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推出「網際網路+社區」訴源治理新模式 即墨法院探索實現司法...

2020-12-22 大眾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侯祥家 通訊員 宮成群 青島報導

  今年以來,即墨法院圍繞即墨區委「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社會治理新模式,進一步延伸法官進社區職能,創新「網際網路+社區」訴源治理模式,推廣建成11處社區網際網路訴訟服務工作站,參與社會治理,助力鄉村振興。11個工作站運行以來,已有360餘起案件在社區立案、遠程開庭、調解、執行遠程約談、和解,實現司法服務「零距離」。

  社區立案 網上開庭 訴訟服務更便民

  社區網際網路訴訟服務工作站利用現代科技,把法庭搬到社區,形成訴源治理合力,推動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今年3月,社區網際網路訴訟服務工作站融入「山東移動微法院」、人民調解平臺,通過網際網路將立案、調解、開庭從法院「搬至」社區,形成糾紛調處線上線下「同步走」格局。工作站設立法律服務窗口,社區政法員提供免費法律諮詢、代寫訴狀,指導當事人訴訟,為當事人節約司法成本和時間成本。當事人只要輕點滑鼠,就可以實現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網上立案、跨界調解、網上庭審,為一些離法庭遠、不方便或不會使用線上庭審系統的當事人提供了便利,足不出社區即可參與網上開庭,實現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如租住在即墨區藍村鎮的安某是位視力殘疾人,因其工作的某保健按摩所拖欠其勞務費訴至法院。在得知原告安某因視力殘疾,不方便到法庭參與庭審,且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後,法官聯繫安某所在社區,在社區政法員的協助下,安某在社區網際網路訴訟服務工作站參加了網上庭審,最終調解結案。

  源頭預防為先 非訴機制在前 法院裁判終局

  一起長達7年之久的拖欠上百名農民工勞務費的疑難糾紛,在即墨法院網際網路訴訟服務工作站得到了圓滿化解——

  2012年,陸某自發包人徐某處承接了青島某公司兩棟公寓的工程建設,韋某帶領上百名工人給該工程幹勞務。2013年10月份,上述工程完工並經驗收合格,經結算,陸某應當支付韋某農民工勞務費共計208.99萬元。後韋某與農民工們多次向陸某追討工資,陸某以發包方與總承包方有訴訟未解決為由,拖欠137.79萬元勞務費。今年5月9日,即墨藍村鎮王演莊社區網際網路訴訟服務工作站揭牌成立,韋某在得知此消息後隨即與農民工代表來到工作站尋求幫助。工作站的調解員在了解基本案情後,幫助韋某書寫了訴狀,在社區的立案窗口通過訴訟服務平臺進行了立案。案件受理後,考慮到該糾紛長達7年,涉及上百名農民工勞務費的支付,矛盾激化、案情複雜,即墨法院藍村法庭庭長張國先與王演莊社區政法員於錫中多次在社區對韋某、陸某、徐某進行約談,充分聽取各方意見,歸納案件爭議焦點,耐心給當事人闡明事理、釋明法理、講明情理。5月29日上午,本著既尊重事實又互諒互讓的原則,法官與政法員提出了幾個可行的調解方案,經過多番協調,最終促成韋某與陸某、徐某達成了調解協議。雙方當事人於當日向即墨法院申請司法確認,即墨法院於當日立案並由張國先法官出具裁定書在工作站現場向當事人送達。「真是太感謝咱們工作站了,沒出社區就幫助我們解決了這麼大的糾紛,一分錢沒花,一趟法院沒去,幫我們省了一大筆律師費和訴訟費。社區有這樣一個工作站,真是太方便了!」當事人韋某激動地說。

  社區網際網路訴訟服務工作站遵循「源頭預防為先、非訴機制在前、法院裁判終局」思路,凝聚社會治理力量,發揮社區政法員熟悉情況、群眾認可的優勢,開展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工作站建立以來,通過社區調解了156餘起矛盾尖銳的糾紛。

