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晚年時,夜裡睡不著,寫了一首詩,訴說自己的悲涼處境

2020-12-14 三人行談史

有的人說出名要趁早,但是其實也並非如此,很多人年少便成名,然而年少之時很多人很輕狂,也並不懂得如何去收斂自己的鋒芒,因此雖然起步很早但是所受到的打擊更多。而有的人,雖然起步晚,但是內心也因為歲月的磨練而變得更加成熟,起步雖然晚但是一旦發跡,前途便不可限量。

蘇軾就是前者,少年的蘇軾,在別人還在為功名而奔波的時候,蘇軾要已取得了好的功名,並且也深受歐陽修的欣賞。

然而這個在當時看來是一顆政壇新星的年輕人,卻沒曾想過自己以後的人生之路卻並充滿了忐忑。

蘇軾一直到自己六十多歲之際,依然被朝廷所貶,遠離政治中心的京城,並且遠離了自己的家長。

這位六十多的老翁被貶到了我們今天海南附近,當時只有中原大地以及江南之地所住人比較多,其餘地方民風民都比較落後,生活環境也非常的差不適合居住。

也許這個年紀的蘇軾在看到一塊尚未被開發土地,想到自己餘生就將這樣度過不知會有什麼樣的感慨

剛到昌化軍中的蘇軾,原本在一所官家的屋子裡住著,但是不曾想就這點小事被朝廷得知道而被趕了出來。

六十歲的老翁,為了讓自己能夠有一個住的地方,不得不親自去想辦法修建住所,住所修成以後蘇軾將其命名為桄榔庵。在這裡居住的時候,蘇軾寫了了一首題目為《倦夜》的詩詞,表達自己生活的悲慘。

一天夜晚,詩人在凌晨的時候突然驚醒,「倦枕厭長夜,小窗終未明」,這就是詩詞開頭的兩句。

正如大多數上了年紀的老人一樣,沒有那麼多的睡眠時間,在床上睡了一會就醒了翻來覆去卻怎麼也沒有辦法繼續睡著,床邊的小窗戶向外看去天空卻依然一片漆黑。

我相信大家都曾經歷過半夜失眠所帶來的痛苦,睡不著的時候,腦子便開始胡亂地想一些事情,但是時間一長越想越痛苦反而更無法入睡。深夜對於一個遭受到了種種不幸的老人而言,此時將更難過,心中的千頭萬緒由不得不被提起。

「孤村一犬吠,殘月幾人行」

這句話交代了現在蘇軾所居住的環境,孤村,說明蘇軾現在所居住地方的偏遠,遠遠的只能聽見狗的叫聲,在殘月之下,仍然有幾個人在路上走著。

誰能想到這樣偏僻的地方會住著曾經朝廷的重臣,恐怕在蘇軾自己年少初入仕途之時也不曾想到自己會有如今這樣的處境。

如果時間能夠倒流,不知道蘇軾是否會後悔自己曾經步入仕途,導致一生遭受坎坷。面對深夜如此景色,不得引起蘇軾對自己處境的萬千感慨。「衰鬢久已白,旅懷空自清」,如今我也已經滿頭白髮,年齡也已有六十多了。

人一老就容易思念家鄉,就會思索自己這一生所經歷的所有事情。更何況像我這樣身體日漸變差且遠離自己的家鄉老人。

「荒園有絡緯,虛織竟何成」,詩的最後兩句也就這樣被自然而然地給引了出來。在如此偏僻的住所裡,院子裡傳來了不停的蟋蟀的叫聲。

同時,蘇軾將自己比作了絡緯,雖然自己內心很有才華,也曾經想過像那些蟋蟀一樣發出聲音表示自己的觀點。

可是到頭來這只不過是自己空喊而已,給自己帶來的只是種種的不幸。詩人自己的那份悽慘又怎麼能是這一兩句話能夠表達出來的。

蘇軾的一生雖很有才華,但是人生卻依然充滿了悲劇,但是觀察他的一生,我們還是能夠感覺到不管環境如何,他都依然活得很精彩。作為豪放派詞人,直言不快導致他仕途坎坷,從他的詩詞當中,我們可以很好地感受到他的心境和感悟。

