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妖怪學的知識轉型:《妖怪臺灣——三百年島嶼奇幻志》

2021-01-20 朋朋在家鄉

本土妖怪學的知識轉型:《妖怪臺灣——三百年島嶼奇幻志》

最近書店幾位夥伴相當熱衷「陰陽師」手遊。大天狗、鳳凰火、青燈行,一群造型華麗的日本妖怪躍上狹窄的手機螢幕,看他們聚精會神的捉妖、御魂、鬥祭,隨著晴明大人的冒險解謎育成專屬式神;沒想到一個由中國製造,文本源自日本《百鬼夜行》的「陰陽師」手遊,竟有那麼大的魅力,讓看似文青的他們馬上入坑,相較於只會拿手機走路遛寵的我,不好意思自承仍在抓皮卡丘。

在日本文學、動漫、電影中經常出現的「百鬼夜行」世界,源自於1900年初期的《遠野物語》、《怪談》等著作。柳田國男、小泉八雲搜集日本各地的風土民俗、鄉野奇譚,不僅是民俗學的重要經典,也創造了日本幻想文學的想像力源頭,冷豔的雪女、長鼻子的天狗,還有帶來幸福的座敷童子。這些我們熟悉的日本妖怪,都從這些經典躍然紙上。

相較於日本幻想文學的百花齊放,以妖怪、神鬼為主題的創作,在臺灣文學的系譜中卻付之闕如,反而讓位給歐美、日本的翻譯小說。小時候看希臘神話故事、白雪公主或中國民間傳說,長大後看《魔戒》、《百鬼夜行》,至於臺灣本土的妖怪故事,頂多記得虎姑婆、林投姐或在半屏山腳下賣湯圓的阿伯(搞不好連故事情節都忘光了),還多虧電視劇「戲說臺灣」長年不斷演出(但不知考究是否精準了),才讓我們依稀記得,原來臺灣也有本土的鬼怪故事啊。

這樣的憂慮,在年輕作家何敬堯出版第一本小說《幻之港——塗角窟異夢錄》時展現企圖。何敬堯搜羅臺灣的鄉野奇譚,以臺中大肚溪出海口的水裡港為背景,將海上的蟹精、魔神仔、虎姑婆、蛇郎君等妖怪傳說改編成歷史小說,充滿推理冒險的奇幻異色,有如臺灣版的「百鬼夜行」;他的第二本小說《怪物們的迷宮》又以現代感十足的城市為舞臺,故事裡的惡犬、山魔神就像都市傳奇裡的魔幻角色,將懸疑推理的情節注入恐懼因子,讓讀者直視現代生活隱藏的人性之惡。

何敬堯說,他是個熱愛妖怪的人,在《幻之港》裡,我們全然可以看到這樣的熱情,橫跨明清到日治時期的5則故事,從《臺陽筆記》、《重修臺灣府志》、《臺灣縣誌》等古籍中搜羅的臺灣妖怪,如幻似真地融入歷史之流,成為臺灣文學中難得一見的幻想系譜。而今年初,何敬堯野心更大,出版了《妖怪臺灣——三百年島嶼奇幻志》,在數百本文獻考證中,將近600頁的篇幅,紀錄了229種臺灣妖怪、鬼魅、神靈,根據時代(1624-1945)、地理、族群的分類,有如一本妖怪的百科全書,嘗試建構本土化的「妖怪學」。

原來,臺灣也有人魚的故事;不同於丹麥美人魚浪漫的愛情童話,荷據時期的鹿耳門河道,人魚的面容宛若嘻笑、會警告未來的災厄,暗示熱蘭遮城將被鄭成功軍隊圍攻的慘烈。當時西拉雅族也流傳13位天神的故事,其中最小的「法理海」擁有邪惡力量,會操控人心讓人們惡運纏身,他滿臉痘瘡、鼻子很長,每個人都嘲笑他,所以他最大的願望是讓人類的面容跟祂一樣,被西拉雅人畏懼為「邪神」。

在澎湖海域的妖怪很多,傳說澎湖36島夜晚有魑魅魍魎居住的鬼市,黑膚少年點燃犀角往返陰陽結界,海底的古城夜暗時刻散發朱色光芒,是通往鬼市的水道。黑水溝裡更有巨蟹、蒼龍、鬼蝶、魔尾蛇、火鱗鱷、海和尚等善惡妖怪,有些會掀風作浪吞食船員,有些會帶來風平浪靜一路好行。這些海底妖怪,反應了明清時期閩粵漢人為了求取更好的生存機會,渡海來臺灣的險惡現象;每個妖怪的出現,都標誌了當時移民的卑微處境。

