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前副部長:經濟衰退挑戰加劇 歐洲料將擴大...

2020-12-14 和訊股票

11月15日,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前副部長米凱萊·傑拉奇(Michele Geraci)在北京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專訪時指出,在新冠疫情暴發後,歐盟必將更加重視經濟安全性,很多歐洲國家會調整和擴大「戰略產業」的定義,比如,對口罩等醫療器械生產實施保護政策。

「有些歐洲國家調整了對『戰略產業』的定義,甚至是『國家戰略資產』的定義也變了。過去,『戰略產業』是港口、銀行,現在突然之間口罩生產都成『戰略產業』了。」傑拉奇認為,這將給中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帶來挑戰,因為過去承諾要開放的領域是否還能繼續開放成為了未知數。

當天,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前,傑拉奇在由工銀國際與財新傳媒聯合舉辦的2020國際投資論壇上提出,中歐雙向投資合作還有巨大的潛力,期待「一帶一路」倡議給義大利帶來更多商機。

傑拉奇指出,在2005年至2020年,中國在海外的主要投資目的地分別為亞洲、非洲、歐洲和美洲,投資額分別為6000億美元、4480億美元、4110億美元和2510億美元。在歐洲,同期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吸引到的中國投資分別為870億美元、480億美元、280億美元、270億美元和70億美元。他說,他在義大利政府工作時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讓義大利吸引到更多的中國投資,達到德國和英國的水平。

傑拉奇希望的不僅是更高的中國投資額,還有更加平衡的投資關係。他說,同一時期,義大利對中國的投資額差不多是250億美元,雖然看上去金額是相當的,但中國在義大利的投資幾乎都以兼併收購的形式進行,而義大利在中國的投資幾乎都是綠地投資。「我們向中國的投資幫助中國創造了大概10萬個工作崗位。但反過來,中國的投資為義大利只創造約3000個工作崗位。」

據中方統計,近年來,中國企業及金融機構以併購、入股、合資等方式與義大利企業開展的主要項目包括:中聯重科(000157,股吧)2.71億歐元收購全球第三大混凝土機械製造商意CIFA集團、山東重工(濰柴集團)3.74億歐元收購意法拉帝遊艇公司75%股權、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42億美元收購意埃尼集團東非公司28.57%股權、國家電網斥資21.01億歐元收購意存貸款銀行全資能源網子公司CDP RETI35%股權、上海電氣4億歐元收購全球第四大燃氣輪機製造商義大利安薩爾多能源公司40%股權、中國化工集團以71億歐元收購意倍耐力公司26.2%股權、蘇寧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2.7億歐元收購國際米蘭70%股權。

「我在政府工作的時候就一直希望推動兩國之間的雙向投資實現平衡發展。」傑拉奇表示,希望中國企業在義大利進行更多綠地投資,為義大利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同時,也希望義大利企業在中國有更多參與兼併收購的機會,以參與到已有企業的增長之中。

傑拉奇認為,受疫情影響,歐洲和美國正在進入嚴重衰退,而中國等亞洲國家前景看好,雙方經濟表現的差異會越來越大,「亞洲將會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亞洲,經濟增長如果只有4%的話就被認為不夠好了,但是對於歐洲來說,這簡直是難以想像的高增速,我們只有在過去經濟增長爆發的年代才能看到4%的增長。義大利能有1%的增速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為-4.4%,其中,美國將萎縮4.3%,歐元區萎縮8.3%(德國-6%、法國-9.8%、義大利-10.6%);而中國經濟增速為1.9%,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

正是由於看好中國的發展勢頭,傑拉奇才在擔任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副部長期間大力推動同中國開展更加緊密的經濟合作。在他的努力下,義大利去年不顧美國反對,成為了首個與中國籤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的「七國集團」(G7)國家。他相信,這個倡議將幫助義大利吸引更多中國投資,向英國、德國和法國看齊。

