦力就會時刻出現,海洋出現的潮汐,從地球的自轉中獲取能量,使得地球的自轉速度逐漸變慢,從剛形成的時的自轉一周6個小時,變為現在的24小時,給地球來了個長期緩慢的「剎車」過程,有利於地球大氣層和水汽循環的穩定,保障了地球生命的誕生和有序發展。

為夜晚的地球帶來光明

月球雖然反射太陽的光線熱量很低,但是卻意義重大。一方面通過反射太陽的光線,給夜晚的地球帶來了光明,為夜間生物活動的動物提供了必要的微弱光亮環境支撐,有些動物甚至需要利用月球和星星的位置來判斷方向。另一方面,一些植物特別是木質植物,其生長離不開月光,可以使植物的纖維素組成更加緻密,使之不易折斷,而且受傷的木質纖維,在月光環境中可以加速癒合。

當然月球對於地球的作用不止這些,上述的這些功能,使得地球的運轉變得有規律,受到地外天體幹擾的機率降低,地球生命發展的條件得到了有效保障,說月球是地球的守護者一點也不為過。

關於月球的起源

月球的起源問題,一直是科學家們長期以來研究和爭論的熱點,前後形成了4種可能性的推測:

從地球上分裂出去的。地球形成初期,整體溫度非常高,表面基本呈現的都是熔融狀態,加上地球自轉速度很快,赤道地區就會發生非常明顯的隆起,然後隆起的熔融態巖石就可能會被自轉甩出去,在地外逐漸冷卻形成月球。與地球同期形成的。與地球的誕生成因一樣,也是由這個區域內眾多星雲氣體和星際塵埃的不斷碰撞和融合產生。從外太空捕獲而來。月球原本是一顆流浪星體,在接近地球軌道時,被地球的引力所捕獲,最終圍繞著地球進行公轉。巨大的行星撞擊地球而形成。上面3個假說都從一定的角度闡述了月球的來源,但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些不能解釋的問題,比如地月成分存在部分差異、地球與月球自轉速度的不同,地月環境中氧及其它同位素組成的相似性等。後來,科學家們又提出了一個假說,即劇烈撞擊假說,主要內容是一個質量與火星相仿的行星,與地球發生了激烈的碰撞,劇烈的碰撞一方面使地球自轉軸發生傾斜,同時將相撞之後部分矽酸鹽幔巖石層分裂出去,逐漸演化為現在的月球。

總結一下

月球對於地球本身能夠維持穩定的天體運行狀態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為地球生命的誕生提供了非常安全和有利的環境,可以說月球時刻在主動保護著地球。今後,月球還將發揮著人類探索宇宙深空「中轉站」和「實驗室」的作用,為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相關焦點