至於臺灣島上,更是百妖橫行。雞籠山上有會飛行的蛇首族,像蛇一樣的頭部、有著如蝙蝠般巨大的翅膀,就像西方神話裡的吸血鬼,專門吃人類;在中部地區有五色翅膀的婆娑鳥,祂們的歌聲會魅惑萬物,只要一啼叫,周遭的百鳥就會聚集,有如鳥類的首領;在深山裡有三隻鳥爪、擅長飛蕩於林間的獠人族,只要人類一接近,就會用弓箭攻擊;高雄半屏山裡,有一隻老山羌,經常遊過蓮池潭到龜山巡遊,只要獐妖長鳴,就會發生火災,當時居民還設立了滅火神「解山王」,用來阻擋厄火。

《妖怪臺灣》收藏的229個妖怪故事,每一則都是想像力的通道,帶讀者進入臺灣的奇想世界;我們可以加油添醋變成床邊故事,也能奇想湧現寫成各類小說。閱讀過程中,也是臺灣歷史、地理的另類體驗,包括荷蘭人與鄭成功的戰爭、漢人渡海移民的險境、原住民神話中對自然的尊崇,臺灣歷史在妖怪的足印中,恍若找到先祖之地,補足了正史之外的常民世界,是一本不折不扣的臺灣民俗學。

何敬堯從《熱蘭遮城日誌》、臺灣各地縣誌、廳志、府志、遊記與報紙等數百本以上的古文書籍中,將散落各籍的妖鬼神怪集結於《妖怪臺灣》之中,如此浩大的工程,令人咋舌於他對妖怪的熱情。所有妖怪都附有原典原文與他撰寫的簡單介紹,並搭配漫畫家張季雅的插畫,後續會再推出收錄200多則奇異傳說的「怪譚奇夢卷」,希望成為臺灣幻想文學創作的資料庫。

當臺灣社會進入轉型正義的時代,除了國民黨黨產、228事件、白色恐怖壓迫等威權獨裁、黨國體制主題,另一個缺乏的,就是本土知識與社會正義的轉型。臺灣的妖怪文化仍處於被殖民時期,小說《臺北城裡妖魔跋扈》、《帝國大學赤雨騷亂》精巧地以日本殖民妖怪,揭示這個現象,開展幻想小說的本土省思;何敬堯則以打好基本功的方式,從田調、資料搜集出發,完成了《妖怪臺灣》這本百科全書,作為日後創作者二次創作的靈感來源。

如此龐繁雜的「妖怪學」本土轉型,《妖怪臺灣》只是開端,正如同何敬堯所言,他希望所有讀者去質疑他的考究,以自己的能力深入調查,用自己的觀點去詮釋臺灣的歷史。

因為白色恐怖的本土知識資料豐富,成就了手遊「返校」的創作資源,讓更多玩家從遊戲中認識臺灣歷史;有一天台灣也會有自己的妖怪遊戲,西拉雅的女巫、日日新報的記者搞不好會是主角。《妖怪臺灣》已踏出重要的第一步。

