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晚年一首詩,訴說最嚮往的生活,人生的歸宿,讀完讚嘆不已

2020-12-22 騰訊網

雨點紛紛落下,把東坡清洗的十分乾淨,就連月亮的光輝也是凸顯出清澈的一面。城裡的人們此時也已經離開,這個時候也只有那山野當中還有人在那裡悠閒地漫步著。千萬不要嫌棄鄉野之中的道路沒有城裡道路平坦,然而只有我喜歡這樣拄著拐杖發出鏗然的聲音。在我們看來詩人描寫之下的這首詩篇所呈現出的畫面十分地優美,也許這也就是詩人晚年之後最為嚮往的生活,當然也是所有隱居詩人嚮往的天堂。

《東坡》

宋代: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可能當我們看到這首詩時,會覺得題目很有意思,因為我們都知道蘇軾又名蘇東坡,詩中的東坡和詩人名字當中的東坡雖然是相同的兩個字,但是卻並不是同一個含義,詩中的東坡主要指地名,就在當時黃岡城東地區。它也並不是什麼名勝古蹟,但是對於作者來說卻是一個非常神聖的地方,因為在這個地方曾經灌注了詩人許多辛勤勞作,詩人也與這個地方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宋神宗元豐初年,詩人被貶謫到了黃州,因此在生活當中並沒有什麼依靠,生活也是相對窘迫,此時他的老朋友馬正卿看不下去,於是便從郡裡面為他申請下來了一塊荒地,希望蘇軾可以加以整治,最後自己種點糧食養活自己,這個地方便是我們所熟悉的東坡。然而勤勞的詩人在這個地方不僅只經營著禾稼果木,還在這個地方建造了一個起居室——雪堂,這個地方也就因此成為了詩人晚年長期居住的家,並且自己還親自地在門口處寫上了"東坡雪堂"四個大字,也隨之將自己稱呼為東坡居士。因此,我們可以看得出來詩人在這其中傾注了自己全部的愛。

在這首詩一開頭,詩人便把東坡至於在一片十分清淨的環境當中。在這僻靜的幽坡之上,一天月色,已經是非常吸引人了,在加上雨後簡潔的月光,透過那一塵不染的天空,露珠晶瑩的萬物之上,這將會是何等的高尚境界啊!面對東坡這個地方的環境,我覺得也確實配得起一個"清"字。另一個偉大詩人謝靈運,也曾經在雨後叢林之象當中說過:"密林含餘清"。在我們看來詩人所運用的文字可以直接追溯到大謝時期,所以對於詩人來說一個地方的的確確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幽靜之地。

我們可以看得出來,詩人偏偏拿出夜景來進行描寫,並不是無所謂。這個境界也是非城市裡面人們所能享受,"日中為市",城市當中的人們都被財力所驅使,他們僅僅只能在城市當中不停地奔波。此時此刻也只有像詩人這樣的"野人"可以再叢林當中無憂無慮地生活著,才能獨自一個人享受著美麗的環境。所以說只有幽人才能享受著雅事,所以才會有市人行盡野人行"。在我們看來這句讀起來十分平靜的一句,使我們不禁感受到了野外的美好之情,也許只有一個人真的深居於此,才能忘記大城市當中的喧譁,真真切切地感受著無憂無慮的美好生活。

難道詩人在這獨有的天地之中就沒有了一丁點缺憾了嗎?答案是肯定的,起碼詩人與市人們居住環境就有很大差別,在詩人所謂的"東坡"當中,大石叢錯以及那凹凸不平的山路,都是城市當中所沒有的,然而這又有什麼了不起的呢?詩人可以將拐杖支撐在地面之上,鏗然一聲,便可以使得自己健步如飛,更加精神抖擻地大步向前。所以說沒有艱險的道路,那裡還能讓我們感受到徵服的快感呢。所以說在詩人的心底裡,東坡這個地方即使用金碧輝煌的皇宮詩人都不會換,這也許就是屬於一個年邁老頭最後的倔強吧。

其實,詩人面對著自己昔日輝煌的前半生,再看看現如今頹廢的自己,怎麼會沒有巨大的反差呢?再說自己現如今不僅遭遇貶謫,而且自己的年紀也是一年比一年大了,根本不可能再有回到朝廷的機會了,所以這個"東坡雪堂"也就成了為詩人最後的歸宿,面對眼前的一切,詩人怎麼可能會一點感情波動都沒有呢!

