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這首「絕命詩」,堪稱一生自畫像,心如死灰的原因何在?

2020-12-25 銳傑講歷史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時代著名詞人文學家,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

這位大文豪臨終前曾留下一首絕命詩,這首詩可以說是蘇軾對於自己一生的總結,同時也是對他晚年心境的概括。

這首詩並沒有什麼豐功偉績,沒有自我吹噓,甚至沒有對未來的期許,有的只是悲傷悽涼。

這首詩叫《自題金山畫像》,今天我們就聊聊這首詩以及蘇軾的一生。

《自題金山畫像》是蘇軾在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五月,在真州(今天江蘇儀徵)金山寺時所寫。

當時蘇軾已經65歲,這位年邁的老人拖著病軀,本打算北上回到北方首都開封復職,卻最終未能如願。兩個多月後,蘇軾病逝於常州。

所以說,《自題金山畫像》其實可以算作蘇軾的絕筆詩,是這位名動千年的大文豪最後的作品,同時也是他對他自己一生的總結。

蘇軾如此寫道: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作者說自己當時「心如死灰」,在論及自己一生功業的時候,說了三個地名「黃州惠州儋州」這是為什麼呢?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蘇軾為什麼寫這首《自題金山畫像》。

原來,當時金山寺曾有蘇軾畫像,蘇軾是面對自己的像,感念自己一生,於是留下了這首詩。

所以這首詩可以看作是蘇軾對於自己一生的總結。

蘇軾出身書香門第官宦家庭,他的父親蘇洵就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學家,在朝為官。蘇軾年輕時便才華出眾,受到歐陽修等文壇巨擘的青睞,後來考中北宋特招的「制科」,可謂風光無限。

但是蘇軾的仕途十分不順利,他先是不滿王安石等改革派的主要,自請貶職去了密州,但此時蘇軾還有些許幻想,所以他還能寫出「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這樣的詞句。

但是蘇軾因為寫詩抨擊新政,得罪了皇帝宋神宗,引發了「烏臺詩案」。

蘇軾又被貶黃州,在黃州蘇軾預感到自己此生再難啟用,於是寫下了「寂寞沙洲冷」,「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等悲情詩歌。

再後來,蘇軾又被貶惠州、儋州,這就是蘇軾詩中所說的意思,「黃州惠州儋州」其實是他後半生被貶職流放的地名。

蘇軾在被貶職後逐漸放下心中對於仕途的執念,所以他才能寫下「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樣的經典詩詞。

蘇軾並沒有徹底頹廢萎靡,他在黃州惠州儋州等地都曾為民留下善政。

蘇軾在38歲就已經自稱老夫,65歲時候的蘇軾早已不再是那個意氣風華的天才少年,也不再是「老夫聊發少年狂」的中年人,而是一個真正行將就木的「老朽」。

蘇軾早已看破世事,所以才有「心似已灰之木」的詩句,而「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則又頗有幾分自嘲的意味。

寫下這首詩後的兩個月,一代文豪蘇軾與世長辭。

人生一定要讀一讀蘇軾,感受他的豁達治癒我們的心靈。

蘇軾的詞讓我們能夠感受到他獨特的為人處世的心態,通過他優秀的文筆把自己的情感一一傳遞出來,只要讀蘇軾就能夠感受到蘇軾堅韌豁達的心態,同樣可以讓我們積極陽光地面對生活中的種種磨難。

想要了解蘇軾的一生並不難,從他詩詞作品入手就可以了,市面上千千萬的詞傳都不如小編今天為您推薦的這套「中國浪漫詩詞套裝」中的《蘇軾詞傳》,這是一本了解蘇軾傳奇一生的重要書籍,結合歷史背景將蘇軾是如何創作的前因後果一一敘述給讀者,編撰者文筆生動有趣,讓人輕輕鬆鬆、愉快的就能感受到一個至情至性的蘇軾。

