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有哪些不容易被人發現的笑點?劉備和諸葛亮唱雙簧

2021-01-12 騰訊網

三國演義中最為搞笑的,我認為是劉備和諸葛亮唱雙簧,對老將黃忠進行激將。而且,激將激到最後,使得黃忠被馬忠射殺於沙場。

黃忠在跟隨劉備之前,是一個懷才不遇的將領。在公元192年,黃忠出仕於荊州牧劉表,被劉表任命為中郎將,隨從侄子劉磐去駐守長沙攸縣。劉磐驍勇,曾率領黃忠等人攻略艾、西安諸縣。為了抵抗劉磐,孫策曾派遣太史慈去兼治海昏。

到了公元208年,曹操率軍南下,蔡瑁和張允等人投降於曹操。曹操降下荊州後,任命黃忠為裨將軍仍在長沙為仕官,歸於長沙太守韓玄統屬。可以說,黃忠前半生都在蹉跎,難有建樹。直到了公元209年,劉備搶佔荊南四郡之後,黃忠才投降於劉備。

當時劉備勢力小,而且能夠任用的將領並不多。而黃忠雖然年紀偏大,但卻是有真才實幹的將領,所以劉備對其也較為看重。在公元211年,劉備聽從軍師龐統的建議,率軍入川。而在接下來的入川作戰和漢水之戰等戰役中,黃忠常衝鋒陷陣,勇毅冠絕三軍,被劉備升為討虜將軍。

那麼,為什麼會說劉備和諸葛亮唱雙簧,激將黃忠最為搞笑呢?請看下面兩段對話。

第一段對話:

背景:黃忠於天蕩山戰勝了張郃,正準備去定軍山對戰夏侯淵。

孔明:「漢生雖勇,爭奈年老,恐非張郃對手。」

忠白髮倒豎:「某雖老,兩臂尚開三石之弓,渾身還有千斤之力,豈不足敵張郃匹夫耶!」

黃忠取勝之後。

孔明:「老將軍雖然英勇,然夏侯淵非張郃之比也。淵深通韜略,善曉兵機,曹操倚之為西涼藩蔽…… ...今將軍雖勝張郃,未卜能勝夏侯淵。」

忠奮然:「吾今並不用副將,只將本部兵三千人去,力斬夏侯淵首級。」

第二段對話:

背景:黃忠在定軍山斬了夏侯淵之後,又準備去攻打漢中的張郃。

玄德曰:「夏侯淵雖是總帥,乃一勇夫耳,安及張郃?若斬得張郃,勝斬夏侯淵十倍也。」

忠奮然:「吾願往斬之。」

從這兩段對話忠不難發現,諸葛亮和劉備這兩人正在唱雙簧,正對這一位將近七旬的老將進行激將呢。畢竟,劉備和在諸葛亮都是知兵善戰之人,無論是諸葛亮說張郃非夏侯淵可比也好,還是劉備所說的夏侯淵非張郃可比也好,兩人最終的目的就是一步步地激起黃忠的士氣,讓其能夠更好的發揮出全力。

但可惜的是,在公元221年,黃忠跟隨劉備去伐吳的時候,劉備突然感嘆了一句,「昔日從朕諸將,皆老邁無用矣」,黃忠聞言之後,心中的血氣又被劉備這一句話給激了起來,直接帶兵去搦戰吳將。