他指出,義大利在吸引外資方面面臨「先天不足」——大公司數量不夠多,主要都是中小型企業。「在義大利,50%以上的出口由中小企業主導,而在德國,這一比例只有15%左右。」他說,長期以來,義大利中小企業在拓展亞洲市場時一直比較困難,而這就需要兩國政府開展更多政治層面的合作,做出更好的結構性的貿易安排。

最後,他表示,希望中國政府進一步開放中國的市場,讓更多義大利企業分享中國經濟的紅利。他說,在中國,政府應該「把手放得更開一些」,以有利於市場發展;而在歐洲,政府應該發揮更多幹預作用,以制定出更加積極的政策來引導市場。「雙方相向而行,會有利於雙方的合作」。

中歐BIT談判需要面對新現實

《21世紀》:你怎麼看中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的進展,是否有可能在年底前達成?

傑拉奇:我覺得應該看到疫情給談判帶來的挑戰。去年,德國總理默克爾提出,希望在2020年下半年德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籤署這個協定,這是一個很好的目標。但是,今年暴發的新冠疫情深刻地影響了全球經濟形勢,也改變了之前談判中的各種假設。當前,在歐洲,國內政策正在主導對外合作政策,換句話說,各國都忙著拉動經濟復甦,而非推動海外投資。因此,我們需要根據新的現實籤署協定,談判內容應該根據疫情後的經濟形勢進行調整。

《21世紀》:具體來說,談判應該反映哪些新的現實?哪些內容應該做出調整?

傑拉奇:當前,歐元區經濟要縮水超過8%,義大利經濟要縮水超過10%。這樣的現實應該反映到談判中。隨著歐洲經濟進入衰退,有些領域的投資應該被鬆綁,而有些領域的投資應該被收緊。具體到談判內容,互惠關係、勞動關係、綠色經濟等內容可能都要進行調整。比如,歐洲一直非常關注綠色經濟,但現在不是優先事項。一個要求降低碳排放的協定長遠來看是有利的,但現在必須要優先應對失業問題。

有些歐洲國家調整了對「戰略產業」的定義,甚至是「國家戰略資產」的定義也變了。過去,「戰略產業」是港口、銀行,現在突然之間口罩生產都成「戰略產業」了。有些政府提出,這些醫療器械必須要在歐洲生產,而不能在中國或其他非歐洲國家生產。沒準將來水資源也會進入「戰略產業」。因此,雙方過去在談判中承諾要開放的領域是否還能繼續保持開放,將是一個未知數。

《21世紀》:你說到歐洲國家政府會要求將某些「戰略產業」搬回本土,那麼歐洲企業會在政府壓力下將生產基地撤離中國嗎?

傑拉奇: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在義大利,政府是不能迫使企業轉移產業鏈的,因為這些都是私營企業。政府可以做的是,在義大利建立或發展新的企業,這就需要政府從預算中提供補貼,因為從成本上來說歐洲是無法同亞洲在製造業領域競爭的,有時候成本甚至將高出10倍以上。但大量的補貼會完全改變投資協定中的承諾,這在舊的談判內容中是沒有的。

歐洲將重新定義「戰略產業」

《21世紀》:在新的經濟形勢下,隨著民粹主義抬頭,歐盟會不會進一步收緊對中國的投資審查?

傑拉奇:歐盟沒有這個權力,只能夠給建議,要由各國政府來決定,我覺得不會。民粹政府會希望保護公眾利益,而投資將促進經濟發展,有利於人民福祉。但話說回來,總是會有一些戰略性領域不能對外開放,就像中國有負面清單一樣。我們也希望通過建立負面清單來管理外國投資。

《21世紀》:會有更多領域被確定為「戰略行業」嗎?

傑拉奇:是的,比如醫療行業。過去,歐洲各國的醫療用品和器材可能會從德國、印度、中國、義大利各個國家採購,但是現在可能會有更多保護主義。我們可能會重新定義戰略行業。

《21世紀》:除了將醫療行業增設為「戰略行業」,還有其他行業嗎?義大利的奢侈品行業是否會歡迎中國企業投資?

