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夜晚失眠,聽到村頭狗叫,提筆寫下這首詩,訴說晚年的無奈

2020-12-14 古今文化記

蘇軾是誰?這是一位近千年來人們廣泛承認的天縱奇才。他們蘇家,一門三學士,在「唐宋八大家」裡獨據三家,一直為人所稱道。即便是與他政見相左、彼此在政壇上使絆的王安石,也與他在文學方面惺惺相惜,不得不互相認同。

蘇軾能夠在詞壇上和辛棄疾被合稱「蘇辛」,在詩壇上與黃庭堅合稱「蘇黃」,在散文界位列八大家,書法方面又是宋四家之一,可見此人博才多學,樣樣精通。

蘇軾的一生,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少年時代的上下求索,青年時代的宦海浮沉,乃至到中年時代的連遭貶謫、依然固執,以及晚年的看開寵辱、灑脫超然。

他一生之際遇,恰如一葉孤舟,在風雨之中居無定所,飄搖難安。他即便壯志難酬,依然同日月斟豪邁的曠達影響了無數人。

東坡的詩,雖然不如他在詞作上成就那麼大,影響那麼深遠,還飽受爭議,曾被當時批評家批判過詩風,卻依然是宋詩的代表。

蘇詩大多如蘇詞一樣,氣象恢弘,如長江大河,磅礴澎湃。但今天要說的這首《倦夜》,是在蘇軾老年時再度遭貶,身處異鄉,失意感慨的情景下所寫,不似往日詞作,而頗為清冷悠遠。

「倦枕厭長夜,小窗終未明。」

詩人在這個悽清的長夜,失眠了。失眠之人,最討厭的自然是這漫漫無邊,不知何時才能迎來黎明的夜晚。

窗戶外始終沒有透出光明。「孤村一犬吠,殘月幾人行。」在這寂靜思鄉的時刻,荒寂的孤村中,遠遠地傳來幾聲犬吠,但見天上一彎殘月下,有幾個行人在淡淡的月光中匆匆趕路。

「衰鬢久已白,旅懷空自清。」

此時的蘇軾,已經六十多歲了。他的頭髮早已稀疏斑白,卻依舊沒法在故鄉安享晚年,而是羈旅天涯,自身生活清苦又顛簸。

「荒園有絡緯,虛織竟何成。」

但聽見眼前荒園中,有紡織娘在雜草中聲聲悽厲,叫個不停。這能有什麼用呢,只是空有其聲,無所作為。

本詩前四句,意境堪比李白的《靜夜思》,同樣是在幽靜月色下,輾轉難寐。殘月孤村,靜夜犬吠,何其悽冷的意象。

人在他鄉,陌生村野,舉頭望月想必倍加思鄉念親。可是詩人此刻屬於被貶謫到儋洲,即便再思念家鄉,即便年事已高無人照料,也不能回去。人在官場,身不由己,更加悽苦孤獨,感慨萬千。

後四句則是詩人蘇軾的自嘲。他感覺自己一生之中,碌碌無為,現在都老到鬢髮斑白了,還都並沒能一展抱負。

他以荒園之中的蟋蟀自比,感嘆自己只是在空喊口號,卻未能為人民做出什麼有益的貢獻。

實際上,蘇東坡愛民如子,所到之處,無不被當地人們愛戴,敬稱一聲父母官。可他依然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可見詩人對自己有著極高的自我要求。

而我們喜歡蘇東坡,喜歡的恰恰就是他這份落拓天涯,卻從未更改的赤心真情。無論是中年還是晚年的蘇軾,依然帶有少年俠氣,少年風骨。他浪漫多情,灑脫達觀,即便偶爾低沉,而又時刻能夠重整自我,躊躇滿志。

事實上,歷史上來看,蘇軾在儋州過得很好。南海諸島的美麗的風光,獨特的風物,慰藉了他晚年還要漂泊離鄉的傷痛。

他隨遇而安,將這處中原人們看作是荒蠻之地的土地當作了自己的故鄉,在熱情的當地人民的幫助下,改革陋習,發展農業,傳教文化,倡導禮樂,為整個儋州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這就是蘇軾的人格魅力,他是一個有趣的人,如果他的故事拍成一部電影,也許三天三夜都播放不完。對蘇軾有興趣的朋友,我推薦你讀一讀這本《蘇軾詞傳》。

蘇軾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他的詩詞也從北京寫到海南,從川渝寫到蓬萊。這套詞作,還包括《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性德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每一位都是著名的大詞人,都有著說不完的故事。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就能購買。不到兩倍奶茶錢,就能夠讓你和一生起起落落,飽嘗辛酸,卻從未被命運擊倒的有趣靈魂——東坡居士成為「忘年之交」。

結語:也許在無數個異鄉深夜,蘇東坡都曾像這首詩裡一樣,孤獨難眠。他不是聖人,他也會想到家鄉的親人,想到遠方的知己老友,想到空有一身才華的自己,只能在偏僻地區做官,難展拳腳。