蘇軾的一生充滿輾轉,令人感到好奇,而了解一個人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從他的作品下手,這裡給大家強烈推薦這本《蘇軾詞傳》,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他。

這套詞傳當中還包含《納蘭容若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辛棄疾詞傳》、《李清照詞傳》。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品讀宋代詩詞,讓你也成為一個滿腹經綸的人。

三人行談史總結:

蘇軾曾經寫過了很多慷慨激昂的文字,也曾經寫了很多寄情於山水的作品。但是當進去了人生的最後時代,蘇軾也曾因為自己的不得志而寫下了一些人生悲劇的詩句。在寫完這首詞後過了兩年時間,兩年後一代才子蘇軾便逝世,終年六十四歲。

相關焦點

  • 蘇軾最悲涼的一首詩,道盡兄弟情深
    當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的新法而身陷獄中,他以為自己會死去,於是給弟弟寫下了《獄中寄子由》這樣一首悲涼的詩來,既託付後事,又表達對弟弟的懷念。宋朝對知識分子向來寬厚,蘇軾因為用文字批評朝政而下到大獄中,可以說是開國以來第一人。他心中即使覺得委屈,也不能說,所以在詩中,只是把一切罪過歸結到自己身上。詩中寫道,聖主的光輝潤澤萬物,而我因為愚昧不明事理而犯下過錯。言下之意,聖上是寬大的,我是咎由自取的2.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 蘇軾為勉勵好友,寫了這樣一首詩
    古詩中常常會有贈XX的詩,這些詩往往是歌頌兩人的友情,或者是鼓勵好友振作等等方面。蘇軾也寫過這樣的詩,這一次我們來看看他寫的《贈劉景文》。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這是一首七言絕句,全是一共二十八個字,很短,但很有寓意。蘇軾寫這首詩的時候劉景文已經58歲了,但是官場還很不得志,蘇軾就力薦他,使劉景文得到了升遷。同時寫下了這首詩,以此勉勵劉景文。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已敗的菊花花枝依舊傲寒鬥霜。
  • 蘇軾晚年一首詩,訴說最嚮往的生活,人生的歸宿,讀完讚嘆不已
    在我們看來詩人描寫之下的這首詩篇所呈現出的畫面十分地優美,也許這也就是詩人晚年之後最為嚮往的生活,當然也是所有隱居詩人嚮往的天堂。 可能當我們看到這首詩時,會覺得題目很有意思,因為我們都知道蘇軾又名蘇東坡,詩中的東坡和詩人名字當中的東坡雖然是相同的兩個字,但是卻並不是同一個含義,詩中的東坡主要指地名,就在當時黃岡城東地區。它也並不是什麼名勝古蹟,但是對於作者來說卻是一個非常神聖的地方,因為在這個地方曾經灌注了詩人許多辛勤勞作,詩人也與這個地方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 秦觀在旅館寫了一首詞,最後兩句最經典,蘇軾愛不釋手寫在扇子上
    眾所周知,秦觀,字少遊 ,他是蘇軾的門生,相當於蘇軾的學生。秦觀寫了一首詞,老師蘇軾非常喜歡,在秦觀去世後,蘇軾將其中的句子寫在扇子上,以示不忘。是什麼樣的作品,能得到蘇軾的青睞呢?這首詩悽苦哀怨,是秦觀被貶於郴州時所作。北宋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9月,宋哲宗親政,開始重新任用新黨之人,以蘇軾為代表的元祐黨人相繼被貶出了京城。蘇軾被貶到了惠州,作為蘇軾的得意門生,秦觀也一同遭貶。
  • 蘇軾很「痴情」的一首詩歌,為海棠花而寫,最後14字流傳1000餘年
    【臨其詩境】寫作這首詩的時候,是蘇軾被貶到黃州擔任團練副使的第五年。蘇軾的少年過得很順利,年僅24歲的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這樣的成績即使放在整個北宋的歷史上來看也是很耀眼的。