傑拉奇:義大利的奢侈品行業非常開放,其中大多數品牌都由法國企業持有,但產品是留在義大利生產的,這保證了品牌的設計風格和產品質量。這就是我們時尚產業的投資特點,外國資本讓我們的品牌實現擴張,而我們的品牌依然保持義大利本色。我們不會擔心有更多中國企業收購我們的品牌,實際上這已經在發生,只要生產環節留在義大利就行。

義大利會跟中國越走越近

《21世紀》:你剛剛在論壇上被主持人介紹為「當代的馬可波羅」。去年,在你的推動下,義大利政府同中國政府籤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但隨後也遭到很多西歐政府官員的批評。這有讓你感到困擾嗎?

傑拉奇:當我們在做正確的事情時,他們總是在批評我們。你要知道,我們跟歐盟的其他成員國存在競爭關係,每個歐盟成員國都希望向中國出售更多東西。我們會繼續跟中國發展更加緊密的經貿關係。

《21世紀》:自去年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以來,義大利有獲得更多商業合同嗎?

傑拉奇:我們去年才籤,今年就發生疫情了。現在的時機還沒到,再加上義大利政府換屆、全球經濟疲弱、美國大選等因素,當前確實有很多困難。但我依然相信,未來義大利可以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

《21世紀》:在「後疫情」時代,兩國政府可以在哪些領域加強合作?

傑拉奇:數字經濟、金融科技、綠色經濟以及非洲市場。中國計劃2060年實現碳中和,歐洲宣布要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雙方可以在這方面開展更多合作。從中長期來看,這是歐洲非常願意推進的議程。義大利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發展迅猛,尤其善於發展水力發電,可以同中國分享專業能力。而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且在太陽能(000591,股吧)和風能方面擁有領先水平。在雙方政府的推動下,中歐可以在綠色領域開展大量合作。我個人也正在積極參與綠色經濟發展事業,相信這將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全球合作領域。

(責任編輯:冉笑宇 )