他也想回京,回到政治舞臺的中心,想在朝堂上激揚陳詞,名爍古今,而不是被當權者隨意貶謫,身不由己地漂泊天涯。但是天一亮,他便重整精神,全然忘記昨夜憂愁,又全心全意地撲到眼前的事業上去。

相關焦點

  • 蘇軾晚年時,夜裡睡不著,寫了一首詩,訴說自己的悲涼處境
    一天夜晚,詩人在凌晨的時候突然驚醒,「倦枕厭長夜,小窗終未明」,這就是詩詞開頭的兩句。正如大多數上了年紀的老人一樣,沒有那麼多的睡眠時間,在床上睡了一會就醒了翻來覆去卻怎麼也沒有辦法繼續睡著,床邊的小窗戶向外看去天空卻依然一片漆黑。
  • 蘇軾新婚夜,隨手寫下一首「洞房詩」,不料成千古名句!
    蘇軾新婚夜,隨手寫下一首「洞房詩「,不料成千古名句!蘇東坡給世人留下了狂放不羈、豁達樂觀的印象。那是對生活的態度,也是對自己的寬恕,事實上,蘇東坡一生經歷了許多磨難,嘗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蘇軾也是一位非常浪漫的詩人。
  • 蘇軾的這首「感悟詩」,短短28個字,卻道出了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我們每個人都在糾結如何才能不渾渾噩噩地度過這一生,誰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精彩一些,那麼,不妨來讀讀蘇軾臨終前寫的這首涵蓋其一生思想的詩吧,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卻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蘇軾晚年寫下的這首詩,短短28字,卻是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 蘇軾晚年一首詩,訴說最嚮往的生活,人生的歸宿,讀完讚嘆不已
    在我們看來詩人描寫之下的這首詩篇所呈現出的畫面十分地優美,也許這也就是詩人晚年之後最為嚮往的生活,當然也是所有隱居詩人嚮往的天堂。 可能當我們看到這首詩時,會覺得題目很有意思,因為我們都知道蘇軾又名蘇東坡,詩中的東坡和詩人名字當中的東坡雖然是相同的兩個字,但是卻並不是同一個含義,詩中的東坡主要指地名,就在當時黃岡城東地區。它也並不是什麼名勝古蹟,但是對於作者來說卻是一個非常神聖的地方,因為在這個地方曾經灌注了詩人許多辛勤勞作,詩人也與這個地方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 新婚之夜蘇軾寫下「洞房詩」,卻成為千古絕唱,其內容讓人臉紅
    北宋時期曾出現過一個詩人,他就是柳永,他之所以被稱為「情聖」,是因為他寫詩的靈感都來源於女人,這也是那時的文人都被稱為「風流才子」的原因之一,而蘇軾也是如此,他在結婚的當天晚上,居然寫下了一首「洞房詩」。
  • 蘇軾這首詩極盡嘲諷,生命美好,如果不懂珍惜,豈不是浪費嗎
    那個時代滋養了許多有名的文人墨客,比如黃庭堅、蘇軾、歐陽修、李清照、辛棄疾等等。蘇軾也是受時代影響長大的名人,他是豪放派詞人之首,被譽為「唐宋八大家」。蘇軾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與歐陽修並稱「歐蘇」。除此之外,讓他在藝術方面也有極高的造詣,擅長書畫,尤其會畫墨竹、枯木等等。
  • 68歲的陸遊面對風雨大作,寫下了這首豪邁悲壯的詩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陸遊的詩,說道陸遊,大家都為他和表妹唐婉的悲劇愛戀而可惜。他寫過很多優秀的詩篇,寫過夢有關的詩,有《記夢》《夢中作》、《殘夢》等等。這首詩是與夢有關的詩—《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這首詩短短四句,居住在偏僻的小村,夜晚睡夢中,詩人不忘奮勇殺敵,報效國家,全詩充滿著悲壯情懷,透著英雄的壯志難酬的失意。
  • 蘇軾的這首詩,歷來被看作描寫雲雨的汙詩,卻被我們誤解了千年
    在我們人生這條長且寬的大河中,我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和事。我們遇到高興的事時會開心,我們遇到傷心的事時會難過。人的一生,說長也長,說短也短,關鍵是取決於自己的態度和保持良好的心態。人生在世,也就這短短的幾十年,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小段,甚至連一小段都沒有。
  • 蘇軾這首「絕命詩」,堪稱一生自畫像,心如死灰的原因何在?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時代著名詞人文學家,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這位大文豪臨終前曾留下一首絕命詩,這首詩可以說是蘇軾對於自己一生的總結,同時也是對他晚年心境的概括。這首詩並沒有什麼豐功偉績,沒有自我吹噓,甚至沒有對未來的期許,有的只是悲傷悽涼。這首詩叫《自題金山畫像》,今天我們就聊聊這首詩以及蘇軾的一生。
  • 辛棄疾夢遇李白、蘇軾,同遊天宮,寫下了這首瑰麗浪漫的水調歌頭