相關焦點

  • 臺灣奇幻手遊《妖怪鳴歌錄》妖你同行 成鬼化魅只為與你相遇!
    導 讀 由臺灣本土團隊研發、並結合新銳小說家「何敬堯」著作《妖怪鳴歌錄》合作的同名手遊《妖怪鳴歌錄》,官方於今(27)日正式宣布,將於 11 月 27 日
  • 為何臺灣出版界最近開始流行談起「妖怪」?
    「挖掘一個地方的妖怪,就等於挖掘一地的文史。」26歲楊海彥在接受臺灣媒體《中國時報》採訪時說出一個對大眾來說不是那麼熟悉的觀點,他是去年底所出版的《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作者之一,而這本書也在今年的臺北國際書展上獲得了編輯獎。
  • 小小島國,眾多妖怪從何而來?神秘的日本「妖怪學」參上
    在當時,神魔妖怪之流更是大行其道,長期在人們的心頭籠罩上一片烏雲。世界各國不外如是,其中,日本的妖怪文化更是獨具特色。靠近水域的地方有用篩子撈人吃的豆子婆婆,困於情投河自盡的女鬼,以及大家耳熟能詳的河童等等;在靠近山峰的地方,又有冰凍行人吸取靈魂的雪女,力大無窮喜歡偷東西的山童,善惡難分的山姥等;即使在家裡,也有座敷童、煙煙羅等妖怪,甚至連廢舊遺棄的雨傘、石燈、鍋碗瓢盆、桌椅板凳都會化成妖怪四處遊蕩,可謂精彩紛呈。
  • 妖怪在臺灣:能與人和諧共處,還是村莊庇護神?
    不僅是日本和大陸,妖怪文化近年來在臺灣也逐漸流行起來。臺灣的年輕小說家何敬堯就常將妖怪文化融入小說中,比如臺灣妖怪蟄伏古港口的《幻之港——塗角窟異夢錄》,有魔棲息於當代城市的《怪物們的迷宮》。他還花費3年時間構思、查找、編寫了一本《妖怪臺灣:三百年島嶼奇幻志·妖鬼神遊卷》。
  • 日本妖怪70%源自中國,為什麼中國妖怪卻沒有日本妖怪出名?
    令國人尷尬的是,有著粉絲後援團的日本妖怪,其源頭絕大多數來自中國,比如大天狗。有著日本漫畫第一人的水木茂曾經說:「日本妖怪至少70%來自中國,日本本土的妖怪不過10%。」為什麼日本妖怪能夠風靡全球,其源頭中國妖怪卻連國人自己都幾乎遺忘了呢?
  • 為什麼日本妖怪風靡全球,中國妖怪卻鮮為人知?
    自此,品種繁多的妖怪們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成為經久不衰的藝術創作題材。諸如,日本奇幻作家夢枕貘的《陰陽師》、漫畫家綠川幸的《夏目友人帳》、漫畫家今市子的《百鬼夜行抄》、漫畫家椎橋寬的《滑頭鬼之孫》、漫畫家青山剛昌《名偵探柯南》等作品裡,都不乏百鬼夜行傳說的身影。
  • 《中國妖怪故事》為什麼妖怪文化起源於中國盛行於日本?
    日本著名妖怪學者水木茂稱,「如果要考證日本妖怪的起源,至少有70%的原型來自中國,20%來自印度,剩下的10%才是日本本土的妖怪」。比如我國上古傳說中的姑獲鳥,這種九頭鳥身的妖怪,是怨婦的化身,往往在夜間抱走人類的孩子,而日本神話中,姑獲鳥卻有撫育孤兒的現象,可見,同類妖怪在不同的地緣文化中,有著不同的存在意義。
  • 中國妖怪故事:會迎來細膩治癒有內涵的國產《夏目友人帳》嗎?
    這不是特例和巧合,有著日本漫畫第一人之稱的水木茂曾經說:「日本妖怪至少70%來自中國,日本本土的妖怪不過10%。」我們除了有耳熟能詳的《山海經》《聊齋志異》的古代誌異經典外,現代還有這樣的研究或作品嗎?這種小眾文化,為何牆內開花,牆外更香?其實還真有。
  • 中國妖怪故事:會迎來細膩治癒有內涵的國產《夏目友人帳》嗎?
    70%來自中國,日本本土的妖怪不過10%。」魯迅文學獎得主,作家曉航對這本書高度評價道:「這是一本開宗立派的妖怪大辭典,這本書絕對填補了中國妖怪學的空白,意義重大,功德無量。」這就是來自自稱為「搜神館主」的作家張雲精心撰寫的《中國妖怪故事》。
  • 臺灣「本土化」思潮的演進及其省思
    在黨外領袖忙不迭地從事於政治運動的時候,在體制內的教育與國民黨把持下的學術根本無法從事建立公正真實、忠於臺灣的本土性、符合黨外理念的人文知識系統的現在,可以說,黨外還沒有一套自己的文化觀、歷史觀,以有別於執政者故意漠視、歪曲、增損的臺灣文化和臺灣歷史。」