在兩軍對陣中,黃忠中了潘璋的誘敵之計,不幸被馬忠一箭射中了肩窩。最後,因為年老色衰,箭瘡痛裂,黃忠最終病逝於軍中。

相關焦點

  • 別被《三國演義》騙了,劉備、諸葛亮、關羽都和歷史記載的不一樣
    無論是何種版本,它們都有一個共通點,便是以蜀漢政權作為絕對正義的主角方,其餘阻礙劉備一行人的通通視為反派大魔王。然而,這和官方正史《三國志》以曹魏政權為正統的立場大相逕庭。綜觀整本《三國演義》,劉備哭了不下三十次,悲天憫人過了頭,不禁讓人覺得虛偽。不僅民間有歇後語流傳:「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更甚者將劉備視為「臉要厚而無形,心要黑而無色」的《厚黑學》代表人物。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出山,是劉備三顧茅廬,還是諸葛亮毛遂自薦
    提起三顧茅廬這個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的,這個故事也是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流傳了千古,它的精神更是一直散發著光芒。作為著名的一本小說,也就是羅貫中所寫的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其中三顧茅廬這個故事是被羅貫中著重寫出來的,也是意在體現不管是真實生活中的還是書中,劉備和諸葛亮這兩個人物形象,著重寫出劉備的品性以及諸葛亮的才能。
  •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與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有哪些差異呢
    很多人通過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喜歡上的諸葛亮,可以看出書中描繪諸葛亮是像神仙一樣的人物。三國演義中說到諸葛亮跟隨劉備出山後,劉備以禮相待,給予重任。而在面對曹操大軍的時候。諸葛亮首次指揮劉備軍隊就取得了勝利。可以說為之後的劉備,獲得荊州奠定了基礎,提高了聲望。但是在歷史中的諸葛亮卻不是這樣的。
  • 劉備諸葛亮為何在《三國演義》中形象非常正面?
    首先說劉備是漢室後裔也是末代漢獻帝的皇叔,人送外號劉皇叔。作為漢朝皇室的後裔他在西蜀建立西蜀建立政權,自然是和漢朝一脈相承,因此劉皇叔也就得到了後世人的認可。劉關張三結義情誼感天動地,三顧茅廬也是人情之重作為《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先生本身就對劉備和諸葛亮進行了非常正面的描繪,尤其是桃園三結義也讓我們真正地認識到大哥三弟的友情。
  • 《三國演義》中的「三顧茅廬」,真的只是諸葛亮對劉備的考驗
    「三顧茅廬」長期以來都被後世讀者解讀為求賢若渴的佳話,其實這本身就是一種很有問題的見地。我們看看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的真實狀態是什麼。被曹操於新野擊潰,率領不足一千人的殘餘部隊南下繼續投奔劉表,猶如喪家之犬。
  • 馬謖和魏延的背後:諸葛亮和劉備的識人差距在哪?主公就是不一樣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讓人唏噓不己的人物,他們或者是因為失誤而讓人可惜,也或者是才幹本領沒有體現出應有的價值,又或者是被放在了一個不適當的位置,最終導致失敗喪命的結局。這裡我們要說到的兩個人物,就是馬謖和魏延。馬謖和魏延的背後,卻反映了一個道理,主公和謀臣在眼光和處事方面的差距。即便諸葛亮被後世傳為神一般的人物,但是有一點他卻比不了劉備,就是識人眼光。
  • 94版《三國演義》:曹操劉備關羽呂布諸葛亮,全是神仙選角
    比如,諸葛亮罵死王朗的鬼畜版,「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現在的00後也紛紛點讚。 角色基本確定後, 1991年7月在北京舉辦了演員學習班,有6位專家分別為演員授課,內容包括三國的時代背景、漢代禮儀、漢代風俗、古代戰爭與陣法、古典名著的改編等。 導演王扶林透露,當年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孫權、周瑜,這七大主演是他們六位導演一起商定的,必須全票通過,但凡有哪個導演認為哪個演員不合適,就不能通過。
  • 《三國演義》中是否對諸葛亮的實力誇大了?歷史諸葛亮是怎樣的?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相對於歷史上的諸葛亮,實力確實是誇大了。演義中的諸葛亮已經到了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的地步,確實被神化了。但是這並不代表歷史上的諸葛亮就一般了。不是因為《三國演義》,諸葛亮才那麼神的。是因為歷史上的諸葛亮足夠厲害,才有了《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歷史上的諸葛亮的才能,徵服了百姓,百姓懷念他。
  • 趙雲比劉備大2歲,劉備不願和趙雲結拜,諸葛亮不願帶趙雲北伐
    諸葛亮上了《出師表》,在緊鑼密鼓的籌劃北伐的時候,發現蜀漢集團無將可用了。蜀漢開創時的將領。關羽、張飛、黃忠、馬超、趙雲,只有趙雲依然健在。此時的趙雲,雖然不服老,但是確實老了。諸葛亮不放心,不敢讓趙雲領兵去衝鋒陷陣。趙雲,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到諸葛亮北伐的時候,趙雲到底有多老呢?
  • 三國演義中有多少是虛構的?起碼30%在美化劉備勢力
    長大後知道小說和史實有偏差,最近有閒,花了一些時間去看三國正史,主要是想看看演義裡哪些是假的。 1、武將陣前單挑是假的 看演義時最喜歡的環節就是武將陣前單挑,幾萬人圍觀,兩員大將各騎一馬對砍,刺激死了。很遺憾史實裡並沒有這麼熱血的場景,一軍之將怎麼可能逞匹夫之勇,萬一失手被人陣前砍死豈不成千古笑柄。