    宋光宗紹熙五年(公元1194年),辛棄疾再一次被彈劾,不得已,他回到了江西鉛山瓢泉新居中,再度開始了閒居的生活,在這段時間,他寫下了很多優秀的詞作,下面這首《水調歌頭》,便是其中之一。八月十四日,我因病臥床在博山寺中,於是用他詞作的原韻寫下了這首答謝他的詞,並把此詞寄給吳子似。吳子似,在這段時間,正任鉛山縣尉。辛棄疾是被排擠之後,才不得已賦閒鄉野的,他的心中,始終有一顆報國的心,但是宏圖之志難展,所以悲憤沉鬱之情,總是體現在他的詞作中。
  • 蘇軾出格的一件事,將歌女高僧同處一室,高僧坐懷不亂,寫下名詩
    曾經有一次蘇軾與佛印在穿上,蘇軾突然指著河岸邊正在啃骨頭的一隻狗說到「狗啃河上骨」,借河上的諧音來指和尚。只見佛印笑了笑卻並沒有說話,而是一把將蘇軾的書籍扔到了河裡,回應道「水流東坡詩」。兩人之間經常以這種方式你來一句,互相作樂。
  • 蘇軾的這首詩一改往常豪放雄渾的風格,反而清新含蓄,耐人尋味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這一句話不由得讓人腦海中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花兒在春天的夜晚散發出一陣又一陣絲絲縷縷、連綿不斷的沁人清香,朦朦朧朧的月光在花的下方投射出朦朦朧朧的陰影,在風的吹拂下輕輕地搖曳,顯得愈發婀娜多姿。春天的夜晚為什麼會那樣的寶貴呢?這正是因為花兒在春夜散發出陣陣的醉人清香,而月亮也會有朦朧的陰影之美。
  • 弟弟蘇轍抱怨日子過得苦,蘇軾寫了首詩安慰,被後世奉為千古名作
    通過這首詩我們可以感受到蘇轍內心的無奈,同時也能夠讀出他對兄長的思念之情。蘇軾受到弟弟的這首詩後,十分的心疼,於是提筆寫了一首《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 蘇軾夜晚醉酒寫下一首詩,一直流傳,說出了很多男人心聲
    說到蘇軾,我想都學過他的詩詞,蘇軾的一生可以說是十分的坎坷,元豐三年的時候,因為烏臺詩案,蘇軾被貶到了黃州,住在城南長江邊上的臨皋亭。為了家人的生計,蘇軾便開始耕作,但是並沒有因為生活的落魄一蹶不振,而是表現出超人的豁達精神。
  • 蘇軾「洞房」時寫下的一首詩,讀完讓人臉紅,卻成千古絕唱
    他被譽為「唐宋八大家」,這是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而他的詩其實也是一絕,「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寥寥數語便將西湖的美景寫到了極致;「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短短兩句便揭示了最深刻的人生哲理。
  • 蘇軾這首詩,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暫,第一句經常被誤解,你肯定讀過
    其實在作詞之外,其實很少有人知道蘇軾在其他的領域,也有著獨到的見解以及學識,蘇軾精通畫畫,以及最為拿手的書法。其實宋朝有很多的人寫詩,很多詞人也寫詩,那麼蘇軾就寫下很多質量很高的詩,並且大多流傳於世,膾炙人口,為大家津津樂道。
  • 老和尚夜賞星空寫下首詠月詩,古人不識貨,現在卻成了首網紅詩
    但他死後,在他生活過的地方,越來越多的詩作被發現,人們品讀著這些作品,才發現這是一位有想法、有水平的詩僧。所以自宋代起,寒山就有了名氣。蘇軾、陸遊等人,都對他很是推崇。 這是一首七言詠月詩,是寒山晚年居於山中所作。這位老和尚夜裡睡不著,便起來看星星,面對滿天星辰和天上那輪明月,寫下了這首絕美之作。
  • 靠一首詩娶了一個小妾,蘇軾的這首婉約詩,900年後成了情書語錄
    靠一首詩娶了一個小妾,蘇軾的這首婉約詩,900年後成了情書語錄蘇軾就不用介紹了,宋代最著名的文學家和詞人,文學造詣和辛棄疾並列,一生中留下的詩詞眾多,每一篇都是一個故事。蘇軾是一個文人,自古文人多風流,接下來我們要說的這首詩,它的來歷可是和蘇軾的一段風流韻事有關的。
  • 蘇軾晚年痔瘡發作,病癒後寫下首詞,通篇唉聲嘆氣,卻越讀越喜歡
    千年之後的我們,很難再對蘇軾做出不詩意的評判。去過了他的瓊樓玉宇,看過了他的雪泥鴻爪,識過了他的豪放曠達,他的一生似乎都在夜空裡飄著,因為時光已經不允許他再回到人間。然而,蘇軾雖稱「詩神」,卻也是個凡人,他也有吃喝拉撒,也有生老病死,也有庸俗或不堪的時候。
  • 蘇軾晚年用一首趣詩為一生做總結,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即使是到了晚年也依舊還是堅持讀書和寫作,並且創作了很多優秀的詩作,譬如這首《自題金山畫像》,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看上去很普通,其實每一句都是佛家之語。這個時候的蘇軾早已看淡了一切,對於現實的感知也更加深刻,所以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更具有感染力,而在這首詩中,他也為自己一生做了總結,短短的幾句,讀來也是令人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