同時,這套「中國浪漫詩詞套裝」中不僅有大文豪《蘇軾詞傳》還有同樣為豪放派代表的詞人《辛棄疾詞傳》,以及婉約派代表女性詞人《李清照詞傳》,還有南唐後主《李煜詞傳》以及最美詩詞《納蘭容若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一套六冊正版詞傳,內容豐富、生動有趣,讓你輕輕鬆鬆了解歷史、了解詞人的傳奇人生、了解詩詞的真正含義,讓你不知不覺就能夠背誦出許多優秀的詩句。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讀蘇軾絕命詩《獄中寄子由》,感而言之
    2020年7月19日 星期日附蘇軾絕命詩:予以事系御史臺獄,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別子由,故和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
  • 蘇軾絕筆之作,寫完24個字,兩個月後溘然長逝
    公元1101年夏天,已經65歲的蘇軾感覺到身體越來越老邁。就像每一個老人一樣,他覺得生命也馬上要走到盡頭了。但此時的他,依然走在路上。這一年三月,蘇軾由虔州出發,經南昌、當塗、金陵,五月抵達真州(今江蘇儀徵),六月經潤州,打算到常州居住。
  • 蘇軾進廟找好友,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回4個字,蘇軾瞬間臉紅
    有的人覺得對對聯很簡單,其實並非如此,對聯講究的是一個工整,對仗工整也是最基本的,在此基礎上你可以盡情的去發揮自己的才情……對聯完全可以展現出當事人的文學造詣,除了字數對等,平仄協調之外,各種詞意的情感,寓意也要互相對應,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 腹有詩書氣自華,上一句是什麼?出自蘇軾這首詩,第一句有點俗氣
    對於蘇軾的作品,有很多絕句在民間流傳,但是卻不知道具體的出處,也不了解完整的作品。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一句名句「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其實就出自蘇軾的作品,出自他的《和董傳留別》。很多人都對這句話是很熟悉的,平時也偶爾會用到,但是要問大家完整的一首詩是什麼,卻沒有多少人能說出來。這是蘇軾的一首七言律詩,是他從鳳翔府到長安的時候創作的一首詩。蘇軾在鳳翔府的時候,就和董傳認識了,而董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 蘇軾生命中最後的一首詩,短短的24個字,道盡了平生的無奈!
    其實蘇軾到達常州時,身體已經是很疲憊,為此他也在這裡逝世,更是留下了生命裡最後絕唱《自題金山畫像》,那在這首詩中他也是為自己的一生做了總結,回顧自己青年時代從四川眉山走出來,開始參加科舉考試,然後又是如何捲入了各種各樣的是是非非,最終又由於」烏臺詩案「的原因,從而被貶到不同的地方,也正是這樣的一種人生經歷,也使得蘇軾一生其實是很悲慘。
  • 尾田的自畫像是條魚?漫畫家與自畫像的那些事兒
    不過,無論是何種原因,都催生出日本的漫畫家一個愛好,那就是——自畫像。這些自畫像多用於單行本中的作者寄語,或者雜誌給漫畫家排名的時候。所以,當一部作品大火之後,或者連載時間長了之後,這些自畫像便深入粉絲們的心中了。這期的鼠繪小百科,就跟大家聊聊漫畫家和自畫像的那些事兒。由於篇幅有限,這裡就只選取幾位大家熟知的漫畫家,如果小夥伴們感興趣,以後再接著給大家科普。
  • 這首詩是蘇軾的經典之作,你必須得會背,因為對人生真的很有幫助
    因此他的作品中,雖然有很多表達了自己內心的鬱悶、不耐,可最後總是能回歸正途,意氣昂揚,進取向前,就像這首《望江南·超然臺》,結尾處依然讓人感到了積極向上的字眼,並沒有自憐自艾。圖片:蘇軾畫像劇照三、風格獨特蘇軾這種積極向上的風格,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都能體現,他總是能夠別具慧眼,同一樣事物能從獨特的角度去欣賞,最後還能從這些表面現象悟出人生哲理,激勵自己也鼓勵他人,比如《題西林壁》。
  • 被凍死的無名乞丐,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命詩,讓多少大丈夫羞愧
    ,所以把這首詩傳了開來,只要是讀過的人都很佩服,這絕對是經典之作。這首詩全文:身世渾如水上鷗,又攜竹杖過南州。飯囊傍晚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曉秋。兩腳踢翻塵世界,一肩挑盡古今愁。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
  • 蘇軾很經典的7首詩,每首都有一個名句,背不過也要記住這7句
    世人都知道蘇軾辭賦一絕,但少有人知他的詩寫的也很好,而且當年的烏臺詩案就是因為他寫了一首發牢騷的詩而起。蘇軾一生共寫詩2700餘首,寫詞300餘首,是個當之無愧的詩人。蘇軾的2700首詩中,有7首最為經典,而且每首都有一個名句,即使背不過詩,也要記住這7句!
  • 蘇軾的這首楊花詞美輪美奐,詞意情景交融,將惜春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因為「烏臺詩案」的原因,蘇軾遭到政敵的排擠和打擊,被貶謫黃州。 章質夫在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就到湖北擔任提刑官了,他在聽聞蘇軾被貶到黃州的消息後,給蘇軾寄來一首楊花詞《水龍吟》。
