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不動就嚇唬別人的不是佛 是魔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真正的佛永遠給人力量,給人安寧,動不動就嚇唬別人的不是佛,是魔。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有的人學佛後像黑社會老大

有的人學了佛後,像黑社會老大,動不動就威脅你,你這樣做會下地獄,你那樣做會有報應。你吃塊肉,他橫眉冷對。你無意中說了一句佛不好的話,他怒目圓瞪,教訓你半天,如果你不聽他的,他鄭重地宣布,你會不得好死。

有的人學佛後像得了焦慮症

有的人修了佛後,像得了焦慮症,在家搞衛生,不小心打死一隻蟑螂,她難受好幾天,因為殺生了,可能會下地獄,又因為那隻蟑螂很可能是他前輩子的父母,否則,它不會無緣無故來到他家裡。

有的人學佛後變成了「超級好人」

有的人修了佛後,變成了超級好人,看到別人有困難,立即興奮起來,衝上去要幫忙,也不考慮別人需不需要他的幫忙,也不考慮自己這樣幫忙會不會擾亂別人的生活,反正他是一定要幫,一定要關心。

因為他固執地認為自己是修行人,很有能量,能夠幫到別人。其實別人不需要他的幫助,只是他需要別人的困難,別人有困難了,才能有機會展示他修行的功力。 看到別人哭,他才有機會感嘆自己生活的美好。當然最重要的是,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他認為可以為自己積點德。

大多數人生活如果出了問題,當務之急是要讓自己靜下來,靜下來,問題輕意就解決了 。如果你真想幫助別人,更應該靜下來。 你的平靜安寧,可以讓對方覺得安全,覺得生活依然如故。

可是有些學佛人,他看到你有問題,他急啊,像一隻猴子一樣在你旁邊上竄下跳,一會提醒你要這樣,一會又提醒你要那樣,一會又說你這問題有多嚴重多嚴重,甚至還會說有什麼鬼神,擾得你不得安寧。 這種關心,如同咒詛。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有的人學佛後亂放生

有的人學了佛後,喜歡放生,認為幫助了那些小生命。 曾經親眼目睹一件事,許多佛教徒去海邊放生,放下去一會,白花花死一大片,因為他們放的許多是淡水魚龜,根本不適合在海水裡生活。

有一個人花幾千元錢從南海打撈一隻烏龜,然後放生到北海。放完後,心裡特高興,認為做了一大好事。我想如果那隻烏龜會說話,它可能會說:大哥/大姐,這裡根本就不適我生存阿!

現在放生,在一些地方已經成了一條產業鏈,這邊剛放下去,那些魚啊龜啊,還昏乎乎的,那邊就被人打撈上去,下了鍋,或者重新賣給另外一些準備放生的人。所以,最好自己親自去放,放在適合它們長久生存的地方。

有的人學佛後喜歡講「放下」

有的人學了佛後,喜歡講放下,這個也放下了,那個也放下了,不去賺錢,不去工作,不去交友,不入世,天天窩在家裡,天天說放下。 遲早有一天,身邊的人都會遠離他,把他也給放下。 這种放下,分明是逃避。 要記住真正佛弟子會為眾生承擔更多,為眾生造福更多,這樣的你才能更好地累積自己的成佛資糧。

有的人學佛後喜歡「賄賂」佛

有的人學了佛後,遇到問題,立即給佛上昂貴的供品,上昂貴的香,以為越貴,佛祖就越會保佑他。 這分明是在賄賂佛,把佛當成了小人,以為佛拿人東西,手就短了。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有的人學佛後愛否定別人的修法

有些人永遠覺得自己所修行的法門最好,就會去說別人的法門不好,不究竟,不方便。 要知道佛教有八萬四千修行法門的原因,是因為眾生有八萬四千種根性,以及眾生八萬四千種因緣,每個人因緣不同、智慧不同,所以你不能要求所人都吃一種法味啊。 這不但不慈悲,而且還可能造業。

許多學佛的人,其實是在用他的行為舉止錯誤地示範修行人的標準,給世人看。他自己都不知道造業了,因為佛教是微妙法門,一點點的相差,就可能做五百年狐狸。學佛是好事,只是別太過了,別太執著了。