  • 專訪|張雲《中國妖怪故事》:你真的了解妖怪嗎?
    張雲告訴記者:「妖怪學在日本是一門顯學,經過水木茂等人的努力,成為日本文化的一張名片,也影響到了中國。」而這種在日本大行其道的妖怪風尚,在其「原產地」中國,卻失落了。「中國目前還沒有妖怪學,針對妖怪的研究幾乎是空白,一提起妖怪,人們總習慣性地將其和封建迷信畫上等號。其實這種認識,是十分偏頗的。
  • 日本動漫妖怪多從中國「進口」 本土妖怪僅佔1成
    [摘要]日本動漫中的妖、獸形象,多半受到其傳統妖怪文化的影響,而日本的妖怪,其實70%從中國「引進」。資料圖片:《火影忍者劇場版:博人傳》海報據臺灣《旺報》網站8月3日報導,中國文化裡的「妖怪」一詞,最早出現於東晉文人幹寶《搜神記》中,是人們面對未知的自然界,運用想像來解讀一些難以理解的現象
  • 《口袋妖怪究極日月》QR及島嶼掃描功能介紹
    導 讀 第1頁: 展開 《口袋妖怪究極日月》QR及島嶼掃描功能很多玩家都不清楚,下面就為大家帶來《口袋妖怪究極日月》QR及島嶼掃描功能介紹,各位玩家快來看看吧!
  • 《陰陽師》手遊頁面是日本妖怪,為什麼中國妖怪無人問津
    網易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丁磊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透露,「《陰陽師》目前在臺灣、香港、紐西蘭等地都是排名第一的手遊」。隨著日文、英文等版本的逐步發行,《陰陽師》將幫助網易遊戲進一步打開海外市場。如果你也對妖怪文化感興趣,這本填補中國妖怪學空白的《中國妖怪故事全集》一定不要錯過。二、妖怪知識知多少1.妖怪的定義和起源美國心理學家、童話學家艾倫奇南在《秋空爽朗:童話故事與人的後半生》中說「妖怪可以被解釋為違反文明社會各種慣例的象徵。
  • 《哲貓志》:當奇幻遇上哲學,貓的世界如同你我的所在的一樣
    前幾日剛剛讀完了一本用探險故事的創作手法來講述哲學知識的書籍,這兩日又有幸讀到了這本用奇幻文學來展現哲學內容的《哲貓志》。誰說哲學讀起來是枯燥無味,讓人捉摸不透的?只要講述方法新奇獨特,哲學一樣可以讓人興致勃勃的一口氣讀下去。
  • 臺灣妖怪都在這!《妖怪人間》上演人妖戀
    記者林奕如/臺北報導公視奇幻劇《妖怪人間》將臺灣各地鄉野奇談中的妖怪等做連結,打造出人、妖共處的奇異世界。林意箴與Junior特別演出上演「人妖戀」,《角頭》男星黃冠智則演出Junior兄弟,兩人分別飾演妖怪赤虯及碧龍,因對人類世界處理觀點不同而手足相殘大打出手。《妖怪人間》Junior與林意箴上演「人妖戀」 。
  • 《夏目友人帳》劇場版臺灣上映
    從2008年夏目友人帳這部動漫就已上映,直至今日已陪伴我們十年了,最新的夏目友人帳6在去年就已經上映了,然而夏目友人帳的粉絲們依舊不會滿足的,這不劇場版《夏目友人帳 緣結空蟬》先是在日本上映了,現在最新的劇場版已經在臺灣定檔了,將在12月7日上映,不少夏目友人帳的粉絲哀怨道:臺灣大陸一家親啊。
  • 想看更多更精彩的妖怪故事嗎?請看本篇
    《捉妖記》的導演許誠毅和製片人江志強在交往中,一直有一個想法,想要拍一個有關中國妖怪故事的電影。他們把《山海經》和《聊齋》裡所有的故事都看完了,才找出來一個叫作《宅妖》的小故事。然後把這個故事加以改編,以電影的形式,呈現給觀眾一個中國妖怪的奇幻電影。
  • 這裡有1080隻妖怪!
    遊戲裡的姑獲鳥中國明明有源遠流長的妖怪文化,今時今日的孩子們,卻對此一無所知,反而把本土的文化當成是外來的,如此寶貴的民族文化日本的妖怪學是一門顯學,動漫、小說、影視、周邊,都非常興盛,甚至還遠播海外,在中國也有很多的擁躉。《犬夜叉》就是一部講述犬妖故事的動漫作品,還有夢枕貘的《陰陽師系列》小說更是包含了很多種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