  • 妻子去世後,蘇軾遇見了妻弟,寫了一首詞,訴說心中悽涼
    一千年前,蘇軾的仕途之路並不平坦,而這一年,她不斷地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挫敗,自己的妻子也已經離世多年,剩下自己在這世上苦苦奔波。這些年來,雖然身邊的女性友人絡繹不絕,但始終都沒有一個人能真正取代自己的妻子,心裡總是有一塊淨土留給自己的愛妻。
  • 15歲的李商隱愛上了道姑,初戀讓他刻骨銘心,晚年還寫了一首情詩
    李商隱的愛情每一首都充滿了濃濃的愛意,正是由於在現實生活中,他就是一位深情的男子,這也使得他的作品處處很感人,也寫得極為抒情,可能只是那麼寥寥數語,但是卻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如果你有過愛情經歷,再來讀他那些經典的詩作,相信一定會被他的深情所打動。
  • 李清照未成年時,寫的一首詞,名動京城,如今被改編成流行歌曲
    歌曲中的部分歌詞,也是對宋代詞人李清照,年少時所寫的一句話,進行了改編。這個紅極一時的歌曲,還讓人再一次想起了那個才華橫溢的女詞人。李清照被譽為「古今第一才女」。父親是蘇軾的學生,小李清照的童年時代就有著濃厚的文學氛圍,這使她在文學方面具有很高的天賦。懂得了耳濡目染,與後來人奮發圖強,取得的成果,是非常不同的。
  • 蘇軾最經典的16首詩,一首一個名句,每一首都值得背下來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一首寫景詩,也是一首哲理詩。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只是因為「身在此山中」,全詩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 蘇軾夜晚失眠,聽到村頭狗叫,提筆寫下這首詩,訴說晚年的無奈
    東坡的詩,雖然不如他在詞作上成就那麼大,影響那麼深遠,還飽受爭議,曾被當時批評家批判過詩風,卻依然是宋詩的代表。蘇詩大多如蘇詞一樣,氣象恢弘,如長江大河,磅礴澎湃。但今天要說的這首《倦夜》,是在蘇軾老年時再度遭貶,身處異鄉,失意感慨的情景下所寫,不似往日詞作,而頗為清冷悠遠。
  • 蘇軾寫給弟弟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充滿哲理,娓娓道來寫得很深刻
    公元1061年(嘉祐六年)冬,蘇轍送別哥哥蘇軾到鄭縣,也就是今天的鄭州,然後他一個人獨自回到京城,還特意寫了一首詩《懷澠池寄子瞻兄》寄贈哥哥,這讓蘇軾很是感動,隨後他又回贈了一首《和子由澠池懷舊》,兩首詩都是經典名篇,而且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兄弟感情深厚,彼此都牽掛著對方,可以說是成為了一段千古佳話
  • 蘇軾夜裡被雨驚醒,想念弟弟,給他寫了一首詞,第一句道盡哀愁
    蘇軾與蘇澈,軾是車廂前面用作扶手的橫木,轍是馬車行走時留下的車轍,二者相輔相成,相伴而行。就如同兩人的兄弟感情,蘇軾有很多寫給弟弟蘇澈的詩詞,二人經常書信來往,在蘇軾難過的時候、開心的時候、鬱悶的時候、失落的時候、絕望無助的時候,都會想起他的弟弟「子由」,也就是蘇轍。
  • 蘇軾一首很有趣的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充滿哲理
    蘇軾的名氣很大,才華也是無人能及,他不僅詩寫得好,詞更是一絕,另外在書畫方面還有著極高的造詣,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同時也是北宋最具有創造的大文豪,千百年來人們極為推崇蘇軾。這首詩相對來說比較冷門,可能很多人並沒有讀過,其實這也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蘇軾正是在反思自己的人生,他一生顛沛流離,過著孤苦無依的生活,時常是處於痛苦之中,這也使得他無時無刻不憂愁,正是吃過了苦,受盡了許多的折磨,也就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而在這站許中,他也是直抒胸臆表達了自己的 觀點,同時也是告訴了世人許多的大道理。