記住在別人不了解佛教時,不要隨便與人討論佛教,這樣很容易讓對方造口業,這本身就是我們要做好的問題。要記住佛都是用善巧方便而說法的。

有時想一想,學佛的目的是為了什麼?為了顯示自己比別人高一等?為了顯示自己了不起?還是為了脫離輪迴呢?還是修為人處世。佛教最基本是,教我們人倫道德十善業,根本性的東西就是一點一滴做起。以身示範榜樣的力量永遠勝過你說一千道一萬。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當然我們身邊也有許多修得非常好的人,跟他呆在一起,非常舒服,非常安寧,非常自然,非常讓人歡喜,同時讓人心生敬畏,感覺有一股正能量。

佛只能給我們解脫痛苦的方法,佛是助緣超渡我們,只有我們自己主緣才能超渡自己。超渡自己,深入自己的內心,用智慧,化解內心種種負面情緒。

記住佛是告訴我們很多宇宙規律,並不是說佛在規定很多這個那個,佛大慈大悲不會限制我們的生活,但我們要做的是,尊敬宇宙法則,尊重一切眾生平等的規律,自然我們也就尊敬了佛,尊重了宇宙規律。

希望大家說話都要用愛語、軟語,這樣才能攝受眾生,不要動不動就以"下地獄"嚇唬人。很多人學了佛以後就變得與人格格不入,看到別人做什麼都很厭惡,覺得別人都會墮三惡道,這是個很不好的現象。別人現在做的正是一面鏡子,正是你沒學佛以前犯過的錯。

他人犧牲自己的因果在你面前示現,讓你看到的不是別人的過失,而是自己以前有多麼無明愚痴。

這時候你心裡哪怕生起一絲一毫對過去造作惡業的慚愧心、懺悔心,真誠替自己及眼前的這個人懺悔過去三世因為無明所造作的一切惡業,發願絕不再造,那麼眼前的這個人,也會因為你這樣的一念發心,即使造業也變成有無量功德了。這樣說這個人何嘗不是菩薩呀,我們要感恩他呀。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佛法是讓人向內看 請時時觀照自心

佛法永遠是教人向內求、向心看,有這個覺知的時候,才有真實的智慧。 時時觀照自己的內心,這樣才能達到究竟涅槃的境界呀。

望同修們時時自省,不要借著自己學了幾天佛,就肆意去指責他人。人家看著你這樣,根本就不想再入佛門了。

我們學佛都是想獲得快樂和福報,別人也是這樣,我們要以智慧和懷柔的心,讓眾生生歡喜心,自己想進入佛門,你的語言、你的行為就是在表法,非常關鍵。

一切眾生皆能成佛,佛就在我們自己的心裡,你我皆是未來佛。虔誠地渴望人類萬眾健康長壽,無病無災,幸福美滿!

文章來源:烏魯木齊縣南山法明寺

歡迎關注鳳凰網佛教官方微信公眾號「覺悟號」,做智慧的傳播者!