  即墨法院聯合鎮街製作社區調解流程圖,暢通「訴轉調」「調轉訴」雙向通道。當事人到法院立案後,立案庭將案件通過人民調解平臺,分到社區、村居政法員進行「兩級調」,調解期限1個月,經雙方當事人籤字同意,可適當延長調解期限,調解成功的予以司法確認或者終結;調解不成的法院立案審理。對於直接到社區立案窗口立案的糾紛,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分到社區、村居政法員進行「兩級調」,調解成功的予以司法確認或者終結,調解不成的,可在社區政法員指導下網上立案。

  以往,社區裡一些難以調和的鄰裡矛盾、婚姻家庭矛盾、身體權糾紛等,雙方當事人往往固守己見,最終走上法庭「贏了官司,傷了和氣」。如今,群眾的矛盾糾紛可直接到社區網際網路訴訟服務工作站調處,實現社會治理從「化訟止爭」向「少訴無訟」實質性轉變,助力「無訴訟、無越級上訪、無重大治安和刑事案件」的「三無」村居創建。

  延伸法治宣傳 「零距離」庭審 助力審執工作新發展

  即墨法院充分發揮社區網際網路訴訟服務工作站的前沿陣地作用,通過組建普法微信群,發布普法案例等方式「在線普法」;根據社區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多層次」的普法講座,針對社區群眾開展普法講座,普及法律知識;針對社區幹部開展依法行政講座,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針對村幹部開展法治思維講座,提升基層組織依法辦事水平,切實提高鄉村治理能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近兩年來社區普法40餘次,5000餘名幹部群眾接受普法教育。如青島藍谷重點項目建設過程中,即墨法院積極提供法律支持,實地走訪參鮑池就地辦案,為池主、租賃戶開展法律諮詢、普法宣傳,把眾多糾紛化解在源頭、解決在基層,打造預防化解矛盾的「前沿陣地」,保障了徵收工作順利進行。

  常態化將審判席「搬至」社區網際網路訴訟服務工作站,開啟巡迴審判2.0模式。每一次「零距離」庭審對旁聽群眾而言都是一堂生動的法治課,通過「以案釋法」實現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即墨法院多次圍繞社區網際網路訴訟服務工作站開展訴前調解培訓會、法律知識培訓會等,提高調解員和網格員的法律素養和法制觀念。增強調解員和網格員協助人民法庭和工作站送達、調解的能力,推進「訴訟服務網格化」工作有序開展,幫助解決審判執行找人查物難、送達難等問題,今年以來協助找人查物、送達1227餘次,為執行工作牽線搭橋助推遠程約談、和解工作。