相關焦點

  • 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疫情導致世界性深度經濟衰退
    論壇上,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發表了主旨演講。在他看來,新冠疫情在2020年導致了一場世界性的深度經濟衰退。朱光耀指出,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萎縮4.4%,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一次非常嚴重的全球性的經濟衰退。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預測,2020年全年全球貿易將下降9.2%。
  • 義大利前經濟發展部副部長傑拉奇重回中國大學講臺
    新華社杭州9月23日電(記者方列、崔力、顧小立)在結束14天隔離後,卸任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副部長職務的經濟學家傑拉奇重新回到中國寧波諾丁漢大學的講臺上。作為該校金融學教授,他這學期開設了一門新課程——中國與全球經濟。  9月22日,傑拉奇開始了他重返任教的第一節課。
  • 財政部前副部長朱光耀:世界經濟衰退下應在三個領域加強國際的合作
    財政部前副部長朱光耀在12月9日的新浪財經2020年會暨第13屆金麒麟論壇上指出,無論是經濟的總量、貿易的額度,還是直接投資的額度,都陷入了一個極度衰退的狀況。這種深度的衰退同樣是二戰以後全球還沒有經歷過的。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萎縮4.4%,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一次非常嚴重的全球性的經濟衰退。
  • 富蘭克林鄧普頓:若疫情受控美國經濟今年將避開衰退
    我們看到美聯儲的決心,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強調,新一輪量化寬鬆將「強勢啟動」,開始大舉購買資產,並將充分靈活地開展操作,以應對經濟和市場發展態勢,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每月固定購買一次。另外,美聯儲將利率維持在零,直到確信經濟已經受住了衝擊,然後重新回到就業和通脹目標的軌道上。
  • 多國領導人強調通過多邊合作應對疫情和經濟衰退等挑戰
    多國領導人在講話中強調,世界各國應秉持多邊主義,團結合作應對新冠疫情和經濟衰退等全球性挑戰。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國際社會迫切需要通過多邊合作應對新冠疫情帶給全球的巨大挑戰。面對新冠疫情大流行,世界各國如果沒有「全面、協調、團結的策略」,就不可能有效應對疫情挑戰。他說,從新冠疫情中獲得的最大啟示是,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共同迎接挑戰,需加強全球醫療系統並共享醫療資源。
  • 《南方都市報》張明專訪:2021年的全球與中國經濟
    錯綜複雜的2020年即將結束,張明用「疫情、衰退、動蕩」歸納今年世界經濟形勢的三大關鍵詞。而展望2021年,環球經濟存在哪些確定性?風險資產價格將出現怎樣的場景?在「雙循環」新格局下,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呢?金融行業在「十四五」時期迎來哪些機遇和挑戰?張明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詳細解答了上述問題。
  • 南高加索國家疫情持續加劇影響經濟發展
    (抗擊新冠肺炎)南高加索國家疫情持續加劇影響經濟發展中新社努爾蘇丹4月17日電 綜合消息:本周,南高加索國家亞美尼亞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加劇,疫情對該國經濟影響已經顯現。據國際文傳電訊社報導,「今年的經濟走勢」是亞美尼亞各界當前最關注的問題之一,普遍為「疫情給經濟增長帶來不利影響」感到憂心和悲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日發布報告指出,對2020年亞美尼亞經濟增速預期進行了下調,預計為1.5%,低於亞政府此前預測的4.9%。
  • 專訪大摩邢自強:疫情加劇全球衰退風險,中國可借力人民幣避險潛力
    對此,第一財經3月10日專訪了摩根史坦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邢自強認為,美國經濟脆弱性早已顯現,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衰退的風險。最悲觀的預期是,如果海外國家不及時採取隔離等有效應對措施,而特效藥和天氣因素並未如願而至,錯過疫情防控的最佳時間,全球經濟將陷入衰退。對比2008年,當下的全球政策空間大幅收窄,海外將快速奔向0利率時代,並開啟量化寬鬆。
  • 財經觀察:全球經濟同步衰退 復甦前景「道阻且長」
    由於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全球經濟復甦的「爬坡」過程預料將漫長而艱難。(小標題)全球同步深度衰退IMF在報告中說,基於下半年繼續保持社交距離、經濟創傷加劇、企業增加衛生安全措施以及金融環境保持現狀等基準假設,IMF預計全球經濟今年將萎縮4.9%,較4月份報告下調1.9個百分點。
  • 進一步擴大「朋友圈」,中國準備怎麼做?——專訪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專訪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崔凡新華社記者申鋮在日前舉行的第五次「1+6」圓桌對話會上,與會國際經濟機構負責人表示,共同支持多邊主義,促進世界發展與繁榮。「十四五」即將開啟,中國如何進一步擴大「朋友圈」?如何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崔凡近日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 這13 家知名大公司,都創立並發展壯大於經濟衰退時期