相關焦點

  • 多少人嘴上學佛,心裡學魔!
    學佛是好事,只是別太過了,別太執著了。有的人修了佛後,變成了超級好人,看到別人有困難,立即興奮起來衝上去要幫忙,也不考慮別人需不需要他的幫忙,也不考慮自己這樣幫忙會不會擾亂別人的生活,反正他是一定要幫,一定要關心。 因為他固執地認為自己是修行人,很有能量,能夠幫到別人。其實別人不需要他的幫助,只是他需要別人的困難,別人有困難了,才能有機會展示他修行的功力。看到別人哭,他才有機會感嘆自己生活的美好。
  • 不要動不動就扯旗子!
    然而,有些地方、有些幹部過於注重儀式感,動不動就扯旗子,拍照片,引起了百姓的反感。比如,某省援鄂殯儀館工作人員,在出徵前亮開旗幟照相留念,然後貼到網上。作家方方評價說,看得人不知所措,痛徹心扉,外加毛骨聳然。感謝他們的來援,但也很想說一句:不是所有的事,都適合大張旗鼓。不要嚇唬我們好不好?
  • 《金剛經》講「如如不動」,什麼是如如不動?
    佛說了,比「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布施」的功德都大,無量無邊,大得很!那太好了,我們趕緊去「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別急,你還沒看全,你沒看到還有「如如不動」這四個字嗎?「如如不動」你能做到嗎?什麼是「如如不動」?
  • 【情報】零一裝動食玩 貝洛薩魔機偶
    貝洛薩魔機偶 !已連結滅亡迅雷站第一話中被迅強行安裝貝洛薩絕滅升級密鑰變身為魔機偶即使是魔機偶也超帥氣呢!!!(三葉蟲魔機偶將於 第六彈 登場)③同樣可以跟 三葉蟲魔機偶 聯動切換為商戰的無腰帶狀態
  • 綜藝《這就是街舞3》,《雙》佛魔一體,末尾走向和解和某種圓滿
    佛魔一體,最終走向和解和某種圓滿。從個人理解的劇情,我覺得舞蹈可以分為幾個階段。佛魔一體,共生但心念未動。佛性和魔性本身是一體的,開始的定點表達了他們的一體和共生關係。白衣的佛性在入定,紫色的魔性如綻放的花朵一樣妖豔,雖然是比較靜的畫面,動作很輕但能感受到魔性中的瘋狂、隨時準備沸騰的一面,這個寧靜,伴隨著音樂突然的一個鼓點而被打破。
  • 故事:君子動口不動手,神人動意念不動口,有帳也等以後再算
    《空間天梯》59「真的呀,那我可得試試,這個功能可真是太好了,不用擔心突然說話嚇到別人了,如果是在別人大腦裡說話,可能對方就會以為自己是在想事情,而不會以為見鬼了。」「是不是感覺是在他大腦裡說話,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我知道我的嘴是沒有說話,只是在我的大腦裡在跟他說話,完全沒有障礙,我說的他全能聽到。」「等會我試試。」
  • 相比「不動如來」有無差別?
    2) 但是,如果我們是希望為「他人」驅魔,我會建議的是念誦《般若去魔法》:因為《般若去魔法》就是特別以「驅魔」作為其主打特點,特別是他一直以「為他人去魔」作為其特點。3) 如果這些方式無效,下一步可以嘗試的是飲用或配戴,有完整修持「不動如來」禪修的修行者,所加持的飲用水跟護輪(護身符);相對於前兩者靠的是念誦者的「布施」、「持戒」的力量,此一方式靠的是「禪修」,因此效果更強大、但是需要的條件也較為嚴苛。
  • 佛魔同性
    (緣起:有弟子問「師父,你說真的有佛和魔嗎?」因而,師父為此開示。) 無話可講,因人分別。妄心動,才有有和無。宇宙是佛,佛是宇宙。全是人心妄動,去除動靜二想,是為歸一。本就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相由眾生成。攀緣就像捉塵,瞎忙一通累壞身,終究一無所獲,大限一到時不再,叫苦連天天無應。問者無意,聽者有心,答者如雨!聽者悟到多少?是為大樹、小樹、草木、植物各取所需!你想的空非空,空同樣是分別,六識而成。如果你能努力讓自已變成迦葉,你就能明白拈花見佛。由你心生,能成魔一樣要一法深入。魔佛同性。
  • 佛與魔有什麼不同?
    在佛的心中,眾生平等,皆有佛性,看心都是家人,沒有什麼妖魔鬼怪,只是心不同,相由心生,德性的高低產生不同的外相,見心不見相,依法不依人,法即是心,心與法是同一詞,像德與道一個意思,一個代表心一個代表形。佛求心,求德。佛希望眾生都來找我,我領你們修心修德,超凡入聖不再輪迴。
  • JOJO裡的岸邊露伴一動也不動?不,他終究還是動了
