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注釋
①本文選自《孟子·告子上》,題目為後人所加。棄,下棋。
②〔奕秋〕「秋」是人名,因善於下棋,所以稱為奕秋。
③〔通國〕全國。
④〔惟奕秋之為聽〕只聽奕秋的教誨。
⑤〔鴻鵠〕指天鵝、大雁一類的鳥。
⑥〔援〕引,拉。
⑦〔繳〕系在箭上的絲繩,這裡指帶有絲繩的箭,射出後可以將箭收回。
⑧〔之〕他,指專心致志的那個人。
⑨〔弗若〕不如。
⑩〔為〕因為。
〔與〕同「歟」,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這裡讀yú。
〔然〕這樣。
譯文
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地學習,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卻一心想著有天鵝或大雁將要飛來,想要拉著弓箭將它射下來。雖然他們二人一起學習下棋,但後者的棋藝不如前者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有人說:「不是這樣的。」
賞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戰國人。他被稱為「亞聖」,世有「孔孟」之稱。《孟子》書中的文章氣勢磅礴,論證嚴密,富於感染力和說服力,對後世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弈秋同時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圍棋,學習效果截然不同,指出這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並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異。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做事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以三心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