在我看來詩人將自己與詩人相比較,主要就是為了表達自己對與仕途之上的憤恨不平之情,在詩人的內心深處何時不想繼續著自己的仕途之路,無奈自己現如今已經年老體衰,也只能表達自己對于田園生活的熱愛,對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顧,但願自己可以長醉於山水之間。

相關焦點

  • 蘇軾新婚之夜寫下一首「洞房詩」,卻成千古絕唱,讀完讓人臉紅
    蘇軾新婚之夜寫下一首"洞房詩",卻成千古絕唱,讀完讓人臉紅其實蘇軾寫給王弗的不止這首詞,在他們新婚時,他曾借鑑前人的詩句,連用4名句,將妻子誇得天上有地下無。流傳千古,讀完讓人不禁臉紅。這首詞寫於1054年,是蘇軾19歲時,為了紀念與妻子的新婚之夜,而創作的一首詞。彼時的蘇軾意氣風發,和王弗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他的這首詞與別人的可不一樣,用的是集句手法,通篇都是"抄襲"前人的,我們先來看看都集結了哪些詩詞。
  • 蘇軾「洞房」時寫下的一首詩,讀完讓人臉紅,卻成千古絕唱
    而他的詩其實也是一絕,「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寥寥數語便將西湖的美景寫到了極致;「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短短兩句便揭示了最深刻的人生哲理。1075年,38歲的蘇東坡在夢中見到了亡故十年的妻子王弗,想起兩人過去的點點滴滴,一代文豪不禁落淚。
  • 蘇軾大婚當晚詩興大發,為妻寫下一首詩,讀完覺得太浪漫
    要說宋朝最可愛的詩人是誰,非蘇軾莫屬。遭遇貶謫,便游離四方,用詩句記錄人間美味,翻開他的詩篇全然不見失落之苦,唯有舌尖上的美味,勾得你口水連連,趕緊下單一盤東坡肉,大快朵頤。在蘇軾生活的朝代,他的詩因其膾炙人口,老少鹹宜,深受朝中士大夫和市井百姓的喜愛,廣為流傳。
  • 蘇軾不出名的一首詩,卻寫盡了人生的曠達,最後14字讀完讓人心疼
    這3300多首詩詞中,名篇名句的比例應該算是很高的了,即使是不熟悉蘇軾的人,也都能背出蘇軾最著名的那幾首作品,而其中的名句警言,在現代則更是廣為傳頌,應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看見月亮,想起「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說到豪放,想起「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 蘇軾晚年時,夜裡睡不著,寫了一首詩,訴說自己的悲涼處境
    蘇軾就是前者,少年的蘇軾,在別人還在為功名而奔波的時候,蘇軾要已取得了好的功名,並且也深受歐陽修的欣賞。然而這個在當時看來是一顆政壇新星的年輕人,卻沒曾想過自己以後的人生之路卻並充滿了忐忑。六十歲的老翁,為了讓自己能夠有一個住的地方,不得不親自去想辦法修建住所,住所修成以後蘇軾將其命名為桄榔庵。在這裡居住的時候,蘇軾寫了了一首題目為《倦夜》的詩詞,表達自己生活的悲慘。
  • 蘇軾最悲涼的一首詩,道盡兄弟情深
    說到兄弟皆為才人的情況,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蘇軾和蘇轍,他們文採了得,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軾和蘇轍自小生活在一起,後來又同朝為官,政見一致,兩人感情很深,一直到老到死都是如此。當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的新法而身陷獄中,他以為自己會死去,於是給弟弟寫下了《獄中寄子由》這樣一首悲涼的詩來,既託付後事,又表達對弟弟的懷念。
  • 蘇軾離世前頓悟,留給兒子一首詩,首尾兩句相同,道盡人生哲理
    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此生最珍貴的東西,畢竟只有一次。每次看到生命只有一次這句話,都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此生,到現在為止,大大小小的道理,我們聽過的數不勝數,有多少人是不迷茫不困惑的呢?怎樣追求正確的人生價值?什麼樣子的人生才是最有意義的?
  • 蘇軾最後一首詩,道盡了人生的無奈,也盡顯豁達
    看著自己的畫像,蘇軾微微一笑,笑得就像一個孩子,猶如當年他在眉山那片藍天之下的無邪,他提筆,在畫像旁邊寫了一首絕句。據說這首詩,是蘇軾生命中最後一首詩,堪稱絕筆,名為《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 蘇軾臨終絕筆,人生最後一首詩,僅28字,卻道盡人生的三重境界
    假如你想找一名古人去旅行,一定不要找李白,他太過於狂傲,不知天高地厚;也不要找杜甫,他的命太苦,對生活沒有信心;要找就找蘇東坡,他是一個懂得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趣的人。這句話是余光中說的,這麼一句普通的話,足見蘇軾的魅力,蘇軾不但才華橫溢,還有一顆有趣的靈魂。
  • 蘇軾一首很有趣的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充滿哲理
    蘇軾的名氣很大,才華也是無人能及,他不僅詩寫得好,詞更是一絕,另外在書畫方面還有著極高的造詣,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同時也是北宋最具有創造的大文豪,千百年來人們極為推崇蘇軾。北宋雖然有很多的文人被貶過,可是蘇軾的人生之路走得最為艱辛,貶得最遠,也受到了最為沉痛的打擊,這也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也自然是與眾不同,以這首《洗兒詩》來說,那就是一首看似很普通,但是充滿了哲理的精品之作,通篇用一種調侃的口吻來描寫,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從而寫下了對於人生的感悟。