相關焦點

  • 東莞長安兩個「訴源治理示範社區」揭牌成立
    12月10日下午,東莞市第二人民法院長安法庭率先與霄邊社區、新安社區建立「訴源治理示範社區」。 東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副院長葉絢麗、市第二人民法院訴調對接中心主任劉伍雄、長安鎮委副書記陳敬林等領導共同為霄邊社區、新安社區「訴源治理示範社區」揭牌。
  • 「訴源治理示範社區」分別在長安霄邊、新安揭牌 促進矛盾糾紛源頭...
    葉絢麗表示,通過構建「訴源治理示範社區」,積極推動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充分發揮長安人民法庭在訴源治理中的參與、推動、規範和保障作用,以探索創建「訴源治理示範社區」為抓手,充分發揮法庭在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及解決社會矛盾工作中的優勢作用,為實現社區糾紛數量和增幅雙下降的目標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 大廠探索「五維一體」訴源治理新路徑
    從源頭破題 降低訴訟增量大廠探索「五維一體」訴源治理新路徑截至2020年12月31日,大廠回族自治縣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大廠法院)共新收訴訟案件3221件,同比下降9.11%,結案3135件,結案率97.33%,這是2014年以來6年間首次實現訴訟案件負增長。
  • 從「落地生根」到「開花結果」——松原市兩級法院打造訴源治理新...
    是2019年松原全市兩級法院的收案數41286,是截至2020年12月2日松原全市兩級法院的收案數從收案量逐年攀升到2020年「斷崖式」下降,松原市兩級法院收案數的明顯改變,得益於今年年初開展的「訴源治理年」活動和府院聯動機制的紮實推進。
  • 「一站式」建設 | 以「點面線」為核心,構建訴源治理新格局
    近年來,思明法院推出了要素式審判模式等創新性衍生案件治理模式,化解審判中端的存量案件、系列案件,實現審判效果和社會效果的雙統一。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健身等行業陷入停擺狀態,進而引發健身機構倒閉、老闆「跑路」等情況,一時間,法院迎來了相關案件的訴訟潮。
  • 【訴源治理】法治春風暖苗鄉
    近年來,德耀法庭在該村推行法庭訴前調解、鄉政府司法調解、富民村村委會調解相結合的多元化糾紛調解機制。圖為大寨鄉富民新村為深入推進訴源治理,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做好訴訟源頭精準化解,使更多的矛盾糾紛發現在源頭、解決在源頭,德耀法庭的庭長和法官助理於4月28日再次來到轄區內的大寨苗族鄉,開展訴源治理工作。
  • 周寧法院實現全縣鄉鎮訴非聯動中心全覆蓋
    為深化訴源治理,打通司法服務「最後一公裡」,連日來,周寧法院先後在七步鎮、浦源鎮、禮門鄉、瑪坑鄉等9個鄉鎮掛牌成立訴非聯動中心
  • 將矛盾消解於未然 將風險化解於無形——嶽陽縣法院推進訴源治理讓...
    現在採取訴前在線調解的方式,當事人不需要花費一分錢就能實現案結事了人和,這對他們來說是最好的矛盾化解方式」。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不能靠一家單打獨鬥,只有形成合力才能給人民群眾更好的司法體驗。成立訴源治理工作站讓糾紛就地解決榮家灣是嶽陽縣的中心城鎮,人口多,矛盾也多。
  • 大鵬新區開啟「法院+工會+仲裁」多元化解勞動爭議新模式
    與新區總工會和勞動仲裁部門加強協調聯動,是我院主動延伸司法職能,貫徹落實人民法院積極「融入黨委和政府領導的訴源治理機制建設」的工作要求,在勞動關係領域推進訴源治理的一項新舉措。 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對接工作室的建立,開啟了「工會+仲裁+法院」聯合調處勞動糾紛的新模式。其中,工會組織發揮紮根企業和貼近職工群眾的優勢,實現勞動糾紛的源頭預防和調處。新區統戰和社會建設局提供了場地支持,並依託勞動仲裁庭引導爭議各方以調解或仲裁等非訴方式解決糾紛。
  • 四川法院一站式建設巡禮 · 第一期
    創建「無訟社區(村居)」示範點16個,在10個區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9個社區設立「黨建+審務訴源治理工作站」,在50個律師事務所掛牌「訴訟服務站」,積極主動融入網格化、全方位的社會治理體系,訴訟服務直達「最後一公裡」在群眾家門口實現。線上優化升級。以四川微法院、網上訴訟服務中心和網際網路開庭、電子送達系統、智慧執行移動終端等為手段,大力推廣「非接觸式」訴訟服務。
  • 【頭條】以「菜單式」解紛推進訴源治理工作 武陟法院這樣做!
    近年來,武陟縣法院探索研究訴源治理工作機制,主動融入黨委和政府領導的訴源治理機制建設,堅持把非訴訟解決機制挺在前面,並推出「菜單式」解紛方式,即「一站式」調解﹑「家門口」調解﹑「門診式」解紛,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解紛需求。「一站式」調解,快捷!近年來,武陟縣法院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構建了遞進式矛盾糾紛分層過濾體系。