  • 蘇軾結婚當天,寫下一首洞房詩,卻不料成了千古絕唱!讀完真肉麻
    雖然說這首詩引用的都不是名人名句,但是蘇軾卻將它組成了千古絕唱!把自己描述成了沉浸於溫柔鄉的才子!不幸的是,王弗死在了蘇軾前頭,在愛妻去世10年後,蘇軾寫了那首感人至深的《江城子》。蘇軾寫下的洞房詩還有一首非常有名,蘇軾的朋友張先80歲高齡了竟然迎娶了一位18歲的少女,就在迎親這一天,蘇軾打趣兩個人,寫下了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 蘇軾最後一首詩,道盡了人生的無奈,也盡顯豁達
    看著自己的畫像,蘇軾微微一笑,笑得就像一個孩子,猶如當年他在眉山那片藍天之下的無邪,他提筆,在畫像旁邊寫了一首絕句。據說這首詩,是蘇軾生命中最後一首詩,堪稱絕筆,名為《自題金山畫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 蘇軾的七言絕句《海棠》一詩,真的只是在寫海棠花嗎?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這首詩前兩句描寫環境,後兩句抒寫對海棠的喜愛之心事。雖然沒有直接描繪海棠,卻在字裡行間透露出了對海棠的喜愛之情。因為這是一首古詩,我們不妨簡單翻譯鑑賞一番。「我」生怕那嬌柔的海棠因為夜色深深而睡去,因此特意點燃一支高高的蠟燭,照亮那嬌豔的花兒,欣賞世間的美好。鑑賞此詩第一句,寫的是白天觀賞海棠時的情景。詩人並未直接描繪海棠是如何美麗動人,而是將它的美浸染在整個環境裡。「嫋嫋」一詞,化用屈原《九歌·湘夫人》裡的「嫋嫋兮秋風」一句,盡顯春風的旖旎動人。
  • 蘇軾晚年用一首趣詩為一生做總結,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晚年的蘇軾一直想要回到故鄉,畢竟一個人身處在天涯海角,對於故鄉的思念可以說是刻進了他的骨子裡,所以他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鄉。後來終於在宋徽宗當上皇帝之後,為了大赦天下,準許他回到中原,這對於蘇軾來說無緣是天大的好消息,所以他連夜啟程,乘坐一葉扁舟從海南儋州出發,然後沿江而上。
  • 蘇軾「洞房」時寫下的一首詩,讀完讓人臉紅,卻成千古絕唱
    而他的詩其實也是一絕,「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寥寥數語便將西湖的美景寫到了極致;「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短短兩句便揭示了最深刻的人生哲理。1075年,38歲的蘇東坡在夢中見到了亡故十年的妻子王弗,想起兩人過去的點點滴滴,一代文豪不禁落淚。
  • 蘇軾晚年的這首詞很少有人知道,卻道盡了人生愁苦,不忍卒讀
    總之,蘇軾這種豁達樂觀的積極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但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行香子·秋與》,卻一反蘇詞平常的豁達樂觀,而是字裡行間充滿了對官場坎坷、世路滄桑的感嘆,以及對自己風燭殘年的悲傷。概括來說,它是一首風格悲涼悽婉,情感沉鬱纏綿的悲秋之作。與尋常悲秋之作所不同的是,蘇軾這首詞集合了悲自然之秋、悲生命之秋和悲心境之秋為一體。
  • 蘇軾大婚當晚詩興大發,為妻寫下一首詩,讀完覺得太浪漫
    雖然說這首詩引用的都不是名人名句,但是蘇軾卻將它組成了千古絕唱!把自己描述成了沉浸於溫柔鄉的才子!不幸的是,王弗死在了蘇軾前頭,在愛妻去世10年後,蘇軾寫了那首感人至深的《江城子》。蘇軾寫下的洞房詩還有一首非常有名,蘇軾的朋友張先80歲高齡了竟然迎娶了一位18歲的少女,就在迎親這一天,蘇軾打趣兩個人,寫下了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