  • 蘇軾晚年用一首趣詩為一生做總結,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即使是到了晚年也依舊還是堅持讀書和寫作,並且創作了很多優秀的詩作,譬如這首《自題金山畫像》,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看上去很普通,其實每一句都是佛家之語。這個時候的蘇軾早已看淡了一切,對於現實的感知也更加深刻,所以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更具有感染力,而在這首詩中,他也為自己一生做了總結,短短的幾句,讀來也是令人感慨萬千。
  • 蘇軾結婚當天,寫下一首洞房詩,卻不料成了千古絕唱!讀完真肉麻
    其實這首詩是蘇東坡用了前人的詩句,但是每一句連貫起來,都能符合詩詞韻律。羅帳細垂銀燭背,讀到這一句,大家都說這可是「流氓」水準的一句,描述了他們兩個新婚之夜的場景,讀完真是讓人肉麻!蘇軾寫下的洞房詩還有一首非常有名,蘇軾的朋友張先80歲高齡了竟然迎娶了一位18歲的少女,就在迎親這一天,蘇軾打趣兩個人,寫下了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 蘇軾有一首最精妙的詩,全詩無一孤獨字眼,卻成為孤獨的最高境界
    讀過蘇軾詩詞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曠達灑脫的"樂天派"詞人。他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還常常蘊含哲理,具有宋詩的典型風格。公元1057年,20歲的蘇軾進京趕考。當年考試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他讀完蘇軾的考卷,讚嘆不已。但他以為是自己學生曾鞏寫的,為了避嫌,便將本應第一名的試卷定為了第二名。哪知解封一看,作者竟是蘇軾。
  • 蘇軾留給兒子一首詩,短短2句話,道盡人生三大境界
    這樣看透世情的蘇軾,將對人生的種種思考都寫進了他的詩詞作品中,蘇軾在臨終前寫給兒子的一首《廬山煙雨》,全詩言簡意賅,富含哲理,短短28個字道盡人生三大境界。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廬山煙雨》北宋.蘇軾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 蘇軾結婚之日,寫下一首洞房詩,不料成了名句!讀完讓人臉紅
    如果說宋朝最偉大的一位文學家,也許有人會說是歐陽修吧,其實不然,而是一位叫蘇軾的莫屬。蘇軾是歷史上最「乾淨」的一位文人,他給後人留下的印象的確是狂放不羈,樂觀豁達。雖然他文採飛揚,但是一生的仕途卻是極其坎坷。
  • 蘇軾的這首「感悟詩」,短短28個字,卻道出了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我們每個人都在糾結如何才能不渾渾噩噩地度過這一生,誰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精彩一些,那麼,不妨來讀讀蘇軾臨終前寫的這首涵蓋其一生思想的詩吧,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卻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蘇軾晚年寫下的這首詩,短短28字,卻是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 初見友人的小妾,蘇軾驚豔之餘作詞一首,卻安慰了世人數百年
    要說詩人,古代最出名的詩人應該是我們熟知的李白,杜甫,蘇軾等等。古人的情懷基本上都是用詩抒發,作為宋代著名的詞人蘇軾,一生給我們留下了三千多首詩詞,其中蘇軾的詞作可以說是一種雄渾麗馳騁千裡的氣魄,但是豪邁的背後,蘇軾也有他男兒心底的那一寸柔腸寸斷。
  • 蘇軾夜晚失眠,聽到村頭狗叫,提筆寫下這首詩,訴說晚年的無奈
    蘇軾的一生,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少年時代的上下求索,青年時代的宦海浮沉,乃至到中年時代的連遭貶謫、依然固執,以及晚年的看開寵辱、灑脫超然。他一生之際遇,恰如一葉孤舟,在風雨之中居無定所,飄搖難安。他即便壯志難酬,依然同日月斟豪邁的曠達,影響了無數人。
  • 蘇軾用三首詩,說透人生三重境界,都與廬山有關
    蘇軾的一生像極了一蓑煙雨,四海為家漂浮不定,流放的路程加起來足有萬裡之遙。黃州、惠州、儋州,從東京汴梁城出發,先到湖北,再到廣東,最遠到達海南島。一路上,不只是路途的顛簸和命運的多舛,更包含著生活的萬般滋味,人生的千種體會,得失、聚散、悲喜、愛憎等等。二十一年的流放生涯,耗盡蘇軾最美好的人生歲月。相比好友王安石和章惇,這些顯赫一時的宰輔大臣,蘇軾卻在團練副使的位置上孤獨終老。
  • 蘇軾被誤解最深的一首詩,「春宵一刻值千金」到底是什麼意思?
    大家也發現了,古時候的詩人與詞人總是有一雙發現美的慧眼,在生活中很多非常平凡的小事,到了他們的眼中都變得不再平凡,變得絢麗多彩,而且詩人也會用他們那些華麗的詞藻,將這些事物寫進他們的作品當中。就比如說今天為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詩人所描寫的明明是一個普通的春天的夜晚,然而在他筆下,這個夜晚卻美的讓人沉迷、讓人陶醉,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蘇軾的這首《春宵》。《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