  • 蘇軾寺廟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4個字機智回懟,蘇軾老臉一紅
    蘇軾,又稱蘇東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天性灑脫不羈,興趣愛好廣泛,涉獵很多領域。比如就算不喜歡看蘇軾詩詞的人,也都應該知道他發明的東坡肉。因為蘇軾很接地氣,又生性豁達詼諧,為他這性格,還鬧出過不少趣事。
  • 蘇軾很經典的7首詩,每首都有一個名句,背不過也要儘量記住這7句
    世人都知道蘇軾辭賦一絕,但少有人知他的詩寫的也很好,而且當年的烏臺詩案就是因為他寫了一首發牢騷的詩而起。蘇軾一生共寫詩2700餘首,寫詞300餘首,是個當之無愧的詩人。蘇軾的2700首詩中,有7首最為經典,而且每首都有一個名句,即使背不過詩,也要記住這7句!
  • 蘇軾進佛廟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機智回了4字,後成千古絕對
    佛印一時慌張,這又是一句常見的對子,便脫口:「積善人家慶有餘。」這下可正好中了蘇軾的計了,他撫掌大笑起來:「既然慶(磬)有餘(魚),那就積點善,拿出來共享吧。」
  • 徐悲鴻的自畫像為什麼乏人問津?
    畫像右下側款署「壬戌悲鴻」。這幅帶景自畫像習作,是他傳世自畫像中創作年代最早的一幅,可稱徐氏自畫像的處女作。其餘兩幅分別作於(甲子歲始)1924年、1925年。展廳中還陳列了他在同年創作的油畫《撫貓人像》,其前妻蔣碧薇曾直言這幅油畫是「鏡子裡的他們」,那位撫貓人,不是別人,正是蔣碧薇,而在她身後探首觀望者就是畫家徐悲鴻。蔣碧薇的點題,也點出了徐悲鴻畫自畫像對鏡寫生素描的公開秘密。
  • 蘇軾的這首詩,歷來被看作描寫雲雨的汙詩,卻被我們誤解了千年
    大多是眼高手低,跟別人攀比成風,活過了一生,甚至還不知道人生的意義何在,快樂高興是一種什麼體驗!人生有四大喜事,還是古人總結得好: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其實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想必就是「洞房花燭夜」了吧。也是,畢竟生而為人的我們,單身久了,這時,來了一個要跟自己攜手相伴今後歲月的人,能不開心,能不高興,能不成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麼?
  • 明清自畫像——淺談
    (二)「情境式」自畫像「情境式」自畫像,是指那些如果沒有題識標明是自畫像,沒有人會看得出是自畫像的作品,也是中國畫自畫像中最普遍的一種。這一類自畫像注重場景式描繪,而不是以人物為主。陳洪綬(1599—1652)的《喬松仙壽圖》作於崇禎八年(1635),時年38歲。畫中題識:「蓮子與翰侄,燕遊於終日,春醉桃花豔,秋看芙色,夏躓深松處,暮冬詠雪白。
  • 張大千三十歲自畫像
    原標題:張大千三十歲自畫像 三十自畫像(國畫) 1929年 張大千 張大千一生畫過近百幅自畫像,這些自畫像從他二十九歲起至八十多歲,它們組成了一部獨一無二的張大千「自傳」,也是後人研究他生平的一份重要的文獻史料
  • 蘇軾的這首離別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令人印象深刻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離別詞《八聲甘州》,亦是北宋詞人蘇軾筆下的一首名作。與《江城子·記夢》一樣,《八聲甘州》的開篇「有情風萬裡卷潮來,無情送潮歸」,也將蘇軾對友人的深厚情意表達得酣暢淋漓。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首詞的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令人印象深刻。那麼蘇軾這首詞的開篇,究竟好在哪裡呢?
  • 蘇軾晚年用一首趣詩為一生做總結,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即使是到了晚年也依舊還是堅持讀書和寫作,並且創作了很多優秀的詩作,譬如這首《自題金山畫像》,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看上去很普通,其實每一句都是佛家之語。這個時候的蘇軾早已看淡了一切,對於現實的感知也更加深刻,所以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更具有感染力,而在這首詩中,他也為自己一生做了總結,短短的幾句,讀來也是令人感慨萬千。
  • 蘇軾最經典的16首詩,一首一個名句,每一首都值得背下來
    這是送給好友劉景文的一首勉勵詩。此詩前半首說「荷盡菊殘」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氣節,後半首通過「橙黃橘綠」來勉勵朋友困難只是一時,樂觀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發作者的廣闊胸襟和對同處窘境中友人的勸勉和支持,託物言志,意境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