  • 未來,月亮逃離地球,人類文明還有繼續的可能嗎?
    明晃晃的月亮是照亮人們夜晚前行的指路燈,也是思念故鄉的一種美好寄託!如今中國的嫦娥探月工程也已經畫上完美的句號,接下來的任務便是加緊步伐研究載人登月的計劃,雖然比較長久,但卻是中國科技的一種突破!但是還有一種聲音在告知人類:未來,月球會逃離地球!那人類文明還有繼續的可能嗎?
  • 先有地球,還是先有月亮?為什麼地球是個球,月亮卻有各種形狀?
    為什麼地球從任何角度看上去都是一個球形外觀,而我們眼睛看到的月亮,卻在不同的時間呈現出各種形狀?這看似複雜的一系列問題,其實圍繞的核心信息不過就是月球和地球的誕生和演化,當然,其中還涉及到了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恆星太陽。
  • 為什麼土星有行星環,而地球卻沒有?原來它被月亮「吃掉」了
    行星環是指圍繞行星旋轉的物質構成的環狀帶,而一說到行星環,就會讓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土星的圖像,土星常常被認為是太陽系最美麗的行星,因為它有一個龐大而多彩的行星環。為什麼土星會有行星環呢?顆粒的大小差距也很明顯,大的能夠達到幾十米,小的可能就幾釐米,甚至更小,它們的外圍還包裹著一層冰殼,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閃亮閃亮的,非常美麗。對於土星的行星環,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形成說法,但科學家推測,這環狀物質可能是彗星、小行星和較大衛星相撞後所產生的碎片。
  • 從月亮上看地球,有何恐怖之處?
    月亮每天在天空中東升西落,大小和形狀循環往復地發生變化,看了很多年了,卻並不感覺到厭煩。如果從月亮上看地球,將別有一番滋味,心中滿是五味雜陳。  可不要幻想坐在彎彎的月亮上大地,因為月亮或月球是一顆星球,它是地球的衛星。  俯看  從月球表面看過地球,全世界目前只有12個人,就是阿波羅登月計劃中前後6次登陸月球的太空人。
  • 如果月亮「嗖」一下飛走了,地球會發生什麼?
    與很多科幻主題電影不同,這次的「受害者」是月球,而我們人類和地球似乎並沒有直面危險。劇中,即使在撞擊瞬間,遠在38萬千米外的我們也沒感覺出有什麼「異樣」。那麼,為什麼故事裡的主人公還要大費周折把月球「拉回來」呢?如果月亮「嗖」一下飛走了,我們的地球會發生什麼事?
  • 地球、太陽與月亮的愛情故事
    地球繞著太陽轉、月亮繞著地球轉。月亮默默地守護著地球,地球痴痴地愛戀著太陽。太陽出現之前的世界一片黑暗,地球上也是冰冷到沒有一絲的生氣!月亮和地球雖然知道彼此的存在,卻從來沒有見到過對方。直到有一天,太陽經過了厚積薄發的巨變,綻放出萬丈光芒,給整個世界帶來了溫暖與光明。地球漸漸地從黑暗中醒來,她被火熱的太陽解凍了,追隨著太陽,漸漸充盈而豐富,漸漸欣欣向榮而生機勃勃,她愛上了光芒四射的太陽,整天圍著太陽轉。
  • 科學家揭示第二顆「迷你月亮」部分特徵 地球未來或有一批太空...
    科學家揭示第二顆「迷你月亮」部分特徵  地球未來或擁有一批太空「護衛」  本報記者 張 曄  天聞頻道  從古到今,月亮一直陪伴在地球左右,似乎從來沒有「兄弟姐妹」。通過研究,科學家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個「迷你月亮」的自轉速度和軌道特徵,證明其是一個自然天體,而非人造的太空垃圾殘骸。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天文學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什麼是「迷你月亮」?為何其他靠近地球的小型天體不會被認為是「迷你月亮」?這些「迷你月亮」有哪些科學研究價值?
  • 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陽一樣大,那在月球上看地球有多大呢?
    我們總是非常喜歡在孤獨的時候看月亮,因為它是離我們最近而且最亮的一個天體,我們習慣了它的陰晴圓缺,習慣了它在中秋前後的皎潔圓盤。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都給月球安排了一位女神去入駐。月亮的悽美,和女孩子特別像,太陽和月亮就這樣遙相呼應著。
  • 揭秘:地球為何能讓月亮「生鏽」
    是鐵鏽的主要成分,沒有氧氣和液態水的月球,哪裡來的鐵鏽?此前關於月球表面是否存在正三價鐵物質的問題,在科學界一直都非常有爭議。例如,科學家已經在阿波羅登月計劃帶回的月壤樣本中發現了少量正三價鐵物質(包括Fe?O?和FeOOH),然而很多後續的研究認為,那些是由於被地球環境所汙染而產生的。新研究進一步證明了:月球表面確實會「生鏽」,而且這場生鏽還會繼續進行下去。
  • 一個新的「迷你月亮」正奔向地球
    但是在停留的這段時間裡,它們會被視為地球的「迷你月亮」。天文學家最近發現了又一個可能成為地球「迷你月亮」的物體。但它既不是小行星也不是什麼奇怪的東西。事實上,科學家懷疑這是某種人造的東西,在冰冷孤獨的太空中流浪多年後又回到地球懷抱。迷你月亮科學家已經證實過兩顆迷你月亮。