    雖然兩人仍然能感受到經濟衰退所帶來的影響,但他們在1939年1月1日毅然決定並註冊了惠普公司(HP),繼續發展並成為全球計算機領域的領頭者之一。 6. 後來,這個概念一直就堅持了下來,庫朗姆布的業務發展也非常迅猛,直到1979年將其出售給了德國億萬富翁西奧·阿爾布雷希特(西奧·阿爾布雷希特)。 8.
  • 武漢經濟逆勢反彈,「疫後衰退論」可以歇歇了
    這也給此前一些「武漢疫後衰退論」以有力的回應。 疫情將導致城市持久衰退? 4月中旬,武漢解封不久,網上出現了一篇某學者的文章《放棄幻想 離開終將衰退的地方去遠方》。 該文章引用了兩個歷史案例。此次鼠疫使米蘭人口由13萬銳減至7萬,整個義大利北部將近110萬人死於這場災難。彼時,義大利北部的經濟遭受到毀滅性打擊。 不過,米蘭並沒有因此衰敗。相反,作為義大利境內的第二大城市,米蘭都會區生產總值佔義大利國內生產總值的4.8%,是歐洲人口最密集與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還是世界時尚藝術中心,歐洲四大經濟中心之一。
  • 新加坡學者:中國經濟表現亮眼助力全球經濟復甦
    新華社新加坡12月16日電(記者王麗麗)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助理所長陳剛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在全球經濟受到新冠疫情嚴重衝擊背景下,今年中國經濟表現相當「突出和亮眼」,將促進全球經濟復甦。陳剛說,近期中國外貿數據顯示,中國出口同比持續增長,凸顯在全球經濟低迷背景下中國經濟的韌性。
  • 微觀經濟衰退,了解下……
    2008年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市場從未真正復甦,一直處於再次經濟衰退的擔憂中。喊著狼來了,總有一天會來的……現在摩根大通近期報告提出微觀經濟衰退這個說法。擴張期間,經濟微衰退,也恰恰說明了貨幣政策的邊際效應遇到瓶頸了……不僅美國,澳大利亞等國都遭遇了這樣的問題……缺乏技術變革也是微觀經濟衰退的一大原因。沒有新的工業革命了,這些年來也就電商購物促進了物流和零售的發展,但是同時也壓縮了線下實體的生存空間和利潤空間。
  • 經濟風險加劇 歐洲央行後續或採取更具針對性策略
    當前疫情將給歐洲經濟帶來哪些影響?歐洲央行後續將採取哪些貨幣政策措施?財政政策是否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帶著種種問題,《金融時報》記者特別邀請了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趙雪情、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以及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共同參與討論。  《金融時報》記者: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歐洲以及歐元區經濟是否將陷入衰退?主要風險有哪些?
  • 日本經濟陷入戰後最嚴重的收縮,對新領導人的挑戰加劇
    日本經濟在第二季度陷入戰後最嚴重的收縮,因為冠狀病毒對企業的衝擊比最初想像的要大,突顯出新首相在避免更劇烈的衰退方面面臨的艱巨任務。 其他數據也提出了這一挑戰,7月份家庭支出和工資下降,因為該流行病的影響擴大,即使在5月份取消鎖定措施後,消費也一直脆弱。
  • 日本第二季度經濟衰退規模創紀錄 已連續三個季度衰退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日本第二季度經濟衰退規模創紀錄,已連續三個季度衰退據路透社報導,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讓企業和消費者的支出萎縮,日本第二季度遭受了有記錄以來規模最大的經濟衰退,這使得決策者不得不承受巨大壓力
  • 美聯儲將發布新的經濟預測 雙底衰退還是黎明時分?
    原標題:美聯儲將發布新的經濟預測 雙底衰退還是黎明時分?另外延遲的租金也將開始到期,規模預估為700億美元,可能覆蓋1,100萬個家庭。   這似乎是一個正在裂開的傷口。
  • 專訪埃及前總理沙拉夫:中國將在全球經濟復甦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新網北京1月5日電 題:專訪埃及前總理沙拉夫:中國將在全球經濟復甦中發揮重要作用中新網記者 劉旭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全球經濟面臨巨大考驗。埃及前總理伊薩姆·沙拉夫日前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惠及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未來中國將在全球經濟復甦中發揮重要作用,幫助世界在疫情後重回正軌。 「一帶一路」倡議惠及全球「首先,我想強調『一帶一路』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倡議。」沙拉夫認為,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恰逢其時。
  • 把握經濟全球化大勢 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
    未來,我們將健全促進和保障境外投資的法律、政策和服務體系,幫助企業提高跨國經營能力,拉緊利益紐帶,推動共同發展。未來,我們將積極參與世貿組織改革,實施自由貿易區提升戰略,同更多國家商籤高標準自由貿易協定,持續擴大「朋友圈」,推動世界開放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