    在前幾天,小編還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岸邊露伴一動也不動,小編便在某站上查了一下 坑爹啊,這部寫著20多分鐘的「岸邊露伴一動也不動」,竟然20多分鐘都是這個畫面
  • 問師父:不動佛心咒和百字明心咒有區別嗎?看完漲知識了
    有說念不動佛心咒,可以對治愛生氣的人,還有可以超度墮胎嬰靈,這種說法對嗎?還有百字明心咒和不動佛心咒有什麼具體的區別嗎?師父師:這個問題是對的,是這樣的,任何一個佛的真言咒語,都有這些作用,只是他們的著重點不同的,比如說念「嗡阿熱(曰阿)巴雜吶的……」是成就智慧的,當然其他一切功德都包括在裡頭了,但是他以生起智慧的作用超勝。為什麼?
  • 世界動畫日:一部豆瓣高分動畫片參悟何為魔?何為佛?
    這到底是「老了鬥不動了」,還是「悟了放下了」,真不好說。,允不允許別人是「妖魔」呢?還是:你若成「佛」,便要消滅一切「妖魔」呢? 許宣沒想「消滅」白蛇,許宣只想「愛」白蛇,而且是平等、正等地愛白蛇,絕不是「因為可憐她便愛她」,更不是「因為自己是個好人,所以該去愛她」。這裡有天壤之別。
  • 玉渡有緣人:傳說中不動明王的含義與形象
    不動明王,即優旺不動尊菩薩,其名號梵音為Acalanatha,意為不動尊或無動尊,教界稱為「不動明王」,亦謂之不動使者。「不動」,意為誓願,乃指慈悲心堅固,無可撼動,「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駕馭一切現象者。
  • 京都一乘院舉行不動明王灌頂法會
    仲田順和大僧正唐密當中有五大明王,是五方佛的教令輪身,即忿怒身。中間最重要的就是不動明王,他是大日如來的教令輪身。唐密當中最重要的就是法身佛大日如來,一切的教法都是從大日如來出來的,所以大日如來忿怒化身的不動明王可以說是唐密中極為重要的、最有威力的一位忿怒本尊,任何的違緣、障礙、邪魔,都可以通過不動明王來消除。
  • 十二星座心中有一尊佛和一尊魔,你推倒佛,將面對毀天滅地的魔!
    十二星座心中有一尊佛和一尊魔,你推倒佛,將面對毀天滅地的魔!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一尊佛與一尊魔,佛制約著魔,魔抗衡著佛,二者缺一不可!一旦你推翻了那一尊佛,你將面對毀天滅地的魔,一旦你推到了魔,佛就會讓你斬斷紅塵,人生中少了許多酸甜苦辣鹹,五味雜陳!
  • 禪宗祖師說的「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什麼意思?
    禪宗祖師提示學人要「佛來佛斬,魔來魔斬」。在境界當中見到「佛」現前,不趨附、不歡喜,看到「魔」也不厭惡、不畏懼,如此又怎麼會著魔呢?這當中所說的佛,不僅是指外在所見的佛,也代表好的境界,魔則是指不好的境界。
  • 佛教:不動明王,聞我說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即身成佛
    這五大明王是佛陀在未來世時,為摧伏淫剛眾生,以護持三寶,乃教令大日,阿閦,寶生,無量壽(阿彌陀),不空成就五佛變現念怒身,此種變化身名為教令輪。不動明王之形像有二臂像,四臂像及六臂像等數種,但常見的多為二臂像。不動明王是五大明王的主尊,梵名譯為不動或無動。
  • 佛為魔波旬之子授記:如來滅後,汝當作佛!
    許多人不解:明明佛已宣稱「我已降服一切外道及諸異論,催魔勢力。光照三千大千世界除滅大闇,開示眾生解脫正道充益天人,所應度者皆悉已度」,為什麼世間還有這麼多魔弟子呢?佛度眾生,無法度魔嗎?當然不是!昔佛在菩提樹下證道,摧伏魔軍之時,不少魔弟子就改易門庭,成了佛的忠實弟子。比如今天故事的主角,第六天魔王波旬之子商主太子。
  • 佛與魔是同還是異
    兩年前,曾有一位愛好佛學的女士問過我一個問題:有人說佛就是魔、魔就是佛,這種說法對嗎?初聽時覺得這個問題簡直荒唐可笑,佛若和魔是等同的,那麼學佛豈不是在成就魔道?但又隱約覺得這裡面似乎包含著許多空慧的理念,而自己畢竟初學佛法,對大乘教理只是略知皮毛,哪敢去解答這樣的問題呢。
  • 如何理解王陽明「此心不動,隨機而動」?心動但不行動,伺機而動
    不論得第與否,又或寄情山水之間,都不能令他心動,他要追求的只有聖人的境界。如何理解「此心不動,隨機而行」?首先,「此心不動」絕對不是說什麼都不要想,什麼念頭都不能動;恰恰相反,我們一定要多想,多動心思。