  • 原創好文:月亮、地球和太陽的故事
    現在的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月亮圍繞地球公轉,因為月亮的質量比地球小很多。但在很久很久以前,卻不是這樣。那時候的地球和月亮,是一對體積和質量都很接近的相鄰星球。地球和月亮都圍繞著太陽公轉。月亮表面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名副其實的水球;而地球表面則覆蓋著巖石,沒有水和任何生命。
  • 關於月球有很多的傳言:月球在保護地球的說法是真的嗎?
    幾十億年以來,月球真的是默默無聞地守護在地球的身邊,靜靜地看著地球滄海桑田的變遷。 從古至今,很多仁人志士也借著月亮為題,抒發著理想抱負,勞苦大眾們也將其作為思念的寄託和精神家園。
  • NASA新發現,「迷你月亮」繞地球飛行3年,4月將會離開地球軌道
    地球的軌道先在越來越擁擠,目前正在運行的人造衛星就有大約5000顆,還有很多的已經廢棄的人造衛星的碎片,NASA表示,目前地球軌道上正在高速飛行的人造碎片至少有近100萬件。而真正自然形成圍繞地球運行的衛星只有月亮,但就在最近,在亞利桑那大學管家天文臺工作的天文學家認為他們可能已經發現了第二顆天然衛星,它可能是造訪地球的一顆臨時衛星。早在2006年科學家就發現過一顆類似的小行星,名為2006 RH120,它的直徑只有0.9米,這顆小行星2006年造訪地球軌道,2007年離開,一共繞地飛行了18個月。
  • 21世紀大的超級飛船月亮將出現,距離地球只有公裡
    21世紀最大的「超級月亮」出現,距離地球只有35萬公裡!當夜幕降臨,太陽逐漸消失,整個天空被黑暗所籠罩,那些在白天被太陽覆蓋的星星終於「有機可趁」一個個露出了真實的身體,散落在窗簾的每個角落,照亮了原本單調黑暗的天空,給世界帶來了一些光。
  • 為什麼都說是月球保護了地球被隕石襲擊?
    為什麼都說是月球保護了地球被隕石襲擊?★地球人類的存在,在太陽系中都是天意安排好了的,正所謂天意不可違。不僅僅只是月球保護了地球被隕石襲擊,另外木星的作用也是不可小去。木星它是地球的保護神,阻擋了小行星撞擊地球,如果沒有它的存在,只需要一顆直徑5千米左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地球就會毀滅。撞擊引起的爆炸威力相當於7600萬顆廣島原子彈,而木星的引力是地球的2.5倍,無計其數的小行星一旦進入太陽系,就會被木星的引力吸引過去撞向它。★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衛星,有了它的存在,可以為地球抵擋一部分隕石襲擊,因此月球跟木星都被稱為地球的守護神。
  • 在地球上看月亮像白玉盤,那在月球上看地球,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每當夜晚降臨的時候,只要不是陰天,我們都能看到天空上懸掛著的皎潔的明月,漆黑的夜晚就有了一些朦朧的光線。很多人都說是月亮照亮了夜行的人前進的路,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說法,因為月亮是地球的衛星,它不會發光,只有恆星會發光,而我們看到月亮會發光,只不過是因為月亮發射了太陽的光線。
  • 為什麼最近總是出現超級月亮?月亮背面到底有什麼?它又出現了!
    為什麼最近總是出現超級月亮?月亮背面到底有什麼?它又出現了!古有「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嫦娥奔月的故事膾炙人口,月球又俗稱月亮。人們看到皎潔無暇的月亮時浮想聯翩,也因此古人對於月亮的描寫產生了很多的詩句。
  • 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陽差不多大,那從月球上看地球也一樣大嗎?
    月球作為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陪伴地球有數十億年了,可以說它參與了地球生態的形成,參與了地球生命的誕生和進化演化。古時候的人們對於月球基本是沒有什麼認知的,那個時候的人們看到天上的月亮跟太陽差不多大,會錯誤地認為太陽也只有月球那麼大。
  • ...的有外星人呢?愛因斯坦:宇宙的神秘力量在保護地球,也在保護人類?
    目前人類所能觀測到的宇宙範圍是930億光年,而經過科學家們的分析,這很可能只是浩瀚宇宙中的冰山一角。 就拿我們地球所在的銀行系來說,其中恆星的數量就有2000多億顆,而且每年還有最少50顆新的恆星誕生。
  • 小學課本上的地球知識:超級月亮、月食、日食、五星連珠、日暈
    對於日食,食甚後,月亮相對日面繼續往東移動。5.復圓。生光後大約一小時,月球西邊緣和太陽東邊緣相「接觸」時叫做復圓,從這時起月球完全「脫離」太陽,日食結束。日全食與日環食都有上述5個過程,而日偏食只有初虧、食甚、復圓3個過程,沒有食既、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