  • 【「訴源治理」特輯第二期】集成解紛、在線融合、暢通渠道,威海...
    【「訴源治理」特輯第二期】集成解紛、在線融合、暢通渠道,威海高區法院夯實一站式多元解紛 2020-09-15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宜賓翠屏法院工作延伸到社區 服務群眾零距離
    12月17日,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人民法院在大觀樓街道仁和社區掛牌設立「黨建+審務」訴源治理工作站,把法院工作延伸到社區,打通司法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據悉,「黨建+審務」訴源治理工作站是將黨建與審務有機結合,充分發揮人民法院黨支部、黨員幹警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實行法官聯繫鎮(街道)並下沉社區,延伸司法服務觸角,為人民群眾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準的法律、訴訟和解紛服務。
  • 加強訴源治理促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
    本期主題: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與訴源治理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動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七檢察廳(行政檢察廳)、北京市檢察官協會行政訴訟監督專業分會、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憲法和行政法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與訴源治理
  • 特稿|李佔國:網絡社會司法治理的實踐探索與前景展望
    三、網絡社會司法治理的現實探索與實踐成效(一)司法參與網絡空間治理的探索1. 司法為網絡社會提供治理規則。「法院可以在網上、可以無紙化、可以跨時空」是浙江法院為網絡社會司法治理貢獻的三大理念。2018年,浙江全省推廣「移動微法院」,實現一個手機連接三級法院,立案、送達、調解、庭審、執行等20多項訴訟業務全流程網上辦理。
  • 法官變身送報人,為你講述訴源治理的那些事兒
    ,這是人民法庭深化「訴源治理」、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模式。因監護人未盡監護職責,使5歲幼童獨自騎兒童車在廣場玩耍;受害人亦未盡注意義務,突然向後方邁步發生碰撞致骨折,法院判決雙方按過錯承擔責任。5、雲庭審保障海外當事人權益季宅鄉的數起追償權糾紛案件,雙方當事人均為葡萄牙華僑,且因疫情無法回國,法庭依託信息化手段解決跨境糾紛,既打破地域壁壘,又提升司法效能。
  • 訴服中心「小窗口」實現司法為民「大服務」
    近年來,為了切實緩解案多人少矛盾,深化訴源治理,提升審判質效,太僕寺旗人民法院不斷更新服務理念,創新管理方法,通過成立速裁團隊,深化繁簡分流改革成果,帶動了全院案件質量和效率雙提升,成為太僕寺旗人民法院創新管理、打造品牌團隊的的高光亮點
  • 育「四化」亮點 塑「四新」價值 築牢產業功能區建設司法保障新體系
    ,堅決貫徹銳平書記關於產業功能區建設「核心在產業、關鍵在功能、支撐在功能區、機制是保障」的指示精神和郭彥院長關於加強產業功能區建設司法保障工作的批示要求,統籌深化訴源治理與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與我區三大產業功能區傾力打造「產業功能區法庭」機制,培育空間融合化、事項清單化、服務配送化、運行一體化亮點,積極構建訴源治理新平臺、庭區互融新模式、司法供給新領域以及營商環境新品牌。
  • 「羲之雲法庭」: 雲集基層解紛力量,融通訴源治理最後一公裡
    在去年建立「羲之調解工作室」,融合當地優秀傳統文化推進訴源治理的基礎上,嵊州法院黃澤法庭今年推出「羲之雲法庭」,融合線上線下解紛機制,依託ODR、移動微法院、浙江法院網等網上解紛平臺和釘釘辦公軟體,積聚「調共體」、專業調解委員會、網格員等基層多元解紛力量,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打造「羲之雲調解、雲審判、雲課堂」工作品牌,完善遞進式矛盾糾紛分層過濾體系,打通訴源治理「最後一公裡」。
  • 湖南法院工作紀實:不演「獨角戲」 共奏「大合唱」
    前不久,長沙市望城區某樓盤數百名業主,將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訴至長沙鐵路運輸法院。今年11月,為了靠前解決行政爭議,望城區人民法院與長沙鐵路運輸法院聯合設立訴源治理工作站。退休老法官湯智文是工作站的一名調解員,受理此案後,他實地走訪了解到,業主們支持建垃圾轉運站,但呼籲選址要科學合理。「有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