  • 諸葛亮有什麼貢獻?撥開《三國演義》虛構的面紗,諸葛亮貢獻不多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著名而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書法家、作家和發明家。但如今,經歷了《三國演義》的洗禮,歷史上諸葛亮的真實面目變得模糊起來。偉人生來就不平凡,生活很艱辛,經常傷害自己的近親。雖然這是一個不科學的說法,但諸葛亮的生活已經夠艱難的了。
  • 三國演義:劉備請諸葛亮出山,老版哭的自然,看到新版:你哭早了
    電視劇《三國演義》十分精彩,這部劇中的情節也讓我們印象深刻,比如「三顧茅廬」一直是傳誦至今的一段佳話,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一段吧!劉備在打拼事業的進程中一直鬱郁不得志,甚至被人打得連安身之地都沒有,於是他深刻的明白,想要成功必須有高人相助,在水鏡先生的引導之下,他聽說了諸葛亮的名字,於是就有了後面三顧茅廬的故事!
  • 三國演義諸葛亮的才能太誇張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才能被無限放大,可能是美化蜀國的需要羅貫中給他虛構了很多故事,甚至把別人做的事都嫁接到諸葛亮身上。就拿赤壁之戰舉例,首先舌戰群儒就不存在。當時諸葛亮自告奮勇去江東說服孫權聯合抗曹(曹操是要攻打劉備的),而在這之前孫權已經派魯肅去劉備處觀察情況魯肅就建議劉備向孫權求救,諸葛亮便與魯肅結為朋友一同前往江東。諸葛亮見到孫權後只說了兩點,一是勸孫權和曹操斷絕關係聯合劉備。二是激將孫權如若自知不敵可向曹操稱臣。
  •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可稱神,還原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
    有人要問啦,你是不是胡說八道,諸葛亮都被三國演義吹上天了。其實三國演義並不是把諸葛亮吹過頭了,而是把諸葛亮吹成妖了。以至於魯迅批評三國演義說:狀諸葛多智而近妖。實際上正史中的諸葛亮可不是三國演義中的那種神棍形象。正史的諸葛亮除了不如演義諸葛亮那般神棍,其他方面碾壓演義諸葛亮。
  •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否和《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一樣神乎其神?
    基本上對諸葛亮的形象,許多人都是通過《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及其衍生的作品而了解的,但其實不管是原著《三國演義》或者是根據原著所拍攝的影視劇都不是三國時期真實的歷史。《三國演義》是一部小說,而小說跟正史最大的區別就是小說裡有創作者大量的戲說成分。那麼,在《三國演義》差點成神的諸葛亮在真實的歷史中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 《三國演義》人物介紹—劉備的一生
    劉備十五歲時,母親讓他外出行學。劉備與同宗劉德然、遼西人公孫瓚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盧植為師學習。劉備不怎麼愛讀書,喜歡狗馬、音樂、美衣服。身長七尺五寸,兩手下垂等到膝蓋,能看見自己的耳朵。不愛說話,能善待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喜歡結交豪傑,當地豪俠都爭著依附劉備。桃園三結義: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 都說劉備是愛哭鬼。我卻從他的三哭之中讀出了成年人生活的不容易
    這個是在《三國演義》中是如此寫的:「因見己身髀肉復生,亦不覺潸然流涕。少頃復入席。表見玄德有淚容,怪問之。玄德長嘆曰:『備往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散;分久不騎,髀裡肉生。日月磋跎,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說來有趣的是,這件事情在正史上也是真真確確發生的事情。
  • 三國演義中最神秘的人,他的來歷,諸葛亮不敢問,羅貫中不敢寫
    在漫威電影世界,蜘蛛俠、鋼鐵俠、美國隊長,所有的超級英雄都有自己的支線故事,有鮮明的氣質特點,有完善的成長線路。但最後,通過復仇者聯盟這樣一個組織,他們又都匯聚到一起。我們所熟知的三國演義,雖然歷史上確有此人,但演義中的人物形象、故事已經和真實世界的人物偏離非常大了。
  • 三國演義中,哪些是虛構的故事,哪些又是真正發生過的呢
    三國的故事總是讓人著迷,然而真正的三國正史卻跟演義中的三國不一樣,讓我們來看看到底有哪些不同。1、關羽戰黃忠,三國正史裡完全沒有記載,還有正史中關羽還嫌棄黃總年老2、五虎上將,正史中從未提到蜀漢有五虎上將之說,劉備進蜀後,只封了關羽,黃忠,張飛,馬超,為前後左右將軍,在三國演義中說劉備進蜀後就封以上四人及趙云為五虎上將正史並沒有記載著。而真正有五虎將的人是曹操,正史中記載曹操封的五虎將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為五虎將。
  • 三國演義 為何劉備死後,諸葛亮沒贏過?姜維臨死前道出真相!
    在三國時期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劉備與諸葛亮的君臣之情。在小編看來劉備是一個心有大志,虛懷若谷,心胸開闊,有城府,有心計,為人處世足夠圓滑,是一個非常合格的為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